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简介:徐宁(1989-),女,硕士,讲师。研究方向为政治、党建。
DOI:10.20028/j.zhnydk.2024.11.039
摘" 要:民族要复兴,乡村必振兴。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征程上,乡村振兴是一项重大任务。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是新时代建设农业强国的重要任务,人力投入、物力配置、财力保障都要转移到乡村振兴上来。华龙区明确“着力乡村振兴扛旗走在前”的要求,扛起使命担当,通过扎实推进乡村组织振兴、聚力提升乡村产业振兴、强化乡村振兴人才支撑和重塑乡村文化生态振兴4个方面,让乡村振兴更“有力量”“见神采”“显底气”。
关键词:乡村振兴;组织振兴;产业振兴;人才振兴;文化生态振兴
中图分类号:F323" " " 文献标志码:A" " " " " 文章编号:2096-9902(2024)11-0164-04
Abstract: The rejuvenation ofa nation lies in the revitalization of its nation. On the journey of realizing the great rejuvenation of the Chinese nation, rural rejuvenation is a major task. Promoting rural revitalization in an all-round way is an important task of building an agricultural power in the new era. Human investment, material allocation and financial security must be transferred forrural revitalization. Hualong District has clearly defined the requirement of \"carrying the flag forrural revitalization\" and shouldering the responsibility to make rural revitalization more \"powerful\", \"revitalized\" and \"powerful\" by pushing forward four tasks, i.e. firmly promoting the revitalization of rural organizations, promoting the revitalization of rural industries, strengthening the support of talents for rural revitalization and reshaping the revitalization of rural culture and ecology.
Keywords: rural revitalization; organizational revitalization; industrial revitalization; talent revitalization; cultural and ecological revitalization
有力有效推进乡村全面振兴,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共同富裕的重大战略任务。近年来,华龙区把“千万工程”作为“三农”工作的主抓手,统筹产业、人才、文化、生态和组织“五大振兴”,立足特色发展,坚持因地制宜,强化党建引领、政策倾斜、典型带动,加快补短板、强弱项,持续优化产业结构,精心培育特色产业新业态,切实激发内生动力,着力打造全域乡村振兴“华龙样板”[1]。
1" 扎实推进乡村组织振兴
