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安精神赋能新时代乡村振兴的实践路径研究

2024-12-31 00:00:00李思豫
智慧农业导刊 2024年11期
关键词:延安精神乡村振兴新时代

作者简介:李思豫(1988-),女,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马克思主义理论与当代国家治理、国际共产主义运动。

DOI:10.20028/j.zhnydk.2024.11.045

摘" 要:延安精神是我们党和人民军队在延安时期形成的优良传统及作风,是宝贵的精神财富。新时代乡村振兴需要从延安精神中汲取价值力量,以政治信仰保障新时代乡村振兴的政治方向。该文围绕新时代乡村振兴中延安精神的实践赋能路径展开研究,剖析延安精神内涵,梳理延安精神与新时代乡村振兴之间的契合点,探讨延安精神赋能新时代乡村振兴取得的成绩和存在的问题,提出从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指引乡村振兴始终保持正确姿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引导乡村振兴创新推进、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推动乡村振兴围绕人民高质量发展、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促进乡村振兴全面进展等方面入手,充分发挥延安精神在新时代乡村振兴工作中的赋能作用,期望为相关乡村振兴工作深度挖掘延安精神价值提供理论参考和一定借鉴。

关键词:延安精神;新时代;乡村振兴;实践;路径

中图分类号:F323" " " 文献标志码:A" " " " " 文章编号:2096-9902(2024)11-0189-04

Abstract: Yan'an spirit is a fine tradition and work style formed by our party and people's army during the Yan'an period, and it is also a precious spiritual wealth. Rural revitalization in the new era needs to draw value strength from the Yan'an spirit and guarantee the political direction of rural revitalization in the new era with political belief. This paper focuses on the practical empowering path of Yan'an spirit in the rural revitalization in the new era, analyzes the connotation of Yan'an spirit, and concludes the meeting point between Yan'an spirit and rural revitalization in the new era. 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achievements and existing problems of rural revitalization in the new era, and puts forward the ideological line of keeping correct posture, emancipating the mind and seeking truth from facts from a firm and correct political direction. Guide rural revitalization, innovation and promotion, serve the people wholeheartedly, promote rural revitalization around the people's entrepreneurial spirit of high-quality development, self-reliance and hard struggle, promote rural revitalization and other aspects to give full play to the enabling role of Yan'an spirit in the work of rural revitalization in the new era, hoping to provide theoretical reference and certain reference for the relevant rural revitalization work to deeply excavate the spiritual value of Yan'an.

Keywords: Yan'an Spirit; new era; rural revitalization; practice; path

2022年10月,习近平总书记带领新一届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专程赴陕西延安,重温延安精神,从中汲取奋进动力[1]。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弘扬伟大建党精神,弘扬延安精神,坚定历史自信,增强历史主动,发扬斗争精神,为实现党的二十大提出的目标任务而团结奋斗。乡村振兴是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关键一步,这一工程尤为重要和艰巨,属于统揽新时代“三农”工作的中心,对于国家长远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想要打赢乡村振兴这场硬仗,摆脱新时代乡村振兴困境,促进乡村振兴提质增效,推进乡村振兴现代化进程,需要从延安精神中汲取价值力量。新时代新征程,乡村振兴各项工作的开展,都可以深度挖掘延安精神的精髓要义,从精神层面为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实现提供有力保障。

1" 延安精神的内涵意蕴

作为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期间,在陕北延安艰苦环境下培育出的一种革命精神,延安精神的内涵主要包括: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2]。第一,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属于延安精神的灵魂,在延安精神中起主导和决定作用,是具有影响或激励作用的人文成果。第二,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属于延安精神的精髓,贯穿于延安精神的各个方面。第三,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属于延安精神的根本宗旨,也是中国共产党的最高宗旨,是延安精神不可或缺的思想意图。第四,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是延安精神的特征。自力更生,是求诸于己的内涵表现。艰苦奋斗,是不断克服不良环境的外在束缚,创造条件改造世界的动力。

