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碳”背景下应用型高校土木工程专业本科生就业现状与对策分析

2024-12-31 00:00:00马兴亮曹其贾璐璐李鹏波
大学教育 2024年13期
关键词:就业形势人才培养方案应用型高校

[摘 要]“双碳”时代的来临加速了传统土木工程行业的演化进程。2022年房地产行业的投资额和销售额均出现大幅下跌,行业拐点突现。应用型大学与产业界的联系紧密,所受冲击也更剧烈,其中最直观的感受就是土木工程专业毕业生就业形势发生了变化。课题组正值此行业转折之际开展相关研究,以某应用型高校土木工程专业为例,总结了过去三年毕业生就业趋势的变化,分析了行业变革带来的需求转向和未来增长点,并在此基础上以促就业为导向提出了应用型高校土木工程专业人才培养的优化对策。

[关键词]“双碳”;土木工程;人才培养方案;就业形势;应用型高校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437(2024)13-0144-05

自20世纪90年代开始,国内土木工程专业的就业形势逐渐呈现出多元化、国际化和市场化的趋势。国家基础设施建设的快速发展,使国内就业市场对土木工程专业人才需求旺盛。同时,随着我国建筑行业和国际逐步接轨,国内企业涌入国际市场,为土木工程专业人才带来了更多的发展机遇。在市场需求呈现多样化的情况下,土木工程领域逐渐细分出了材料、结构、建筑、铁路、道路、桥梁等不同的职业方向,岗位类型也更加多元[1-2]。

在过往20年土木工程行业的快速发展时期,学者们针对土木工程专业毕业生工作去向统计[3-4]、专业培养方案提升与调整[5-6]、不同视域下的就业指导思路[7-8] 、OBE理念的运用与实现[9-10]等方面开展了众多研究,但当时这些研究中的行业形势如今已发生较大变化。随着我国常住人口城镇化率突破65%[11],逐步逼近发达国家水平,传统建筑业的脚步势必减慢,土木工程行业狂奔的20年已经过去。“双碳”时代来临,未来社会将向着绿色化、信息化、智能化方向发展,完成技术改造和产业升级。因此,随着新周期的到来,应用型高校有必要开展新的研究,探明我国土木工程行业发展新趋势,调整应用型大学人才培养方案,走出毕业生就业困境。

一、近三年土木工程专业本科生就业现状分析

(一)土木工程专业就业形势的变化

以江苏省某应用型高校为例,该校土木工程专业近三年本科毕业生就业率情况如表1所示。对比分析可发现:(1)土木工程专业总体就业率小幅波动,但近三年协议就业率呈下降趋势,灵活就业率逐年上升,可见毕业生就业观望情绪加重;(2)出国留学率下滑明显,毕业生转向国内考研,升学率逐步增大。

该校土木工程专业本科毕业生近三年就业去向情况如表2所示。从中可见:(1)受学校层次、区域及地区社会经济发展影响,选择省内就业的毕业生越来越多,省内就业率上升明显,省外就业率逐步下滑。(2)土木工程学科专业性较强,国家机关和事业单位对本专业招聘名额较少,考试难度较大,导致机关单位和事业单位就业学生比例始终很低。(3)施工企业是土木工程专业本科毕业生的主要去向,这类单位以国有企业居多,工作前期较辛苦。近年来随着本科毕业生家庭经济条件转好,越来越多毕业生不愿去一线施工企业从事本专业工作,导致国有企业就业率逐年下降。

对该校土木工程专业2023届本科毕业生进行就业问卷调查,结果显示毕业生在就业时考虑的排在前两位的因素分别为工作环境和工作稳定性,而这两方面恰恰是传统建筑类企业所欠缺的,这可能也是近年来土木工程专业学生就业观望情绪严重的主要原因之一。越来越多的本科毕业生在毕业时考虑转行,不再从事本专业对口工作,转而选择工作环境好的其他行业。排在第三、四位的因素是发展机会和薪酬待遇,受近几年行业下行的影响,这两方面条件相较于过往均有所下降,这可能也是本科毕业生不愿再到传统建筑企业工作的原因。其他考虑因素依次为兴趣爱好、社会地位、工作地点、专业对口和家庭期望,如图1所示。

