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传统民俗文化价值意蕴与实践进路

2024-12-31 00:00:00苏振平
智慧农业导刊 2024年9期
关键词:实践进路价值意蕴

摘 "要:社火是中国传统民俗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内涵,承载着农耕文化的智慧和情感,反映乡村社会的历史、文化和精神追求。在靖远乡村,社火经过漫长的演变和发展,从最初的庆祝丰收的仪式,到后来融入了宗教信仰、民间传说等元素,逐渐成为靖远乡村居民精神追求的一部分。靖远乡村社火在文化、社会和经济层面上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作用,既传承优秀传统民俗文化、促进乡村社区的凝聚力,又提升乡村旅游业的吸引力和竞争力。

关键词:乡村社火;靖远社火;传统民俗;价值意蕴;实践进路

中图分类号:K890 " " "文献标志码A " " " " "文章编号:2096-9902(2024)09-0054-04

Abstract: The Shehuo festival performance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traditional Chinese folk culture, which has a long history and rich connotation, carries the wisdom and emotion of farming culture, and reflects the historical, cultural and spiritual pursuit of rural society. In Jingyuan rural areas, shehuo festival performance has undergone a long evolution and development, from the initial harvest celebration ceremony to the later integration of religious beliefs, folklore and other elements, and gradually become a part of the spiritual pursuit of Jingyuan rural residents. Rural shehuo festival performance in Jingyuan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culture, society and economy. It not only inherits the excellent traditional folk culture, promotes the cohesion of rural community, but also enhances the attractiveness and competitiveness of rural tourism.

Keywords: rural Shehuo festival performance; Jingyuan Shehuo festival performance; traditional folk custom; value implication; practical approach

乡村社火作为中国传统民俗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乡村社会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其源于中国古代的祭祀活动,经过历代传承与演变,形成了丰富多样的表演形式和内涵。它不仅仅是一种艺术表演,更是乡村的文化象征和精神支撑,在中国乡村文化中具有重要地位。作为一种民俗文化形式,不仅承载了丰富的历史记忆和文化遗产,也是乡村社区凝聚力的重要来源,同时,对乡村旅游和乡村经济发展也起到了积极推动作用。因此,保护和传承靖远乡村社火对文化传承和乡村振兴具有深远意义。

1 "乡村社火的溯源与演变

1.1 "社火的溯源与发展历程

社火,又称“演社火”,属于民间的一种自演自娱活动,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社火的来历源远流长,最早可以追溯到先秦时期,经过不断地发展和演变,一直传承至今。《礼记·祭法》中载:“共工氏之霸九州也,其子曰厚土,能平九州岛,故祀以为社。”民俗学家顾颉刚先生在《古史辩·第一册首序》中是这样记述社的:“社是土地之神,从天子到庶民立有不等的社……乡村祭神的结会,迎神送崇的庙会,朝顶进香的香会,都是社火的变相。”“社”,即土地神;“火”,即火祖,是传说中的火神。在以农业文化著称的中国,土地是人们的立身之本,为人的生存和发展奠定了物质基础。火是人们取暖与熟食之源,也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必备条件[1]。在古代,社火是一种与农耕文化和祭祀信仰密切相关的乡村民俗活动,它源于人们对大自然力量的崇拜和对神灵庇佑的追求,通过舞蹈、音乐、杂技等形式的表演,表达对神灵的敬意和感恩之情,人们相信通过祭祀和神灵的呼唤,可以获得丰收、平安和幸福。

随着社会的发展,乡村社火的活动形式也在不断地丰富和发展。首先,增加仪式性。在祭祀仪式中,社火成为重要的环节之一,参与者会穿着特定的服装,进行一系列规定的舞蹈动作和表演。其次,形式多样化。社火的形式逐渐多样化,出现了不同风格和特色的社火表演。不同地区、不同民族的社火表演具有各自独特的元素和风格,例如舞龙、舞狮、杂技、踩高跷和扭秧歌等,形成了丰富多样的社火文化。最后,传承与创新。乡村社火通过后人的传承和创新,使得社火活动更加与时俱进。社火技艺和表演形式通过传统的培训和口传手教的方式得以传承,与此同时,也有新一代的社火表演者通过创新和整合新的元素,使得社火活动更加丰富多彩和与时俱进。

