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假期阅读有利于学生开拓视野,养成阅读习惯,培育人文素养,是学校进行假期学生教育活动的有力抓手。文章以昆明市小学为研究对象,从阅读内容、阅读情况、效果评价等层面观察学校开展假期阅读的现状,指出目前假期阅读在资源获取、阅读环境、阅读成效、阅读困难学生群体保障等方面存在问题,并提出提供必要文献保障、优化学生阅读环境、加强对学生阅读效果的评估、完善图书推荐机制、关注学生的阅读动态、重视多样化的阅读推荐等策略。
【关键词】小学生 假期阅读 阅读推广
【中图分类号】G622" "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3275(2024)09-31-04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下简称课程标准)对小学各学段阅读能力有定性、定量的具体要求,促使各小学关注学生课外阅读能力的培育。对于如何利用寒暑假近90天时间,引导、督促学生进行阅读素养的提升,开展阅读教学,成为学校寒暑假学生教育的新课题,同时也对以公共图书馆为主的阅读服务保障体系提出新挑战,甚至催生图书卖场的“假期阅读经济”。本文通过对学生、学校、图书馆、图书卖场的调研,从阅读主体、客体、阅读条件等维度,对云南省昆明市小学生假期阅读现状及存在的问题进行梳理,进一步探究改善假期阅读环境的具体措施。
一、昆明市小学生假期阅读现状
目前,昆明市各小学学生在寒暑假期间都会收到一份假期推荐阅读清单。每个学校的阅读清单各不相同,大体分为以下四类:一是课程标准附录“关于课内外读物的建议”中各学段推荐的阅读书目;二是学校语文教师根据自身教学经验为学生开列的书单;三是将各大媒体与书评网站(如《人民日报》、豆瓣)、儿童阅读推广机构(如深圳市爱阅公益基金会、红泥巴读书俱乐部)、公共少年儿童图书馆(如国家图书馆少年儿童分馆、昆明少年儿童图书馆)等推荐的阅读书目,以及图书经销商排行榜(如新华书店、亚马逊、当当网)作为寒暑假的阅读书目;四是根据国家政策指定学生假期阅读的某类图书,如为加强爱国主义教育,要求学生阅读相关图书。
(一)阅读内容
学校对学生阅读载体无硬性规定,纸本图书、电子资源均可,但为保护视力,普遍提倡纸本阅读。各学校按学段划分布置阅读内容为:第一学段(1—2年级)推荐图书以知名绘本、启蒙识字读物为主,如《神奇的校车》、《毛毛虫系列故事》、注音版童话、神话故事等;第二学段(3—4年级)推荐图书以国内外经典少儿读物、中短篇儿童文学作品、科普读物为主,如《舒克和贝塔》《宝葫芦的秘密》《哈利·波特》《十万个为什么》等;第三学段(5—6年级)推荐图书逐渐过渡到国内外经典文学作品,如《三国演义》《西游记》《鲁宾逊漂游记》等名著的少儿版。除了文学、人文作品推荐,部分小学以提高学生外文阅读理解能力、扩大词汇量为目的,还向学生开列以英文为主的外文儿童阅读推荐书目。
(二)阅读情况
从实际阅读情况来看,昆明市小学生平均每天阅读时间总体不超过一小时,学生自诉假期阅读理由包括“完成学校布置的阅读作业”“自己有阅读习惯”“根据同学、家长推荐”“提升语文写作水平”等。从学生、家长对开列书单的阅读支持与配合力度观察来看,学校在寒暑假为学生开列阅读书目的做法普遍受到家长欢迎,假期阅读成为学生温故知新的重要手段。
学生在学校刚性的假期阅读要求下,逐步培育阅读习惯,部分学生除了阅读学校开列的书单,还根据自身爱好、阅读环境浏览其他图书。一是以动漫作品为主要阅读对象的学生逐渐增多;二是部分学生有阅读家中藏书习惯,其内容深度超过学校推荐作品;三是个别高年级学生已经有阅读武侠、言情小说的行为(此类图书学校一般不予推荐);四是不少学生拥有网络阅读平台账号,有跟读网站连载小说(题材以玄幻、科幻、校园生活为主);五是部分学生对阅读青少年期刊兴趣浓郁,期刊来源主要包括个人订阅、图书馆借阅、同学间互借等。
(三)效果评价