2" 延安精神与新时代乡村振兴之间的契合点

延安精神不仅在当时的革命斗争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而且在当今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依然具有重要意义和价值,其与新时代乡村振兴工作同样具有紧密联系。首先,延安精神中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可以为新时代乡村振兴工作指明方向,乡村振兴各项工作必须坚定不移地贯彻党的领导,确保各项政策和措施都符合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其属于乡村振兴工作的政治保证。其次,延安精神中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属于乡村振兴思想引领路线,为乡村振兴提供了重要的思想武器。解放思想要求在乡村振兴工作中,敢于尝试新的农业技术、新的经营模式及管理方法,以更好地适应新时代发展要求;实事求是则要求乡村振兴工作中,必须以乡村实际情况为立足点,制定与当地特点相符合的发展战略,避免出现“一刀切”的情况,保障各项政策和措施都落到实处,真正惠及农民。最后,延安精神中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宗旨为乡村振兴奠定了基础,要求在乡村振兴中始终将人民的利益放在首位,做到“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充分听取农民意见,切实掌握他们的需求和期望,确保政策和措施可以真正惠及农民。此外,延安精神中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可以为乡村振兴提供强大动力,鼓励乡村依靠本地资源和优势进行发展,积极培育内生动力,不断增强自我发展能力,有助于乡村在面对外部挑战时保持独立性及自主性。乡村振兴属于一项长期任务,面对诸多困难和挑战,艰苦奋斗,要求面临再大的困难也不放弃,有助于保持乡村振兴的连续性和稳定性。

3" 延安精神赋能新时代乡村振兴的现状

3.1" 延安精神赋能新时代乡村振兴取得的成绩

延安精神在新时代乡村振兴中的现状是积极的,其为各项乡村振兴工作提供了强大的精神支撑,同时在实际操作中也发挥了重要的指导作用,不仅为乡村治理能力的提升以及农村环境的改善提供了推动作用,还为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贡献了力量[3]。首先,延安精神为乡村发展不断突破瓶颈、实现质的飞跃提供了巨大帮助,有效激发了乡村振兴工作的内生动力。其次,延安精神还为乡村治理能力的提升提供了巨大的推动作用。近些年,基层治理不断创新,一系列新举措、新思路落实在田间地头,如陕西西安市临潼区南张村以“党建+”勾画乡村振兴新画卷,通过“党建+”推动三产融合、共治共享,探索共同富裕的新实践,乡村振兴的方方面面生动彰显了“党建力量”,村上的产业效益呈现几何式增长就是有力证明。其次,延安精神有效汲取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其在乡村振兴工作中的融入,可以帮助更多的人深刻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血脉永续的特性、革命文化的价值,促使乡村在发展过程中注重文化的传承与创新,保护和发扬红色文化,以此来打足乡村文化自信的底气、强健乡村文化自信的主心骨。习近平总书记在考察延安时提出,用好红色资源,传承好红色基因,把红色江山世世代代传下去。引导人们从党的革命历史中获得启发,紧跟核心奋进中国式现代化新征程。最后,延安精神的实践还体现在示范带动方面,如陕西省延安市子长市安定镇入选全国乡村治理示范乡镇和示范村,其主要通过党建引领、村民自治、法治保障、德治支撑和智慧治理等措施,提升当地居民幸福感及获得感。入选全国乡村治理示范乡镇不仅是对安定镇乡村治理工作的肯定,也是对其在推动乡村振兴战略中发挥的示范作用的认可。

