摘 要:《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指出,语言是幼儿全面发展框架中的五大关键模块之一,并强调了早期语言能力的构建对幼儿认知、情感及社交能力发展的重要性。绘本凭借其生动形象的图画叙事、简洁明快的语言节奏、丰富的故事情节等为幼儿提供了理想的语境实践平台。基于此,文章聚焦于绘本这一教育资源的独特优势,系统地阐述了通过听、说、读、聊、创等多元互动教学方式助力幼儿语言能力提升的策略,以期为幼儿语言教育实践提供理论依据和有益借鉴。
关键词:幼儿园;绘本阅读;幼儿语言能力;提升路径
中图分类号:G40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文献标识码:A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文章编号:2097-1737(2025)01-0021-03
正常情况下,幼儿具有极强的语言习得本能与模仿能力,同时在词汇积累、句法结构掌握、语境理解等方面亟须丰富而适宜的刺激输入。然而,幼儿在语言发展过程中可能会遇到表达受限、词汇贫乏、语用规则不熟悉等问题,这对其认知发展和社交互动产生了一定影响。在此背景下,绘本作为一种图文并茂、富有创意和教育内涵的教育资源,成为促进幼儿学习与发展的重要工具。教师应重视并挖掘绘本对于语言训练的价值,并以幼儿为本,通过创新绘本阅读活动全方位、全过程地推动幼儿的语言能力发展。
一、幼儿语言能力的发展目标
在听与说方面,幼儿应具备良好的听力理解能力,能认真聆听并准确理解日常生活中常用的词汇和简单句式。同时,幼儿应通过积极参与口头表达,
逐步提升清晰、有条理地表述个人思想、情感及需求的能力,并在互动中养成文明的语言习惯。
在阅读理解与书写准备方面,幼儿应基于丰富多样的绘本内容,初步发展阅读理解技能,学会从图画和文字中提取信息、理解故事情节与人物关系,进而培养出对阅读持久的兴趣与好奇心。同时,
幼儿应展现对书面表达的初步愿望,如愿意模仿写字、涂鸦等,并能在成人的引导下逐渐掌握简单的书面表达技能,为正式的书写学习打下基础。
二、绘本对幼儿语言能力提升的重要作用
绘本作为一种极具吸引力的教育资源,其独特的优势在促进幼儿语言能力发展方面尤为显著。
第一,绘本能以生动形象的画面和贴近幼儿生活的故事内容构建丰富的学习情境。这些内容不仅能直观地展现各种生活场景和社会交往规则,帮助幼儿理解和积累词汇、句型及表达方式,还能在虚拟的情境中锻炼幼儿的逻辑思维能力和理解能力,
使他们在面对实际生活中的交流需求时能迅速找到恰当的语言表达。
第二,绘本能通过细腻的情感描绘和引人入胜的故事情节唤起幼儿内心的情感共鸣,促使他们主动参与到故事的角色体验中去。这种情感联系有助于发展幼儿的共情能力,并能促使他们尝试用语言来描述和分享自己的感受与想法,从而提高其口头表达的意愿和能力[1]。
第三,色彩鲜艳、设计独特的画面,再加上简洁明快的文字,使得绘本成为吸引幼儿注意力的有效工具。通过反复翻阅绘本,幼儿不仅能从中感受到阅读的乐趣,还会在无压力的环境中适应并逐渐爱上阅读活动,进而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形成基础的阅读能力,为日后的语言学习奠定坚实基础。
第四,绘本的多元互动性为幼儿提供了丰富的语言实践机会。通过角色扮演、问答讨论、创意续编等多种方式,幼儿可以在亲身体验中深化对语言结构和功能的理解,实现从被动接受到主动创造的语言学习转变,最终全面提升自身的语言综合素养。
三、绘本助力幼儿语言能力提升的路径
(一)听绘本,导读提升倾听能力
在幼儿语言能力发展的多元路径中,倾听是输入信息的关键环节,因此倾听能力的培养对全面培养幼儿的语言素养至关重要。对此,教师可以通过故事导读这一方式提升幼儿的倾听水平。在实际教学活动中,教师要设定清晰的倾听规则,并在阅读过程中不断强调和示范,引导幼儿克服注意力分散等不良倾听习惯,帮助其建立起良好的倾听礼仪,
培养其在不同情境中“正确倾听”的能力[2]。此外,
