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乡村振兴战略下,职业教育开展人才培养工作应深化落实产教融合,为乡村振兴输送更多需要人才,同时实现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然而受乡村振兴与职业教育逻辑关系认识不清、人才培养目标不够明确、学生服务乡村意识不强等因素影响,职业教育服务乡村振兴效果不够理想,需要将乡村振兴与职业教育相结合,围绕产教融合对高素质人才培养工作进行深入探究,助力乡村振兴战略目标的有效达成。
关键词:乡村振兴战略;职业教育;产教融合;素质人才;培养途径
中图分类号:C961" " " 文献标志码:A" " " " " 文章编号:2096-9902(2024)10-0173-04
Abstract: Under the strategy of Rural Revitalization Strategy, vocational education should deepen the integration of industry and education, transport more needed talents for Rural Revitalization Strategy, and achieve high-quality development of vocational education at the same time. However, affected by the unclear understanding of the logical relationship between Rural Revitalization Strategy and vocational education, the unclear goal of personnel training, and the lack of students' awareness of serving the countryside, the effect of vocational education serving Rural Revitalization Strategy is not ideal. It is necessary to combine Rural Revitalization Strategy with vocational education and explore the training of high-quality talents around the integration of industry and education, so as to effectively achieve the strategic goal of Rural Revitalization Strategy.
Keywords: Rural Revitalization Strategy; vocational education; industry-education integration; quality talents; training ways
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积极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将战略实施与现代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结合起来,为乡村振兴提供更多可用人才,在增强农业农村内生发展动力中,实现乡村产业、文化、生态等振兴。职业教育在培养服务乡村振兴的高素质人才时,要将产教融合作为重要手段,通过了解乡村振兴人才需求、优化专业课程教育体系、创新素质人才培养方式和强化服务“三农”思政教育等,确保职业教育培养人才契合乡村振兴战略实施需要,使乡村、学校、学生协同发展[1]。
1" 乡村振兴与职业教育存在的逻辑关系
1.1" 乡村振兴为职业教育发展提供历史机遇
乡村振兴是新时期推动乡村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的一项重要举措,特别是在城镇现代化进程不断加快的背景下,乡村基础设施不够完善、乡村人才供需失衡等问题逐渐显露。职业教育作为培养实用型和技能型人才的重要途径,可以帮助乡村解决人才供需矛盾,加快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与发展步伐。将职业教育与乡村振兴联系起来,紧紧围绕乡村振兴人才需求,优化改进职业教育中的人才培养方案、课程教育体系、人才培养方法,可以肩负起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人才培养重要职责,实现自身高质量发展目标。
1.2" 职业教育是促进乡村振兴的重要阵地
职业教育以培养技术技能人才为主体,以促进学生更好完成就业和有效服务地方经济发展为重要职责,在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中扮演的角色愈发重要。尤其是在深入了解乡村振兴特色产业发展情况及人才需求后,职业教育科学制定、优化调整自身人才培养目标,然后将专业教学和产业生产相融合,让学生掌握专业知识,发展各方面能力,推动乡村振兴战略发展,促进现代农业农村朝着更好方向发展[2]。
