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大学生财经素养教育模式研究

2024-12-31 00:00:00洪小萍覃利华
大学教育 2024年13期
关键词:财经素养实践模式

[摘 要]新时代大学生成长于有机会接触各种数字金融服务的时代,不可避免地要面对各种财经问题,其财经素养教育备受学校、政府和社会等多方主体的高度重视。然而,我国对于财经素养教育的整体规划起步较晚,仍处于探索阶段。因此,文章通过借鉴当前国内外财经素养教育实践模式,结合大学生财经素养教育现状,构建“二目标· 三内容 ·四主体”财经素养教育模式,为高校实施财经素养教育提供理论基础和实践路径。

[关键词]财经素养;实践模式;财经素养教育模式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437(2024)13-0139-05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大数据时代的到来,数字金融服务持续创新,新时代大学生不可避免地要面对各种个人财经问题。近年来,部分大学生因使用互联网消费信贷产品导致超前消费,因不当的网络贷款而被暴力催收,甚至因使用金融衍生平台遭受金融欺诈等事件层出不穷,这些不仅给学生个人和家庭带来了财务风险,而且对学校、政府和社会造成了不良影响。这些都与部分大学生缺乏一定的财经知识、缺乏应对各种财经风险的技能、不知道如何正确地制订个人财务规划有关。《全国高校毕业生就业调查报告(2021)》显示,毕业生的财经素养是10项能力增值得分最低的指标之一,这说明大学生普遍存在财经素养水平较低的问题。因此,提高新时代大学生财经素养能力,不仅是应对日益复杂经济环境的需求,而且是大学生社会生存和个体发展的核心能力要求。然而,目前财经素养教育尚未纳入国家课程体系,具体实践方式仍处在探索阶段。鉴于此,结合当前国内外财经素养教育实践情况,构建新时代大学生财经素养教育实践模式势在必行,由此可进一步完善财经素养教育体系,从而为高校实施财经素养教育提供实践基础。

一、财经素养的内涵

“财经素养”一词来源于“financial literacy”,在金融领域称为金融素养[1]。然而纵观国内外现有文献,财经素养尚无统一定义。目前,比较有代表性的是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将财经素养定义为“一种融合财经意识、知识、技能和价值观的综合素质”[2]。美国财经素养教育委员会将财经素养定义为“个体应具备财务知识和技能,并有效地管理个人财务资源,以确保财务安全的一种能力”[3]。加拿大学者将财经素养理解为个人具备财经知识、财务技能和财经自信心的能力[4]。也有国内学者依据本国国情对财经素养进行深入研究,如张男星等指出,财经素养是个体经济生活中处理财经问题的综合素质,主要包括财经知识、理财技能、财富观念和人生信念等[5]。辛自强提出,财经素养是一个“三元”结构,主要包括财经知识、财经能力和财经价值观三个成分,其中前两个成分代表理性的财经选择,最后一个成分代表对财富的价值取向[6]。苏凇等提出,财经素养是财经知识、应用能力、态度和价值观的综合体,具有实践连接性、学科融合性和发展外延性的特征[7]。尽管财经素养的内涵并没有形成统一定义,但大体上涵盖了财经知识、技能和价值观等方面。财经素养不仅仅是指个人拥有基本的财经知识和技能,还应当包括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技能解决各种财经问题,以及以符合社会道德的价值观来指导个人财经活动的能力及素质。

二、财经素养教育实践模式

美国高校将财经素养教育融入课堂教学和管理活动中,创设一系列独特的教育模式。根据实践模式和传播路径的不同,比较盛行的财经素养教育实践模式主要有互动式网络模式、课堂教育模式、项目教育模式和个体咨询模式等[8]。英国高校通过特定学科教学培养学生的财经素养,在校大学生可以享受财经咨询服务,比较有名的是“金钱医生”实践模式。马来西亚将财经素养教育融入课堂教学当中,比如将个人财经教育作为必修课,将财务规划基础作为选修课,以提高大学生的财经素养水平。新加坡高校主要是通过开设包含财经素养教育的课程模块,或者建立财经教育专项计划等实践模式来培养学生的财经素养。

