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视域下的小学英语单元整体教学探究

2024-12-31 00:00:00周晓燕
课程教育研究 2024年11期
关键词:单元整体教学小学英语核心素养

【摘要】在新课标背景下,培养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能力,是小学英语教师组织教育教学活动的第一要务。单元整体教学法是构建高效课堂的重要路径,也是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重要选择。如何设计和组织小学英语单元整体教学活动,是教师需要重点研究的课题。本文将结合实践经验,就具体的组织策略提出几点教学建议。

【关键词】核心素养" 小学英语" 单元整体教学" 策略

【中图分类号】G623.31 "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24)11-0133-03

核心素养视域下的单元整体教学,需要将核心素养融入到单元教学活动中,并在层层递进的学习任务中引导学生迁移融合,实现综合学习能力和学科核心素养的提升。以下就把握单元内容,明确教学目标;分析学情特征,整合教学资源;布置探究任务,培养自学能力;创设语言情境,提升语用能力;引导提问互动,发展思维品质;注重拓展延伸,渗透文化意识;坚持过程评价,优化作业任务七个方面入手,展开简要的经验分享。

一、把握单元内容,明确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是教师进行单元整体教学设计时首先要明确的内容。这直接影响到后续怎么教、教什么等一系列问题。知识点是学生探究认知的直接目标,也就是学生品质和能力生成的重要媒介。单元围绕大主题、大语言环境展开,教学内容和知识点在数量上相对不少。不同的单元主题和教学目标,需要依托的教学路径和教学资源也不同。教师需要从单元的内容、学业要求等角度综合考虑,制定具有可操作性、可评价性的教学目标。

比如,在“My Favourite Season”的教学中,本单元的主题是最喜欢的季节,在Lets try板块,是关于天气情况(rainy and cold,sunny and warm等)相关内容的交际语段,在Lets spell板块,内容围绕br/gr的发音活动展开,而在Lets talk,Lets learn,Lets wrap it up,Read and Write等其他板块,内容基本上都是围绕询问和回答对季节的喜好,阐述喜欢某个季节的理由的语言活动展开。同时可以发现,天气情况是描绘季节特征的一部分内容。如此,教师就可以明确如下的教学目标,在知识与能力方面需要学生能在各种情况下顺利完成“Which season do you like best? Summer. Why? Because I like summer vacation!”“I like summer best. Because I can go swimming everyday.”等类似的语言表达活动,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需要学生认识到全球气候的差异,感受到自然季节的魅力,乐于参与季节话题的交际活动,而在过程与方法方面需要学生具有良好的沟通和交流能力,以及良好的阅读理解能力。

二、分析学情特征,整合教学资源

以学生为中心,是新课标明确提出的教学原则。把握学生的具体情况,将其和教学活动紧密结合起来,才能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学习活动的参与者和创造者,不断发展核心素养。同时,单元整体教学并不是课本教材资源的直接照搬,而是在大概念、大主题下的全面优化,实现教学资源和学生需求的高度统一,引导学生系统深入地走进单元主题,有效推进教学任务和教学目标的顺利实现。教师需要分析学情特征,进行教学资源的筛选整合,使之更加符合学生的学习发展规律。

比如,同样在“My Favourite Season”的教学中,学生生活在四季分明的地方,对四季风景和四季生活的差异性都有深刻的认识和体验。他们不仅具有相关话题的探讨热情,也具有相关话题的认知储备。新课标强调生活化的教育理念,提倡从生活中研发课程资源。教材中提供的阅读片段,和学生的真实生活具有一定的差异性。这主要是因为教材中的故事背景和生活画面,都是以西方的实际情况为底色的。无论是在听、说、读、写的活动中,学生的感官调动效果都有限,也就难以生成最活跃的参与状态,获得最理想的认知效果。在这样的背景下,教师可以依托学生的真实情况,生成以“家乡的四季”为主题的阅读文本,代替教材中的部分文本,给予学生更全面的阅读视野。在这个文本中,四季不同的天气情况(夏季的酷热,冬天的寒冷等),适宜的生活活动(夏天空调乘凉,春季户外郊游等)都呈现出来。这不仅有利于获得学生强烈的情感共鸣,也有利于学生对知识内容的深刻把握。同时,在文本的生成过程中,教师要充分参考学生的意见,认识学生对四季的理解和体验,发展学生的语言能力和交际能力。

三、布置探究任务,培养自学能力

学习能力是核心素养的基本内容。学习能力需要学生在探究性的活动任务中逐步积累经验。让学生进行自学、探索,可以充分调动已有的认知经验,并在质疑和创新的过程中掌握学习策略、明确学习方法。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不仅可以发现语言知识和语言规律,还可以发现语言现象背后的文化特征。这对于学生的思维品质、审美鉴赏创造和文化意识也都有潜移默化的渗透效果。单元整体教学需要在层层深入的互动活动中逐步铺展开。教师从教学目标和教学资源出发,进行探究任务的合理布置。