2" 乡村振兴战略下职业教育产教融合素质人才培养现状
2.1" 关系认识不清
在理清乡村振兴与职业教育之间的逻辑关系以后,才能在素质人才培养过程中将两者有效结合起来,并通过深化落实产教融合工作,促进乡村振兴、职业教育和学生发展“共赢”局面形成。现实情况却是职业教育开展产教融合的服务乡村振兴战略素质人才培养工作,还没有理清乡村振兴与职业教育之间的关系,主要表现为片面认为职业教育发展的主要要求就是为社会发展培养需要的实用性和技能型人才。在服务乡村振兴战略中,没有将职业教育与乡村振兴产业建设发展结合起来,并未将掌握的乡村振兴产业建设发展各项人才需求融入到职业教育专业设置、课程体系建设、人才培养方案等中,导致最终培养人才无法满足乡村振兴产业发展实质需要,也不利于职业教育高质量的发展。
2.2" 目标不够明确
在明确目标引导下,职业教育素质人才培养工作才能针对性地展开。但是结合实际发现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目标还不够明确,没有深入到地区实际对农村产业发展情况及人才需求进行全面细致了解,未在此基础上对自身设置专业和人才培养目标进行优化与明确,后续开展的教育教学工作无法保证人才培养能满足乡村振兴实质需要。与此同时,乡村振兴战略实施后,各乡村地区大力发展现代农业和特色产业,对人才提出的要求也会发生变化,对此职业教育没有结合实际优化更新人才培养目标,出现不相适应问题。
2.3" 课程有待完善
完善现有课程体系是职业教育产教融合素质人才培养的重点内容,做好该项工作能真正将产业与教育相结合,实现对乡村振兴战略实施需要人才的有效培育。但当前课程体系有待进一步完善,主要表现为没有结合乡村振兴产业发展状况,将相关知识和生产实践内容融入到职业教育课程体系中,不利于学生通过课程学习了解乡村振兴产业生产发展实际状况。同时,现有课程体系呈现出理论与实践内容比例失调情况,特别是在实践性内容方面,未彻底打通产教融合沟通联系壁垒,实现对产业生产实践案例、最新技术等的开发利用,最终培养人才无法达到乡村振兴战略实施要求[3]。
2.4" 培养模式落后
要保证职业教育培养人才满足服务乡村振兴产业发展要求,还要优化职业教育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当前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较为落后,多是依靠职业院校开展乡村振兴产业发展需要的人才培养工作,整个过程企业只停留在提出需求上,未参与到职业教育人才培养工作中。同时,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依托专门网络平台开展人才培养工作也越来越多,但是职业教育与乡村振兴产业之间沟通联系比较少,多是通过网络平台工作开展育人协作,需结合实际采取有效措施改善这一状况。
2.5" 实践锻炼欠缺
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乡村建设和特色产业发展需要具有较高实践操作能力的人才,为新时期乡村建设发展提供内生动力,助力乡村振兴战略目标尽早实现。但当前学生实践锻炼还较为欠缺,多是依托职业院校构建实践实训基地进行工作技术能力培养,未深入到农村产业发展实地进行参观、学习、实践,且校企共同构建产学研一体化实践基地尚未落实,这给产教深度融合和人才培养质量提升也带来极大的影响。
2.6" 忽略思政教育
职业教育对服务乡村振兴的素质人才进行培养,还要重视学生的思政教育工作。当前职业院校将更多注意力放在怎样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上,忽略了学生的思政教育,主要表现为职业院校学生服务乡村意识较为薄弱,开展思政教育活动没有对可用乡村振兴战略资源进行挖掘,思政实践教育与乡村产业发展联系不够紧密,无法保证思政教育质量,不利于提升学生服务乡村振兴的思想素质。
3" 乡村振兴战略下职业教育产教融合素质人才培养的有效途径
在准确把握乡村振兴与职业教育逻辑关系和职业教育产教融合素质人才培养现存问题后,职业院校开展服务乡村振兴战略的产教融合素质人才培养工作,就可以根据掌握的乡村建设和产业发展情况,对人才培养目标及方案进行科学制定,让相关产业企业参与到人才培养活动中,保证培养人才能够满足乡村振兴实质需要,以此实现乡村产业、职业教育、学生协同发展目标。
3.1" 正确把握两者关系
