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高素质农民培育成效及提升策略探究

2024-12-31 00:00:00赵峰松范晓娟张俊清丁晓东刘大莹
智慧农业导刊 2024年11期
关键词:培育机制乡村振兴

基金项目:辽宁省教育厅2023年度高校基本科研项目(JYTMS20230984)

第一作者简介:赵峰松(1977-),男,硕士,副教授。研究方向为高职教育教学。

DOI:10.20028/j.zhnydk.2024.11.043

摘" 要: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必须始终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该文针对高素质农民培育成效展开调研,分析高素质农民培育对乡村振兴的推动作用,探究高素质农民培育的形式及成效,并就影响培育成效的关键因素进行分析,提出优化培育内容、完善培育机制、引导社会参与等八方面提升策略。

关键词:乡村振兴;高素质农民;培育内容;培育机制;培育成效

中图分类号:F323" " " 文献标志码:A" " " " " 文章编号:2096-9902(2024)11-0180-04

Abstract: The report of the 19th National Congress of the Communist Party of China pointed out the implementation of the rural revitalization strategy. The issue of agriculture, rural areas, and farmers is a fundamental issue related to the national economy and people's livelihood. It is necessary to always make solving the \"three rural issues\" a top priority in the work of the entire Party. This paper makes an investigation on the effectiveness of the cultivation of high-quality farmers, analyzes the role of the cultivation of high-quality farmers in promoting rural revitalization, probes into the forms and effects of the cultivation of high-quality farmers, and analyzes the key factors that affect the effectiveness of cultivation. Eight promotion strategies are put forward, such as optimizing the cultivation content, perfecting the cultivation mechanism and guiding social participation.

Keywords: rural revitalization; high-quality farmers; cultivation content; cultivation mechanism; cultivation effect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党的十九大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中共中央、国务院多年连续发布中央一号文件,对新发展阶段优先发展农业农村、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作出总体部署,为做好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三农”工作指明了方向。强国必先强农,强农必先育才,人才振兴是乡村振兴的基础。2021年4月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乡村振兴促进法》指出,各级人民政府应当采取措施,培养农村实用人才[1]。人才振兴在乡村振兴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人才是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要素,通过培养和引进高素质人才,能够推动农业现代化进程,提升农村生产力水平,为乡村振兴提供坚实的经济基础。“土专家”“田秀才”作为长期扎根农村、深耕农业生产的杰出代表,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对当地的农业发展状况和农民的实际需求有深入的掌握,是乡村振兴离不开的人才。但在乡村振兴过程中,还需要具备现代化的农业知识和技术,能够运用科技手段提高农业生产效率,推动农业现代化进程,具有良好的职业素养的高素质农民[2]。根据《人民日报》(2024年1月4日第10版)报道,近年来,中央财政累计投入资金182.9亿元,支持各级农业农村部门培育高素质农民近800万人次。

1" 2019—2023年农业农村部关于高素质农民培育文件综述

我国农业农村部在2019—2023年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文件,以加速高素质农民的培育工作。《农业农村部办公厅关于做好2019年农民教育培训工作的通知》(农办科〔2019〕26号)要求,“坚持面向产业、融入产业、服务产业,全面优化农业生产发展资金效益,就地培养和吸引提升并重,不断发展壮大适应现代农业需求的高素质农民队伍”。高素质农民可以通过挖掘产业特色、推进产业融合、强化主体协作和运用先进农业科技等方式,为农业发展注入新的活力。《农业农村部办公厅关于做好2020年高素质农民培育工作的通知》(农办科〔2020〕9号)要求,“深入推进农民教育培训提质增效三年行动,培育农业经理人等经营管理型、种养大户等专业生产型和从事生产经营性服务的技能服务型高素质农民100万人”。文件聚焦有力支撑生猪生产恢复发展三年行动、大豆振兴计划、奶业提质增效行动等重要工作,通过加强农业职业教育和培训,着力培养和引进一批高水平的农业科技人才、农业管理人才和农业技术人才,以适应农业现代化和农村经济发展的新要求。《农业农村部办公厅关于做好2021年高素质农民培育工作的通知》(农办科〔2021〕11号)要求,“统筹推进新型农业经营和服务主体能力提升、种养加能手技能培训、农村创新创业者培养、乡村治理及社会事业发展带头人培育和农村实用人才带头人示范培训等行动,培养适应产业发展、乡村建设急需的高素质农民队伍”。文件在重点任务部分提到“以家庭农场经营者、农民合作社带头人为重点,加快培养各类乡村振兴带头人”。《农业农村部办公厅关于做好2022年高素质农民培育工作的通知》(农办科〔2022〕10号)要求,“扎实有序推进农民教育培训工作,有效提高农民(含国有农场农工)科技文化素质,培养一支高素质农民队伍,促进乡村人才振兴和农业农村现代化”。文件强调要聚焦夏粮丰收、大豆油料扩种、东北黑土地保护和职业能力提升等重点领域,组织开展好高素质农民培育专项行动。《农业农村部办公厅关于做好2023年高素质农民培育工作的通知》(农办科〔2023〕11号)要求,“扎实推进高素质农民培育工作,加快形成与产业需求相适应、与农村发展相协调的高素质农民队伍,夯实稳粮扩油人才支撑,全面提升农民素质素养”。这些政策文件提出了培育高素质农民的总体思路、主要任务、专项行动和工作要求,为推进培育工作提供了有力的政策保障。

