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丽萍 张鑫 俞子泓
摘 要:费孝通教授认为,“小城镇”指的是一种正在从乡村性的社会变成多种产业并存的向着现代化城市转变中的过渡性。甘肃在乡村振兴战略中如何实现农业现代化建设,如何在“精准扶贫”的政策推动下,把“两南”临夏定西的脱贫攻坚任务与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统一起来,走出一条适合发展的建设之路,是当前和今后的首要任务。
关键词:产业振兴;城镇化建设;脱贫攻坚;特色小镇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党的十九大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是新时代做好“三农”工作的总抓手;乡村振兴中的“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总要求,是新时代“五位一体”发展布局在“三农”建设中的具体落实,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机制的升级版本,是促进我国城乡协调发展的必然选择。因为,从世界上一些先进的工业化国家发展经验来看,当中国发展到2004年时,国内生产总值达13萬亿元,二三产业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85%以上,财政收入2.6万亿元,已经初步具备了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新阶段;也就是说,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因为中国的工业化发展到可以反哺农业,城市经济可以带动农村发展,逐步实现工业与农业、城市与农村协调发展的新阶段,这是改革开放三十年经济发展所带来的重大社会变化。当改革开放走过四十年的发展历程时,中国城镇化发展已经基本具备“推动乡村产业振兴”工业反哺农业的新时代。
一、城镇化率与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关系的认识
2016年末,中国常住人口城镇化率为57.35%,比2012年末提高4.78个百分点,年均提高1.2个百分点。
资料来源:公开资料,智研咨询整理;相关报告:智研咨询发布的《2017-2022年中国智慧城市建设市场监测及前景预测报告》
据中国社科院发布的蓝皮书,中国城镇化率有望在2018年达到60%,比官方此前预期的时间提早两年。这充分说明,“一个国家或地区城市化发展与工业化水平”理论模型说明,城镇化水平与经济发展水平呈现出高度的正相关性,是衡量地区发展的综合性标尺,也是解释地区发展差异的基本指标。[1]
相对全国的城镇化率,44.69%的城镇化率说明甘肃经济社会发展相对滞后。如图:
注:临夏的“生产总值”数据来源于甘肃省统计局官网:《2016年临夏州经济运行形势分析》;其余数据来源于“四地”的2016年政府工作报告和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以上数据说明,制约甘肃新型城镇化发展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贫困问题。而且,贫困问题集中体现在经济社会发展相对滞后的贫困少数民族地区。所以,在“精准扶贫”政策的推动下,如何将新型城镇化与乡村振兴战略有效结合在一起,在“产业振兴”中实现脱贫和小康社会建设目标,是甘肃当期和今后几年发展中的重要任务。
二、产业振兴的切入点与发展需求的探索分析
