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的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三农”工作指导思想的一次重大提升。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必须通过建立和完善相关制度推进来深化改革,必须以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为根本保障,其关键是激发乡村的内生动力。
关键词 乡村振兴战略 农村现代化 农业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充分体现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始终坚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始终坚持抓好三农工作的坚强决心。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强调“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是在深刻认识城鄉关系、变化趋势和城乡发展规律的基础上,在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时间节点上进一步推进“四化同步”发展的大背景下首次提出来的,是党中央着眼于“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作出的战略安排,这对于深化农村改革、加快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让农民享受改革成果获取更大幸福感必将起到重大而深远的影响。
一、乡村振兴战略是三农工作指导思想的一次重大提升
在推进我国现代化建设的进程中,我国农业连年丰收、农民收入持续提高、农村社会和谐稳定,为经济社会发展全局提供了基础支撑。但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已经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农村仍然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短板,不平衡不充分发展的问题在“三农”中的表现依然十分突出,比如尚存质量效益低和竞争力不强,农民增收后劲不足,农村自我发展能力较弱,城乡差距依然较大等问题。党的十九大提出的乡村振兴战略为更好地解决农村发展问题和矛盾指明了方向和道路。乡村振兴的内涵十分丰富,是一个全面振兴的综合概念,是“五位一体”建设在农村的充分显现,不仅包括经济的、社会的和文化的振兴,还有农村社会治理模式的再造及农村生态文明建设等。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总的要求是“生产发展、生活富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党的十九大提出的乡村振兴战略同样也提出了20字方针——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但新情况、新形势下的20字表述,特别强调要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更好地体现了新时代下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丰富内涵,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升级。乡村振兴战略中用“城乡融合”代替了原来的“城乡一体化”“城乡统筹”等提法,这绝不是字面的简单更替,实际说明了新世纪的城乡关系悄然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是对过去乡村发展战略、发展思路、发展动力、发展布局的一个质的提升,过去提出的新型城镇化、城乡一体化、美丽乡村等发展思路是以城促乡、以城带乡,发展的重心和重点都落在城市,而这次提出乡村振兴战略体现了中央对农业、农村定位的再思考,意味着将来发展的重心不再局限于城市,而是城市和乡村并举,强调的是城乡地位的平等和城乡空间的共融。以前的城乡发展,乡村总是落后于城市,特别是近年来比较滞后,城乡差距日益扩大,那么乡村振兴通过进一步释放乡村自身大量的发展资源和优势,展示巨大的发展空间和潜力,就可以很好地扭转这种局面,真正实现城乡协同均等化发展。
二、推进乡村振兴,必须通过建立和完善相关制度来推进深化改革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并做了一系列的制度安排,其中明确要“巩固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深化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完善农业支持保护制度”等,把制度建设放在了极其重要的位置。农民问题说到底是土地问题,可以说,近40年的农村改革始终是紧扣着土地制度这条主线展开的,包括农村的经营制度、产权制度,还包括其他制度改革推进。习近平总书记2016年在安徽小岗村视察工作的时候主持召开农村改革座谈会,其中就明确提出深化农村改革主线是处理好农民和土地的关系。保护好农民的承包权,加快推进经营权在适当范围内的有序流转,推动农业的适度规模经营是支撑现代农业发展、满足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基本前提。要按照党中央、国务院的部署,探索“三权分置”多种实现形式,并保持第二轮承包期延长30年,稳定了农户承包权,并把土地经营权搞活了。同时,通过推进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积极稳妥地实施农村集体资产股份权能改革试点,对于盘活集体资产、发展壮大农村集体经济起到了促进作用。通过完善农业支持保护制度,提高农业补贴的各项基本效能,增强补贴的指向性和精准性,保护和调动农民的积极性,下一步要以市场化为方向,改革完善财政补贴政策,深化粮食收储制度和价格形成机制改革,完善农村金融保险政策和农产品贸易调控政策,引导农业农村经济结构调整,促进农村产业健康持续发展。
三、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必须以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为根本保障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就必须在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上下大功夫。习近平总书记要求“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当前,我国国力已经大大增强,这就为农业农村现代化提供了强大的物质和技术支撑。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必须采取各种切实有效的措施,“将小农户与现代农业发展有机衔接起来”。按照振兴战略要求,第一,要把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三大支柱”作为切入点和着力点。通过供给侧改革,完善农业产业体系,进一步促进农业转型升级,提高农业产业化程度,使农业朝多业态的方向发展;建立现代农业生产体系,要加快农业科技创新步伐和成果运用,大力提升现代农业科技水平,用现代物质装备武装农业,进一步提高农业生产的机械化、信息化水平;现代农业经营体系是由各种农业经营主体和经营方式构成的经营系统,要培育新型经营主体和新型农民,提升农业经营的多元化、产业化、组织化、规模化水平。第二,要健全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创新农业社会化服务机制。现代农业发展要以完善的社会化服务为保障,以服务主体多元化、服务内容全面化、服务环节全程化为目标,大力培育多种形式的农业经营性服务组织。第三,积极推进第一、第二、第三产业融合发展。农业的出路在于依托农业优势,拉长、拉宽农业产业链条,促进农业走第一、第二、第三产业融合发展的道路。应大力发展农产品精加工、深加工,提高农产品附加值;围绕休闲农业,打造特色乡村旅游项目,围绕农产品销售,打造农村电商等服务业,大力发展绿色有机农业、循环农业、品牌农业,保护和打造更多具有地理标志的产品,提高农业的综合效益。
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关键是激发乡村内生动力
增强乡村内生动力是乡村振兴和保证乡村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因素是人——一切都要靠人去落实。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实现乡村振兴发展,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必须提供坚实的人力基础和保障,培养造就一支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三农”工作队伍。一是要努力培养造就一支优秀的农村干部队伍。要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村官工作,抓好选派“第一书记”工作,优化农村基层干部队伍结构,加大从优秀村干部中考录乡镇公务员、选任乡镇领导干部的力度;要强化党的“三农”政策宣传和专业知识等培训,提升指导服务“三农”的本领。二是要努力培养造就一支高水平、业务能力强的农业科技人才队伍。他们是研发、推广更多实用农业科学技术的主导力量,通过发挥他们的作用,可以指导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和广大农户不断提高农业经营管理水平。三是要培养造就一支有能力的企业经营管理和服务的人才队伍。支持返乡、下乡人员创新创业政策,引导农民工、大中专毕业生、退役军人和科技人员到农村创新创业,领办、协办科技型中小企业。四是要大力培养造就新型农民队伍。我们要提高农民素质,把培养青年农民纳入国家实用人才培养计划,确保农业后继有人。要以吸引年轻人务农、培育职业农民为重点,建立专门的政策机制,通过教育培训和有针对性的扶持政策,使这部分高素质的农业生产经营者队伍在农业中创业、致富和发展,实现农民从身份到职业的转化。
(作者单位为中共衡水市委党校经济与管理教研室)
[作者简介:李国强,男,中共衡水市委党校副教授。]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