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管理类地方标准实施效果评价研究

2024-12-31 00:00:00夏滢张瑞雪
中国标准化 2024年8期
关键词:评价模型层次分析法

摘 要:本文依据层次分析法构建了社会管理类地方标准实施效果的评价模型,评价模型包括技术水平、实施过程和实施效益3类共17项评价指标。选取了已经发布的市级地方标准进行模型的应用,评判该标准的实施效果,分析存在的问题及产生原因,为地方标准的精细化管理提供了借鉴和参考。

关键词:社会管理类地方标准,标准实施效果,层次分析法,评价模型

DOI编码:10.3969/j.issn.1002-5944.2024.08.005

0 引 言

开展标准实施效果评价是强化标准实施监督的有效手段。标准实施效果评价在我国一直是个既迫切又较难解决的问题。随着标准化工作的蓬勃发展,我国日益重视标准的实施效果评价工作,2018年,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标准化法》规定“应当建立标准实施信息反馈和评估机制”[1]。2020年,全国标准化工作会议上的报告中明确要求“研究制定国家标准实施效果评价方法标准”。中共中央国务院2021年12月发布的《国家标准化发展纲要》,文中26处提到标准实施的相关内容,其中,第二十八条和第二十九条分别提出了强化标准实施应用和加强标准制定和实施监督的要求。与此同时,随着国家对社会管理标准化的重视程度逐渐提升,各级基层政府及相关社会组织的标准化活动也变得活跃起来,积极参与社会管理类的地方标准制修订工作。各地标准化管理职能部门负责管理这类地方标准,由于未建立一套明确的实施评价和分析方法,社会管理类地方标准虽有一定数量积累,但是无法判断其实施的效果和标准的质量,进而无法达成国家关于标准化工作“重实施”“反馈闭环”的管理要求。

1 评价指标体系建立

1.1 构建原则

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直接影响评价的公正性和可靠性,评价指标体系建立需要遵循以下几项原则:

(1)全面性

评价指标的内容应覆盖影响标准实施效果的各类因素,包括标准的技术内容、宣贯实施的方式和覆盖面、最终实施效果和取得的社会、管理效益等内容均应纳入评价要素。

(2)典型性

评价指标应能体现社会管理地方标准的特点,能够区别于对普通农业、服务业、工业类标准的评价要素,着重突出此类标准在降低管理成本、提高管理效率、提升社会管理效率等方面的典型作用。

(3)独立性

评价指标之间应尽可能独立,不同指标所涉及的评价内容应尽可能避免重复,以期在覆盖全部评价内容的同时,精简评价指标数量,提高评价效率。

1.2 指标的筛选

本研究分析了某市已发布的社会管理类标准共性特征,结合相关文献分析[2]和问卷调查,最终筛选出3类17项评价指标(见表1)。

1.3 权重的确立

由于评价指标之间存在一定关联性,一个指标的变动有可能会影响其他的指标,所以需要借助常用分析工具确定评价指标的权重,目前相对比较科学的分析工具是层次分析法,它可以同时系统化地评估多项目标,明确最优化解决方案[2-3]。本研究采用层次分析法,邀请5位专家同时两两对比指标重要性,以百分比计分,最终计算出各项评价指标分配的权重值[4],如表1所示。

2 评价指标体系应用

2.1 专家的选择

标准实施效果的评价要素大部分是定性指标,虽然通过层次分析法量化了各指标的权重配比,但是各指标得分的多少依然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评价专家的个人经验和判断,因此,专家的选择成为影响评价结果的重要因素。综合考虑标准化行政主管部门的需求以及标准归口管理部门的管理职责,本研究确定了5条专家选择的要求:第一,专家队伍中至少有1名标准化领域专家并取得副高以上职称;第二,行业专家应具有5年及以上的社会管理类经验,优先选择以往参与过标准化活动的行业专家;第三,行业专家职业领域尽可能覆盖标准内容相关的行业主管部门、科研院所、知名企业技术或管理人员;第四,行业专家中1名来自归口管理部门,其余来自标准的实施部门或高校科研机构;第五,专家数量以单数为宜。

2.2 评价材料的准备

为便于专家准确掌握标准实施的情况,从而对评价标准给出公正客观的分值,标准起草单位及标准归口管理部门需要整合相关评价佐证材料并在评价实施前提交专家组查阅。评价佐证材料的准备建议见表1。

2.3 评价程序

规范的评价程序有利于评价工作的顺利开展,本研究确定的标准实施效果评价程序如下。第一,由地方标准化行政主管部门在地方标准信息库中检索需要评价的实施时间满足年限要求的标准,通知归口管理部门及标准主要起草单位参与标准实施效果评价工作。第二,标准归口管理部门和标准主要起草单位接到通知后应收集并整理标准实施效果评价的相关材料。第三,应根据评价的要求招募适合的专家,同时为了保障专家对评审指标的赋值规则保持统一认识,宜在评价开始前对专家进行相关评价模型和指标含义的解读,并提前将评价的相关材料交付专家审阅。第四,评价实施过程中,由标准起草单位按照评价指标体系逐项汇报实施情况和效果,专家各自打分,各项指标的分数区间为0~5,数值越大,实施效果越好。最后,汇总专家评价分数,按公式(1)计算得出最终评价结果。

其中,S 是标准实施效果评价综合得分,Wi 是第i 项评价指标权重,Fij是第i 项评价指标第j 位专家赋分,ni是参与第i 项评价指标打分的专家人数。最后,根据各指标的得分率,按照表2的规则给出评价的等级。