调查结果显示,本科毕业生认为需要提升的能力中创新能力排在所有选项中的第一位,被选率达75.61%,其次为专业知识与技能、实际操作能力、组织协调能力、沟通能力和竞争与风险意识等,如表3所示。这里能看出学生群体的思维在随着行业周期的更替不断发展变化,目前仍处于新旧思维的过渡阶段。一方面,近几年智能AI领域、新能源等行业逐步取代了传统制造业的核心地位,越来越多的本科毕业生认识到创新能力才是其未来发展的核心内驱力。另一方面,传统土木工程专业领域的知识技能和实操能力在学生心中仍举足轻重。

(二)就业形势变化的原因分析

1.行业规模萎缩与人才供给量上升的矛盾

2023届高校毕业生总规模达到 1158万人,再创历史新高[12],加之土木工程行业发展速度的逐步放缓以及房地产行业下行,就业供需矛盾突出,给毕业生就业带来了巨大压力。此矛盾的形成原因主要是过去20年,土木工程行业一直是我国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因此各高校培养了大量相关人才。然而,土木工程行业一方面受制于自身发展周期变化,另一方面面临国家经济发展向绿色环保、高新智能转型,导致行业规模萎缩,与庞大的人才供给量的矛盾加剧。

2.人才供需不匹配的矛盾

人才供需方面的矛盾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学校教育与企业实际需求脱节。土木工程专业毕业生从事的工作内容较为复杂,需要具备综合的计划、设计、管理和施工能力,需要与各方全面协作,但现实中学生能力往往较单一。(2)专业毕业生与行业市场需求不相符。目前,应用型高校土木工程专业人才的培养往往偏重传统结构工程类,与土木工程行业的新型化、信息化、复合化趋势存在较大的差距,其课程设置、实践内容和人才培养模式难以满足企业技术改造和转型升级的需求,无法满足市场对多学科交叉渗透的复合型人才的要求。

二、就业市场需求变化分析

(一)政策对土木工程行业的影响

1.行业内部方向调整

2022年全国基础设施投资比上年增长9.4%,而房地产投资却下降10%[13]。市政服务类基础设施投资比重增大,如地下管廊、市政路桥、水利工程等领域投资增长,但传统房建领域,特别是房地产相关行业下行压力较大。这需要学校在土木工程大类培养时适当调整各方向招生比例,增加市政相关专业学生比例。

2.环境保护力度增大

近年来环保力度不断增大,而传统基建模式存在扬尘、噪声等污染问题,这使得装配式建筑结构、预制安装式桥梁等新型建造模式迎来发展契机。此外,随着“双碳”政策的提出,新能源产业链快速发展,新基建概念逐渐涌现,例如风力发电机的建设、光伏电站的建设安装、充电桩的建设安装等。目前,高校土木工程专业有关新基建的课程十分匮乏,亟待补充。

3.智能建造推动技术革新

随着人工智能概念的持续升温,智能建造技术已成为土木工程专业的一个热点方向。近年来,国家持续引导土木工程行业不断引进新技术和新材料,向智能建造方向迈进[14],国内一批土木工程传统强校已开设智能建造相关课程,如BIM技术、3D打印技术、智能施工机器施工技术等,有助于提高行业的技术水平和工作效率,土木工程行业智能化发展已是大势所趋。

4.优质供给政策实施

国家提出“中国制造2025”和“质量强国”两大战略,鼓励企业进行产品创新和质量提升。对土木工程行业而言,这意味着企业需要通过技术创新和服务水平提高来提升工程项目的质量和竞争力。政策以优质供给为导向,倒逼业界提升管理能力,继而提高对毕业生的能力要求,土木工程行业传统的粗放式管理模式将一去不复返。

(二)行业未来发展方向研判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提出:“统筹推进传统基础设施和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打造系统完备、高效实用、智能绿色、安全可靠的现代化基础设施体系。”可以看出,土木工程行业未来发展方向主要有两个:一是传统基础工程设施建设(传统基建);二是包括智能建造、绿色建造、土木工程信息化建设等的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新基建)。其中传统基建将逐步收缩,土木工程行业未来将逐渐向新基建方向转型。