3.2" 延安精神赋能新时代乡村振兴存在的问题

延安精神赋能新时代乡村振兴的过程中,虽然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但也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主要表现为:理念传承困难、实际行动转化力不足、创新能力不足等。在时代不断变迁的环境中,如何将延安精神的核心价值观以及理念有效传承给新一代是一个挑战[4]。现代社会信息爆炸和多元化价值观可能导致传统精神的影响力受到一定程度的冲击,尤其是年青一代在参与乡村振兴工作的过程中接触到更多的文化元素和价值观念,可能会对传统精神产生质疑或者不够重视的情况。虽然,延安精神的精神动力极为强大,但是想要在乡村振兴工作中将其有效转化为具体行动和成效,依旧存在一定难度,部分地区可能存在口号和实际行动明显脱节的情况。艰苦奋斗属于延安精神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同时也是乡村振兴工作的重要指导原则,但在新时代乡村振兴工作中创新同样重要,如何将延安精神中的自力更生与创新思维融合在一起,为乡村产业升级和科技应用提供推动作用,同样属于一项亟待解决的问题。

4" 延安精神赋能新时代乡村振兴的实践路径

新时代乡村振兴属于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其不仅涉及农业、农村和农民的全面发展,而且涉及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和生态等多个方面[5]。乡村振兴需要加强农业的现代化,提高农产品的质量和效益,发展农村经济,提升农民的收入水平。还需要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推进村民自治,保障农民的合法权益,实现乡村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保护和传承农村传统文化,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升农民的文化素质和道德水平也是新时代乡村振兴的重点。为了实现上述目标,具体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深度挖掘延安精神在新时代乡村振兴工作中的价值,更好地应对乡村振兴过程中的各种挑战,推动乡村实现全面振兴和可持续发展。

4.1" 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指引乡村振兴始终保持正确姿态

乡村振兴工作保持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是至关重要的,代表全部的乡村振兴政策和行动都应当符合国家的总体发展战略,并且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党属于最高政治领导力量,乡村振兴工作必须在党的领导下推进,以党的指导原则和政策为依据制定乡村振兴政策和落实行动[6]。除坚持党的领导外,乡村振兴工作还应当遵循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持可持续发展、坚持创新驱动、坚持开放合作和坚持法治保障,确保乡村振兴始终保持正确的政治方向,为实现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目标提供坚实的基础。现阶段,乡村振兴工作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具体为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和做到“两个维护”。为了更好地把握乡村振兴工作的政治方向,应当认真学懂、弄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的重要论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乡村振兴道路。在对发达国家农业农村现代化经验进行借鉴的过程中,需要始终保持头脑清醒,将外国经验有效转化为丰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养料,之后再挖掘其可借鉴价值。部分学者不谈或者脱离中国的具体国情和特色,将美国的大规模农业作为乡村振兴经验进行推介,可能会产生土地集中于少数农业经营者手中的情况,进而影响到有机农业和其制度载体的小农户及家庭农场。把握乡村振兴的政治方向,还应严格控制粮食安全。新时代乡村振兴工作应意识到保护耕地数量和提升耕地质量的重要性,受到人均粮食消费总量递增速度超过粮食增产速度的影响,现阶段我国粮食自给率明显下降,增大了粮食安全隐患,再加上工业化、城镇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对于粮食安全同样产生直接威胁,因此乡村振兴工作中,各级地方党委和职能部门组织应当切实履行保护耕地的责任。

4.2"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引导乡村振兴驱动创新

通过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可以为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提供更加科学的引导作用,促进农业农村现代化进程的加快,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作出贡献[7]。为了实现这一目标,乡村振兴工作不应局限于传统的发展模式,应当大力鼓励创新思维,持续探索更加适合农村实际的发展新理念,具体措施包括加大数字化以及电商物流等现代科技手段的利用程度,为农产品的上行和农村经济的多元化发展提供助推力。实事求是则要求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要做到办实事、讲实效,主要包括尊重农民意愿、反对形式主义、强化督查、减轻合理负担、分类施策和依法行政等要点,要始终保证农民是乡村振兴工作的参与者和受益者,避免大包大揽或者代替农民作出决策,充分调动农民积极性,取得实实在在的成效,严格依据《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到2050年实现“乡村全面振兴,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的战略目标。

