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小组合作学习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2024-12-31 00:00:00冯革琳仇延新
数学之友 2024年20期
关键词:小组合作学习小学数学

摘" 要:新课改背景下,小组合作学习成为教师丰富课堂内容的重要教学模式.无论是在公开课中还是在网络优质课中都能看到小组合作学习的身影,但是在小学数学第三学段小组合作学习的实际应用中却存在一些问题,导致第三学段的学生并没有充分享受到小组合作学习为数学课堂及学生带来的价值.因此,关于如何解决小组合作学习在小学数学第三学段应用时存在的困境问题,已成为基础教育领域不断研究的课题.

关键词:小学数学;第三学段;小组合作学习

当前教育研究者对小组合作学习的理论研究较为丰富,但针对小学数学第三学段的小组合作学习研究并不算多.本文在小组合作学习相关理论基础上增加对于小学数学第三学段研究的针对性,探究小组合作学习在小学数学第三学段中的实施情况,以相关理论为基石,针对发现的问题提出对应的优化策略,为相关理论的建设贡献一份力量,加深理论与实践的互通关系.

1" 充分认识小组合作学习的价值

美国经济学家舒尔茨(T.W.Schultz)和贝克尔(G.S.Becker)的人力资本理论把教育看作是一项重要的投资,提出了教育的重要价值,学校是通过教育为社会输送人才的重要场所,课堂教学是培养学生全面发展的有效途径.教师作为小组合作学习的实际实施者,应该充分了解到小组合作学习对于小学数学第三学段的重要价值,应该明白小组合作学习并不只是一种形式.[1]尤其在小学数学第三学段,知识内容具有一定难度,教师必须深刻了解小组合作学习的内涵,才能与小学数学第三学段的知识巧妙结合.教师要努力顺应时代发展潮流,以培养综合型学生为导向,锻炼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不断增强学生的学习意识和团队合作能力,使学生逐步养成合作讨论和互动研究的意识,发挥小组合作学习对小学数学第三学段的最大催化作用,为学生今后的学习和未来发展奠定基础.

2" 合理划分学习小组,明确组内分工

2.1" 合理划分合作小组

合理划分合作小组是实现高质量小组合作学习的重要条件.教师在开展小组合作之前应该规划好小组的合作内容及具体的合作配置,为课堂教学节省时间,从而快速且有效地完成小组合作学习.

通过调查发现,在小学数学第三学段的小组合作学习中,教师最常用前后桌4~6人为一组的分组方式,此分配方式虽然便捷,但忽视了学生的学情及特点.合作小组并不仅仅是凑够合理人数就可以,而是小组内要发挥全部成员的力量,互相补充、帮助,以求得更完整、更丰富的水平.[2]第三学段的学生课堂回答问题的积极性普遍不高,有了自己的小心思.因此,教师在分组时就要下点功夫.首先,教师要了解全班每一位学生的数学成绩、学习习惯以及个性特点等,在此基础上按照“组间同质、组内异质”的分组方式进行分组,目的有二:其一是为了促进各组之间的平衡,避免出现过强小组或过弱小组影响学生的合作积极性.其二是为了促进组内成员的良好合作.组内成员成绩各异、性格各异,不同的学生之间进行不同思维的碰撞,有利于优生帮助学困生,有利于活泼开朗的学生带动性格内向的学生,从而保证组内学生之间的学习互补、性格互补等,实现每个成员的全面成长.

2.2" 利用学习任务单明确小组分工

在小组合作学习中为了避免出现部分学生浑水摸鱼的情况,教师可以通过将小组合作学习的任务详细具体地分给组内每位成员的方式来保证小组合作学习的全员参与性,从而保证组内的每一位学生在合作学习中都有事可做,提高小组合作学习的实效性.[3]学习任务单是落实此项工作的有力手段,教师可以在课前根据教学目标、教学内容等方面合理制作学习任务单,在课前打印出来并发放给学生,每组使用一个学习任务单即可.学习任务单上规定1~6项任务,将任务平均分给组内成员,组内成员根据自己所做的学习任务填写对应的学习任务单内容.以人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五年级上册》中“平行四边形的面积”为例,可制作如表1所示的学习任务单.

学习任务单有利于学生明确自己在合作学习中需要完成的具体内容及要求,降低了学生的合作盲目感,使每位学生各司其职.但针对灵活性较强的具体任务,如“将剪后的部分重新拼接”“过程补充和修正”,教师要明确提示学生,除专门负责此任务的学生之外,其他学生若有不同观点,均可视情况自由表达.学习任务单是辅助合作学习全体性的手段,切不可因此固化学生思维.这种任务细化的方式关注到了学生合作的全体性和全面性,有利于合作学习的有序进行,也会使学生在协作交流中增加自身的实践能力,体会到小组合作的智慧和力量,促进小组合作学习的积极开展.