乡村振兴的核心是“产业振兴”,其发展关键是城乡建设要素的自由流动。新型城镇化的机制建设就是要促进城乡产业融合,在扭转“土地城镇化”发展的不平衡中,把农村供给侧改革和“精准扶贫”政策融入到乡村振兴战略之中,培育一些特色小镇建设模式,以此来拉动地区经济社会发展,这对甘肃贫困少数民族地区的脱贫建设是建设意义的。
1.乡村振兴战略与新型城镇化双机制推进中甘南特色建设分析。
甘南州下辖合作和临潭、卓尼、迭部、舟曲、夏河、玛曲、碌曲7县1市99个乡(镇、街道办),其中玛曲、碌曲、夏河、卓尼、合作五县(市)为纯牧业县(市),迭部、临潭、舟曲三县为半农半牧业县,作为一个特殊地区,在新型城镇化建设中应遵循“人地协调、中心城镇发展”[2]的规划与研究。因此,甘南在乡村振兴战略与新型城镇化建设中,可借鉴《关于甘肃省实现新型城镇化道路模式的调研报告》[3]中的相关建议,打造藏区牧业、半农半牧及相关产业发展推动下的特色小镇建设模式:
⑴基于甘南生态资源、文化资源,建立藏族特色文化名镇、藏式民族风情区、藏族艺术区、工艺城镇、创意文化城镇;依托于藏族特色资源、特色工艺等,打造藏族民族特色产业、工艺。建设藏农产品、艺术品、收藏品、文化纪念品等购物区,文化舞蹈、民族节日开发。
⑵特色旅游产业小镇(较小旅游中心镇与旅游建制镇)模式。整合旅游产业、配置设施、重点建设特色旅游小镇,聚集县镇商业和服务业;建设农民入城居住、游客居住、休闲居住聚集镇,从而形成了旅游区集镇;开发县乡之间、景区外围,实现旅游产业聚集、旅游人口聚集,形成旅游休闲导向的新型城镇化聚镇。
⑶旅游新农村社区模式。以城乡一体化目的,建设核心农旅产业、主导型乡村观光休闲度假区、乡村特色观光休闲业态、田园乡居生活区。整合土地、农村基础设施、解决农民就业,改造升级乡村区域,向旅游综合社区发展。
2.乡村振兴战略与新型城镇化双机制推进中陇南电商模式建设分析。
在农业信息化建设中,依托新型城镇化建设契机,从产业振兴入手,积极促进陇南电商模式的建构,已成为其生产要素、需求条件、相关产业和支持产业的创新之措。
2015年10月28日《人民日报》头版《陇南农家小院变身近7000家网店(眉题)——鼠标一点,苹果出山(标题)》。2013年底,陇南市提出,要“让空间上的万水千山,变成网络里的近在咫尺”,依托电商把优势资源与全国大市场对接。为此,全市县乡都建立了推动电商发展的体制机制,强化保障措施,发展物流和网络设施,甚至还专门开设电商学院,手把手教农民开网店。在政府的推动下,越来越多贫困户开始和网店建立利益连结机制,网店以保护价优先收购、销售贫困户的特色农产品,义务为贫困户代购生产生活资料,探索出了“一店带多户”“一店带一村”的电商拉动模式。现在的陇南乡村,处处流传着靠电商脱贫致富的故事——大学生村官张璇、潘明手把手教村民如何“玩转”网络,残疾人张攒劲组团开展电商助残脱贫,网上“特色中国陇南馆”发展出“农村市集”“蚂蚁市集”等分销网络……
截至2015年8月底,陇南全市共开办网店6837家,比2014年增加1815家;一年开展电子商务培训人数3.2万余人次,网店实现销售总额8.93亿元;电子商务从业人员人均年收入9000元以上,带动就业1.7万多人。在“互联网+”写入政府工作报告的2015年,甘肃陇南选择了“互联网+”生产要素,尝到了互联网的甜头,各方的共同努力下,加快了脱贫致富和奔小康的建设步伐,把“富饶的贫困”陇南,建成旅游休闲型城镇(如康县阳坝镇)、商贸物流型城镇(如礼县的“一城十二镇十六乡”的城乡发展思路)、文化民俗型城镇(文县的白马藏族民俗文化)和特色制造型城镇(两当县的红色旅游和“秀、巧、美”特色)。
所以,用电商扶贫带动陇南整体扶贫,用精准方法在2020年实现陇南小康社会的建設目标,应该是创新之举。
3.乡村振兴战略与新型城镇化双机制推进中临夏特色建设分析。