近些年,陕西各地农特产品纷纷搭乘“电商快车”,实现供销两旺,如柞水木耳、周至猕猴桃、富平柿饼以及延安苹果等多元化的“源头好物”,依托直播间以及新零售等渠道快速精准地直接送达消费者餐桌。2023年“双11”期间,陕西猕猴桃、苹果等品类持续热销,农产品网络零售额高达27.87亿元。除了依托“互联网+农产品出村进城工程”推动农产品网络销售,陕西省同样加大农产品网络销售品牌的培育力度,并且积极开展农民手机应用技能培训,提升农民的数字技能,以便更好地利用互联网工具进行农产品销售,为农业产业的现代化和农村经济的发展提供推动作用,有力支撑乡村振兴战略的实现。陕西省为打牢乡村振兴基础,压实责任,钉牢“落实钉子”,除制定印发抓党建促乡村振兴重点任务及分工方案外,还成立乡村组织振兴工作专班,构建上下贯通、同向发力、一抓到底的推进机制,通过各成员单位年度实事、硬事清单等,为乡村振兴年年都可以取得更加明显的实质性成效提供推动作用。

4.3" 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推动乡村振兴以人民为中心高质量发展

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可以为乡村振兴发展质量的提升提供推动作用,要求在乡村振兴工作中充分体现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将真正满足农民需求作为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重要依据,确保所有工作的开展都以提升人民生活质量为准则。乡村振兴工作不断推进的过程中,弘扬延安精神,应当始终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了深入和全面地了解农民的实际需求以及期望,可以通过调查研究、座谈会等活动与农民直接、有效地沟通和交流,在倾听和遵循民意的基础上,制定与农民实际利益相符合的各项政策措施。除了组织专项调查团队深入农村,切实收集农民对于乡村振兴需求和建议,还可以充分发挥互联网和移动通信技术的优势,构建线上交流平台,为农民随时提出意见和建议提供方便,并且还能够借助线上交流平台及时发布政策信息以及收集反馈,促进乡村振兴政策接受度和实施效果的共同提升。为了更好地实现乡村振兴政策目标,还需要定期评估政策措施具体的实施效果,以真实的评估结果为依据进行必要调整。想要及时发现可能导致返贫的风险及问题,还应重视贫困人口动态监测和帮扶机制的构建,以便及时采取措施予以解决。

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属于延安精神的核心所在,乡村振兴工作应做到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不断强化党和群众的血肉联系,想脱贫群众之所想,急脱贫群众之所急,为农民持续增收致富提供精准帮扶,确保不落一户、不留一人发生返贫情况。以陕西省佳县为例,其本身属于红枣产业大县,但是受到内外因素的共同影响近年来红枣产业发展进入瓶颈期,红枣收益大幅度下降,很多枣农逐渐放弃红枣树。该县县委、县政府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始终不忘群众红枣树,以陕果红枣产业链、榆农红枣深加工等项目为依托和抓手,实现红枣枣芽、果、蜜、片等特色农产品的深程度开发,助力红枣和酸枣产业链的延长,提高红枣产品附加值,并且通过提供创业指导、贷款贴息、创业孵化等服务,有效吸引更多的外出枣农返乡创业,共同推动乡村振兴工作质量的提升。

4.4" 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促进乡村振兴全面提质增效

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属于延安精神的显著特征。社会主义是拼出来、干出来、拿命换来的,过去如此,新时代也如此。陕西省各地各部门认真落实党中央、国务院有关“三农”工作的决策部署,实现了全省465万名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全部脱贫、56个贫困县全部摘帽、6 462个贫困村全部出列。脱贫工作具有较高的难度,继续守住脱贫成果全面进步同样不易。新时代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一项重要任务便是不断巩固脱贫攻坚成果。2023年陕西省以延安精神为动力,奋力赶超,朝着乡村振兴阔步迈进,要求继续按照脱贫攻坚要求进一步尽锐出战,为更多的低收入人口在现代化进程中保持快速步伐追赶上来提供助力。在打造“有产业、新面貌”的崭新乡村的过程中,大力弘扬延安精神中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对于实现乡村振兴战略具有重要意义,其中产业发展发挥着关键作用。

