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文章对当前高校在线开放课程的选用、考核与评价以及学分认定等方面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以中国矿业大学(北京)为例,介绍了学校以教育数字化为支撑,从在线开放课程的审核机制、管理体系和学分认定模式三个方面着手开展的实践探索,以期为高校在线开放课程教学改革提供有益参考。
[关键词]在线开放课程;教育数字化;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437(2024)13-0042-04
一、高校在线开放课程教学改革的研究背景
党和国家高度重视教育信息化、数字化和智能化建设。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要推进教育数字化,教育部也提出要深入实施教育数字化战略行动,促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不断推进高校在线开放课程的建设与应用。2015年,教育部发布了《教育部关于加强高等学校在线开放课程建设应用与管理的意见》,提出“高校主体、政府支持、社会参与”的在线开放课程建设理念,鼓励高校建设高水平在线开放课程[1]。2022年“国家智慧教育平台”正式上线,为实现“人人皆学、处处能学、时时可学”的学习型社会愿景奠定了坚实基础。在线开放课程的建设与应用推动了高校在教学内容、方法、模式和教学管理体制机制上的改革,为高校的教育教学改革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与挑战,对解决当前国内高校教育优质资源不平衡问题,促进教育公平、提升教育质量具有重要意义[2]。
然而,近几年高校引进和使用各类教学平台提供的在线开放课程时,在课程的选用、考核与评价以及学分认定等方面存在不足,影响了在线开放课程教学质量和效果。因此,厘清当前高校开展在线开放课程教学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并针对性地提出有效的改进策略,对推进高校在线开放课程教学改革、优化在线开放课程使用机制、提升课程教学效果、提高课程教学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二、当前高校在线开放课程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在线开放课程的选用缺乏审核机制
一方面,我国在线开放课程经过近十年的建设与发展,课程规模较大,教学平台种类较多,部分高校在面对这些海量优质教学资源、形式多样的在线教学平台时,往往与供课平台签订“套餐式”“打包式”的选课方案,将平台提供的各类课程无差别地开放给校内本科生进行选课。由于这些高校缺乏有效的在线开放课程遴选标准,导致学生在线开放课程学习情况不尽如人意,课程教学目标与学校人才培养目标匹配度较低[3]。另一方面,当前国内主流教学平台的在线开放课程整体质量良好,但仍存在部分课程因评奖评优等功利性因素仓促在教学平台上线的情况,部分相关教学平台有时存在把关不够严格、审核不够全面的问题,从而出现了在线开放课程教学内容参差不齐的现象。部分高校缺少在线开放课程选用审核机制,没有制定相应的在线开放课程内容审核实施办法,对在线开放课程的政治方向和价值取向缺乏审查。
(二)在线开放课程的考核与评价缺乏制度保障
在课程考核环节,部分高校线上考核内容主要来源于教学平台试题库,对学生的学习过程和考试监管流程不够重视,导致一些学生以“刷课”“替课”“刷考”“替考”的方式应付在线开放课程的学习及考核,违反学校的考试纪律,不利于优良学风、考风的形成。在课程评价机制建立方面,部分高校没有将在线开放课程督导评价机制纳入本科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在线开放课程教学质量评价工作仅仅停留在“与线下课程同管理、同要求”的文件形式上,并未建立有效可行的在线开放课程督导评价机制,对课程的教学资源、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以及教学效果等缺乏监督反馈。
(三)在线开放课程的学分认定缺乏创新形式
当前,部分高校在开展在线开放课程学分认定工作时,存在着认定标准不一、认定机制不完善、认定方式缺乏创新的问题,认定有效性受到质疑[4]。有的高校尚未构建有效的在线开放课程学分认定与管理模式。在线开放课程是基于互联网技术的教育信息化教学资源,课程的教学、管理和考核等活动大多依托在线教学平台开展,然而部分高校的在线开放课程学分认定环节仍采用人工手动操作的方式,由教务人员进行课程匹配、学分赋值、成绩系统导入等操作,存在操作复杂、保密性和安全性差、操作不规范等现象。
三、以教育数字化为支撑,破解高校在线开放课程教学改革困境