新基建需要学科间的交叉融合。比如,结合信息技术、机械工程等学科,建设与建筑物智能化相对应的智慧工程和智慧城市;结合化学和环境科学学科,发展与绿色环保相符的高效节能建筑和生态城市;结合地质学和海洋学等学科,创建与自然环境协调发展的蓝色生态城市等。学科间的交叉融合可以整合产业链条、提升产业价值,并促进土木工程行业的产业升级。

高校应在了解土木工程专业本科毕业生就业现状和行业现状的基础上,认清未来就业市场发展趋势,根据社会需求的变化积极调整应用型本科高校人才培养方案,革新本科生培养模式,提高毕业生就业质量,培养适应社会变化的复合型人才。

三、现有人才培养方案的不足之处

随着行业快速转型,传统土木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已暴露出不足之处。

(一)缺乏灵活性和创新性

部分高校现有的人才培养方案固化、僵化,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仍局限于传统房建、路桥方向,局限于传统基建模式,很难满足行业和企业的转型与创新需求。

(二)实践环节锻炼不到位

部分高校现有的实习和实训课程存在一定的问题。部分高校的土木工程专业实习和实训课程过多地依赖虚拟仿真实验,缺乏真实的工作实践。学生缺乏现场实操经验,缺乏对真实工程项目的了解,导致企业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与精力培养新进毕业生,在行业下行期,这将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企业招聘应届生的意愿。

(三)专业课程占比过低

近年来,部分高校逐步降低毕业生学分要求,导致专业课学分占比逐步下降,造成一些学生知识点分散、无所专攻,专业区分度不明显。一方面行业企业对学生要求有所提高,另一方面主动“减负”使专业培养要求有所降低,两者之间产生了矛盾。

(四)综合素质培养不足

除专业能力之外,毕业生还需要具备团队协作、项目管理、沟通交流等多方面的能力素养,但现有的部分人才培养方案并没有明确这些职业能力的培养模式,导致部分毕业生综合素质较弱,增加了就业难度。

四、人才培养方案的调整优化

(一)构建以就业需求为导向的知识体系

根据当前土木工程行业就业市场的需求情况,分析其所需的专业技能、能力素质等,明确知识理论体系的核心内容,调整旧课程、开设新课程,从而推动学科建设与市场需求紧密结合;从创新能力、专业知识、实践技能、工作素质等方面入手,提高教育质量。坚持因材施教,针对不同学生的实际情况和自身特长制定个人职业规划,明确需要掌握的知识和技能,明晰个人未来职业发展方向。在此基础上,帮助学生调整个人选修课计划,构建个人知识体系。通识教育课程应该涵盖多个学科领域,以帮助毕业生获取跨学科知识。专业教育课程应注重学生创新实践能力的培养,开展课题设计、实验操作和工地现场实习等,真正做到理论联系实际。

(二)构建产教融合的实践教学体系

构建产教融合的实践教学体系,需要从所在地区的市场需求和土木工程行业特点出发,深入剖析产业发展趋势和企业用人需求。可从以下几方面进行探索:(1)建立稳定、长期的校企合作关系,确保双向信息渠道畅通。高校可以通过企业提供的最新技术信息、市场信息和人才需求信息等,帮助学生了解行业发展趋势,适应市场变化。企业则可以通过参与高校的教育教学和人才培养活动,加强对未来管理人才的培养和选拔。(2)实现资源共享,利用企业提供的实践资源完成课程设计、专业实习等。在实践过程中,学生可以在企业中接触到真正的工作环境和流程,与企业员工互动交流,增强专业素养和实践能力。(3)建立基于企业导师、高校教师的“双导师”制度。企业导师可以为学生提供真实的工作,高校教师可以借助真实工程场景讲授理论知识、完善教学环节,而学生则可以通过“双导师”制度获得更多的实践经历。

(三)构建本科毕业生就业质量评估体系

完善的就业质量评估体系具有两方面的作用:一是可以检验以及纠偏现有人才培养模式。根据就业质量反馈有针对性地调整人才培养方案、课程设置、就业辅导等,形成可以动态调整的滚动模式,并不断对其迭代提升。二是可以帮助学生了解行业发展情况和就业前景,从而更好地规划自己的职业生涯,有针对性地锻炼提升。