2" 高素质农民培育对乡村振兴的作用

农为邦本,本固邦宁。农业强国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根基,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实现高质量发展、夯实国家安全基础,都离不开农业发展,更离不开高素质农民。高素质农民文化程度的提高,有助于理解能力的增强;技术水平的提高,有助于农业新科技的运用;经营管理水平的提高,有助于农业效益的增强。高素质农民培育有利于乡村人才振兴。

2.1" 高素质农民在乡村振兴中发挥着重要的核心作用

高素质农民不仅具备先进的农业知识和技术,还拥有卓越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通过持续地学习和提升,高素质农民将传统的农业经验与现代科技相结合,推动了农业生产模式的创新和改革,大幅度提高了农业生产效率。这为乡村经济的持续发展注入了强大的动力,为乡村振兴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2.2" 高素质农民对于农业转型升级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

高素质农民不仅关注农业技术的革新,还致力于农业的绿色、有机、低碳发展。高素质农民带头积极发展生态农业、智慧农业等新型农业形态,推动了乡村产业的升级和转型。这不仅提升了农产品的品质和效益,还增强了乡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能力,为乡村振兴注入了新的活力。

2.3" 高素质农民对于农村全面发展具有引领的带动作用

通过系统的培训和教育,高素质农民积极引入现代经营理念和市场观念,在经营管理、市场营销、品牌建设等方面获得了全面的知识和能力,在乡村振兴中能够更好地发挥主体作用,成为推动乡村发展的重要力量。高素质农民带头积极参与乡村治理、社区建设等活动,为乡村社会的和谐稳定作出了积极贡献。

2.4" 高素质农民为乡村人才振兴提供了坚实的保障作用

高素质农民不仅具备丰富的农业知识和实践经验,还拥有广阔的视野和敏锐的市场洞察力,成为推动乡村发展的重要人才支撑,在乡村经济发展、社会治理等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高素质农民积极参与乡村产业规划、项目实施和创新创业等活动,为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提供了强有力的人才保障。

3" 高素质农民培育的形式及成效

3.1" 高素质农民培育的形式

1)农业广播电视学校形式。该形式依托县级农业广播电视学校,通过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如集中授课、网络教学和现场指导等,对农民进行全方位、多层次的农业知识和技能培训。

2)农业职业培训机构形式。该形式侧重于与涉农企业、农业园区和农民合作社等的紧密合作。通过订单式培训,农业职业培训机构能够根据实际需求,为农民提供针对性的职业技能和就业指导。

3)农业园区形式。该形式通过在园区内建设实训基地、引进农业科技企业,为农民提供了一个直观、实践的学习平台。农民可以在园区内亲身参与农业生产活动,学习先进的农业技术和管理经验,提高自己的实践能力和技术水平。

4)科技示范户形式。该形式旨在培养一批具有科技素质和示范作用的农民。通过选派科技指导员、开展技术培训、提供物资支持等方式,科技示范户能够帮助其他农民掌握先进的农业技术和方法,提高整个群体的科技素质和生产能力。

5)农民专业合作社形式。该形式通过组织农民参加合作社、提供技术咨询和信息服务、开展培训和交流活动等方式,提高了农民的组织化程度和合作意识。合作社内部的技术交流和经验分享也有助于增强农民之间的凝聚力,提高农民的整体素质和市场竞争能力。

3.2" 我国高素质农民培育取得的成效

1)培育规模不断扩大。《2023年全国高素质农民发展报告》显示,我国高素质农民发展态势良好,2022年国家高素质农民培育计划共培养高素质农民75.39万人,近年来各级农业农村部门培育高素质农民近800万人次。2023年高素质农民发展指数为0.522 8,较2022年上升2.99%;高素质农民队伍结构持续改善,平均年龄为45岁,大专及以上文化程度的占21.95%,大中专生、外出务工返乡人员占比达49.25%。

