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有“泡泡”,学习有方向

2024-12-31 00:00:00陈曼莉
课程教育研究 2024年11期
关键词:统编版小学语文

【摘要】“泡泡语”是统编版小学语文教材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教师教学中不可或缺的教学资源。在应用中,教师需要结合“泡泡语”相关内容要求学生参与课前、课中和课后学习,鼓励学生结合“泡泡语”中的提示和引导语积极思考、分析。结合教师的帮助和“泡泡语”的合理运用,学生将找到语文知识学习的方向,并养成主动思考的意识和能力。最终,“泡泡语”将在课前、课中、课后持续发挥教学价值,帮助学生掌握语文知识,发展学科素养。

【关键词】小学语文" 泡泡语" 统编版

【中图分类号】G623.2 "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24)11-0079-03

当前使用的统编版小学语文教材主要可分为选文系统、知识系统、助读系统和作业系统四个部分。其中,“泡泡语”属于助读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语文教学中,教师需要重视“泡泡语”的应用价值,通过课前运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领学生初步了解语文知识;通过课中运用引领学生探索学习方向,准确把握知识内容;通过课后运用鼓励学生查漏补缺,并顺利完成语文知识的总结和复习。以上,“泡泡语”将在语文教学中发挥积极作用,帮助学生提升学习效率,实现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稳步发展。

一、课前,借助“泡泡语”,了解课本知识

在开展语文教学之前,教师可以请学生自主预习,鼓励学生结合“泡泡语”中的提示进行观察和思考。其中,课前预习主要包含两个部分,第一,结合“泡泡语”进行阅览,了解课本预习的基本方向;第二,课前自学,要求学生结合“泡泡语”中的问题进行思考。

(一)课前阅览,借助“泡泡语”把握方向

在正式上课之前,教师往往都会为学生布置预习任务。在以往的语文预习中,学生主要会通过通读课文、标记段落、勾画重难点字词等方式完成预习。殊不知,其虽然看似完成了课前阅览,但是因为对课本知识缺少观察和思考,从而导致收效甚微。当前,教师可以请学生在自主阅览中观察“泡泡语”,并针对其中内容把握课本知识的主要学习方向。在“泡泡语”的帮助下,学生将找到学习方向,并能够借此开展课前阅览,了解课本知识的主要内容。例如,在学习统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荷花》课文前,教师为学生布置预习任务,请学生自主完成课文内容的阅读。同时,教师考虑到部分学生在预习中找不到方向,于是请学生结合课文旁边的“泡泡语”开展预习。学生原本可能只知道通读课文,并不知道自主学习的重点是什么,但是,结合“泡泡语”“‘挨挨挤挤’‘冒’用得真好!”的指导,学生可以意识到“感受文章语言之美”的学习方向,并从文章中找出“露出”“翩翩起舞”“随风飘动”等词语,主动结合语境感受这些词语运用的精妙之处。在阅览中,学生可以充分感受到作者将荷花“拟人化”展示的过程,通过这些画面感极强的词语表现出荷花多而密、美而娇的特点。此外,本课“泡泡语”的内容还与单元主题不谋而合,能够呈现出大自然的可爱与魅力,引领学生全身心投入课文阅览中,在跟随叶圣陶先生了解荷花的过程中建立热爱自然的人文精神。可见,“泡泡语”在小学语文课前阅览中能帮助学生找到学习方向,也能促使学生以此为方向在课文中进一步探索。最终,学生将以“泡泡语”为圆心,以其提供的预习方向为半径获取有效信心,顺利在课前完成预习任务,为课堂学习做好准备。

(二)课前自学,借助“泡泡语”主动思考

很多小学生之所以无法在自主预习中获益良多,主要是因为缺少自主思考。部分“泡泡语”不仅能为学生的预习活动指明方向,还具有启迪、引导的重要作用。在预习活动中,教师可以请学生结合“泡泡语”的提示主动思考,尝试结合自己的预习成果解决问题,看看能否通过自学和思考突破问题。同时,在课前自学中,“泡泡语”能减少学生的畏难情绪,帮助学生主动思考,并取得较为深入的学习效果。例如,在学习统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的“语文园地”前,教师请学生在课前自主学习,鼓励学生结合“泡泡语”助读系统探索课文中、课外书籍中优美生动的语句应该如何鉴赏。在“泡泡语”的引领下,学生将针对第一句产生思考:读到这句话,我能体会到小燕子飞行的轻盈。

