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新时代新征程的乡村振兴是中国式的乡村振兴。我们党历来重视通过加强党组织自身建设、强化政治功能和治理功能来引领乡村发展。党的领导是乡村振兴实现、农村各项事业发展的最根本保障,强化党建引领既是中国式乡村振兴的应然要求,也是中国式乡村振兴推进过程中的实然选择。甘肃省定西市渭源县元古堆村是党建引领中国式乡村振兴的典型成功范例,成为国际减贫史上的重要地标和新时代红色地标,元古堆村党建引领乡村振兴的创新实践做法可以归结为,“政治势能”传导,政策变现与干群热情激发;“制度-生活”安排,高位推进与追赶进位发展;“党政统合”引领,组织优化与治理效能提升;“多元联动”运行,实现脱贫成果巩固与乡村振兴的接续。
关键词:党建引领;中国式乡村振兴;时代特征;逻辑进路;元古堆实践
中图分类号:D422.0" " " 文献标志码:A" " " " " 文章编号:2096-9902(2024)10-0193-04
Abstract: The rural revitalization of the new era and new journey is the rural revitalization of Chinese style. Our Party has always attached importance to leading rural development by strengthening the self-construction of the Party organization, strengthening the political function and governance function. The leadership of the Party is the most fundamental guarantee for the realization of rural revitalization and the development of various undertakings in rural areas. strengthening the leadership of Party building is not only the natural requirement of Chinese rural revitalization, but also the real choice in the process of promoting Chinese rural revitalization. Yuangudui Village in Weiyuan County, Dingxi City, Gansu Province is a typical successful example of the Party building leading the Chinese rural revitalization, and it has become an important landmark in the international history of poverty reduction and a new era red landmark. The innovative practice of the Party building in the Yuangudui Village leading the rural revitalization can be summarized as follows, \"political potential energy\" transmission, policy realization and enthusiasm stimulation of cadres and masses; \"system-life\" arrangement, high-level promotion and catch-up development. \"The integration of the Party and the government\" leads, organizational optimization and governance efficiency improvement; \"pluralistic linkage\" operation, to achieve the continuation of poverty alleviation achievements consolidation and rural revitalization.
Keywords: Party building leading; Chinese rural revitalization; characteristics of the times; logical approach; Yuangudui practice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我们党成功推进和拓展了中国式现代化。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关键在党。从2021年以来,连续多年中央一号文件从对“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作出总体部署”到“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重点工作”,强调“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仍然在农村”,始终坚持不懈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举全党全社会之力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为新时代新征程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加快建设农业强国指明了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乡村振兴战略,并以此作为新时代解决“三农”问题的总抓手,为新时代新阶段全党工作的“国之大者”。2019年8月,中共中央印发的《中国共产党农村工作条例》提出必须遵循的原则,首先要坚持和加强党对农村工作的全面领导,强调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乡村振兴道路。要确保党在农村工作中总揽全局、协调各方,提高新时代党全面领导农村工作的能力和水平。由此可见,强调党的建设对乡村发展的引领是党的农村工作的总基调。