3" 创设丰富的合作学习内容

3.1" 精心设计小组合作学习内容

数学课堂的教学时间是有限的,如何在有限的时间内发挥出教学的无限能量,是教师需要不断思考的永恒话题,因此教师要做到精心设计小组合作学习内容.对于小学第三学段的学生来说,选取小组合作学习内容不能泛泛进行,要综合考虑教学目标及学生实际情况,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学习达到解决问题和获取知识的目的.

例如,在教学人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六年级下册》中“统计与概率”时,教师让学生经历收集、整理和分析数据,再做出决定.活动前,教师协助小组成员明确活动内容及要求,有条理地收集“本班同学最喜欢的运动项目”的数据,小组成员可按本组喜欢的方式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分类整理.将数据绘制成扇形统计图和条形统计图,通过两者对比选出能够表示“本班同学最喜欢的运动项目”情况的最佳统计方式.在此过程中,学生亲自参与收集和统计,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丰富了学生的学习方式,让学生自由充分地参与数学活动,使学生在活动探究中初步感知统计的意义,在实践体验中感受到集体的强大力量,懂得了相互配合的重要价值.

3.2" 多样化选择小组合作学习内容

小组合作学习是为了通过每位学生充分发言、交流观点、思维碰撞,来达到促进所有学生全面成长的一种教学方式,它所合作的内容应该是包罗万象的.

首先,教师可以将开放性的数学习题选为小组合作学习的内容.下面例题是小数除法卷子中的一道练习题.本题是一道应用题,共有两小问,题干信息是壮壮去书店买书赶上促销活动的事件,此题设置既贴近学生的日常生活,也具有一定的趣味性和探究性,能够激发学生的讨论积极性,符合小组合作学习内容的基本要求.值得注意的是,此题中的第二问具有一定的开放性,教师可以采用小组合作的方式,由小组成员分别提出问题并互相解答,既能够让学生看到不同的提问角度,也能够锻炼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例题" 壮壮想买6本一套的《动物世界》丛书,每套原价86.4元.壮壮攒够了钱去书店买书,正好遇上书店搞促销活动,每套书只要67.2元.壮壮用剩下的钱买了2支钢笔.

(1)(86.4-67.2)÷2解决的数学问题是""" .

(2)请你根据题目中的相关信息,再提出一个数学问题并解答.

其次,教师还可以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为学生布置作业,在学完新知识后为学生布置合作整理型作业.图1是人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五年级下册》中“因数和倍数”的思维导图,由学生依靠小组合作的方式来制作此图,组内成员分别负责书写、绘画、整理知识点等任务,既帮助学生从整体上复习了零散的旧知识,又使学生跳出常规作业的舒适圈,感受数学学习的广泛性和多元化,同时也锻炼了学生协作沟通的合作能力.

4" 加强对小组合作学习过程的组织管理

在小学数学第三学段的小组合作学习中,经常会出现部分小组虽然讨论热烈但讨论结果并不理想的情况,这与他们的讨论内容有关.第三学段的学生可讨论的话题变多,由此造成的负面影响是学生偏离讨论主题去讨论无关信息,甚至还会出现哄堂大笑的情况,这种现象不仅耽误了合作进程,也扰乱了合作学习的整体秩序.有学生认为在进行小组合作学习时存在纪律较差影响小组合作学习效果的问题.例如,在教学人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六年级下册》中“圆柱的表面积”这一课时,在小组合作中设置“学生摸一摸自己所带圆柱的表面”这一环节,有学生带的是茶叶罐,有学生带的是薯片罐.部分学生在合作时会脱离小组位置转移到其他小组内观看其他学生所带圆柱的情况,此举大大扰乱了合作秩序.在大班制教学下,教师有时很难发现此问题,这就需要在小组内选取合适的班干部来辅助教师进行合作过程的监督.

教师应该根据小组成员的个性特点及学习情况来合理安排组长、纪律委员等职务.在第一轮选取组长和纪律委员时,要注重他们的综合素质,尽量选择在成绩上能服众,在人际关系上能妥当处理的学生,以便能够灵活应对合作学习中的各种问题.