假期结束之后,学校对学生阅读效果考查主要有以下四种方式:一是撰写读书笔记或观后感;二是要求学生假期结束后随堂复述阅读图书内容;三是采用阅读打卡方式,通过发放“21天阅读记录卡”要求学生记录每天阅读情况;四是布置学生到图书馆阅读、借书等实践作业,以过程拍照等形式观察学生假期阅读情况。
二、目前昆明市小学生假期阅读存在的问题
(一)阅读资源获取困难
由于课程标准对学生阅读内容有导向性要求,因此昆明市各小学面向学生开列的假期书单高度相似,学生假期“扎堆”阅读现象突出,图书馆、新华书店等阅读保障机构无力在短时间提供大批量、种类集中的图书需求。
以2023年寒假昆明市五华区某小学一年级开列的假期阅读书单为例,该年级8个班共360名学生,8个班的寒假阅读书单一致,包括“语文课推荐书目”“英语课外推荐书目”。其中,假期中文推荐阅读书目30种,多与昆明市其他小学的寒假书单重复,个别推荐阅读图书因出版年代久远,存在购书困难,出现学生、家长“组团”到图书馆借阅现象,造成图书馆复本量不足与学生读者需求之间的供给矛盾;假期英文书目10种,分低幼教材与英文绘本两类,包括《牛津阅读树第一阶》《No!David》《Piggy book》等,查询书目图书出版信息发现,有个别图书国内出版社尚未引进或只有改编版本及中文版,部分图书昆明市公共图书馆系统尚未收藏或本地外文书店无货,学生家长只有通过网购渠道获取图书。另外,部分英文绘本价格昂贵,家长购买意愿较低,部分家长采取购买网络盗版电子书的做法,以完成学校阅读任务。
(二)公共阅读环境有待进一步改善
为完成学校布置的社会实践作业,昆明市小学生在假期去图书馆、书吧、新华书店休闲区域阅读已成常态。通过询问阅读学生、陪同家长并考察相关阅读场所提供服务,发现公共阅读环境不能满足受众的阅读需要。一是部分阅读场所的开放时间与学生的阅读时间不匹配,给学生到馆阅读带来不便。如昆明少年儿童图书馆双休日开放时间为12:30至18:30,与工作日开放时间(9:00至18:30)相比,开馆时间过晚。二是阅览座位不能满足阅读需要。三是阅读场所标识指引不明晰,排架介绍以文字为主,部分低年级学生理解困难。四是亲子阅读空间较少,部分家长渴望在阅读场所内指导孩子阅读的意愿未能实现。五是书吧、新华书店等场所有最低消费和阅读时长限制。六是阅读环境氛围营造有待提高,阅读推广宣传应更契合假期学生阅读的需求。
(三)学生阅读成效不佳
从学生口述假期阅读经历及教师访谈可知,昆明市学生假期阅读成效与学校期望值有较大差距,主要表现在以下五个方面:第一,学校规定阅读量与学生实际阅读量相差较大,这一方面有相关图书资源较难获取的客观原因,另一方面也暴露出学生阅读习惯尚未养成,阅读能力、水平不足等问题。第二,学生缺乏主动阅读意识,阅读带有功利性。表现在大部分学生只读以布置作业形式开列的推荐书目,推荐书目外的阅读不足。第三,部分家长对阅读活动有抵触情绪,认为寒暑假是查遗补漏的良机,因此让孩子参加各种课业辅导或兴趣班,对阅读放松要求,忽视孩子购书阅读的要求。第四,个别学生敷衍阅读任务。如仅阅读推荐书目图书内容梗概或所谓同名图书精简版、缩编版,应付学校检查;对读书笔记或阅读记录不重视,存在简单拼凑、网上摘抄等现象。第五,学校对学生假期阅读缺乏有效的评价机制,学生阅读效果反馈不足,忽视学生阅读水平提升,阅读作业“重布置,轻考查”,使学生对假期阅读活动懈怠。
(四)存在阅读困难群体
目前,昆明市学生假期阅读困难群体主要包括以下三种类型:一是阅读理解困难,即部分学生尚未全面掌握阅读方法,中文或外文阅读水平有限,对推荐书目阅读感到吃力。二是阅读选择困难,即学生不知如何查找、检索自己感兴趣的图书。三是获取图书困难,主要指部分学生因家庭贫困,使其完成学校布置的阅读作业受限。如个别学生反映家中没有提供购书开支,家长甚至拒绝支付图书馆押金,因此无法完成假期阅读作业,只能通过网上查找相关阅读材料或去书店、图书馆以速读、浏览形式完成学校布置的阅读作业。
三、改善学生假期阅读的措施
针对昆明市学生假期阅读存在的问题,社会各界有必要采取一系列措施,以改善学生的阅读条件,引导学生充分利用假期时间提升阅读能力,使学生善读书、读好书。
(一)群策群力,提供必要文献保障