3 评价结果

选择其中典型代表性的一篇地方标准,公布及分析其评价结果。根据专家评分,计算标准的综合得分如表3所示。

从表3的结果来看,该地方标准的实施效果整体情况并不理想,实施效果评价等级介于中等到良好之间,其中,在技术水平方面呈现的效果最好,其次是实施效益、实施过程。细分来看,在技术水平里,兼容性的评价等级为优秀,创新性的评价等级为良好,其余指标介于良好到优秀之间。在实施过程中,标准宣贯表现较好,介于良好到优秀之间,被其他标准和合同文件引用的情况不佳,介于较差到中等之间,其余指标介于中等到良好之间。在实施效益里,公共利益的情况得分最高,为良好,其他两个指标介于中等到良好之间。

(1)技术水平

该标准技术水平得分较高,从专家反馈以及研究小组了解到的情况来看,标准技术水平的问题主要集中在创新性方面。社会管理是近年来社会学的热点之一,相关理念和管理手段也在不断更新,因此标准的内容在实施5年以后已经跟不上相关社会服务项目最新的研究进展。

(2)实施过程

该标准的实施过程非常不理想,主要扣分点集中在“政府部门应用”“被其他标准引用”以及“被合同文件引用”这三项。首先,该标准发布后,由于缺乏上级政府的资金支持和配套,目前仅经济条件较好、服务起步较早的两个区仍然依靠区财政经费补贴,推进相关社会服务工作的正常开展,其余行政区的工作皆未能持续进行,市、区行政主管部门对服务机构的检查依然以省级行政主管部门的相关政策文件为依据,而不能以更具引领性的该市地方标准为依据。其次,由于实际相关社会服务规模的压缩,尽管服务技术和理论水平在不断更新,该市相关社会服务标准化领域的发展水平依然在这5年期间止步不前,该标准也没有机会和可能被其他服务相关的市级地方标准所引用。最后,该标准发布实施后,其部分内容为该市相关社会服务行政主管部门的招标文件和区级服务机构建设提供了参考,但影响范围依然偏窄。同时,考虑省级行政主管部门在2020年出台的相关文件的内容,相关社会服务的组织管理结构已经有变化。根据本项目调研的实际情况,虽然按照本标准购买服务更能切实保障服务效果和运行,按照相关省级政策文件的管理和服务方式则很容易让社会服务工作陷入停滞,但是由于上级文件已经发布并且有政策支撑,因此本标准也不再适合全篇幅被合同引用。

(3)实施效益

该标准实施效益不令人满意,对降低管理成本和提升管理水平的效果不明显。其一,由于经费的缩减,社区项目的经费列支已经非常困难,相关省级政策文件发布后,相关社会服务的范围增加,硬件要求未提及,服务提供者由专业外包机构变为社区兼职人员,社会服务模式更加松散,而该标准对服务成本投入的要求比相关省级政策文件要高,对管理成本的精简和降低作用不明显。其二,相关省级政策文件改变了相关社会服务的组织管理结构,因此,标准起草时期依据的管理方式已经不再适用,管理水平也没有跟上最新的要求。

4 结 语

本研究通过构建社会管理类地方标准的实施效果评估模型,选取已发布地方标准进行应用,发现了已发布标准存在的问题,给出了较为科学合理的评分,探索了地方标准实施效果评估的方式方法,为实现地方标准的精准化管理提供了借鉴和参考。随着地方标准化管理工作水平的提升和已发布地方标准数量的增多,地方标准实施效果的评估将会成为未来地方标准化行政主管部门的重要工作之一,除了社会管理类标准外,农业、工业、服务业等领域的地方标准实施效果评估也需要被纳入标准化研究人员的工作日程。

参考文献

[1]梅慧,徐术坤,韩阳昱,等. 标准实施效果基础评价指标体系[J].中国标准化, 2021(2):80-85.

[2]韩冰,徐婷,陈俊峰,等.AHP-模糊综合评价法在标准实施效果评价中的应用[J]. 标准科学,2020(4):35-38.

[3]李元沉,王爽.标准实施效果评价方法研究初探[J].中国标准化, 2022(7):57-61.

[4]刘俊锐,赵力丹,逄锦山,等.基于标准属性的标准实施效果评价方法探究[J].中国标准化,2023(1):35-42+64.

作者简介

夏滢,通信作者,硕士,高级工程师,主要从事服务业、社会事业等领域的标准化研究。

张瑞雪,硕士,工程师,主要从事服务业、社会事业等领域的标准化研究工作。

(责任编辑:张佩玉)

猜你喜欢
评价模型层次分析法
基于DEA的汽车上市公司相对效益评价
公共图书馆数字化服务的有效性评价模型
现代情报(2016年11期)2016-12-21 23:46:32
基于学业质量的增值性评价系统的分析与构建
基于产业集群的技术创新风险评价模型构建
经济师(2016年10期)2016-12-03 22:11:23
微电子科学与工程专业评价指标体系研究
大学教育(2016年11期)2016-11-16 20:27:55
基于AHP—GRA的工程施工项目进度风险管理研究
价值工程(2016年29期)2016-11-14 01:02:43
基于熵权法的西安市外向型经济发展综合评价研究
价值工程(2016年29期)2016-11-14 00:15:45
新能源风电发展预测与评价模型研究
关于三江源生态移民创业能力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的研究
基层社会管理关键绩效指标体系构建研究
中国市场(2016年35期)2016-10-19 02:03: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