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世界各国文化交流日益频繁的现代社会,英语作为一门世界性语言其作用愈发突出。英语核心素养不仅包括语言能力、学习能力以及思维品质,同时还涉及文化意识,因此,高中英语教学要兼顾学生文化知识的学习与正确价值观的形成。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中英语阅读教学是培养学生文化意识、增强学生文化自信以及促进学生英语学科核心素养发展的重要途径。探究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融入策略,不仅对于提升教学效果具有重要意义,而且对于培养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以及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等均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高中英语" 优秀传统文化" 阅读教学" 核心素养
【中图分类号】G633.41 "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24)11-0067-03
现代社会背景下,文化交流日益频繁。高中英语阅读教学应在帮助学生掌握英语知识和技能的基础上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渗透,将中华传统文化与英语教学结合起来,让英语成为有根与魂的语言,以此来丰富教学内容和推动教学创新,同时助力学生的全面发展。但教学实践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效果并不理想,所以应结合具体的问题进一步优化教学策略,更好地发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教育价值与英语学科的育人价值,助力学生的全面发展。
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中英语阅读教学现状分析
语言教学应结合文化教学的重要性已经得到了广泛的认可,但在英语教学中教师往往更加关注英语文化的传授,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渗透则缺乏足够的重视,其重要性没有被提升到应有的高度,导致学生在学习英语知识的同时,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意识逐渐淡薄,难以体悟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一方面,教材中很少涉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材是教学的重要依据,同时也是学生学习的重要辅助工具,教材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缺失使得学生接触和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机会更少,学生学习中只能接触到英语知识与英语文化,对自己国家的优秀传统文化则逐渐淡化。另一方面,教学实践中涉及传统文化方面的内容较少。语言离不开文化,文化同样需要语言,二者之间有十分密切的联系,单纯地脱离文化开展语言教学不利于学生文化素养的提升,同时也不利于学生语言能力的发展,因此,教学实践中既要注重语言教学,同时还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文化素养。但在高中英语阅读教学中教师往往更加注重英语知识的教学,对优秀传统文化的渗透方面的关注略显不足。这样的教学结果便是学生能够扎实掌握英语语法结构知识,但难以使用英语进行高效交流,更加无法用英语向世界介绍中国文化。除此之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英语考试中也很少涉及。考试成绩是学生关注的重点,因此,考试会对教与学产生重要的引领作用,但英语考试中涉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方面的内容则相对较少。这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缺失不仅不利于高中英语阅读教学的高效开展,而且也不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
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中英语阅读教学的价值
(一)体现英语教学立德树人的学科价值
立德树人是现代教育的根本任务,高中阶段是学生“三观”形成的重要时期,高中生接受新事物的能力强,但普遍缺乏必要的鉴别能力。高中英语阅读教学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渗透可以在帮助学生开阔视野的同时培养学生热爱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情怀,并借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对学生产生的积极影响,促使其形成正确的“三观”。这既是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保障,也是英语教学立德树人学科价值的重要体现。
(二)体现培养学生跨文化理解能力与交际能力的价值
文化交流是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只有熟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才能进行文化交流,并且只有树立文化自信才能在交往中处于平等地位,促进平等交流。在文化交流过程中,一味地尊重与迁就对方并不能达到平等交际的目的,而适当地保持自我以及彰显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优势却可以赢得对方的尊重,因此,培养学生的文化自信以及文化自豪感至关重要。高中英语阅读教学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渗透,可以实现中西文化的碰撞,既能帮助学生加深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知,也有助于学生对西方文化的理解,同时还能帮助学生提升文化鉴别力,使其学会辩证地看待中西文化差异,并提升自身的跨文化理解与交往能力。
(三)体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促进英语学习的价值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中英语阅读教学,既能丰富教学内容,也能作为英语阅读教学的重要资源。对于学生来讲,相较于西方文化,他们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更熟悉、更了解,加强传统文化渗透既能丰富教学内容,也能带给学生更多的新鲜感与熟悉感,使学生所学的内容更丰富、更精彩、更新颖,因此,更容易被学生所接受、所认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融入,能够使学生更加客观地看待西方文化,既能帮助学生提升文化认知水平,也能避免学生对西方文化的盲从。
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中英语阅读教学的策略
(一)丰富教学内容,培养学生文化修养
阅读是获取知识、了解世界的重要方式,阅读的过程是学生认知与思维的过程,在此过程中,学生不仅可以获取信息、开阔视野,同时还能提升文化修养。语言知识的学习离不开阅读,阅读是获取信息、掌握更多知识的重要渠道,同时大量的阅读还能为学生提供真实的语境,对于提升学生的语言能力同样具有重要意义。鉴于上文分析我们可以认识到高中英语教材中涉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方面的内容相对较少,存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缺失现象,使得学生接触和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机会较少。针对这种情况需要教师在教学中结合新课标要求,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导向,适当融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元素,以此来丰富高中英语阅读教学内容,培养学生的文化修养。