针对当前高校在线开放课程教学管理存在的问题和不足,笔者以中国矿业大学(北京)为例,从在线开放课程的审核机制、管理体系和学分认定模式等方面着手,对学校在推进在线开放课程教学改革方面做出的有效举措进行分析探讨,以期为高校在线开放课程教学改革提供有益参考。
(一)规范课程内容审核机制,强化课程选用与管理
学校建立了课程内容审核机制,制定了《中国矿业大学(北京)本科在线开放课程内容审核实施办法(试行)》,规范了课程内容审核工作。一是实施审核责任制,根据在线开放课程的来源明确审核实施单位,二级学院院长作为本单位自建在线开放课程的第一责任人,负责组织实施课程审核各项工作;引进的校外在线开放课程由课程使用单位与平台运营单位各负其责,严把课程的政治关、学术关,保证在线开放课程审核质量。二是建立健全审核规程,按照“上线必审、更新必审、审必到位”的原则,完善审核工作,实行校、院两级审核制度。二级学院坚持问题导向、目标导向,以应审尽审、凡审必严的原则,对本单位的在线开放课程内容及授课团队进行全面审查,确保正确的政治方向与价值取向。学校采用自主审核与专家审核相结合、线上审核与线下审核相结合、定期审核与随机抽查相结合的形式,对已上线的在线课程实施常态化审核。三是明确审核要求,重点围绕课程内容的政治性、科学性、适用性和规范性,采用教师自查和专家审核相结合的方式,加强在线开放课程的上线审核和更新复核工作[5]。四是强化监督评价,建立了监督检查机制,学校通过定期或不定期的方式对二级学院在线开放课程内容进行抽查,及时发现内容审核中存在的问题,力求做到早发现、早预防、早处置[5]。
学校为提升在线开放课程选用的科学性和有效性,联合超星尔雅平台开发了本科生通识素养测评系统,每学年对本科生开展在线通识素养测评,测评系统包含人类思想、历史文化、经济管理、科学技术、国学基础、文学艺术等六个测评维度,可设定各维度测评题目的难易程度,根据不同年级的通识教育培养目标,组建科学有效的测评问卷。测评完成后学生可查看个人通识素养雷达图,直观了解自身的通识素养情况。个人通识素养雷达图可作为新学期学生选修在线开放课程的参考依据,有助于有效提升课程选用的匹配度。学校对选用的在线开放课程实施动态评价机制,从教学内容、教学设计和技术规范等维度对在线开放课程开展综合评价,构建了课程资源持续优化、选用流程规范科学的在线开放课程教学管理模式。
(二)构建责任教师管理体系,抓牢课程考核与评价
学校切实履行在线开放课程教学管理职责,主动谋划统筹推进在线开放课程教学改革,构建了具有中国矿业大学(北京)特色的责任教师管理体系。一是明确责任教师的遴选标准和基本要求,面向全校开展在线开放课程责任教师遴选工作,对教师的教学年限、教学履历和教学成果提出要求,力求选聘教学经验丰富、责任心强的教师担任课程责任教师。二是明确责任教师的工作职责,要求责任教师在开课前学习在线课程至少一轮,熟悉所教授课程的知识体系,明确课程的教学方案并提交在线开放课程辅导方案。三是开展责任教师专题培训,为责任教师讲解智慧教室的使用规范、课程教学平台的使用流程以及对承担课程的定制化设计。四是明确责任教师教学要求和标准,要求责任教师开展完整的在线开放课程教学,不定期组织在线辅导、答疑和督学等形式多样的教学活动,实现在线课堂教学互动,及时了解学生的课程学习情况。同时,定期开展线下集中见面指导课,对课程的重点、难点进行有针对性的讲解,引导学生掌握在线开放课程知识。五是建立教学材料归档清单,要求责任教师完成在线开放课程教学后及时整理填报在线开放课程辅导记录表,对线上互动、答疑及测试情况进行综合分析,对线下指导课的辅导效果、课堂教学方法进行深入分析反思,形成案例式教学总结,不断提升自身教学水平。
学校将在线开放课程纳入本科日常教学管理,坚持与线下课程同管理、同要求,采用过程性评价与结果性考核相结合的方式对在线开放课程进行评价。依托学校智慧教学平台的教学管理、教学服务和教学监控等功能,对在线学习过程进行详细完整的记录,将学生的线上出勤、课堂互动发言、随堂测试提问和小组报告等过程性表现作为课程成绩的评定依据。对于结果性考核,全部采用线下考试形式,整合校内计算机基础实验室场地资源,统筹规划课程考核安排,利用信息化技术加强考试监控,保证在线开放课程考核的公平公正,“挤干”在线开放课程的考核“水分”,打消个别学生想要蒙混过关的侥幸心理,引导学生全身心投入在线开放课程学习。学校实施“校院两级联动督导、线上线下协同督导”的在线开放课程评价机制,对在线开放课程教学资源和课堂教学情况开展重点督导。在教学资源方面,对责任教师提供的教学视频、辅助教学资料、在线讨论记录、网络答疑记录以及学习过程评价标准进行审查;在课堂教学方面,对责任教师的教学内容与形式、教学方法与手段、教学效果与目标等进行抽查。此外,学校利用智慧教学平台的全时段督导巡查功能,充分发挥跟踪督导、专题督导和随机督导的作用,实现在线开放课程教学的精准化督导、系统化推进、数字化赋能,持续提升在线开放课程教学质量。
(三)构建跨平台学分认定模式,借力数字化提升效能