在准确把握乡村振兴与职业教育之间存在的密切关系以后,职业院校开展产教融合的素质人才培养工作,才能真正将职业教育与乡村振兴产业发展紧密融合起来,确保培养人才能够满足新时期乡村振兴战略实施和相关产业建设发展的实质需要。第一,加大宣传教育力度。新时期职业院校在开展人才培养工作之前,可以围绕乡村振兴与职业教育之间存在的逻辑关系,召开职业教育迎来高质量发展契机工作会议,并邀请学校各级领导及教师参与其中。在会议上要细致阐述乡村振兴与职业教育存在的密切联系,待深化参会领导及教师思想认识以后,围绕如何开展乡村振兴战略下的职业教育产教融合素质人才培养工作话题,让参会人员说出自己的想法和建议,为该项工作实施和落地奠定良好的基础。同时,有效利用电视广播、校园宣传栏、微信公众号等媒体手段,在职业院校内广泛宣传职业教育与乡村振兴。执行时要注意将职业教育人才培养和乡村振兴产业建设发展结合起来,并通过图文、视频展现两者有效互动的场面及已经取得的成功,吸引更多学生对乡村振兴与职业教育相融合引起注意,并将之作为自己未来就业和实现理想的切入口,对专业选择、学习计划、实践体验和职业发展等进行综合考虑,然后积极踊跃投入其中,促进该项工作科学有效的推进。第二,加强统筹规划设计。在增强职业院校各级领导、教师、学生对乡村振兴与职业教育逻辑关系的正确认识后,要促进乡村振兴战略下职业院校产教融合素质人才培养工作科学化的展开,还要从整体角度入手对该项工作实施计划进行制订。要将注意力放在深入了解乡村振兴产业建设发展情况、不同产业人才实质需要、优化完善专业现有课程体系、开展校企协同育人工作和增强学生服务“三农”意识等方面。围绕不同内容确定具体实施路径,为相关工作开展提供有力指引,最终乡村振兴战略目标和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目标均能有效的达成。
3.2" 明确人才培养目标
乡村振兴战略下,职业教育产教融合素质人才培养工作的开展,需要建立在明确人才培养目标上。第一,深入了解市场需求。职业院校通过产教融合培养可以服务于乡村振兴的素质人才前,应深入到乡村实地,对其经济建设和产业发展状况进行摸查,掌握乡村振兴和产业发展人才实质需求,后续制定人才培养目标和开展素质人才培养工作才会更有针对性。第二,制定科学培养目标。有效了解乡村建设和产业发展现状及对人才需求后,科学制定职业教育产教融合素质人才培养目标,为乡村振兴培养和输送更多拥有扎实专业知识、较强技术技能、懂得经营管理和具备服务“三农”思想素质的实用型、技能型、管理型和复合型人才。第三,及时进行优化更新。随着社会经济和科学技术不断发展,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也会发生一系列改变,特别是在农村地区大力发展现代化农业、培育各种特色产业、完善相应基础设施等背景下,对服务乡村振兴的人才综合素质也提出了新要求。职业院校紧跟时代发展潮流,及时了解和掌握这些变化,然后根据实际对制定人才培养目标进行更新和优化,确保最终培养人才能满足农村建设和相关产业发展实际要求[4]。
3.3" 完善专业课程体系
职业教育通过产教融合途径对服务乡村振兴战略的素质人才进行培育,还要结合实际产业发展情况,对职业教育专业课程体系及内容进行优化完善,在增强产业与教育联系的基础上,不断提升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质量。第一,仔细分析现行课程体系。对现有专业课程体系进行完善前,应先对专业现行课程体系进行深入了解。比如电子商务专业,专业课程有计算机网络原理、电子商务概论、网络营销基础与实践等。这些课程包含内容与乡村振兴战略下的产业建设发展联系不够紧密,不利于帮助学生了解农村电商建设发展情况和掌握相关技术方法。第二,融入产业相关内容。在了解专业现有课程体系及内容后,将专业与乡村振兴下的特色产业发展相联系,将产业蕴含的相关知识内容融入其中,构建专门的课程体系,让学生通过学习形成完整的知识架构,为后续学生参与乡村振兴奠定良好基础。比如对于农村电商发展,包括的知识内容有农产品电商营销、农村电商运营管理、农产品营销设计和知识产权保护等。在有效把握这些乡村振兴产业发展实际内容以后,将之融入到职业院校开设的电子商务专业课程内容体系当中,就可以将职业教育与乡村振兴产业发展结合起来,使学生在掌握乡村振兴产业发展相关知识的同时,自身专业知识结构体系也会更加完善,进而为后续学生参与农村产业建设发展工作奠定良好的基础。第三,优化理论实践比重。职业教育通过产教融合向乡村振兴战略实施输送的人才,必须具备较强的实践工作能力,因此在对专业课程体系进行优化完善时,要优化调整课程理论实践内容各自占据比重。实践中,一方面可以借助现代互联网,对存在的各种乡村特色产业发展案例、农业现代化技术应用实践等资源进行挖掘,并将之作为职业教育实践教学内容引导学生学习和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另一方面是开设实践教学板块,并在每学期预留一定时间让学生选择板块内呈现的实践教学内容进行学习和体验,涉及到的内容除了有校内实践研究和小组讨论项目以外,还有与乡村振兴产业发展相关的企业岗位工作参观学习社会实践。这项工作的落实既能促进产业与教育深度融合,又能够提升职业教育时代性和有效性。
3.4" 优化人才培养方式