教师也要注重问题引导,如用前置问题训练有意注意、以课中随机提问训练无意注意等,锻炼幼儿的语言提取与理解能力。
以《了不起的罗恩》绘本阅读为例,在导读活动开始之前,教师可以先设定倾听规则,如“不打断他人发言”“眼睛看着绘本或讲述者”“用心思考故事情节”等基本礼仪和规范。随后,教师可以展示绘本封面,引导幼儿观察并提问,如“你们觉得罗恩是个什么样的小男孩?”“从封面上你能看出他是什么样的心情吗?”。这类问题旨在激发幼儿的有意注意,让他们带着问题去倾听故事。教师在导读的过程中可以随机插入一些与当前故事情境相关的问题,如“刚才罗恩做了什么让朋友们感到惊讶的事情?”。这种即兴提问能够锻炼幼儿在自然情境下的注意力集中度和信息捕捉能力,模拟出无意注意的场景。在故事讲完后,教师还可以组织幼儿进行集体讨论,鼓励他们分享自己在倾听故事的过程中注意到的细节、感受以及对故事人物的理解,从而进一步强化其倾听理解效果。
(二)说绘本,复述激活表达能力
在幼儿语言能力培养体系中,口头表达能力占据核心地位,而复述作为一项有效的训练手段,对于提升幼儿的语言组织、信息理解和再创作能力至关重要。因此,教师可以针对不同年龄段幼儿的发展特点精选适宜的绘本内容,运用创新的教学方法,如组织幼儿进行故事复述挑战、集体故事接龙等活动,引导幼儿从绘本中汲取语言养分,并尝试用自己的语言重新构建和讲述故事[3]。这些互动性强、富有趣味性的复述活动,不仅能激发幼儿参与的积极性,还能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不断提升他们的模仿能力和自主表达能力。
以《迟到大王》绘本阅读为例,教师可以在讲述故事后引导幼儿回忆主要情节,通过问答的方式帮助他们梳理故事脉络,如“史蒂夫为什么迟到了?”“他遇到了哪些奇怪的事情?”,以此激活幼儿的记忆,并确保他们对故事内容有恰当的理解。然后,教师可鼓励幼儿从简单的句子开始复述部分情节,如史蒂夫是如何被鳄鱼咬住鞋带的。当幼儿熟悉了各个片段后,教师再逐步引导他们将整个故事串联起来,用自己的话重新讲一遍《迟到大王》,并大胆加入自己的想象,使复述更加个性化。此外,教师也可以组织幼儿进行复述接龙游戏,每组负责一个故事片段,然后开始“传话筒”,以接力的形式复述故事内容。教师可以先向每个组的小组长讲述《迟到大王》中的某一情节或语句,小组长需认真聆听并尽可能准确地复述给下一位组员,以此类推,最后一人要完整复述整个片段。复述活动能有效提升幼儿的语言组织、信息理解和再创作能力,进一步促进他们口语表达能力的发展。
(三)读绘本,阅读提高理解能力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以下简称《指南》)明确强调了阅读理解对于语言能力形成的重要性。在这一指导下,教师应充分利用绘本资源设计和实施有效的阅读教学活动,以提升幼儿的语言理解能力。在阅读过程中,教师应及时指导幼儿掌握正确的发音和读音标准,通过示范与纠正相结合的方式,让幼儿在模仿中习得规范的语言。同时,教师还要指导幼儿关注并理解绘本中的语言情绪及情感表达,包括对语速、语气、语调、情绪、表情、动作的感知,使幼儿能体会角色的情感变化,从而提高内在的情感共鸣和共情能力[4]。
以《图书馆里的奇妙事件》绘本阅读为例,在引导幼儿朗读文本时,教师应提醒他们注重每一个字词发音的准确性。例如,在读到“小老鼠正飞快地转过一个架子”这句话时,幼儿要清晰、准确地发出“飞快”“转过”等词语的音节。对于幼儿难以正确发的音或易混淆的读音,教师应及时给予纠正,以确保幼儿能模仿并习得规范的语言表达。同时,教师也要引导幼儿注意变换语速、语气和语调来模拟不同角色的情感状态。比如,当狐狸得意地说“嘿嘿,这下我要抓住你了!”时,教师可以提示幼儿适当提高声调、放慢语速,以体现狐狸的自信与狡黠;而在描述小老鼠紧张而机智的躲藏时,则可以加快语速、降低音量,营造紧张氛围。这样,幼儿不仅能通过听觉感知故事情境的变化,还能在模仿中学习如何用语音表达不同情绪,从而更好地理解故事内容及其所表达的情感,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四)聊绘本,互动激发交流兴趣