2)培育内容不断丰富。我国高素质农民培育涵盖了农业全产业链,包括种植、养殖、农产品加工、农业机械、农业服务、农业电商和经营管理等领域。2023年,紧密围绕全面支撑粮食和重要农产品稳定安全供给,全面支撑农民素质素养提升,推进高素质农民培育工作,全年围绕粮油稳产保供任务开设的班次和培育人数,聚焦大豆和玉米单产提升、油菜产业发展、专业农机手、豇豆质量安全控、重点区域产业带头人和农民素质素养提升开展专项培训行动。

3)培育方式不断创新。我国高素质农民培育积极探索创新方式,如农民田间学校、农业科技园区等,提高了培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注重对高素质农民培育工作成功模式总结推广,组织开展优秀典型挖掘宣传,树立示范标杆,营造良好社会氛围。举办技能比赛、专题论坛等,推动高素质农民长期发展。搭建交流展示平台,强化示范引领,充分发挥高素质农民辐射带动作用[3]。

4)培育效果不断提升。通过高素质农民培育,农民的素质和能力得到了显著提升。受训农民掌握了更多的农业生产新技术、新品种、新模式,提高了农业生产效率和质量。同时,高素质农民还增强了市场意识、创新意识和合作意识,成为农业现代化的重要推动力量。例如,据大众日报报道,2023年,济宁高新区开展高素质农民培训200余人,有效推动了农民综合素质和培训质量效果的“双提升”。在此基础上,好中选优、优中选强,打造了一批推动乡村全面振兴的涉农人才,其中王长立先后被评为“济宁市劳动模范”、山东省“齐鲁乡村之星”称号。

5)政策支持力度不断加大。我国政府高度重视高素质农民培育工作,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加大支持力度。例如,对参加培育的农民给予补贴、减免学费等优惠政策,激发了学员参与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关于印发农民工稳就业职业技能培训计划的通知》(人社部函〔2020〕48号)要求,落实农民工免费培训政策、参加培训的贫困劳动力生活费补贴政策和企业以工代训政策。

4" 高素质农民培育效果关键影响因素分析

高素质农民培育起到了决定性作用的关键因素有以下8个。

4.1" 培育内容的适用性

培训内容是否符合农民的实际需求,是否能够解决农民在农业生产中遇到的实际问题,是影响培训效果的主要因素。培育计划如果不是基于农民的实际需求,会导致培训内容可能与农民的需求不匹配。

4.2" 培育方式的多样性

培训方式是否适合农民的学习习惯和认知水平,也是影响培训效果的重要因素。如果培训计划不善于利用效果法则、练习法则、联想法则和有备法则,会使农民难以真正掌握知识和技能。

4.3" 培训师资的雄厚性

农业领域的专业知识和技能要求较高,高素质的培训师资是保证培训质量的关键。培训讲师应该具备丰富的农业知识和实践经验,具备良好的沟通力、影响力、表达力、应变力、组织力、观察力、控场力、激励力和学习力,能够有效地传授知识和技能给农民。

4.4" 培训资源的丰富性

培训所需的设施和资源也是影响培训效果的重要因素。例如,教室、教材、实验基地和网络设备等,都需要具备足够的数量和质量,以保证培训的顺利进行。培育需要资金的支持,但目前政府及社会对农民培育的投入不足,严重制约了培训的规模和质量。例如,据了解,河北省农民教育培训一直未投入省级配套资金[4]。

4.5" 培训实践的体验性

高素质农民培育需要“做给农民看、带着农民干”,培训方法、培训时间安排不合理,或者频率过低,可能会导致学员无法充分掌握知识和技能,无法达到预期的培训效果。

4.6" 培训机制的健全性

做好培育工作,需要健全的培养体系和完善的效果评估机制。由于农业“弱质产业”和农民“弱势群体”的地位,高素质农民培育缺乏科学的培育效果评估机制,无法进行客观、全面的评估。

4.7" 培训政策的保障性

农民培育政策能否得到原汁原味落实还受诸多因素的影响。做好农民培育,需要完善农民教育培训政策供给,健全更加公平普惠的培训政策,扩大技能普及性培训覆盖面,实现农民愿训有训、应训尽训[5]。

4.8" 培训参与的积极性

如果农民能够积极参与培训,主动学习知识和技能,那么培训效果就会更好。当前农民培训的主体相对分散,缺乏必要的宣传和发动,更谈不上进行积极引导,导致农民对培训缺乏认知和热情。

5" 提升高素质农民培育成效的主要策略

通过对高素质农民培育效果关键影响因素分析,总结出以下主要策略。

5.1" 优化培育内容——丰富多彩,紧跟时代

对培训课程进行精心设计,结合理论与实践,确保内容既全面又富有深度。教材选择注重前沿性与实用性,确保农民获得最新、最贴近实际的农业知识。引入农业技术新趋势,如智慧农业、生态农业等,拓宽农民的视野。