目前,我国对财经素养教育的整体规划起步较晚,财经素养教育尚未纳入国家课程体系,具体实践方式仍处在探索阶段。国内学者结合本国国情进行深入探索,刘海月等基于大学生使用互联网消费信贷产品,提出“三元· 三层 ·三导”财经素养通识教育模式。“三元”是知识、技能和观念的融合;“三层”是以学生、教师与高校为主体进行分层教育;“三导”是以问题、目标与效果为导向,通过财经素养通识教育,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消费观[9]。周涛等将财经素养融入思政类课程,提出“三主体 ·二循环 ·三目标”财经素养教育模式。“三主体”主要包括政府、高校和其他机构,政府可以为高校指明方向,高校激励教师将财经素养融入课堂,并与其他机构合作,为学生提供财经活动咨询;“二循环”是教师和学生就财经素养的内容进行交互式的学习;“三目标”是获取财经知识、规范财经行为和树立正确的价值观[10]。张攀等将财经素养教育融入大学通识课程,从财经教学情境开发、互动教学模式构建、融入财经情境的教学课程设计和思政教育四个方面,提出立足课堂本位的大学生财经素养教学模式,以提高大学生的综合财经素养水平[11]。

三、新时代大学生财经素养教育模式的举措

我国财经素养教育起步较晚、经验不足,目前主要的教育形式是以家庭教育为主,学校教育为辅。学校财经素养教育形式以实践课程为主,比如举办财经知识讲座、模拟财经素养大赛、开发理论课与实践课相结合的财经特色课程等,并无专门的财经素养教育教师和统一的教育资源平台。因此,借鉴国内外目前有关财经素养教育的实践情况,本文提出了“二目标 ·三内容· 四主体”教育模式(详见图1)。该模式是以目标为导向,以知识、技能和价值观为内容,以政府、学校、家庭和学生为主体有机联动的财经素养教育模式。

(一)二目标:基础型和结果型

随着经济发展水平的不断提升,大学生可用于自由支配的资金越来越多,加上当前消费需求、消费方式较从前发生了巨大改变,容易导致大学生在劳动观念、消费意识和金钱与财富观念等方面出现问题。尤其在互联网信息技术快速发展的背景下,大学生的消费场所从实体商店转向网络平台,这种不受时间和空间限制的购物方式、便捷的线上支付方式容易导致大学生盲目消费、过度消费等。与此同时,各种互联网消费信贷产品(如京东白条、蚂蚁花呗)的快速发展,促使部分学生以分期付款或者透支信用卡等形式超前消费。于是“月光族”“啃老族”的现象增多,“现金贷”“校园贷”“金融欺诈”等问题时有发生。这些与大学生的财经常识匮乏、财经法律法规意识淡漠、财经技能缺乏等有关,但究其根源是不正确的劳动观、消费观、金钱观和财富观造成的。

我国在财经素养教育标准中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仅着力于培养大学生解决财经问题的能力,而且旨在提高大学生的财经责任。可见,财经素养教育并不全是财商教育、金融教育和消费者教育,还是个体实施关乎财经生活的道德教育、劳动教育、生活教育和情感教育等活动的整合[12]。因此,高校应高度重视财经素养教育,以帮助大学生形成正确的劳动观、合理的金钱观、理性的消费观和财富观为基础型目标[13]。与此同时,财经素养教育是要将大学生培养成为能够自食其力的劳动者、诚信规范的理财者、成熟理性的消费者、能够将财富与幸福生活和公平正义及社会责任统一起来的财富人生的创造者,如图2所示。

(二)三内容:知识、技能和价值观

1.财经知识的获取与理解

财经素养教育的主要内容为知识、技能和价值观,其中财经知识是掌握和运用财经技能的前提,是形成良好财经价值观的基础。高校要系统地整合适合大学生教育需求的财经知识,并致力于引导学生从财经书籍和自身体验中获取和理解经济、金融、会计、财务、财政等多学科知识,使学生具备解决一定财经问题的能力。由于每个人获得和理解的财经知识有较强的主观性,所以财经知识的多少与财经素养的水平并不完全呈正相关关系。因此,高校在进行财经素养教育时,要考虑对学生财经技能和财经价值观的培养。