比如,在“Whose dog is it?”的教学中,现在进行时和名词性物主代词是构建语言环境的重要词汇知识。这部分知识点相对繁琐,在不同的交际背景下具有不同的语言现象。这也是单元整体教学在知识和能力层面的基本培养目标。现代教学理念并不提倡以教师为主导的理论讲解模式,而是倡导学生在自主实践中发现、归纳、理解。在这样的背景下,教师就可以让学生以角色扮演的方式展开相关的情景演绎活动,在具体的氛围中去感知语言词汇的表达作用,并就其中的语言现象和语言规律进行总结归纳。还有,掌握字母组合ng和nk的发音情况,也是单元整体教学的基本目标。想要有效提升学生的口语表达自信,实现口语交际能力的全面进步,良好的发音能力是基础。如此,教师也可以让学生进行自主探究,首先尽可能多地找出相关的例词,然后逐个展开发音练习,辨别其中的异同之处,最终明确正确的发音方式,掌握恰当的发音技巧。

四、创设语言情境,提升语用能力

语言能力是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重要内容。语言交际情境,是发展学生语用能力的重要场所。理论上的语言知识,只能给学生带来观察、思考、识记等心理活动。学以致用的语言交际行为,才是学生理解内化、创新运用的根本。单元整体教学需要学生展开多样化的探索活动,也需要学生展开多样化的表达交流活动。这是学生拓展视野、取长补短的重要措施。良好的情境环境,也是激发学生表达热情,挖掘表达潜能的重要措施。教师需要根据教学需要,灵活创设语言情境,引导学生在语言实践中发展语言能力。

比如,在“My day”的教学中,整个单元都围绕每日生活内容展开,以get up, eat breakfast, at six, at 9 a.m.等为主要的语言现象。一方面,学生在自主学习探究活动中,会对这些语言现象生成个性化的解读。教师可以设计成果交流的语言情境,让学生通过选举代表的方式分享探究过程,呈现学习成果,表达疑惑之处。在这个过程中,其他师生和这个学生也要展开语言互动,来顺利突破重难点问题,完成对单元语言知识体系的构建,如此,学生对单元语言知识的掌握程度和综合表达能力就可以得到全面锻炼。另一方面,学生的每日生活在丰富多彩的同时也具有高度的相似性,也就具有相关内容的口语交际兴趣。教师可以创设和谐的交谈氛围,先主动介绍自己的课余生活安排,然后邀请学生展开相关情况的介绍。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呈现各种各样的生活画面,诸如21∶00睡觉,6∶00起床,6∶50晨跑等内容,来充分调动学生的认知情感。如此,学生就能获得学以致用的锻炼机会,全面发展英语表达能力。需要注意的是,部分小学生的英语词汇基础相对薄弱,很容易出现中英合用的表达情况。由于二者属于不同的语言体系,具有不同的文化背景,合用并不利于学生对英语文化的深层理解,也就不利于对英语语言能力的发展。对此,教师需要努力营造全英课堂,帮助学生以更自然更投入的状态去感知、理解和运用英语。

五、引导提问互动,发展思维品质

思维品质是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重要内容。思维品质包括思维的深刻性、独立性、敏捷性、批判性、逻辑性和创造性等。单元整体教学中的知识内容相对丰富,需要学生具有良好的认知思维能力。有质量、有技巧的提问,可以帮助学生建构知识体系,促进思维发展,深度理解单元内容。同时,学生在认知基础、思维习惯和思维深度方面具有明显的个体差异性。提问互动可以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激发学生参与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教师需要引导学生展开提问互动,拓展思路,增长智慧,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

比如,同样在“Whose dog is it?”的教学中,Read and Write板块以Robin的所见所闻为描述内容。这部分文本就是发展学生思维品质的重要媒介。对此,在学生具有初步阅读经验的基础上,教师就可以让学生展开相互问答的活动。其中,有的学生就提出“looking,running,dancing”在现在进行时表达中的运用区别,并提出原因探究,有的学生就从发音情况进行解释,有的学生从表达传统进行解释,等等。由于相关知识的复杂性,教师并不需要立刻给予学生全面的解答,只需要引导学生明确这种文化现象的主要类型和探究方法即可。在这一问题的启发下,有的学生就提出将第一人称的叙述视角转变成第三人称的叙述视角,整体的语言现象会发生哪些变化的问题。其他学生也普遍以整体的任务探究经验为基础,给予了详细的解答。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思维高度活跃,不仅实现对文本知识的深入把握,还实现主动思考、创新思考的能力培养。需要注意的是,不少学生受制于传统的阅读习惯,习惯性从语言知识、故事文本信息单一角度进行思考和提问。这不仅难以实现对文本的深入理解,也难以实现人文精神和解决生活实际问题能力的培养锻炼。对此,教师要鼓励学生多角度、多层次地思考和提问,在提问互动中积累有效的思维经验。