1" 中国式乡村振兴的时代特征
我们党历来重视通过加强党组织自身建设、强化政治功能和治理功能来引领乡村发展。纵观新中国成立以来的乡村发展,其带有鲜明的时代印记,随着时代发展大致经历了这样一些历史时期,“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小农经济”时期,“人民公社化下的集体经济”时期,“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改革开放”时期,“税费改革后的新农村建设”时期,2020年全国农村脱贫攻坚任务完成后,乡村发展进入提档升级的乡村振兴阶段[1]。
坚持党对中国式乡村振兴的全面领导是中国式乡村振兴的根本政治保证。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特征和根本保证是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乡村振兴,关键在党。习近平总书记一再强调要“提高新时代党全面领导农村工作的能力和水平”。2022年11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乡村振兴责任制实施办法》,细化明确了中央和国家机关有关部门、省市县乡村各级乡村振兴责任及各级乡村振兴第一责任人,以责任落实推动政策落地见效。
党的二十大报告将“以人民为中心”作为党治国理政的价值取向。党历来遵循“问政于民、问需于民、问计于民、造福于民”的施政方针。“以人民为中心”的思想理念具体到农村工作、乡村振兴的一线,就是要坚持以农民为中心,才能推进农村工作的顺利开展,才能全面实现乡村振兴。中国式乡村振兴工作坚持以农民为中心,就是要想问题、干事业,要把广大农民群众利益放在首位。一方面,党员干部要密切联系群众和农民群众打成一片,做到融入人民、扎根群众,“身上沾着泥土气”带头实干苦干,为广大农民群众尽职尽责;另一方面,党员干部更要团结农民、组织农民,充分调动起广大农民干事创业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让他们参与到乡村振兴、农村的改革发展建设中来,群策群力汇聚起党群同心、合力攻坚的强大同向合力。
必须坚持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乡村的发展、乡村的振兴最终指向是增进民生福祉、让农民过上好日子。这要求投身乡村振兴的党员干部必须心系百姓、为民造福、为民谋利,将乡村的建设、农村的发展利益和广大农民根本利益统一起来。切实把农民民生问题作为工作的重心,把造福于民作为工作的目标,乡村振兴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依然是实现和维护广大农民的根本利益。
实现共同富裕是中国式乡村振兴的最终目标。实现共同富裕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应有之义也是乡村振兴的最终目标,在历史进程中、时间完成上相互贯通,目标方向、实践取向相互承接,从其实践意义彰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本质属性和中国共产党性质。共同富裕社会主义国家理想境界,也是实践必然取向。有学者指出“农民现代化是‘三农’现代化的关键”,“中国式现代化大部分内容都和‘三农’现代化有关。过去我们加强了政策、社会资本、技术等方面的投入,但所有的加强,都要落在人头上”[2]。实践表明,中国发展道路就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之路。要实现全体人民的共同富裕,必然在于占人口大多数的农民的富裕,因此也必然要求发展成果惠及更多社会群体。
2" 党建引领中国式乡村振兴的逻辑进路
2.1" 党建引领中国式乡村振兴的应然要求
中国式乡村振兴的推进施展进而实现所体现和呈现的美好愿景,凸显的是执政党的政治胸怀和应有担当。乡村振兴作为一项国家战略,由国家权力主体的执政党提出,并且要通过高位推动、各种方式的政治嵌入来实现。在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的乡村振兴,也必将需要注入强大的政策倾斜和党的高位推动力来推动行进。
东西南北中,党政军民学,党是领导一切的,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指出:“一定要认清,中国最大的国情就是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什么是中国特色?这就是中国特色。[3]”这也就表明,中国共产党领导是中国式乡村振兴的根本特征。革命建设和改革发展的实践表明,中国共产党有着强大的社会动员、组织、控制能力以及资源调配能力,“集中力量”和“办大事”双重推进。早在1956年,毛泽东同志就指出:“为了建设一个强大的社会主义国家,必须有中央的强有力的统一领导,必须有全国的统一计划和统一纪律,破坏这种必要的统一,是不允许的。[4]”党的领导能确保中国式乡村振兴的正确价值取向,汇集起乡村振兴的强大驱动力量,展现以农民为中心,农业农村的现代化为根基的中国式乡村振兴。社会主义社会是中国式乡村振兴的制度属性,社会主义社会制度所显示的制度特征和蕴含的价值选择,规定着中国式现代化样态,也规定着乡村振兴的样态。在社会主义社会制度属性下,坚持和保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中国式乡村振兴的逻辑必然。