1.2 "靖远县乡村社火的演变与发展

靖远县隶属于甘肃省白银市,位于黄河上游,甘肃省中东部,白银市腹地,总面积5 809.4 km2,截至2022年末,靖远县常住人口36.88万人。靖远县是西部历史文化名城和甘肃省文化大县,汇集了黄河文化、丝路文化、农耕文化、民俗文化和红色文化等多元文化,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地方文化[2]。几千年来,靖远人民日出而作、日入而息,世世代代从事农耕生产。在中国传统农耕社会中,社火活动往往与农事信仰紧密结合。农事信仰是指人们在农耕生活中,对自然神灵的崇拜和精神寄托,以及对丰收和天时的祈求。他们通过祭祀仪式来祈求神灵的庇佑和保佑,为农田的肥沃和丰收祈福。社火作为一种传统的乡村文化形式,承载了这种农事信仰的精神和价值观。

社火活动在靖远乡村中具有重要的角色,在靖远民间流传这样一句话:“不点花灯月不圆,不耍社火不过年。”作为传统民俗文化的重要内容,社火表演承载着许多靖远人的回忆,红红火火的社火,增添了浓浓的节日氛围,社火所到之处,爆竹声声、锣鼓喧天,家家户户喜庆接福,诉说着一年的丰收喜悦,祈求来年风调雨顺、五谷丰登。社火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中至关重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内涵丰富且意趣简洁。靖远县的社火活动不仅展现了地方文化特色,也彰显了农村的新风尚、正能量和文化自信。同时,靖远县高度重视对民间文化艺术的挖掘与保护,截至目前已有舞龙舞狮、太平鼓、跑旱船、扭秧歌、灯官老爷、胖婆娘、西滩跳鼓和黄河战鼓等传统社火表演形式。社火表演始终坚持以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为落脚点,既继承和发扬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也丰富了靖远人民群众的文化生活;既是以实际行动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也有助于推进文化自信自强和铸就社会主义文化新辉煌。

2 "靖远县乡村社火的价值意蕴

2.1 "文化价值:传承民俗文化,增强文化归属

社火作为一种传统的乡村文化形式,承载了丰富的历史记忆和乡村社会的集体记忆,因此被视为乡村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首先,其承载了乡村社会的审美观和艺术观。作为一种民俗表演形式,乡村社火既反映了乡土社会的生活形态和文化习俗,也记录了乡村社群的历史发展和情感交流变化。靖远社火的舞蹈动作、表演道具和音乐节奏都融入了乡村的生活场景和审美观念,将乡村民众的智慧、审美情趣传承下来,代代相传,保留了宝贵的人文记忆。其次,传承了乡村的历史记忆和文化遗产。靖远乡村社火作为一种集体活动形式,能够凝聚乡村民众的情感和认同,靖远社火作为一种古老的文化形式,具有深厚的历史渊源,人们能够感受和体验乡村文化的独特魅力,从而增强对乡村的认同感和自豪感。最后,激发了新一代的创造力和创新意识。在传承传统的基础上,乡村社火也在吸收新思想、新技术等方面进行创新。在传统的社火表演中,新一代的表演者通过增加新的元素和技术,使得社火活动与时俱进,更富有现代感和观赏性。这种创新与发展有助于嫁接传统与现代的艺术表达,使乡村社火能够与时俱进,保持活力与吸引力,更好地传递和推广乡村文化。通过这种传统与创新的结合,使得乡村文化得以焕发新的活力,吸引更多年轻人参与乡村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靖远社火活动对乡村历史、传统和记忆的保护与传承起着重要作用,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保护乡村历史。社火活动是乡村历史的有机组成部分,其承载着丰富的历史记忆和传统文化。通过社火的传承和表演,乡村社会能够保留和传承祖辈们的智慧和精神。社火活动的举办和传承,使得乡村历史得以延续和被记录下来,保留了乡村社会的文化根基。第二,传承乡村传统。社火活动是乡村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社火的传承和演变,乡村传统得以传承和发扬光大。社火活动通过舞蹈、表演和音乐等方式,传递和展示乡村社会的传统风俗、价值观念和艺术形式。乡村居民通过参与社火活动,感受和传承乡村传统,使得乡村文化传统能够得以传承和传播。第三,保护乡村记忆。社火活动记录了乡村社会的集体记忆和社群记忆,通过社火的表演和传承,乡村居民能够感受到祖辈们的智慧和精神,继承和传承乡村社会的集体记忆。社火活动中的舞蹈动作、表演道具和音乐等元素,都是对乡村历史的一种呈现和记录。社火活动的传承与保护,使得乡村社会的记忆得以延续并世代相传。第四,增强乡村文化认同。社火活动作为乡村的文化符号和象征,通过举办和参与社火活动,能够增强乡村居民的文化认同和归属感。社火活动是乡村的独特文化特色,它的传承和表演能够激发乡村居民对自己传统文化的自豪感和自我认同,从而增强乡村社会的凝聚力和向心力。