六、注重拓展延伸,渗透文化意识

文化意识是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重要内容。认识西方文化现象,明确中西方文化差异,生成民族文化自信,能取长补短地汲取文化养分,是文化意识的具体体现。同时,语言是文化的一部分,是文化的外在形式,越是深刻细致地了解欧美文化,越能正确理解和运用英语。在常规的教学活动中,教师的教学重点通常放在“纯语言能力”(听、说、读、写)方面。这种忽视语言和文化内在联系的教学模式,使得学生缺乏恰如其分、灵活创新的语言运用能力。如此,教师需要根据实际情况,拓展延伸相关的文化背景,丰富学生的文化视野,发展学生的文化意识。

比如,在“When is Easter”的教学中,复活节是西方重要的文化节日,而且主要是基督教徒的节日,具有精彩的历史传说和深厚的象征寓意。尽管单元的主要内容并不是围绕复活节展开,全面认识复活节,明确中西方的文化差异,也是单元整体教学的重要目标。为此,教师可以让学生去搜集整理复活节的相关知识,并探究西方复活节和中国传统的哪些节日传达出相似的主题,并深入分析它们的异同之处。如此,学生就能认识到复活节来源于耶稣受难的历史,代表着人们对重生和希望的期盼,也能明确羊肉和火腿是节日的典型食物。同时,学生也能明确复活节和春节、清明节都在表达希望、新生、生命的共同主题。同样,学生也就能科学理性地对待中外节日文化,避免盲目崇拜洋节行为的发生。

七、坚持过程评价,优化作业任务

新课标提出要注重学生学习情况的过程性评价。过程性评价可以呈现出学生学习情况的具体信息,为后续的教学活动安排提供参考依据,进一步做到“因材施教”“以学定教”。作业是课堂的延伸,旨在发展学生的学习能力,提升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过程性评价可以科学反映学生在学习目标和学习现状之间的差距,使得作业任务更有针对性和准确性。这也是减轻学生作业负担,提升学生学习质量,落实“双减”政策的必然选择。如此,教师需要提前设计评价量表,来明确学生的学习状态,并灵活设计作业任务。

比如,在“My day”的教学中,教师就可以根据教学目标设计详细的评价项目,在语言知识听、说、读、写方面的掌握情况,在提问互动中的思维表现情况,在任务探究中的学习习惯和学习能力,等等。之后,教师让学生一起参与评价,通过自评和他评结合的方式尽可能客观全面地呈现出学生的学习过程。最后,教师根据评价反馈,展开分层次的、个性化的作业设计。其中,有的学生在语言交际方面存在词汇知识不牢固,情绪紧张的问题,就可以设计情景演绎的口语练习作业;有的学生缺乏良好的思维习惯,就可以设计阅读文本自主归纳的作业等等。如此,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学习质量就可以得到有效提升。

总之,新课标提出学科核心素养的教学理念。单元整体教学是发展学生核心素养能力的重要模式。教师要注重这方面的经验探索,不断提升教学活动的实效性。

参考文献:

[1]谷师瑶.任务教学法在落实小学英语教学目标中的运用[J]. 新课程研究,2021(20):71-72.

[2]张杨.小学英语教学中单元整体教学的设计[J]. 小学时代,2019(30):46-47.

[3]杨阳.小学英语整体单元教学策略分析[J]. 科普童话,2019(36):62.

[4]沈琴.小学英语单元整体教学[J].校园英语,2019(15):180.

[5]李春燕.浅议小学英语单元整体教学设计与实施[J].中学生英语,2019(12):46.

猜你喜欢
单元整体教学小学英语核心素养
单元整体教学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
小学英语单元整体教学设计有效性的研究
趣学理念点亮英语教学课堂探微
成才之路(2016年26期)2016-10-08 11:28:52
英语情境教学中的问题探析
成才之路(2016年25期)2016-10-08 10:48:46
英语语篇教学的策略探讨
成才之路(2016年25期)2016-10-08 10:45:58
寻求英语课堂对话真实性有效性研究
成才之路(2016年25期)2016-10-08 10:29:32
作为“核心素养”的倾听
今日教育(2016年7期)2016-10-08 09:44:23
“1+1”微群阅读
向着“人”的方向迈进
核心素养:语文深度课改的靶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