组织振兴是乡村振兴的牵动力量,既是乡村振兴的目标之一,也是根本保证。组织兴,则乡村兴;组织强,则乡村强,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过程中,以党组织建设激发乡村各类组织活力,凝聚乡村振兴的整体合力,扎实推进组织振兴这项“第一工程”,持续发挥出党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2]。“群雁高飞头雁领”,华龙区不断夯实基层党组织建设,着力以高质量党建引领全域乡村振兴,切实将组织优势转化为助推乡村振兴的强劲动力。
1.1" 筑牢乡村振兴“桥头堡”
实施“头雁领航”工程,建立乡村振兴人才库,选派区直单位政治强、本领高、作风实的优秀干部驻村担任第一书记,建强乡村振兴村组织骨干队伍,并成功举办全区农村党支部书记、驻村第一书记和帮带导师培训班暨农村党支部书记“一肩三挑”培训实验班,有效增强干部推动乡村发展本领、服务群众本领、防范化解风险本领。构建“村党支部-网格-党员联系户”的村党组织体系,有效组织村民参与乡村治理建设,推动村级事务在阳光下运行,切实打通联系服务群众“最后一米”。孟轲乡发挥党建引领作用,全乡以打造基层服务型党组织为目标,在创建美丽乡村发展道路过程中,坚持“党建带发展,美丽促和谐”理念,找准党建工作与美丽乡村建设结合点,成立党员产业发展服务队、助农增收服务队等六支志愿服务队,以开展志愿服务的形式,积极为美丽乡村建设提供强有力的组织保障[3]。
1.2" 派强乡村振兴“先头兵”
创新实施“两代表一委员”结对帮扶机制,巩固乡村振兴发展成果,创成一批省级示范村。出台《华龙区“百企赋能乡村振兴”行动实施方案》《“百企赋能乡村振兴”结对名单》等文件,打造了每个村2名联村区领导、3个区直组团单位、1家名誉村长企业、1家副组长企业和3家成员企业“2+3+1+1+3”结对模式[4],让企业负责人当上“名誉村长”,吸引投资、吸纳就业,促进村企优势资源深度融合,打造出“淳朴华龙·粮头乡村”“精品华龙·特色乡村”“现代华龙·数字乡村”“文化华龙·美丽乡村”四大乡村发展新模式,乡村产业发展、村民收入、生活品质得到稳步提高,村企携手共同走出一条村企“双赢”、共同发展之路。华龙区区直单位有54个,民营企业有90家都积极加入到“百企赋能乡村振兴”这样一个富民行动中。建立“4+1”社会帮扶机制,明确1名四大班子领导或党代表联系、1名企业界人大代表或政协委员结对、1名律师和1名医护工作者对全区102户脱贫户和监测对象实施精准帮扶,发挥自身优势,突出帮扶成效,为帮扶对象解决上学、居住、医疗等困难,实现全区脱贫户、监测户“一对一”帮扶全覆盖。目前,已累计开展走访帮扶活动820余次,帮助解决问题130余个。
1.3" 打通乡村产业“主动脉”
出台《关于发展壮大新型农村集体经济的实施意见》,充分发挥自身优势,立足村集体资源禀赋和发展实际,帮助村集体科学制定经济发展规划,谋划论证产业项目,宜农则农、宜商则商、宜工则工,有力地推动了村集体经济的快速发展。创新“三资”监管服务体系,深化农村股改,荣获全省改革典型案例奖;探索实行农村集体资金“网报支付”,前移审核监督关口,累计监督集体资金2 563万元,创造了华龙经验,做法被农业农村部、省农业农村厅向全国、全省推广。截至目前,全区59个村集体资产达19.56亿元,占比全市20%以上;集体经济组织总收入2.84亿元,年收入50万元以上的村达到26个,实现分红1 000万元。岳村镇通过濮阳龙岳中小企业孵化平台,采用工业化理念发展众农高效有机蔬菜;通过脱毒育苗基地帮助众农发挥科技力量,占领有机高产技术高地;通过开展地域有机绿色品牌推广,形成高附加值地标产业,在立足华龙区的同时,放眼“豫、鲁、冀”三省,发展全国高端有机市场,助力众农远航,让有机蔬菜走进更多家庭的餐桌。
2" 聚力提升乡村产业振兴
产业振兴是乡村全面振兴的基础和关键,推动乡村产业振兴发展,才能为乡村振兴注入源源不断的强劲动能,才能增强广大农民获得感、幸福感的坚实基础。在许多人眼中,农民与土地紧密相连,仿佛他们的命运就被局限在那“一亩三分”地上。然而,事实并非如此。乡村振兴是一个多元、综合的过程,其中农民的角色远不止于传统的种植者。近年来,华龙区作为濮阳市的主城区,肩负乡村振兴重担,大力发展绿色富民特色产业,把更多的就业机会和增值收益留在农村、留给农民,以产业振兴带动乡村全面振兴。