学生原本看到原文这句话可能并没有意识到这是描写燕子飞行的语句。但是,结合“泡泡语”的提示,学生将赫然发现,原来“小圆晕便一圈一圈地荡漾开去”的出现是因为“小燕子的翼尖或剪尾,偶尔沾了一下水面”所导致的,而那水面上浅浅荡开的波纹正好印证了小燕子飞行的轻盈和娴熟。后续,学生又阅读第二句,发现“泡泡语”针对《荷花》中的语句进行点评,表示“作者的感受真独特,把花骨朵儿的状态写活了”。学生将伴随“泡泡语”的提示发现“写活”的关键,就是“饱胀得马上要破裂似的”的生动描写。此外,在针对《花大姐》语句的点评中,“泡泡语”更是“金句频出”,表示“这些细致的动作描写,让小瓢虫仿佛出现在了我的面前”。跟随“泡泡语”,学生意识到作者用拟人的动作描写呈现出小瓢虫的特征,也用细致的动作直观展示出小瓢虫的习性。通过以上“泡泡语”的助读,学生将顺利完成“交流平台”内容的预先自学,并尝试将这种细节赏析的方法应用在后续的自主阅读中,以此提升文学审美意识和鉴赏能力。

二、课中,结合“泡泡语”,掌握基础知识

在语文教学中,“泡泡语”将持续发挥作用,助力学生顺利完成知识学习与问题探究。

(一)课中助学,结合“泡泡语”明确内容

部分学生在语文新知学习中可能因为不了解知识内容而产生迷茫的学习感受,且不知道应该从何下手开展语文学习。此时,如果教师可以借助“泡泡语”进行引导,则能帮助学生明确语文学习内容。其中,学生将结合“泡泡语”的助学内容了解自己将要学习的内容,也能有针对性地参与分析和思考,进而顺利完成语文基础知识的学习和理解。例如,在学习统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的口语交际“转述”内容时,教师可以结合“泡泡语”对学生进行引导。第一条“泡泡语”:我要把这个通知告诉小军。

其跟随的情境是一名同学在图书馆门前站着,看到了墙上张贴的“关于更换借阅卡的通知”,希望将这个消息告诉自己的朋友。因此,学生可以结合“泡泡语”的引导明确该同学需要转述的内容,也可以积极思考,应该如何对小军说,才能保证在不遗漏信息的情况下把事情说清楚。后续,教师又邀请学生结合第二幅图中的“泡泡语”进行思考,看一看在情境中应该如何转述。第二幅图跟随的“泡泡语”主要有两个,分别来自老师和一个女同学:明天参观博物馆需要注意,早上8点在学校北门集合……;小丽今天请假了,我要把老师的话转告她。

可以看出,该同学需要转述的事情主要是明天学校组织大家去参观博物馆,集合时间是早上八点,地点是学校北门。同时,在转述的过程中需要注意人称的转换,明确这个通知是“老师说的”。于是,学生将结合“泡泡语”的提示明确转述过程中需要注意的内容,主要包含:1.明确转述要点,保证对他人转述信息时不要遗漏重要信息,以此保证信息传达效果。2.注意转述时人称的转换,将“第一人称”换成“第三人称”。3.对他人转述信息时需要声音洪亮,大方礼貌,转述时需要照顾他人的感受。

可见,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使用“泡泡语”助学,帮助学生在“泡泡语”的引领下明确学习内容,从而主动跟随“泡泡语”进行思考和学习。最终,“泡泡语”将帮助学生准确把握转述的要点,并引领学生掌握转述的方法和技巧。

(二)课中探究,结合“泡泡语”解决疑难

学生在语文学习中难免会遇到学习难题。此时,教师可以借助“泡泡语”引导学生合理探究,在保证学生少走弯路的同时帮助学生找到思考角度,鼓励学生结合课堂所学内容分析、探索,进而解决语文学习疑难问题。在“泡泡语”的帮助下,对于学生而言原本具备一定难度的语文问题将迎刃而解,学生也能在运用“泡泡语”的过程中提升语用能力和学科素养。例如,在学习统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第六单元《小英雄雨来(节选)》这部分知识时,教师在开展阅读时请学生尝试结合79页上的“泡泡语”思考问题。其中,“泡泡语”的问题如图所示。

可以看出,想要回答“泡泡语”展示的问题,学生需要对“泡泡语”之前的课文内容熟读、了解内容,才能总结出其中讲的是什么。此时,教师发现部分学生对于“泡泡语”问题的探究存在困难,于是请学生思考:“泡泡语”前面有几段?每段分别讲了什么?思考后,学生可以发现“泡泡语”之前一共有5段。文章第一段介绍的是雨来生活的环境;第二段介绍的是雨来和他的同伴水性很好;第三段介绍妈妈因雨来游泳,要揍他;第四段是雨来沿着河边跑,没有被妈妈抓到;第五段则是雨来逃到河水中躲着,对妈妈做鬼脸。理清每一个段落的主要内容后,教师可以再次邀请学生结合“泡泡语”中提出的问题探索答案。在将“泡泡语”相关问题“拆解”后,学生将发现这个问题一目了然。原来,这部分讲的主要内容就是雨来生活在河边以及雨来水性很好。可见,在课中探究时,“泡泡语”将成为指导学生攻克疑难问题的坐标,能够帮助学生围绕“泡泡语”内容积极思考、分析,并在得出准确答案的同时深入理解课文内容。因此,教师可以在教学中合理运用“泡泡语”,以此帮助学生探索阅读方法,提升阅读能力。