如收集或推荐一些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关的英语文章供学生阅读,再设计相应的学习任务帮助学生巩固对这些英语的表达。为了帮助学生用英语精准表达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还应将中国本土常用词的精准英译词汇融入教学之中,如“对联”“粽子”“筷子”等,为学生用英语准确表达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奠定基础。由于课堂教学时间有限,课堂阅读难以满足学生的发展需求,因此,应引导学生主动开展课后阅读,并向其推荐那些能够体现中国传统文化的英语文学作品。阅读过程中学生不仅提升了英语学习效率与效果,而且更多地了解与领悟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同时,教师还可以要求学生写读后感等,帮助学生进一步巩固所学,进一步加深对传统文化的认识,加深对阅读材料的理解。
(二)对比分析,引导学生理解文化差异
受地域以及历史等方面因素的影响,使得不同民族的文化之间存在一定的差异,这种差异是民族文化特色的体现,但同时也会给学生的学习带来一定的困扰与挑战。高中英语阅读教学中教师应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在阅读的同时进行对比分析。通过这种对比分析能够帮助学生进一步加深理解与印象,认识到文化差异的存在,同时强化学生的跨文化意识。
例如,阅读材料中涉及中国传统节日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就中西方节日进行对比,如春节与圣诞节的对比,对于这两个节日学生并不陌生,但很少进行对比,因此需要教师进行引导。但学生的自主探究难以保证对比分析的细致性、系统性和深入性,为此教师可以为学生补充阅读材料,并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进行思考和探究,如春节与圣诞节的表现形式、象征物、时间周期等。通过对比分析学生会发现两个节日不仅在庆祝活动与庆祝饮食方面存在差异,而且在象征物方面也存在差异,如春节的象征物多为桃子、鱼、金鸡等,它们分别代表长寿、富裕以及吉祥等。而圣诞节的象征物则为圣诞树,象征伊甸园的乐园。在时间周期方面春节与圣诞节也存在一定的差异,在中国往往从腊八开始便能嗅到年味了,并且这种年味会一直持续到正月十五。而圣诞节则从感恩节开始,至新年结束。这样的对比不仅可以使学生认识到春节与圣诞节的不同,而且还能感知生活习惯、文化信仰等对节日文化的影响。与此同时,这种对比分析也能帮助学生深入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增强文化自信。
高中英语阅读教学中一方面要引导学生对比分析中西方文化,另一方面还要引导学生用英语表达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提升学生的英语素养与英语表达能力。 以“年年有余”为例,教师可以向其介绍不同的英译方式,如“nian nian you yu” is “abundance in English(meaning every year there is leftover)”等,并引导学生分析讨论不同翻译方法的妙处。这样的教学方式能够进一步加深学生探究学习的深度与广度,提升文化对比分析的效果,加深对中西方文化的理解。
(三)读后拓展,引导学生感悟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
教学不仅仅局限于课堂,课后同样可以开展教学活动。课堂教学受时间、地点的限制,会在一定程度上制约教学形式与教学内容,而课后则不同,课后教学形式可以更加多样,内容可以更加灵活,更加丰富,因此,课后教学的作用不容小觑。以往英语课堂教学中存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缺失现象,即使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融入,但往往也存在融入的广度与深度不足的问题。之所以会出现这种状况,一方面原因在于教师对融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性与必要性认识不足,另一方面原因在于受课堂教学时间有限的影响教师难以将更多的内容引入课堂。为解决这方面的问题,首先需要教师转变观念,充分认识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渗透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并在教学中积极融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其次,教师可以组织开展读后拓展活动,引导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开展英语阅读活动,并在此过程中搜集整理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关的内容,将其翻译为英文材料与其他同学分享。通过这种方式可以让学生更多地接触和了解传统文化,并积极主动探究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读后拓展是课堂阅读教学的延伸与巩固,教师应结合课堂阅读主题引导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自主选择拓展方向,高效完成读后拓展活动。
(四)线上教学,拓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渗透渠道
在信息技术的支持下,教学渠道愈发广泛,相较于线下教学,线上教学突破了时空方面的桎梏,让教学活动更加灵活高效,同时使得教学内容更加丰富、新颖。线上教学是线下教学的重要补充,同时也是学生探究式学习的重要渠道。在高中英语阅读教学中适当开展线上教学,拓宽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渗透渠道,为学生创造了更多接触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机会,对于提升英语阅读教学效果以及培养学生文化修养等具有重要意义。
以“The Admirale”为例,本单元以令人钦佩的人物为主题,介绍了屠呦呦、马丁·路德·金、袁隆平等伟大人物。在完成单元阅读教学之后教师可以组织开展线上教学,引导学生开展课外阅读。如搜集屠呦呦、袁隆平、钟南山等各行各业为社会作出贡献的人物故事并结合学生的学习能力与阅读水平进行适当的改编,使文章符合学生的阅读水平,然后组织学生结合这些文章开展线上学习。线上教学过程中为使学生能够始终保持浓厚的学习兴趣,教师可以为学生提供多个语篇供学生自主选择进行阅读和学习。这种有选择地参与线上学习活动既体现了对学生主体性的尊重,也是因材施教理念的体现,同时也能帮助学生加深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理解与认知。如学生通过对“杂交水稻覆盖全球”这篇与袁隆平梦想相关文章的阅读,能够加深对“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等传统美德的理解。在此基础上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围绕具体的人物自主搜集资料并形成文章与其他同学分享,进一步拓展线上教学的范围,强化线上教学的效果。
四、结语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中英语阅读教学一方面丰富了教学内容,开阔了学生的视野,另一方面可以帮助学生在习得英语知识的同时加深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知,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培养学生的文化自信与文化鉴别能力。这对于提升英语阅读教学效果以及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等均具有重要意义。教师应充分认识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教育价值,并结合教学内容合理融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元素,借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助力高中英语阅读教学的高效开展。
参考文献:
[1]何艳.文化自信视角下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职大学英语教学实践与研究——以甘肃有色冶金职业技术学院为例[J].现代职业教育,2024(2):29-32.
[2]李新红.民族地区特色教学资源在高中英语教学中的应用——以天祝一中为例[J].教育观察,2020,9(23):141-1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