2.1" 深入实施“产业富农”三大行动
牢固树立“产业富农”理念,大力实施农业示范化种植、农产品精深加工、农批流通数智化三大行动。海王百草堂药业有限公司在2015年到华龙区建厂,与当地村两委接洽,通过试验研究,发现当地的土壤为沙质土壤,这种土质适合种植板蓝根、地黄、菊花等中药材,这种中药材不仅经济效益高,而且好管理。因此,带动当地村民建造了700亩(1亩约等于667 m2,下同)药材种植园,并注册“瓦岗·翟”商标,还建成了年处理2万t中草药及农产品加工生产线和900 m2厂房,已形成一条完整的中草药生产、加工、包装和销售链条[1]。截至2022年,集体经济年均收入已突破500万元大关,解决就业500余人。村民在家门口就能就业,归功于濮阳市华龙区“百企赋能乡村振兴”的行动。华龙区凝聚社会力量,立足发展实际,以产业发展增强村集体经济的“造血”功能,并探索出企业多维赋能乡村振兴的长效机制。
2.2" 大力实施“五子富民”工程
重点实施金丝薯示范种植、豫东园艺车厘子,不断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牢牢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的底线。扛稳扛牢粮食安全重任,建设万亩高标准农田示范区。加快实施北京大有智慧农业示范基地项目,大力发展中草药种植加工、农产品深加工特色产业,带动农民增收致富,让农民的口袋越来越鼓、日子越来越好。
传承红色文化,打造东田村红色文化老院子(谭震林故居),红色文化资源与乡村振兴发展深度融合。坚持品牌战略和精品旅游站位,依托豫北地区面积最大、品种数量最多的大型精品牡丹园,把发展牡丹作为旅游文化产业的一张名片,大力繁育栽培牡丹,提升城市品位,满足旅游需要。占地300余亩,共有100多种牡丹的登星生态牡丹园,紧邻中国杂技之乡——东北庄和濮阳市东北庄野生动物园,优越的区位优势,丰富的旅游资源,为游客赏花游玩创造了良好的条件。蜂箱养鸽精准扶贫项目,采用生态立体多元的产业链模式[1],建设出世界最大规模的蜂箱养鸽基地,达到设施化养殖规模,赴外地学习“蜂箱鸽舍”养鸽技术,并自主研发“自培品种”。该项目通过与国家重点科研实验室合作,研发具有独特功效的生物产品,该项目有效带动了区域扶贫,为广大农户提供了广阔的就业机会。目前,该项目拥有自主改良纯种肉、赛两用种鸽10万对,自主研发钢木质蜂箱式养鸽设施标准化箱,年可提供种鸽、商品鸽100万只,鸽蛋60万枚,有效带动107户养殖户增收致富,每年每人增收3 000余元[1]。
2.3" 着力打造“华龙特色”品牌
农为邦本,本固邦宁。在确保粮食安全的前提下,华龙区岳村镇发挥特色,用工业化理念发展高效农业,打造了集中草药脱毒、育苗、加工、推广销售和废弃物回收于一体的完整产业链条。依托通过沁园合作社、海王百草堂药业有限公司、恒瑞菊花和丰硕园区等中药材深加工项目,提高附加值,解决了种植户中药材收购加工的中间产业链问题;依托濮阳市岳村镇振兴乡村综合开发有限公司的服务平台,解决了产品销售的后端产业链问题;依托中草药育苗繁育实验室进行育种脱毒,依托黄河中草药谷种植基地开展幼苗培育,解决了中药材优良品种和种植技术指导等前端产业链问题;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以创新链推动产业链不断延伸[5]。通过华龙区丰硕高科技生态观光种植专业合作社,有偿收集农业废弃物进行粉碎、加工处理利用,实现高效生态、变废为宝,解决了创新链问题[1]。
3" 强化乡村振兴人才支撑
实施乡村振兴发展,人才是基石。归根结底,乡村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在于人。华龙区立足实际,发挥人才聚合效应,构建和培育乡村振兴人才体系,采取引进、培养、管理调配等多种形式,为乡村振兴注入人才活力。
3.1" 持续发挥科技特派员服务机制
强化科技服务意识,推广先进实用技术,提升农民素质和市场竞争力,实施科技特派员服务机制。采取现场讲解、示范指导、入户面授和集中培训等方式,重点讲解主要农作物品种布局与利用、优质高产高效栽培技术、病虫害综合防治与肥水管理等农业实用新技术,及时解答群众疑难问题,提高农民的科技素质和科学种田水平,先后开展科技服务180余次,受益农户6 000余人。