2.2" 党建引领中国式乡村振兴的实然选择
纵观党的百余年历史实践,中国共产党人致力于乡村发展,通过正确组织和领导农民、维护农民根本利益不断取得了革命和事业成功,同时也体现了无产阶级的政治担当。作为马克思主义政党,中国共产党坚持历史的人民主体论,自成立之初至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始终把发动农民群众、组织依靠农民、为广大农民群众谋幸福作为自己的使命任务。“三农”问题从来都是党“最上心”的事,作为重中之重来抓。中国共产党的初心使命始终如一体现在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贯彻在组织群众、发动人民使命任务全过程。进入新时代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党中央在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中实行精准扶贫政策,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中国共产党建党一百多年来,在不同历史时期党对农村的改造和振兴因时制宜采取了不同的政策和策略。不论采取什么策略,党对中国现代化目标的坚持始终如一,初心使命从未改变。我们站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高度审视分析,就不难发现,在政党统领下为主轴的治理进程中,中国共产党摸石过河逐步探寻出发展先行、制度创新、城乡互补、民生为本等多项举措,不断丰富农村迈向现代化的内在逻辑。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三农”工作,引领推进新时代农业农村现代化事业发展,进行了一系列战略安排,分阶段、分步骤制定了乡村振兴的任务书和时间表,如期打赢脱贫攻坚战,“历史性地解决了绝对贫困问题,为全球减贫事业作出了重大贡献”[5]。正是由于现代化强国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需要,探寻中国式乡村振兴、“三农”现代化路径,破解城乡发展瓶颈难题如此等等,成为党的一种战略考量从而擘画振兴乡村、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进程。
3" 党建引领下元古堆村践行中国式乡村振兴的范例分析
3.1" “政治势能”传导:政策变现与干群热情激发
一是领袖魅力、党员先锋创造的价值性政治势能。在走访调研中,我们看到很多农民家里的后檐墙并排贴着毛泽东和习近平的画像。无论民主革命年代还是社会主义建设时期,普通民众对中国共产党以及党的领袖有一种自发的领袖崇拜,作为一种自然流露的、朴素的情感和行为,这种对于英雄人物的崇仰以及膜拜存在于各种社会本身,以及普通民众之间。在农村,很多百姓习惯将伟人的画像贴于正房厅堂门正对着的屋内墙壁上。“领袖核心是中国共产党的独特政治优势”[6],领袖之所以成为领袖总是具有某些突出的品质能力,往往有着非同寻常的功业事迹,传奇式政治领袖能够代表广大民众的根本利益。新时代新征程,这种对政治领袖崇拜的情感注入也必将会转化成为干事创业的激情和热情。一大批党员先锋带头以实际行动投入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实践,以其让群众可以亲眼所见亲身感受到的行动力,汇聚为带领群众的强大号召力,党群同心汇聚起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的磅礴之力。
二是政治化手段高位推进和政策变现中传递的“政治势能”。在研究党的建设和领导力的相关研究中,很多学者提到“政治势能”的概念,中国经济社会之所以能够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原因可归结为中国特色党政治理结构的合理构建和有效运行,“强调执政党通过政治领导行政而将组织和意识形态深刻塑造并融入了政府体系的功能实现机制”[7]。“党建引领助脱贫,支部带动促振兴”是元古堆村由脱贫走向乡村振兴的重要经验。首先,要选好一个带头人。一个村的发展,领头雁、带头人很重要。选好人,配能人,组建好村“两委”班子,特别是选配好一名敢作为的村党支部书记是关键。其次,要建立一套新机制。要强化统筹整合,用新机制整合现有资源,以新机制开启新动能,用新机制带动新发展。再次,要有扶持资金支持。村集体经济的发展,离不开项目资金的支持,元古堆村集体经济发展很重要的一点就是项目资金的支持形成了一批村级资产,把政府投资量化为村级资产,村集体以这些资产为筹码参与了市场经营活动,产生了收益。最后,要有人才保障。发展集体经济,懂经营、会管理、能奉献的人才是关键,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带头示范,充分带动全村党员和群众的积极性,形成了班子引领、群众支持、共同富裕的良性发展机制。
3.2" “制度-生活”安排:高位推进与追赶进位发展
借助于各种宣传手段将党的重大政治战略嵌入民众日常生活之中,将国家制度分解传递到成为普通民众生活的一部分,成为普通民众的保障依靠、生活规约、价值追求和美好愿景。元古堆村按照“村干部领着办、党员做示范、群众跟着干”的产业发展思路,发展富民产业。以党的最新理论和最新要求帮助农民致富、维护农村稳定、推进乡村持续振兴。实践充分证明,农村基层党组织始终是基层谋发展的“领头羊”,是群众决策的“主心骨”,是乡村美好愿景的“探索者”。基层党组织越是坚持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群众越是对党产生信任、产生依赖,党在农村的执政根基就越牢固,乡村振兴各项工作就越能打开局面和赢得主动。推行网格化管理和服务,提升党建引领乡村治理精准化、精细化水平。并通过深入挖掘乡村熟人社会蕴含的道德规范,广泛开展各类道德模范宣传活动,弘扬真善美、传播正能量。以大众化、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深入开展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教育,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教育,不断增进政治认同、思想认同、理论认同和情感认同,教育引导广大群众坚定不移听党话、跟党走,进一步激发群众内生动力,切实把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转化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强大动能。