《指南》强调,培养幼儿语言能力的关键在于创设一个自由、宽松的语言交流环境,并鼓励和支持幼儿与成人和同伴进行频繁而积极的交流互动。基于此,针对幼儿在语言表达过程中可能出现的沉默、回避等现象,教师应巧妙运用绘本设计主题丰富且开放的聊绘本活动。具体来说,教师可以设定多元化的讨论话题,激发幼儿主动参与的兴趣,促使他们从不同角度发表观点和感受,进而打破沉默状态。在交流的过程中,教师应对幼儿的每一次发言及时给予积极的反馈与鼓励,以增强幼儿的自信心和表达欲望,让其逐步由被动接受变为主动分享,从而提升其语言表达能力。
以《一只蚂蚁爬呀爬》绘本阅读为例,教师可以采取问答互动形式引导幼儿思考,如提出“小蚂蚁遇到了什么困难?”“它是如何解决的?”“如果你是小蚂蚁,你会怎么做?”等渐进式问题,并邀请各小组代表进行抢答或轮流发表意见。在幼儿讨论过程中,教师要重点关注那些平时不善言辞的幼儿,
及时给予肯定和具体反馈,如“你观察得真仔细,注意到了小蚂蚁坚韧不拔的精神!”或“哇!你提出的解决方案很有创意,大家掌声鼓励一下!”。为进一步激发他们表达的积极性,教师还可以设置团队积分榜,对于那些积极发言、乐于分享的小组和个人,
可以奖励一份小礼物,以此激发幼儿参与集体讨论的积极性,培养他们语言表达的良好习惯。通过这样的实践活动,幼儿不仅能深入理解绘本故事的主题思想,还能逐步学会倾听他人观点、发展独立思考与语言表达能力。
(五)创绘本,创编培养建构能力
幼儿的语言建构能力是其思维逻辑和创造性表达的核心组成部分,对于培养其清晰连贯的叙述能力和逻辑思维至关重要。在绘本教学实践中,教师可以鼓励幼儿根据已知故事线索自主创作新的故事情节,或通过图画与关键词相结合的方式搭建个人叙事框架,并尝试用恰当的语言文字进行填充。值得注意的是,教师要重点引导幼儿理清时空顺序、因果关系等故事逻辑[5]。这样的互动式创编过程有助于深化幼儿对语言结构的理解,强化其内在的逻辑思维,从而有效提升其语言建构能力。
以《30000个西瓜逃跑了》绘本阅读为例,教师可以鼓励幼儿根据已知的故事线索进行自由想象和发挥。比如,教师可以提问“如果你是其中一个西瓜,你会选择去哪里?在逃跑的路上会遇到哪些新的朋友或挑战?”,以引导幼儿自主创作新的故事情节,发展其想象力和语言建构能力。在创编故事的过程中,教师要指导幼儿注意故事的发展结构与完整性,如在叙述西瓜们奔向大海的过程时,要确保时间上的顺序性(夜晚逃跑—白天爬山—黄昏时分到达山顶—黎明时跳入海中),同时阐明每个阶段行动的原因和结果,以形成连贯、合乎逻辑的故事
链。此外,教师也可以提供空白的绘图本,让幼儿画出西瓜们滚下山坡,之后遇见小动物,最终到达大海的情景,锻炼他们的基础写画能力。这样既能锻炼幼儿的艺术表达能力,又能帮助他们理解如何用语言文字来描绘画面和推进故事进程。
四、结束语
绘本作为一种视觉丰富、故事性强的教育资源,在幼儿语言能力提升的多元路径中扮演着核心角色。从在听绘本中培养倾听与理解力,到鼓励幼儿讲述和表演绘本以锻炼语言表达能力;从在读绘本过程中习得词汇与阅读技巧,到引导幼儿深入讨论绘本内容以增进其思维互动性,再到通过组织创编绘本活动,幼儿能够自主构建故事,将所学语言知识内化为逻辑严谨、富有创意的个人表达。这一系列循序渐进的过程,全方位构建了幼儿的语言发展体系,充分挖掘并提升了他们的听、说、读、写综合能力,为其日后的语言学习奠定了坚实基础。
参考文献
陈巧玲.运用绘本提升幼儿语言能力的路径研究[J].教师,
2023(1):69-71.
魏海英.巧用绘本阅读,提升幼儿语言能力[J].山西教育(幼教),2022(9):60-62.
王小芳.绘本教学中教师引导提升幼儿语言能力的初探[J].才智,2019(34):191.
张彩虹.绘本提升幼儿语言能力[J].教育,2020(27):56.
温爱君.绘本教学中教师如何引导提升幼儿语言能力[J].学周刊,2021(14):179-180.
作者简介:王运玲(1976.4-),女,安徽淮北人,
任教于濉溪县新城中心幼儿园,一级教师,本科学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