产业发展需遵循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鼓励农村地区自主发展。不同地区资源和优势存在明显差距,因此农村地区需充分分析本地资源及优势,在这一基础上发展特色产业。在实际工作中,应先进行详细、全面的资源调查和分析,掌握本地自然资源、文化资源以及人力资源等,确保特色产业发展战略的制定可以获得翔实可靠的基础数据。完成资源调查之后,还需要以调查结果为依据,明确适合当地发展的主导产业或者特色产业,如部分地区适合发展有机农业、设施农业、观光农业等特色农业,而另一些地区更加适合发展乡村旅游或者手工艺品制作等产业。比如,陕西省延安市宜川县云岩镇辛户村的气候条件非常适宜苹果种植,当地始终坚持将脱贫群众增收作为根本措施,定期开展收入调度,促进山地苹果、“小木耳”等优势特色产业发展,强化新型经营主体培育。辛户村苹果树逐渐实现机械化种植,超过50%的收入来源于苹果,该产业已经成为村里的支柱产业。而与辛户村距离大概20公里的白家庄村属于川道,受小气候影响单纯依靠种植玉米,无法取得较高的收入,最后依靠大棚产业和养殖实现脱贫和不返贫。

5" 结束语

综上所述,新时代乡村振兴应加大延安精神的开发和利用程度,深程度彰显延安精神独特的时代价值。将延安精神和乡村振兴工作有效结合起来,需要深度解读延安精神内涵及两者契合点,运用科学技术手段、现代化延安精神思维,进一步激活新时代乡村振兴活力、提升乡村振兴核心竞争力。以延安精神为纽带,多方面探索乡村振兴多元化发展路径,为“三农”问题的解决提供新思路和新方法,让延安精神在新时代乡村振兴中继续散发耀眼光芒,以时代特点为依据在乡村振兴实际工作中大力弘扬延安精神内在要求。

参考文献:

[1] 杨宇航,岳金月.弘扬延安精神助力乡村振兴社会实践[J].陕西行政学院学报,2023,37(4):94-97.

[2] 侯彦峰,刘玉娇,张香香.以延安精神推动新时代乡村治理现代化[J].三晋基层治理,2023(3):30-34.

[3] 黄如月.乡村振兴视域下红色文化资源开发路径探析——以延安红色文化为例[J].农村经济与科技,2023,34(10):170-173.

[4] 惠瑞康.延安精神指引下推进乡村振兴的实践路径[J].农村实用技术,2023(5):49-50,53.

[5] 冯若轩.乡村振兴背景下延安红色文化资源开发路径研究[J].美与时代(城市版),2023(3):124-126.

[6] 米寸美.大力弘扬红旗渠精神全面推进乡村振兴[J].中国农村科技,2023(3):70-72.

[7] 梁艺凡.乡村振兴战略下延安市红色文创产业的发展机制研究[J].山西农经,2021(19):175-177.

猜你喜欢
延安精神乡村振兴新时代
延安精神跨越时空
当代陕西(2021年16期)2021-11-02 06:45:32
延安精神照耀着我们
黄河之声(2021年14期)2021-10-28 03:53:08
延安精神传万代
当延安精神遇见北大荒
当代陕西(2019年20期)2019-11-25 09:24:54
激发“乡村振兴”内生动力破题寻路
当代党员(2017年23期)2017-12-20 21:42:47
一个高中生眼中的乡村振兴战略与农村经济
民建贵州省委携手中天金融集团推进“乡村振兴”贵州赫章县结构乡“扶志扶心扶智”项目开工
环球时报(2017-12-02)2017-12-02 04:50:09
新时代下会计人员继续教育研究
新时代特点下的大学生安全管理工作浅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