2.2 "社会价值:凝聚社群意识,增添社会认同

社火活动为乡村社区的凝聚力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主要表现在2个方面。一方面,集体参与。社火活动通常需要社区居民的集体参与和组织。社火的表演需要多个人共同参与,各自扮演不同的角色,通过协同的舞蹈动作、表演和音乐节奏展示出强大的集体协作能力。通过社火活动的集体参与,乡村社区居民之间建立起了深厚的感情连接,增强了社区的凝聚力。另一方面,文化认同。社火活动作为乡村的传统文化形式,承载了乡村社区的文化记忆和认同。通过参与社火活动,社区居民能够感受和传承乡村的传统文化,增强了对乡村文化的认同和自豪感。这种文化认同能够凝聚社区居民的共同利益和价值观,增加社区内部的凝聚力和向心力。

社火活动对乡村社会认同的影响是积极和深远的。具体体现在根植文化传统、传承乡土文化、提升乡村形象等方面。首先,根植文化传统。社火活动是乡村地区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参与社火活动可以让乡村居民更深入地了解自己的文化传统,增强对乡村文化的认同感。其次,传承乡土文化。社火活动作为乡村的传统文化形式,承载了乡村地区丰富的历史和传统。通过参与社火表演,年轻一代可以接触到乡村文化的精髓和智慧,从而对乡土文化保持认同和尊重。社火活动的传承使乡村文化得以延续,乡村居民可以通过活动传递给下一代,让年轻人对自己民族的文化传统有更深刻的认同感。最后,提升乡村形象。社火活动作为乡村的文化符号和象征,对于提升乡村的形象有着积极的作用。精彩的社火表演能够吸引外界的关注和参观,让人们对乡村产生好感和认同。乡村居民通过社火活动的展示呈现出乡村的活力和魅力,促进了乡村旅游和文化发展,进一步塑造了乡村社区的认知和形象。

2.3 "经济价值:打造乡村旅游,增进经济发展

社火活动对乡村旅游有着重要的吸引力和促进作用。一方面,文化体验。社火活动作为乡村的传统文化表演形式,具有丰富的历史内涵和地域特色。对游客来说,参与或观赏社火表演可以提供独特的文化体验,让他们深入了解和感受乡村的历史、传统和民俗风情,增加了乡村旅游的吸引力。另一方面,地方特色展示。社火活动常常展示了乡村地区的传统技艺、表演形式和民俗风情。这些独特的地方特色可以吸引游客的目光,让他们对乡村的独特魅力产生兴趣。社火活动通过展示乡村地区的特色文化表达,为乡村旅游提供了差异化和吸引力。

社火活动与乡村经济的融合与发展能够带来很多积极的影响。一是带动乡村地区的消费和就业。社火活动的发展带动了乡村地区的消费和就业增长。社火活动的举办需要各类舞台、音响、服饰等物资的购买和租赁,促进了乡村地区相关产业的增长。同时,社火活动的举办和观赏也需要一定的食宿和交通等消费支出,为当地农家乐、酒店、交通运输等行业的发展提供了机会,创造了更多的就业岗位。二是促进乡村文化传承与发展。社火活动的举办和传承有助于保护和弘扬乡村的传统文化。乡村地区通过社火活动的展示和传播,能够激发居民对乡村文化的自豪感和认同感,进一步增强对传统文化的保护和传承意识。社火活动的发展也为乡村地区的文化创意产业提供了催化剂,激发了乡村文化的创新与发展。