第一,公共图书馆应与学校合作、联动,做好馆藏图书推荐,主动展示图书馆现有上榜图书资源。如2023年昆明市近30所小学采用《人民日报》推荐的1—9年级必读经典书目作为假期推荐书目,具有一定代表性与典型性,可作为图书馆专项采购设置专架、专栏的依据,为图书检索经验不足的学生及家长获取图书提供便利。第二,图书馆之间互通有无,分流读者。根据假期学生到馆人流观察,昆明市学生基本以云南省图书馆、昆明少年儿童图书馆、昆明市图书馆作为阅读首选,导致上述图书馆寒暑假期间入馆人数激增,与此同时,昆明市其他图书馆(如五华区图书馆、官渡区图书馆)假期人流却无显著变化。因此,可发挥基层公共馆分散、就近,读者人数、馆藏借阅尚未饱和的优势,通过超负荷图书馆的宣传,引流读者。第三,适时调整相关阅览室或图书的借阅期限,合理调配资源。如有图书馆规定,寒暑假期间儿童阅读室图书借阅期限由1个月动态修改为15天,限制库室最高借阅册数,并临时关闭利用微信、互联网续借功能,加速紧俏图书在读者之间的流转。第四,图书发行机构做好图书资源储备与宣传工作。学校推荐书单中部分图书属于当年上榜新书,与图书馆入藏存在时间差,造成学生到新华书店、私营门店购买或浏览新书的“假期阅读”现象,营销主体要抓住市场机遇改进销售策略,达到图书卖场与学生读者双赢的效果。例如昆明北市区新华书店为迎合市场,采取按年级、推荐书目排列图书的做法,将小学推荐阅读书目放置在卖场大厅中央,方便读者按图索骥,受到家长、学生普遍欢迎,值得借鉴。第五,尝试以班级为单位开展图书互借或图书漂流活动,充分利用学生家中图书资源,为贫困学生获取纸本图书拓宽渠道。第六,降低学生网络阅读成本。可以倡导网站对学生用户假期阅读酌情减免相应费用,也可以采用学校统一购买阅读点卡免费发放给学生的方式,鼓励学生在线阅读。
(二)优化学生阅读环境
第一,公共图书馆要拓展阅读、学习空间,扩大馆藏受众。以云南省图书馆为例,近年来将二楼大厅及三楼一间专业阅览室通过资源调配与整合改造成学生学习阅读区,部分阅读区域还针对小学生生理特征,定制适合其体态特征的儿童阅读桌椅,最大限度满足读者假期学习需要,使学生在图书馆进行自修学习之余,浏览、借阅图书馆馆藏成为常态。同时,该图书馆还修改了儿童阅读室规章,增加亲子阅读条款,允许家长在儿童阅览室给孩子低声口述图书内容,受到低年级家长欢迎。第二,图书馆应加强标识导引工作。特别是在儿童阅览室中的相关图书分类、入室要求等标识可采取加注拼音或卡通图示法,便于低龄儿童理解。第三,图书经营机构要改变定式思维,提供便利条件欢迎学生来店浏览图书,以改善学生阅读体验,培养潜在读者,如从塑封所有售卖青少年图书到每种读物提供试读样本,从不欢迎学生“蹭读”到提供座椅、书桌等简单服务等。第四,小学图书馆(室)要发挥职能作用,假期面向本校学生开放资源。应改变学校放假,图书馆闭馆的做法,于每周固定时间开放,缓解阅读场所不足的困难。第五,进一步发挥少年宫为青少年提供综合素养提升的功能,开展多种多样的阅读兴趣小组活动。例如昆明市少年宫于2018年起以公益课形式设置寒暑假青少年阅读赏析类课程,利用少年宫图书室作为教学场所,为学生普及阅读方法,开展经典导读,并发挥空间优势允许学生讨论、分享假期阅读体会,收到了良好成效。
(三)加强对学生阅读效果的评估
第一,要明确收假后对学生阅读实践作业的检查要求,给每个学生的阅读过程给予书面评价,对完成度较差的学生限期要求重新阅读,引导学生重视假期阅读活动。第二,采取正面激励措施,树立阅读榜样。以评选假期“阅读之星”“阅读小达人”等形式,鼓励学生认真完成假期阅读任务。[1]第三,阅读作业布置精细化,对各种适龄推荐书目进行整理与归纳,重视个性化差异,根据班级学生的性格、爱好,有针对性地布置阅读任务,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第四,将假期阅读内容与下学期语文教学预习活动紧密结合,通过课堂教学观察学生假期实际阅读情况,并给予点评指导。
(四)完善图书推荐机制