3.2" 选派高学历人才助力乡村振兴
强化人才队伍建设,建立高学历人才储备库,集中选派21名优秀高学历人才到一线岗位挂职锻炼,并实行动态监管、跟踪考核,突出工作实绩,激发干事潜能,为乡村振兴提供坚实人才支撑和智力保障。
3.3" 建立“三大指导员”帮扶机制
强化服务意识,加强部门间工作衔接,充分发挥专家人才辐射带动乡村振兴发展。抽调区产业精英、教育人才、医院医师,成立产业发展、教育教学、医疗卫生“三大指导员”工作专班,为乡镇居民提供创业就业、技能培训、医疗卫生等多方面的指导服务。目前,共开展创业就业、技能培训150余次,坐诊68人次,治疗90余人,捐助医学杂志等资料700余册;制定帮扶方案8个,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120余件。
3.4" 举办“乡村振兴好青年”能力素质提升培训班
以团市委、市委组织部、市农业农村局和市乡村振兴局联合开展的“濮阳市乡村振兴好青年”选树培训计划为统揽,围绕乡村振兴和农业农村现代化青年人才培养开展专业化、精准化培训。培训采取多种教学方式,培训内容围绕“2023年中央一号文件解读”“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 奋力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党建引领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发展”“乡村振兴与乡村规划”等主题进行授课。培训期间,还将组织学员前往开封市兰考县张庄村、白云山村、代庄村,考察学习“五星”支部创建的先进经验和做法。旨在深入学习党的二十大精神,组织动员广大基层青年投身濮阳市乡村振兴战略,充分凝聚本地青年,通过传授经验、共享信息、帮扶项目和技术指导等方式,带动更多青年扎根乡村、创新创业、成长成才,助力开创具有濮阳特色的乡村振兴之路。
4" 重塑乡村文化生态振兴
乡村振兴,要“塑性”,更要“铸魂”。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和人工智能等高科技快速向人们袭来,乡村文化在这种背景下如何守正?又怎样创新?为此提出了新课题,是目前面临的新挑战。乡村文化是中华文化之根之源之魂,守正就是要保根、护源、铸魂;创新则需要在思想理念、方法路径上准确把握,防止走偏。全国各地举办的“村超”“村晚”等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丰富了基层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正是因为其中充分展现的乡村振兴新风貌和文化自信为乡村振兴注入了时代新动能。广大基层干部也要致力于推动乡村“内外兼修”,持续深化“治理六乱、开展六清”,实施生活污水和垃圾治理、黑臭水体整治专项行动,新建5座污水处理站,建成投用岳村镇镇域污水处理项目,全面提升农村人居生活环境。厚植文明乡风,着力构建“形神和洽”的和美乡村。华龙区充分发掘生态文化旅游资源优势,将乡村旅游与特色农业、独特生态环境、历史文化等紧密结合,切实推动农文旅融合发展。
4.1" 依托特色园区,打造社会教育实践基地
以豫龙智慧农庄等现代农业园区为重要载体,以探索科技兴农为抓手,重点打造集休闲游乐、观光采摘、农耕科普、研学团建、素质拓展和露营手作于一体的生态农业示范园区。目前,已建成现代农业科技馆4 100 m2,馆内以无土栽培种植为主,涵盖管道栽培、鱼菜共生、DFT瓶式栽培、多层种植架和立柱栽培等多种形式的现代农业种植模式;建成温室大棚11座,主要种植草莓、西瓜、多肉等农作物,栽培樱桃种植约128亩,优良月季花100多种近20万株,户外研学拓展中心占地约20亩。每天接待全市中小学生分批次前来园区参加研学活动,通过在游中学、学中研、研中思和思中行,研学并举,知行合一,提高学生们对大自然和科技创新的认识,以及耕种、栽培的步骤和周期,提升自理、沟通、写作和调查研究的本领及能力。