3 "靖远县乡村社火提质增效的实践进路

3.1 "数字化赋能文化传承,用创新理念引领靖远乡村社火发展的新道路

传统乡村社火文化在数字化时代面临着许多挑战,为了更好地发展和传承靖远社火文化,需要借助创新理念和数字技术,开辟一条新的发展道路。首先,数字化手段可以用于社火文化的保存和传播。将社火表演录制成高清视频,通过互联网平台传播,使更多的人了解和欣赏社火表演。同时,可以建立社火文化的数字档案库,记录和保存社火传统的音乐、舞蹈等元素,为后人的学习和研究提供便利。其次,可以利用数字技术创新社火表演形式。借助VR、AR、XR和MR等沉浸体验技术载体,打造具身沉浸式的社火体验,让观众身临其境地感受社火的热闹和神秘。同时,结合新颖的创意元素,如光影、音效等,创造出更具吸引力和观赏性的社火表演形式。再次,可以利用数字化平台推动社火文化和旅游业的结合。开发乡村社火文化的旅游产品和线上预订系统,吸引更多的游客前来靖远乡村观赏社火表演,并提供相应的服务和体验,从而推动乡村旅游业的发展。最后,建立数字化交流平台,促进社火文化传承者之间的交流与合作。通过建立在线社群、举办线上研讨会等方式,让乡村社火的传承者与相关专家、爱好者共同研究和探讨,推动社火文化传承工作的持续发展。

3.2 "建立完善的靖远乡村社火保护机制

首先,培养传承者。在当地,大部分的社火传承人基本上都是年长者,青年群体由于外出上学、打工和工作的人比较多,接触社火的机会不多,因此,要高度重视社火传承者的培养与选拔,主要通过培训、传授技艺等方式,培养出更多具备传统社火技艺和文化知识的传承人和创新人才。其次,社火传承基地建设。“国家元气,全在风俗”。文化既是社会的存在,又是社会的工具,托尼·本内特在《文化与社会》中写道:“文化是连接社会、政府与人之个体的最佳治理途径。[3]”因此,当地政府要高度重视传统民俗文化的传承与发展,由政府出面为社火传承基地选址,从而为社火传承者提供学习、研究和演出的场所,提供给乡村居民展示和参与社火的机会,充分发扬传统民俗文化的现代价值,展示社会主义先进传统文化的优越性。最后,加强宣传和推广。当代社会是一个“数字社会”,据《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统计,“2022年,我国青年(18~35岁)人群规模达3.4亿。”由此可见,“数字青年”的群体已相当庞大。因此,要善于运用数字宣传手段,通过各种媒介宣传和推广靖远乡村社火文化,以此提升社会对乡村社火文化的认知度和重视程度,吸引更多人参与和支持社火活动。

3.3 "挖掘历史文化资源,提高演出质量

靖远县乡村社火作为当地传统民俗文化的重要表达形式,对靖远县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有重要影响。因此,建立相关的保护机制和政策,确保其传统元素的传承和完整性尤其重要。一方面,挖掘文化资源。通过组织专家学者对乡村社火进行深入研究,整理和挖掘相关历史文化资源,组织专门的团队对靖远县的历史文化进行深入研究,梳理靖远乡村社火的历史渊源、演变过程和相关传承者的故事,挖掘出更多有关的历史文化资源,为社火活动提供更多的学术支持和保护指南。另一方面,注重提高乡村社火活动的演出质量。通过建立专门的创作团队,以此来深入研究历史文化资源,创作出符合社火特点和乡村文化的剧本和节目,保持创新与传统的平衡,并突出靖远县本土特色。引入专业音乐、舞蹈和戏剧团队,加强排练和培训环节,提升参与者的表演水平,确保演出过程的精彩和观赏效果的提升。在保持传统特色的基础上,注重传承与融合,将靖远乡村社火与现代艺术形式相结合,丰富演出内容和形式,增强观众的参与感和体验感。积极借鉴其他地区的成功经验,开展文化交流和合作,促进社火活动的融合发展。