第一,整合各年级、各课程有教学经验的教师,成立学校假期阅读工作小组,集思广益,按学期设计假期阅读书单,并建立书单修订和反馈制度,与学生、家长沟通,提高阅读书单质量。第二,学校、教师要对学校假期阅读书单进行指导性说明。一方面要对相关图书的获取途径做简单介绍,如说明推荐图书在市区各大图书馆收藏情况、有无书店库存,明确网上购买渠道;另一方面以开家长会或成文形式,要求家长配合教师开展假期学校阅读活动,给予学生必要的物质支持。第三,针对社会推荐的小学生阅读书目,应根据内容、课程进行二次遴选,有的放矢、删减篇幅,使学生能够积极、主动接受假期阅读活动,避免产生逆反心理。第四,跟踪图书出版市场,根据每年小学生读物出版动态,调整阅读书单,缓解书目经典性与流行性之间的冲突,减少学生反映的所谓书目图书名单老旧与学生阅读趋势脱节的矛盾。第五,进一步加强与公共图书馆阅读推广部门的联系,引入当地图书馆儿童阅读推荐书目,保证书源。
(五)关注学生的阅读动态
根据学生不同阅读动机,社会、学校、家长要帮助学生树立正确阅读理念。[2]第一,重视对沉迷于网络小说学生的引导,帮助学生厘清学业与课外阅读之间的关系。第二,分析学生的阅读目的,正视教学要求与学生阅读需求之间的差距,鼓励学生合理安排假期时间,根据自身喜好阅读感兴趣的图书。第三,以图书馆为主体开展寒暑假阅读训练营等活动,帮助学生分辨图书良莠,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第四,重视家长在学生阅读教育中的作用,利用家长会、家校联络微信群等方式,将学校希望学生在假期达成的阅读目标告知家长,鼓励家长督促学生进行假期阅读活动,从而达到事半功倍的目的。第五,指导学生设立假期阅读目标,完成一定数量的阅读任务。第六,向学生灌输阅读分级思维,正面引导鼓励学生阅读与各学段、各年龄段相匹配的课外读物。第七,呼吁互联网阅读网站进行行业自律,对未成年人网络阅读进行必要限制。如建立阅读网站实名认证与内容分级制度,防止学生接触暴力、色情内容;建立网上阅读防沉迷制度,引导学生合理用眼;限制学生在阅读网站的消费行为,禁止未成年人打赏作者等。
(六)重视多样化的阅读推荐
目前,昆明市小学课外阅读活动主要以课程标准为阅读指南,采取可定性或可量化指标为教学目标,布置假期学生阅读任务,旨在通过鼓励学生读书,训练阅读能力、提升人文素养;对于学生科学精神、逻辑思维、艺术赏析、生存教育等方面的阅读推荐尚显不足、鲜有涉猎,此类图书应作为今后学校假期阅读工作的重心。[3]第一,除了语文教师,还应安排数学、音乐、美术、地理、科学等学科教师在放假前布置相关课程阅读书目,并负责阅读效果检查。例如某小学一年级数学教研室向学生推荐《你好,数学》《数学在哪里》等数学思维启蒙读物,受到家长、学生普遍欢迎。第二,应发挥小学图书馆(室)的阅读推荐功能,根据馆藏情况,向学生开列书单,推荐适龄阶段科普类、艺术类书籍。第三,应按照班级或年级兴趣小组名单,以专题形式向小组组员推荐书目。第四,各公共图书馆应与周边学校联合,充分考虑寒暑假学生多方面阅读需求,采取阅读专题讲座、现场参观、阅读导览等形式,推广图书馆文学作品以外的图书资源。第五,新华书店等图书卖场应根据学校或学生反馈信息,设立青少年科普、艺术等专架,满足学生多方面阅读需要。
总之,小学生假期阅读已成为学校重视、家长关注、学生期待的一项假期学业任务,学校与各级各类公共阅读服务部门要完善相关配套措施,在家长理解、支持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强针对小学生的假期阅读推广工作,充分保障学生假期阅读活动的顺利开展。
【参考文献】
[1]乌吉木.低年级假期阅读,教师如何作为[J].小学教学参考,2017(19):38-39.
[2]刘玉娟.小学生阅读动机的发展及影响因素[J].中国特殊教育,2012(10):90-96.
[3]唐玖江,荣维东,薛相锋.青少年课外阅读推荐书目研究:基于中小学语文课程标准实施视角[J].图书馆杂志,2020,39(5):64-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