构建毕业生就业质量评估体系的首要任务是确定评估的目标和标准,涉及就业率、薪资水平、工作稳定性、行业适应性等方面。其次,要确定好评估时间点和方法,一般在学生离校后六个月至一年的时间内采用问卷调查或电话访问等方式获取数据,通过比例统计、平均数计算、情景模拟等多种方式进行数据处理和分析,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最后,将本科毕业生就业质量评估通过多种形式提供给相关使用者,如白皮书、统计报表、网站公告页面展示等,以便于学生、教师、合作企业掌握就业动态,及时调整培养方式。

五、结语

本文首先分析了江苏省某应用型高校土木工程专业本科毕业生近三年的就业现状,发现本科毕业生升学人数逐年上升,灵活就业人数逐年上升,而本专业传统就业单位如施工类企业等,其就业人数却在逐年下降。接着,从政策导向和行业发展规律出发,分析了土木工程专业未来的发展方向以及人才需求的增长点。最后,基于对行业发展方向的判断,提出了应用型高校土木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调整的三点建议,即以就业需求为导向构建知识体系、以产教融合为抓手构建实践教学体系、以就业质量反馈为依据构建就业质量评估体系。在新的经济形势下,土木工程行业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变局,本科毕业生就业问题逐步显现。应用型高校应勇于探索创新,帮助学生重拾专业自信,实现更高质量的就业。

[ 参 考 文 献 ]

[1] 许峙峰,曾文轩.土木工程专业毕业生就业现状及对策分析[J].就业与保障.2022(9):97-99.

[2] 张莎莎,卢福龙,周龙祥.高校应届毕业生“慢就业”成因与解决对策:以某高校土木学院2022届毕业生为例[J].就业与保障,2022(4):84-86.

[3] 周洳帆,杨伟昊.地方高校土建类专业历届毕业生就业现状研究:以湖南省某本科院校为例[J].中国大学生就业,2023(5):32-40.

[4] 刘镇,周翠英.土木工程行业人才需求缺口与本科院校就业压力之间的矛盾分析[J].高等建筑教育,2015,24(1):163-166.

[5] 王辉,司君婷.产教融合环境下土木类专业学生就业创业能力提升的路径与对策[J].科教文汇(中旬刊),2020(35):76-78.

[6] 李治,肖桂元,兰景岩,等.基于能力本位教育模式的土木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改革研究[J].高教学刊,2023,9(6):152-155.

[7] 亓强.土木工程专业毕业生就业状况探析与对策:以山东某高校为例[J].西部素质教育,2018,4(20):159-160.

[8] 高耀远,颜文.新时代背景下土木工程专业大学生就业指导教育的思考:基于校企合作的视角[J].高教学刊,2019(15):55-57.

[9] 张海龙,汤杨,任汀.基于OBE理念的土木卓越工程师培养路径探索[J].重庆建筑,2022,21(11):35-38.

[10] 李俊,蔡可键,温小栋.基于OBE理念的土木工程施工课程实践教学的改革与探索[J].教育教学论坛,2017(52):131-133.

[11] 邱海峰.超65%,城镇化进入“下半场”[N].人民日报(海外版),2023-03-29(11).

[12] 新京报.2023年我国高校毕业生将达到1158万人,再创新高[EB/OL].(2023-03-02)[2024-02-10].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75922774⁃

3248016626amp;wfr=spideramp;for=pc.

[13] 国家统计局.中华人民共和国202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EB/OL].(2023-04-18)[2023-02-10].http://www.scio.gov.cn/xwfb/gwyxwbgsxwfbh/wqfbh_2284/49421/49813/xgzc49819/202307

/t20230704_725287.html.

[14] 薛凝.智能建造迎来新机遇[N].人民日报(海外版),2020-12-30(8).

[责任编辑:钟 岚]

猜你喜欢
就业形势人才培养方案应用型高校
机械工程专业石油装备方向认识实习实践的思考与探索
面向轨道交通工程行业的土木工程人才需求形势与对策分析
价值工程(2016年31期)2016-12-03 00:43:02
应用型高校商科学生实践创新能力培养体系探析
物联网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探讨
经管类院校毕业生就业形势浅析
商(2016年34期)2016-11-24 09:33:38
应用型高校开放式实践教学模式的探索与优化
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研究
试论如何推动音乐专业大学生的创业指导
根据人才培养方案对大学生绿色消费观进行全过程培育的研究
人间(2016年26期)2016-11-03 18:05:20
海外高校电子信息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借鉴与启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