3.4 "建设文化自信靖远乡村,助推乡村振兴发展

党的二十大擘画了我国未来发展的宏伟蓝图,提出要“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4]。中国式现代化是全方位的现代化,没有农业和农村现代化,中国式现代化就无法实现。为了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进程,党中央适时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乡村振兴,既要塑形,也要铸魂,要形成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焕发文明新气象。[5]”建设文化自信的靖远乡村,不仅能够保护和传承乡村的传统文化,还能为乡村振兴发展提供文化内涵和差异化竞争优势,推动乡村经济的繁荣与社会的进步。一是加强对靖远乡村传统文化的保护和传承工作,挖掘乡村深厚的历史文化资源,传承乡村的传统技艺、民俗习惯和节庆活动。通过组织文化展览、传统活动等形式,增强乡村居民对自身文化的自豪感和认同感。二是文化产业与旅游发展,利用靖远乡村独特的文化资源,打造特色文化产品和旅游线路,吸引游客前来体验乡村文化。通过举办文化节庆、乡村文艺演出等活动,提升乡村旅游的吸引力和美誉度,推动乡村振兴和经济发展。三是融合发展与创新创业,鼓励乡村居民积极参与创新创业,将传统文化与现代产业相结合,推动乡村经济多元化发展。鼓励乡村居民开展农村旅游、农产品加工、手工艺品制作等创业项目,为乡村振兴提供新的经济增长点。四是鼓励社会资本参与乡村振兴,与乡村居民共同投入资源和力量,推动文化设施、旅游景点、乡村改造等项目的建设。建立社会资本参与乡村振兴的机制与合作平台,促进产业、民生、文化等领域合作的深入发展。

4 "结束语

乡村传统民俗文化是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蕴含着丰富的历史、文化与价值观念,承载着乡土情怀、智慧与信仰,是农耕社会中人们与自然、与社会相互交往的重要方式。它不仅对于个体心灵的滋养与文化身份的认同具有重要意义,同时也反映了社会团结、和谐与共融的价值。通过对乡村传统民俗文化的研究与分析,深刻认识到了传统民俗文化的价值之丰富与意蕴之深远。它不仅对个体心灵的滋养与文化身份的认同具有重要意义,也反映了社会团结、和谐与共融的价值。乡村传统民俗文化将继续焕发生机活力,不断丰富我们的生活,传递着中华民族独特的文化魅力,其将成为乡村振兴的重要动力和强大支撑,为实现乡村的可持续发展和人民的美好生活增添灿烂的文化光彩。

参考文献:

[1] 缑静.汉族民间舞蹈的符号学分析——以社火为例[J].考试周刊,2011(57):44-45.

[2] 张高平,刘鹏飞.打造工业经济强县 争当产业富民排头兵——靖远县发展特色产业的调查[J].发展,2013(3):21-22.

[3] 宁威.文化“软治理”语境中的乡土社火——共振化传播与“家国共场”[J].行政科学论坛,2023,10(1):50-56.

[4] 习近平: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团结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M].北京:人民出版社,2022:21.

[5] 习近平.论“三农”工作[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22:252.

猜你喜欢
实践进路价值意蕴
立德树人:大学体育的时代使命、价值基础与实践进路
大学教育(2021年3期)2021-03-24 05:53:41
新时代增强党的创造力:必然逻辑、原则导向及实践进路
理论导刊(2020年11期)2020-12-14 04:23:34
理解高校资助育人科学内涵的三个维度
社区情感治理:逻辑、着力维度与实践进路
江淮论坛(2020年6期)2020-01-11 08:40:28
习近平党建思想形成发展的历史逻辑
乡村振兴战略下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的理与路
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的价值意蕴
文教资料(2016年33期)2017-04-19 16:01:03
社交媒体时代大学生先进典型培育的价值意蕴
经济师(2017年2期)2017-04-10 05:57:36
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的价值意蕴与模式建构
当前我国民歌文化产业发展模式的价值意蕴析论
理论导刊(2017年2期)2017-02-25 18:45: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