5" 积极拓展小组合作学习平台

小组合作学习已经在中小学落实多年,为了创新小组合作学习的应用模式,学校应该为师生提供多平台的小组合作学习机会,让师生感受不一样的小组合作学习方式,从而更加深刻地体会小组合作学习的魅力.

首先,学校可以与本市名校及附近学校建立良好的合作学习关系.学校之间可以定期将同年级的部分学生组织到一起,使他们共同完成某一项学习任务.由学校和教师根据学生年龄特点和学习情况拟定合作主题,不同学校的学生以小组合作的方式共同完成,使学生在此过程中感受到不同学校的校风校纪,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竞争意识,也锻炼了学生与人交流的勇气和胆量.

其次,除了在课堂上使用小组合作学习,学校还可以为师生提供课外小组合作学习的机会.例如,在教学人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五年级上册》中“植树问题”时,难点在于学生能够理解间隔数与棵数之间的关系.教师可以带领学生以真实的道路两侧为教学场地,让学生切实地观察“两端都栽树”“一端不栽树”和“两端都不栽树”三种情况,并分小组进行观察和记录,最后再一起进行归纳总结.学生通过自己观察计算从而得出栽树问题的计算规律,这既调动了学生探索栽树规律的积极性,加深了学生对栽树规律的理解,也在观察探究过程中锻炼了学生的户外活动能力.

6" 建立科学有效的评价机制

评价是小组合作学习的最后环节,通过调查可知,教师是此环节的主要评价主体.为了更好地发挥评价的有效性,教师要注重评价的多元化.学生是合作学习的主体,对合作学习存在着不同于教师的理解与感悟.因此,教师应该给予学生评价小组合作学习的机会.教师的言行举止及穿衣戴帽都是学生关注和讨论的话题,可见教师评价更是会对学生产生举足轻重的影响.因此,教师必须意识到在评价过程中要多给予学生鼓励性评价,用欣赏的眼光去看待学生,对学生的行为表现要给出及时且具体的有效评价.

虽然小组合作学习是团体活动,教师在评价整个小组的基础上,也不能忽视对学生个体的评价,对每个学生进行评价时要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且具有针对性.例如,在教学人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五年级下册》中“用字母表示数”这一课时,小组合作学习的内容是围绕“小红的年龄加30等于爸爸的年龄,求爸爸的年龄时,怎样写起来最简便”这一问题进行.在合作结束的评价环节中,教师应该首先表扬第一位想出“用字母表示小红的年龄”这个办法的学生,既能够使这位学生有成就感,也激励了其他学生的下次努力.对于其他学生,教师也不能忽视.教师在巡视的过程中要精准地找到合作学习中思考认真、纪律良好、讨论积极的学生,在合作评价环节都要一一进行表扬说明,强化此类学生的规范行为.此外,对于合作学习过程中表现欠佳的学生,教师也要适当提点,不能置之不理,要让此类学生知道教师在关注他们,从而在以后的合作学习中收敛自身的不良行为.只有通过及时且具体的评价,学生才能获得有效反馈,合作学习效果才能得到稳步加强.

7" 结语

第三学段的小组数学内容越来越深入,知识点也比较抽象,在数学课堂中运用小组合作学习能够降低学生学习知识的相对难度,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能力,因此第三学段数学教师要重视小组合作学习的使用.在当下高标准的教育环境下,小组合作学习符合学生的教育培养目标要求,能够充实第三学段的数学课堂,更能够体现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因此在第三学段使用小组合作学习是十分有必要的.

参考文献

[1]杨明红.小学数学小组合作学习中出现的问题及解决策略[J].文理导航(中旬),2024(7):64-66.

[2]刘世忠.小学数学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读写算,2024(19):80-82.

[3]孙倩.小学中高年级数学小组合作学习存在的问题及应对策略[J].华夏教师,2022(7):64-66.

猜你喜欢
小组合作学习小学数学
高中历史教学中实施小组合作学习的策略
考试周刊(2016年85期)2016-11-11 01:58:20
小组合作学习法在高中化学教学中的应用
“合”乐而“不为”
文教资料(2016年19期)2016-11-07 07:14:16
高中历史“自主导学”模式中的小组合作学习反思
刍议初中地理课堂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策略
数学错题的自主管理与有效利用研究
成才之路(2016年26期)2016-10-08 11:34:32
建模思想在数学教学中的渗透研究
成才之路(2016年26期)2016-10-08 11:31:43
农村学校数学生活化教学探析
成才之路(2016年26期)2016-10-08 11:22:10
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策略研究
成才之路(2016年26期)2016-10-08 11:18:41
体验式学习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成才之路(2016年25期)2016-10-08 10:50: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