职业教育产教融合素质人才培养可以采用的方式有很多,最为常见的是校企合作,可以保证培养人才贴合企业实际生产发展需要。第一,增强校企之间合作联系。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职业教育要与乡村产业发展有效融合,要打破校企之间存在的沟通联系桎梏,增强彼此沟通交流,使职业院校更好地了解企业岗位人才需求,然后在达成人才培养合作意识后,对贴合产业发展的人才培养方案进行制定与执行,实现企业与学校“共赢”目标。第二,打造协同育人平台。要解决当前企业参与职业教育人才培养工作深度不够问题,可以紧跟时代发展步伐,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建立协同育人平台。通过该平台,企业与学校就人才培养目标及方案制定进行协商讨论,在达成一致目标后,企业可以挖掘自身可用教育资源,学校则根据自身情况对现有课程进行优化完善。同时,在培养企业需要的人才时,企业也可通过建立平台为学生提供真实的生产场景、项目实践操作案例等,让学生在教中学和学中做中,获得全方位的教育与培养,为服务乡村振兴贡献更大力量。
3.5" 加强实践能力锻炼
实践能力培养与锻炼是职业教育产教融合素质人才培养中的关键内容,直接关系到培养人才能否达到乡村振兴实际的要求,要注意对深挖乡村产业发展实践资源,不断提升学生服务乡村振兴的能力。第一,开辟实践实训基地。职业院校可以深入到乡村实地,与特色产业企业一起建设实践实训基地,让学生有更多机会了解乡村建设发展情况,在参与产业生产实践活动中,不断积累和提升自身专业能力和工作技能。第二,建立产学研实践平台。产学研一体化实践基地的建设,除了可以将产业与教育深度联系起来外,还可以为学生创造更多实践研究机会,让学生在产业实践、深度学习、创新研究中,真正做到“做中学”和“学中做”,最终学生也会成长为乡村产业经营发展所需要的优秀人才[5]。
3.6" 开展“三农”思政教育
要让职业院校学生毕业后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服务乡村振兴战略事业中,除了要通过产教融合对学生知识能力进行培养外,还要强化学生“三农”思政教育,提升学生对服务乡村振兴和特色产业建设发展的思想意识,使其毕业后能主动参与乡村振兴,实现自身职业理想。第一,加大“三农”宣传力度。职业院校可以借助现代新媒体手段,比如微信公众号、校园官方微博等,对蕴含“三农”知识的思政教育内容进行广泛的宣传,这些内容包括坚持重中之重战略定位,推动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坚持确保国家粮食安全,把中国人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坚持以农民增收和精准脱贫为重点,深化农业农村改革和提高供给体系质量等。职业院校学生了解这些知识内容后,可以形成服务“三农”的思想认知,为学生制定人生发展目标和参与乡村建设奠定良好基础。第二,构建多元教育模块。乡村振兴蕴含“三农”思政教育资源非常多,比如农耕文化、现代农业技术、特色产业发展和建设新农村劳动模范等。紧密围绕这些内容建立多元化的“三农”思政教育模块,能为实际教育引导提供强有力支持,提升学生自身思想素养。第三,强化学生思政体验。一方面,职业院校可以围绕之前构建的农耕文化、特色产业发展及取得成果等多元教育模块,在校内组织开展文化了解体验活动,让学生在参与中对乡村振兴有更加深入的认识,并有效培育学生服务乡村产业振兴发展的意识。另一方面,有条件的职业院校在对学生进行“三农”思政教育时,可以联系当地政府部门,为学生提供更多下基层体验乡村生活、参观特色产业发展基地、开展现代化农业生产实践等机会,让学生在参与和体验中获得更加深刻的认识,筑牢学生服务乡村振兴情怀。
4" 结束语
随着社会经济不断发展,国家对乡村建设愈发重视。特别是在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以后,职业教育迎来了新发展契机,在积极促进产教深度融合后,可以对乡村建设和特色产业发展所需要的人才进行针对性的培养,由此实现乡村、学校、学生共赢发展目标。实践中为了实现这一人才培养目标,职业院校需要了解乡村建设和产业发展情况,然后根据掌握的信息资料对服务乡村振兴战略的人才培养目标进行科学制定。在开展人才培养工作时,职业院校也要与乡村特色产业企业保持紧密沟通合作关系,通过共同构建专业课程体系、参与学生教学培育、建立教学研一体化实践实训基地和落实服务“三农”思政教育等,保证培养人才贴合乡村振兴和产业发展的实质需要。
参考文献:
[1] 刘常兴,刘源.高等职业教育产教融合发展及推进策略研究[J].教育理论与实践,2021,41(21):20-23.
[2] 甘斌.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高职院校人才培养路径研究[J].湖北开放职业学院学报,2021,34(7):34-35.
[3] 蔡炳育.产教融合背景下“1+X证书”实施现状分析与改进路径[J].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0(11):63-65.
[4] 郭广军,李昱,刘亚琴.职业教育产教融合赋能高素质乡村振兴人才培养的问题与推进策略[J].江苏高职教育,2023,23(1):7-14.
[5] 张韵轩.产教融合背景下高等职业教育服务乡村振兴战略的优化路径与发展策略——以广东高等职业院校为例[J].河北职业教育,2022,6(6):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