2.财经技能的掌握和运用

基于学校课堂和财经书籍的财经知识学习,远远无法使大学生掌握在不同财经情境下进行理性财经决策的能力。大学生除了获得和理解财经知识,还需要具备在真实经济生活环境中理性解决财经问题的能力,例如大学生要具备理性判断个人消费行为、风险自我控制与管理、合理地规划未来财务需求等能力。因此,财经素养教育不仅仅是培养大学生获取和理解财经知识,更是要培养大学生解决实际财经问题的能力。然而,人们对价值的追求并不局限于经济活动,还体现在对财富的观念上。因此,高校进行财经素养教育时,要考虑对学生财经价值观的态度培养。

3.财经价值观的态度培养

财经素养教育除要教会大学生掌握丰富的财经知识和技能外,还要教会大学生明白个体获取的金钱和财富虽然是自己的,但都来源于社会,个人要兼顾社会利益,要懂得感恩和回馈社会。因此,大学生财经素养教育应当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财经态度,要引导其形成对金钱和财富的正确价值观,以及在进行经济活动时要兼顾国家和社会利益。除了财经价值观塑造,还要培养大学生的财经自我效能感,使其拥有利用财经知识和技能进行财经活动的勇气与信心。

总之,财经知识、财经技能和财经价值观三者是财经素养教育的重要内容,这三者之间相互联系、相互补充、相互影响,最终促进大学生财经素养水平的全面提升。

(三)四主体:政府、学校、家庭和学生

1.政府主体

一方面,政府应当建立政策保障机制,做好顶层设计工作。当前,政府虽然发布了一些与财经素养教育有关的政策文件,但尚未有真正独立成文的政策或者相关法律文件出台,也未成立有专门的官方机构提供财经素养教育经费支持。因此,政府应当着眼于长远,重视财经素养教育对国家和社会发展的价值所在,成立专门机构统筹财经素养教育,出台专门的政策和法律文件,为财经素养教育指明方向,促进财经素养教育资源的整合。

另一方面,政府需要拓宽财经素养教育渠道,做好宣传工作。财经素养教育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单靠政府或教育机构难以高效地推动其有效发展。相关行政部门可以联合教育机构、利用网络媒介平台、相关公众媒体等渠道开展财经素养教育宣传工作。比如举办财经素养知识竞赛,开展财经教育实践活动、反诈骗宣传活动等,从而培养新时代大学生掌握防范财经风险的技能,形成良好的财经文化氛围。

2.学校主体

一方面,应当开展课堂内财经素养教育。高校应当承担并落实将财经素养教育融入课程体系中的责任,为大学生开设与财经素养教育相关的课程,通过通识课程或选修课程的形式授课,对学生进行适当的考核,给予一定的学分;可以将财经素养教育融入通识课程、专业基础课中,比如将财经素养教育融入思想道德与法治课程,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道德观和法治观等,从而实施正向的财经行为;可以将财经素养教育融入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课程,帮助大学生更好地掌握经济发展态势和洞察财政政策变化,提高创业优势,帮助大学生科学评估创业风险,提高风险承受能力,做出正确的财务决策。

另一方面,应当开展课堂外财经素养教育。高校有学生社团,会举办丰富多彩的活动,可以将财经素养教育贯穿于各种社团活动之中。比如举办财经知识竞赛活动、金融财商辩论赛活动等,以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财经风险管理意识,不断提高其财经素养水平。高校可以与企业合作,共同举办财经教育专题讲座、财经知识研讨会等,不断开阔大学生的财经视野,并强化其财经技能。尤其可以与一些商业性银行、基金公司、证券公司等合作,组织大学生到这些企业参观学习,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财经意识,提高风险识别和风险防控能力。

3.家庭主体

家庭是大学生成长的重要环境,家长作为孩子的首任老师,承担着教育的主要责任,其财经教育对大学生的财经行为有着重要的影响。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长只有掌握了一定的财经知识和技能,才能更好地教育孩子,帮助其树立经济独立意识、规划个人消费行为、识别财经风险问题等。家长应当树立正确的财经观念,接受一定的财经教育,提高自身的财经素养,使自己有能力教育引导孩子。家长要以身作则,用实际行动引导孩子,向孩子传播正确的财经理念,培养孩子形成正确的消费观、金钱观和财富观等。家长可以引导孩子参与日常的经济活动,比如鼓励孩子养成储蓄的习惯、引导孩子理性消费、支持孩子参与商业活动等。