2016年8月3日,住建部发布《关于做好2016年特色小镇推荐工作的通知》,《2017-2022年临夏市特色小镇投资建设调查研究分析报告》[4]重点对临夏特色小镇投资建设现状及模式做了详细分析,对临夏特色小镇的投资与建设以重点案例的分析形式进行剖析,对临夏特色小镇投资建设前景及可行性做了详细分析。所以说,在乡村振兴战略和新型城镇化建设中,临夏应抓住特色小镇的建设模式,把经济发展,社会建设与脱贫攻坚工作结合在一起,围绕小康社会建设目标积极产业振兴与新型城镇化建设的基础性工作。因此,临夏在“一体化同城化”建设中,如何加快实现“城镇化率由24.3%提高到31.2%”,可以借鉴《关于甘肃省实现新型城镇化道路模式的调研报告》[5]就“临夏同心圆群体模式”的规划建议。《调研报告》依据临夏“区位因素、经济发展、社会进步,设计临夏市一级区域中心圆圈,形成经济辐射;工业园区主导区为二级区域中心;各县城为三级区域中心;”提出“重点镇、特色小城镇、一般镇为四五级区域中心,建设交通网络、以线串点、以点带面,建设新型临夏回族自治州城镇道路。”的相关建议:
⑴一级同心圆模式。建立临夏市经济、政治、文化等中心同心圆城镇群,注重建设商业综合区、物流区、商业区、多个居民大区、新型工业区、文化大区,临夏市辐射周边县乡,带动发展;
⑵形成四个省级工业园区(永靖工业园区、东乡经济开发区、广河经济开发区和临夏工业园区)辐射圈和带动圈,集聚工业园区生产要素建设城镇,建设化工、装备制造、制造加工、皮革毛纺、建材、清真食品、塑料制品、农畜产品加工、清真食品、无公害蔬菜种植等行业,达到与周边城乡一体化、产城一体化;
⑶发展特色城镇,培育技术型集镇、资源型集镇、科技型集镇、市场集镇。
4.乡村振兴战略与新型城镇化双机制推进中定西脱贫建设分析。
“特色小镇是指相对独立于市区,具有明确产业定位、文化内涵、旅游和一定社区功能的发展空间平台。”定西市住建局局长刘倡清说,“在产业上要‘特而强,要以书画、旅游、中药材等定西特色优势产业为支撑,坚持一镇一业,打造完整的产业生态圈,让特色小镇‘长出定西特色。”
2016年8月3日,住建部发布《关于做好2016年特色小镇推荐工作的通知》,《定西市特色小镇投资建设调查研究分析报告(2017-2022年)》[6]重点对定西市特色小镇投资建设现状及模式做了详细分析,对定西市特色小镇的投资与建设以重点案例的分析形式进行剖析,对定西市特色小镇投资建设前景及可行性做了详细分析。所以说,在产业振兴和新型城镇化建设中,定西应抓住特色小镇的土豆产业和中草药原材料生产加工的生物制品产业作为其特色建设模式,把生物制品加工工业发展成特色经济。这样,定西的经济社会建设与脱贫攻坚就自然围绕小康建设目标积极推进了。
所以说,“精准扶贫”政策对“两南”临夏定西的脱贫提供了千载难逢的利好政策,它不仅可以快速促进这些地区的农业供给侧改革,而且在现由脱贫向新型城镇化挺进及小康社会建设的发展中实现跨越式迈进;同时在“补齐贫困人口脱贫这块短板”建设上贡献甘肃小康社会建设的发展经验。
参考文献
[1] 高中地理编写组.《高中地理(必修三)》第四章第二节“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5.
[2] 王生荣,李巍.人地协调、中心城镇发展与甘南州新型城镇化研究[J].西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4(04)
[3] 执笔:王存教(民建甘肃省委会).关于甘肃省实现新型城镇化道路模式的调研报告[R].[2016-08-10] http://www.zytzb.gov.cn/zhibo/intro.htm中央统战部网站
[4] 编制单位:中商产业研究院.2017-2022年临夏市特色小镇投资建设调查研究分析报告[R].报告编码:ICI,768451
[5] (同[3])
[6] 编制单位:中商产业研究院.定西市特色小镇投资建设调查研究分析报告(2017-2022年)[R].报告编码:ICI,768448
项目来源:兰州工业学院大学生科技创新项目《“两南”临夏定西脱贫攻坚与城镇化建设就产业振兴相关问题对比研究》
(作者单位:兰州工业学院 人文社会科学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