3.3" “党政统合”引领:组织优化与治理效能提升
探索构建“班子引领、党员示范、全民参与”的乡村治理机制,大力推进党员群众思想融合、组织融合、队伍融合,凝聚发展合力。元古堆村的做法如下:一是“主阵地”强基固本。坚持以党建为引领,扎实开展“一行动一活动”,严格落实“四议两公开”工作法,引导群众积极参与村级事务管理。打造政治引领、自治强基和德治教化的良好乡村治理格局。二是“网格化”多元共治。科学优化村级网格化管理体系,着力推动党建网格与治理网格并网融合,健全完善“行政村党组织-(网格)党小组-党员中心户”组织体系,全村44名党员化身“微管家”,一对多全覆盖联系网格内群众,抓实“预防、排摸、调处、回访”四项措施,加大法治宣传和法律保障力度,真正用“铁脚板”走出群众“安全路”,积极营造了办事依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用法和化解矛盾靠法的法治保障氛围。三是“大数据”智慧赋能。元古堆村已初步建成数字乡村平台,为领导决策提供数据依据,为农业生产提供数据支撑,同时构建数字监督处置机制,实现基层治理信息化、智能化、网络化和数字化,有效融合工作指挥、任务管理、政务服务、民意调查、舆情监控和绩效考核,形成集数据管理、业务办理、决策分析为一体的数字乡村应用中枢系统,做到“智治”支撑,强化科技助推乡村建设。
3.4" “多元联动”运行:脱贫巩固与乡村振兴接续
在过去十年中,产业项目引入乡村对脱贫攻坚能够取得胜利起到了决定性作用,大量涉农项目主导权放到县级层面,产生了巨大效益。如元古堆村立足村情实际将特色产业项目作为乡村振兴的关键,打造渭源县精准扶贫项目库,元古堆村依托丰富的自然资源和红色资源,按照农业优先、文旅赋能的产业发展定位,以乡村旅游为核心,大力推进村庄经营,依托省级乡村建设示范村建设机遇,投资建设了游客集散中心、文化档墙、水系驳岸、法治文化广场、党建广场、村社示范院、乡村会客厅、木屋意向和文创驿站等基础设施工程。大力推行运营前置模式,采用“党支部+企业+村集体+农户”的发展模式,引进专业公司,由旅游公司负责旅游板块整体运营。元古堆村依托习近平总书记亲临元古堆的红色资源优势和独特的自然风光,以乡村旅游产业为主导,以中药材、马铃薯等优势传统产业提质增效发展为重点,以食用百合、食用菌等新兴产业做精做强为补充,明确推动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为路径的产业发展思路,着力打造“党性锤炼游、休闲观光游、生态康养游、农家体验游”等系列化旅游产业板块,大力发展到村产业,逐步形成了以乡村旅游产业为主导,以中药材、马铃薯等优势传统产业提质增效为重点,以食用百合、食用菌等新兴产业做精做强为补充的产业发展体系,推动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
4" 结束语
新时代新征程的乡村振兴是中国式的乡村振兴,与中国式现代化有着高度契合性。中国式现代化离不开农业农村的现代化,离不开乡村的全面振兴。乡村要振兴离不开党的领导,党的领导是乡村振兴实现、农村各项事业发展的最根本性的保障。在道路探索上中国式乡村振兴道路必然要求坚持独立自主性,推进中国式乡村振兴从自身的外部环境看,我国的社会主义社会制度、现阶段的国情、现代化发展进程等这些自身的时空条件所呈现的特点、承载的场域,规定着中国式乡村振兴核心支撑要素必然是中国共产党。中国共产党作为领导党同时也是执政党,发挥着先锋型政党、承担着使命型政党的双重功能。党的一系列关于乡村振兴战略的安排,使农业强国路径清晰明了,阶段性奋斗特点十分突出,同时也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题中之义。
参考文献:
[1] 陆益龙.乡村振兴背景下乡村发展的路径选择[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1,58(4):18-26.
[2] 温铁军.农民现代化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关键[J].中国合作经济,2023(2):37-40.
[3] 习近平.中国共产党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EB/OL].https://www.gov.cn/xinwen/2020-07/15/content_5527053 .htm?eqid=8b8c97060003e1ab00000006645b7e59.
[4] 建国以来重要文献选编(第八册)[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1.
[5] 习近平: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团结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N].人民日报,2022-10-26(1).
[6] 何虎生,雷引杰.政治权威视阈下中国共产党领袖核心的塑造[J].江苏行政学院学报,2021(4):15-21.
[7] 吴高辉,郭小聪.党建何以引领脱贫目标的实现?——政党引领与国家基础权力比较视角下的多案例研究[J].公共管理与政策评论,2022,11(4):137-1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