4.学生主体

大学生作为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应当树立正确的财经观念,充分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积极学习财经知识和技能,学会运用所学知识和技能解决经济生活中的问题。一方面,大学生应该树立正确的财经意识。正确的财经意识能够引导大学生辩证地认识到劳动与收入、收入与消费、金钱与财富之间的关系,正确地对待各种社会经济活动,逐步形成正确的劳动观、合理的金钱观、理性的消费观和正确的财富观。另一方面,大学生要主动拓展财经知识。大学生要充分借助学校、社会和网络等方面的资源,主动学习财经知识,拓宽财经视野。良好的财经素养离不开社会实践。大学生要积极地参与财经实践,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从而增强财经风险防范意识,提升风险识别能力,从而提高财经素养。

四、结语

当前,许多国家把财经素养教育纳入国家教育体系,并成立专门机构或工作小组来推进财经素养教育发展。同时,国外许多高校也通过项目教育模式、课堂教育模式、“金钱医生”咨询模式、第一年体验模式等进行大学生财经素养教育,并取得了良好效果。我国财经素养教育尚未纳入我国高校教育体系,具体实践模式仍在探索中。因此,通过借鉴国内外财经素养教育实践模式,本文提出了以目标为导向,以知识、技能和价值观为内容,以政府、学校、家庭和学生为主体的“二目标· 三内容 ·四主体”财经素养教育模式,以期为高校进一步完善财经素养教育体系提供理论基础,为高校实施财经素养教育提供实践路径。

[ 参 考 文 献 ]

[1] 辛自强,李越.中国青少年财经素养测验编制的总体报告[J].心理技术与应用,2021,9(10):596-609.

[2] 赵红卫. PISA财经素养评估框架比较[J].财会月刊,2022(9):43-48.

[3] 夏雪.大学生财经素养测评研究[D].武汉:华中农业大学,2021.

[4] 黄孔雀,许明.国外大学生财经素养教育实践及启示[J].教育评论,2020(6):153-161.

[5] 张男星,王春春,刘次林,等.中国财经素养教育标准研制的几个问题[J].大学(研究版),2018(1):5-8.

[6] 辛自强.当前财经价值观变迁中的隐忧[J].人民论坛,2020(26):92-94.

[7] 苏凇,黄四林,张红川.论基于核心素养视角的财经素养教育[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2):73-78.

[8] 黄孔雀,许明.美国大学生财经素养教育:背景、模式与特征[J].复旦教育论坛,2020,18(4):105-112.

[9] 刘海月,吴鹏,李小平.稳金融背景下的大学生财经素养通识教育模式研究:基于大学生使用互联网消费信贷产品的调查[J].四川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21,58(5):165-172.

[10] 周涛,王花云,刘兵权.国门高职院校《思想道德与法治》课程融入财经素养教育模式研究:以防城港职业技术学院为例[J].中国多媒体与网络教学学报(中旬刊),2022(12):52-56.

[11] 张攀,杨紫艺,张晨,等.立足课堂本位的大学生财经素养情景教学模式探索[J].高教学刊,2023,9(17):119-122.

[12] 张男星,王春春,张运红,等.中国财经素养教育的目标建构及阐释:基于“学生为本,国家为重”的教育本然[J].大学(研究版),2019(3):14-25.

[13] 张男星,谭俊英.财经素养教育:何以所需?以何应需?:学生与经济生活的关系视角[J].大学(研究版),2020(6):35-40.

[责任编辑:黄紧德]

猜你喜欢
财经素养实践模式
浅析高中生财经素养现状与影响因素
商情(2018年8期)2018-03-29 02:59:12
新形势下财经素养教育的德育渗透及实现
理论观察(2017年12期)2018-01-30 22:00:05
培育财经素养,开创美好明天
寄宿制高中生财经素养调查与自我修炼
现代交际(2016年11期)2017-02-15 12:57:08
治理创新视角下的基层协商民主
基于学生社团的大学生创业教育实践模式探析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高职校园文化建设的实践模式探讨
《无机材料物理性能》教学方法与实践模式初探
新一代(2016年17期)2016-12-22 12:42:01
关于构建我国公共法律服务体系的思考
各国财经素养教育的实践及启示
科教导刊(2014年25期)2014-10-21 12:49: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