5.2" 创新培育方式——多元灵活,适应性强

线上培训提供灵活的学习时间与地点,利用视频教程、互动问答等方式增强学习效果。线下培训则注重实践操作与现场指导,确保农民真正掌握操作技能。引入案例分析、角色扮演等参与式教学方法,提高农民的学习兴趣与主动性。

5.3"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精英汇聚,实力雄厚

从农业科研机构、高校等引进专业人才,组建高素质的教师团队。对教师进行定期培训与交流,确保教师掌握最新的农业知识与技术。鼓励教师参与农业生产实践,将理论知识与实践经验相结合,提高教学质量。

5.4" 建立培育基地——专业设施,环境优越

在农业产业园区或科技园区内建立培训基地,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与实践条件。基地内设施完备、技术先进,为农民提供与现代农业接轨的学习与实践平台。与当地农业企业合作,实现资源共享,提高培训的实用性与针对性。

5.5" 加强实践教学——亲身体验,手脑并用

建立实践基地,为农民提供实地操作的机会,将理论知识转化为实际操作能力。邀请农业专家现场指导,解答农民在实践中遇到的问题,提升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实验、示范等方式,让农民亲身体验新技术带来的效益,激发学习热情。

5.6" 完善培育机制——科学严谨,持续发展

建立科学的评价系统,对农民的学习过程与成果进行全面评价,确保培训质量。定期对培训效果进行评估,根据反馈调整培训方案,实现培训的持续优化。鼓励农民参与培训规划与设计,提高培训的针对性与适应性。

5.7" 强化政策扶持——有力保障,激励前行

为参加培训的农民提供财政补贴,减轻经济负担,提高参与积极性。提供低息贷款、税收减免等优惠政策,鼓励农民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农业生产。设立奖励制度,对在农业生产中取得突出成绩的高素质农民进行表彰和激励。

5.8" 引导社会参与——广泛合作,共谋发展

与农业相关企业、社会组织等建立合作关系,共同参与高素质农民培育工作。引入社会资本与资源,拓宽培训资金与资源渠道,提高培训的可持续性与影响力。通过合作交流,分享经验与资源,推动农业领域的共同发展与进步。

6" 结束语

乡村振兴战略实施过程中,高素质农民的培育工作不仅关乎农业现代化进程,更直接关系到农村振兴和全面发展。经过各地政府的不懈努力,已取得一定成效,与此同时也存在问题和挑战。只有不断提高农民的素质和能力,才能为乡村振兴提供坚实的人才保障。各地政府必须充分认识高素质农民培育的重要性和紧迫性,不断完善培育体系和政策措施,认真总结经验教训,创新培育模式和方法,才能推动高素质农民培育工作不断取得新的进展和突破。

参考文献:

[1] 张波,赵从凯,满冬.提高农民技能培训实效的建议和措施分析[J].山西农经,2022(6):134-136.

[2] 阚言华.加快培养造就高素质农民队伍[J].农村工作通讯,2020(19):63-64.

[3] 农业农村部科技教育司,中央农业广播电视学校联合调研组.老典型未负厚望 新征程面临挑战——关于福建省农民教育培训工作情况的调研[J].农民科技培训,2024(1):15-19.

[4] 农业农村部科技教育司,中央农业广播电视学校联合调研组.农民教育培训特色鲜明 农广校体系作用发挥显著——关于河北省农民教育培训工作情况的调研[J].农民科技培训,2024(1):9-11.

[5] 农业农村部科技教育司,中央农业广播电视学校联合调研组.农民教育培训成效明显 质量效果提升存在困难——关于江西省农民教育培训工作情况的调研[J].农民科技培训,2024 (1):20-22.

猜你喜欢
培育机制乡村振兴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几个抓手
人民论坛(2017年33期)2017-12-21 17:55:53
激发“乡村振兴”内生动力破题寻路
当代党员(2017年23期)2017-12-20 21:42:47
一个高中生眼中的乡村振兴战略与农村经济
一个高中生眼中的乡村振兴战略与农村经济
民建贵州省委携手中天金融集团推进“乡村振兴”贵州赫章县结构乡“扶志扶心扶智”项目开工
环球时报(2017-12-02)2017-12-02 04:50:09
新常态下大学生社会责任感培育机制研究
新型城镇化背景下新型职业农民培育机制研究
英模文化助力区域经济发展
人民论坛(2016年25期)2016-09-28 11:59:21
战略性新兴产业生态位培育模式、机制与策略
浙江本土星级饭店高管人员职业化培育机制和对策
丝绸之路(2015年8期)2015-08-28 16:16: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