为加快推进教育数据的共享互联,打通数据壁垒,学校对在线开放课程的学分认定模式进行深入分析,以业务为驱动,以数据为支撑,构建了跨平台学分认定模式。在线开放课程的选课工作,从课程信息的录入、选课流程的配置到学生选课的个性化需求,全部依托本科教学管理与服务平台完成;将在线开放课程的教学工作,包括教学班级设置、线上课堂互动、作业考核答疑以及教学数据统计分析等全部纳入本科智慧教学平台进行管理。为实现在线开放课程的全过程数字化管理,学校搭建了基于“统一数据标准、统一数据管理、统一安全规范”的在线开放课程共享互通数据平台,平台可实现教务系统与智慧教学管理平台的课程基础数据、学生选课数据、教学过程数据和课程考核数据等全流程教学数据的自动对接、定时更新,确保每一门课程成绩自动认定并转换为对应的课程学分,真正实现了集选课、教学、考核、认定于一体的全流程数字化管理,保证了教学数据的准确性、规范性和安全性,有力推动了本科教学管理与数字化技术的深度融合。
为充分发挥数字技术在驱动课程教学改革的优势效能,进一步提升在线开放课程教学效果,学校独立研发了一体化的智慧教学平台“路矿云学堂”。平台融合了智慧课堂、智慧资源、智慧教室等,支持师生课表信息实时同步、学生选课信息与平台在线开放课程的自动对接,实现在线开放课程的定制化设计,满足任课教师对课程章节内容编辑、辅助教学资源管理和在线教学环节设计等教学需求,保障了师生有序高质量开展在线开放课程教学。智慧教学平台“路矿云学堂”为在线开放课程任课教师提供课程教学准备设置、课程教学通知发布、课程教学交流、课堂教学互动、课程教学考核以及课程教学数据统计等全流程教学服务,实现了数字化技术与课程教学服务的深度融合,为课堂教学提供全程式、定制化的辅助管理。通过构建在线学习诊断子系统、多维度评价分析子系统等,为每一门在线开放课程提供分析评价报告,绘制学生的个性化知识图谱,不断提升学生的在线开放课程学习效果。
四、实践成效与反思
面对高校开展在线开放课程教学过程中的课程选用、考核与评价以及学分认定等方面存在的问题,中国矿业大学(北京)从课程的审核机制、管理体系和学分认定模式三个层面实施了课程改革,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在课程选用方面,虽然引进的平台课程数量减少了,学生选课的需求度却明显提高了,学校引进的课程更加符合学生自主学习的需求,在线开放课程的选课率由30%提升到了70%以上。在课程考核方面,构建的责任教师管理体系保障了在线开放课程的教学与考核质量,改变了在线开放课程的教学模式和考核形式,学生对在线开放课程的学习积极性有了较大提升,每个学期80%以上的在线开放课程都被学生选满,原本的“在线水课”变成了学生眼中“一课难求”的好课。在学分认定方面,在线开放课程的全流程数字化管理提高了教师的教学积极性,提升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推动了教学管理与数字化技术的深度融合,保证了教学数据的准确性、规范性和安全性,为探索教育数字化技术驱动本科教学改革积累了可靠经验。
目前,在线开放课程教学改革仍面临着管理机制和技术融合的挑战。基于责任教师管理体系的课程改革提升了在线开放课程的教学质量,但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教师的教学难度和工作量,教师对依托数字化平台开展在线开放课程教学还处于探索和学习阶段,部分教师对在线教学平台的使用还不熟悉、不适应。如何引导教师有效运用数字化技术推进教学改革将是学校重点关注的工作。高校应进一步优化责任教师管理体系,不断完善培训制度、保障制度、激励制度和督导制度,营造良好的在线开放课程教学氛围,提升教师运用信息技术改进教学的能力,确保高校在线开放课程教学改革能够真正落地见效。
[ 参 考 文 献 ]
[1]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教育部关于加强高等学校在线开放课程建设应用与管理的意见[EB/OL].(2015-04-28)[2023-11-12].http://www.moe.gov.cn/srcsite/A08/s7056/201504/t20150416_189454.html.
[2] 王娟,孔亮,王鑫,等.在线开放课程发展的反思与创新路径[J].电化教育研究,2018,39(5):60-65.
[3] 聂建峰,蔡佳林,徐娜.我国高校在线开放课程建设与应用的问题分析和改进策略[J].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20(4):60-65.
[4] 汪基德,李博.在线开放课程学分认定:形式、问题与建议[J].开放教育研究,2018,24(5):39-45.
[5] 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印发《国家智慧教育平台数字教育资源内容审核规范(试行)》的通知[J].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公报,2022(9):20-22.
[责任编辑:苏祎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