4.2" 聚拢民间资源,文化“和合”共治
华龙区结合自身文化基础和资源禀赋,自2021年6月以来,创新乡村文化建设模式,构建区、乡、村文化合作社三级网络体系,注重加强文化合作社建设,通过丰富多彩的节目、通俗易懂的语言、生动活泼的表演和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以文化振兴之“基”,引乡村振兴之“路”。通过对全区179处基层公共文化场所建设基本情况信息进行梳理,确立孟轲乡、岳村镇作为合作社重点打造对象,先后成立12个文化分社,让掌握文化技能或有共同文化爱好的居民自发组织、乐于开展丰富多样的文化活动,把“送文化”变为“种文化”,激发基层文化活动内生动力。开展各类文化活动500余场,陆续举办基层文化骨干、文化协管员、文化志愿者等培训班100余期,为11个乡镇(街道)59个村(社区)选配60名文化协管员,建设一支年轻化、专业化的村级文化协管员队伍。例如岳村镇,为进一步加强农村思想道德建设,发挥文化化育、惠民的功能,在村子里建立文化广场,鼓励群众自己创办自乐班,时不时地组织村民自导自演节目,同时还经常邀请专业艺术院团进村演出,优化了乡村公共文化资源配置,培育了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5]。同时,文化合作社社员积极参与产业基地建设,通过抖音、网络交流平台等新媒体宣传方式对该区种植的菊花、蜜薯等特色农产品进行推介,拓宽了农产品的销售渠道,促进了村集体经济发展,带动百余名群众实现就业增收。
4.3" 挖掘特色文化,打造生态旅游新模式
充分挖掘、整合、利用好优势特色资源,强化以农促旅、以旅兴农、文旅融合,加快构建“以农为基、以文为魂、以旅为体”的乡村产业体系。深入实施乡村康养旅游建设“三年行动”,争创生态养老、田园养老、观光度假等省级特色康养旅游示范区。整合东北庄野生动物园、华夏神木博物馆、登星牡丹园、豫龙智慧农庄和中原油田展览馆等现有资源,串珠成链,打造沉浸式、体验式、互动式文旅消费新场景,辐射带动盛世华龙赏牡丹、黄河古道游、亲子体验休闲游和七彩飞鸽科普游。加强旅游线路环境治理,实施绿城路沿线综合提升工程,打造一条靓丽的交通新干线。紧抓济郑高铁全线开通机遇,用好用活新媒体传播手段,挖掘华龙历史文化,讲好华龙故事,吸引更多外地游客停下来、留下来、住下来,让华龙区成为吃住行、游购娱的旅游胜地。2022年以来,濮阳市华龙区文化乡村游达80万余人次,实现创收9 200余万元,为乡村振兴注入了新的活力。
5" 结束语
乡村振兴是方针,务实重干是关键。乡村振兴解决的是千差万别的人民群众实际需求,没有乡村振兴的务实重干。就没有人民群众的美好生活。“千万工程”最早从整治农村环境、解决农民群众反映最强烈的环境“脏乱差”问题入手,由点及面,不断扩容建设。从目前来看,“千万工程”的范围不断拓展、内涵不断丰富,已经成为涵盖农村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在内的一项系统性工程。华龙区坚持问需于民、问计于民,贯彻落实“两确保三提升一加强”的要求,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遵循城乡建设发展规律,优化村庄布局、产业结构、公共服务配置,统筹“五大振兴”,以产业为基强动能、民生为本补短板,展现乡村振兴“濮阳担当”,形成“产业富农、人才助农、文化兴农、生态惠农、组织强农”的乡村振兴新气象。
参考文献:
[1] 杜鹏,申慧君.打造全域乡村振兴的“华龙样板”[N].濮阳日报,2023-06-25.
[2] 邵琨,梁晓飞,李平,等.乡村组织振兴打出组合拳[J].半月谈,2023(1):13-20.
[3] 张洁.华龙区孟轲乡打造“五美”乡村 描绘振兴画卷[N].濮阳日报,2022-06-09.
[4] 季玮,鲁彦甫.河南濮阳市华龙区:“名誉村长”带动企业投身乡村振兴[N].农民日报,2023-01-01.
[5] 杜鹏,申慧君.建画里乡村 留梦里乡愁[N].濮阳日报,2023-06-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