三、课后,针对“泡泡语”,完成查漏补缺

在完成语文知识教学后,“泡泡语”还可以在课后发挥其应有的价值,借助课后总结和复习帮助学生找到疏漏,强化记忆。

(一)课后总结,针对“泡泡语”找到疏漏

部分学生之所以没有养成良好的复习习惯,主要是因为不知道应该怎么复习语文知识。其实,如果教师可以借助“泡泡语”进行引导,则可以帮助学生找到复习方向,并及时发现自己的知识学习疏漏。伴随“泡泡语”的观察和分析,学生将在总结中找到自己的不足,并针对性查漏补缺,及时解决语文学习的问题。例如,在学完统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第一单元“口语交际”后,教师带领学生总结交际要点,并请学生自主思考“泡泡语”内容:可以从不同方面提问,也可以围绕一个话题提出多个问题。

其中,教师可以请学生说一说应该如何询问他人的童年。经过思考,学生可以发现“泡泡语”上方有两个问题清单,并意识到可以按照清单提问问题。还有的学生将会提出不同看法,认为所提问题包含的范围越广泛,能够得到的有效信息越多。比如,可以提问:1.童年让你最难忘的事情?2.你童年时最好的伙伴是谁?你们有过哪些趣事?3.你小时候最喜欢的食物是什么?现在还能吃到吗?4.如果让你回到童年,你最想要做什么?

以上问题将成为学生了解他人童年的重要工具,也将帮助学生尝试结合“泡泡语”从“不同方面提问”“围绕一个话题提出多个问题”。最终,学生在其中掌握了引领他人详细有序说出自己故事的口语交际能力,且能够通过认真倾听将他人的童年趣事记录下来,当作写作素材。可见,凭借“泡泡语”的引领,学生将积极总结口语交际的要点,能够将其应用在实践中,获取理想的学习效果。

(二)课后复习,运用“泡泡语”记忆知识

在课后,教师可以请学生结合“泡泡语”自主复习课堂所学内容,并要求学生伴随“泡泡语”的指引记忆语文知识。在“泡泡语”的引导下,学生将找到知识复习和记忆的方向,并结合“泡泡语”中指出的有效方法记忆基础知识。最终,学生将顺利记忆基础知识,也将建立语文知识学习和运用的自信,形成语文知识学习、记忆、应用和创造的良性循环。例如,在学完统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关于“李”姓的历史和现状的研究报告》后,教师邀请学生课后结合“泡泡语”“这份研究报告给了我许多启发……”复习知识内容。在其中,学生可以发现: 1.研究报告标题需要体现研究的主要内容;2.研究目的需明确;3.研究方法要清楚;4.研究资料需整理罗列;5.研究结论需要总结概括出整个研究的主要成果。

以上内容将伴随“泡泡语”的引领被学生反复梳理和回顾,也将促使学生记忆研究报告的写作方法。同时,学生可以结合“泡泡语”的复习引领建立知识回顾和记忆的学习习惯,主动在完成知识学习后尝试记忆知识要点,以便在后续的学习中合理应用。可见,“泡泡语”的合理使用,能使语文课后复习变得较为直观和容易,且学生也将在“泡泡语”的帮助下掌握知识,提升学科素养。

综上所述,“泡泡语”绝不仅仅是统编版语文教材上的“装饰”,而是承担着重要教育使命的助读工具。在具体使用中,教师可以结合课本上的“泡泡语”请学生观察,并鼓励学生针对其中内容积极思考、参与学习,以便充分发挥“泡泡语”在课前、课中以及课后的应用价值。同时,教师可以借助“泡泡语”的使用着力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鼓励学生深入挖掘、利用课本资源的意识。最终,学生将结合“泡泡语”等助学资源学习语文课本上丰富的知识内容,并积极使用“泡泡语”等助读系统了解语文知识,提升语用能力,发展学科素养。

参考文献:

[1]刘珍.统编版小学语文教科书助读系统的使用现状与策略研究[D].沈阳:沈阳师范大学,2023.

[2]段蓉萍.深度学习视域下“泡泡语”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研究[D].南昌:江西师范大学,2023.

[3]周婷婷.部编本小学语文教材助读系统的教学功能研究——以高年级为例[D].西宁:青海师范大学,2023.

猜你喜欢
统编版小学语文
准确把握统编版教材特点,有效提升学生语文素养
基于统编版的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探究
统编版语文教材中插图的作用
共在理念视域下的小学低段悦纳课堂构建策略探讨
谈统编版小学语文课内外阅读的整合
“统编版”小学语文教材识字启示
参花(上)(2018年11期)2018-11-09 17:46:58
浅谈语文课堂的情感教育渗透
语文教学中师生互动语言沟通探析
优化朗读技巧,提升语文实效
浅谈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