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德树人:大学体育的时代使命、价值基础与实践进路

2021-03-24 05:53齐立斌
大学教育 2021年3期
关键词:大学体育立德树人

齐立斌

[摘 要]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是高等教育的根本任务。大学体育肩负着立德树人的时代使命,是高等教育本源、国际潮流、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事业发展所决定的。体质教育是大学体育立德树人的物化、精神培育是大学体育立德树人的内化、道德塑造是大学体育立德树人的社会教化。高校要着力彰显大学体育立德树人的特质、构建大学体育立德树人的教育体系、挖掘传统体育资源的立德树人功能、贯彻大学体育全面育人的公平要义、提升立德树人实施主体的育人能力。

[关键词]大学体育;立德树人;时代使命;价值基础;实践进路

[中图分类号] G64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3437(2021)03-0144-04

建设教育强国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基础工程,必须把教育事业放在优先发展的位置。自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为核心的党中央十分重视教育事业的发展,多次深入到各级各类学校,提出了一些新理念、新思想、新观点,有力地指导了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在刚刚结束的全国教育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从国家事业发展全局的战略高度提出了“九个坚持”和“九个要求”。其中,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根本任务,坚持社会主义的办学方向,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等论述更是为新时代教育事业的发展指明了方向。高等教育作为育人工程的高级阶段,是人才走向社会的最后关口,承载着比其他教育阶段更加重要的立德树人使命。作为高等教育重要内容和组成部分的高校体育,是个人生命周期中体育教育的最高形式,不仅承担着传授体育知识、强健体魄、培养终身体育能力的重要任务,同时也担负着立德树人、培养人全面发展的社会责任。因此,在已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探讨新时代大学体育与立德树人复杂多样的因果关系,对于形成大学教育与立德树人关系的整体认识图景,探索大学体育有效实现立德树人目标的路径,都具有极为重要的理论价值与现实借鉴意义。

一、大学体育立德树人的时代使命

立德树人是当今高等教育面临的重大时代命题。当今时代要求学校教育必须坚持“德育为先”的方向,必须着眼于学生全面发展,必须坚持培育学生健全人格原则,必须致力于“让每个孩子都能成为有用之才”。透过历史与现实、本土与世界、身体与精神等多维向度考量,高校围绕“立何德”“树何人”“何以德”“以何树人”等向度培养人才,实则是对社会主义特色的高等教育功能涵化和阶段性特征等做出的时代总结。

(一)立德树人是高等教育发展的本源

教育的根本使命是培养人。梳理高等教育改革的历程,我们就会发现,无论大学职能发生了何种变化,其培养人的职能始终未变,这也是高校存在和发展的核心要义。从文艺复兴时期第一所现代意义的大学建立到当今,大学的职能从简单的人才培养丰富为人才培养、科学研究、服务社会、文化传承与创新。大学教育的理念、内涵也在不断完善,从培养有知识的绅士到培养既具有知识又有创新精神的自由本质的人,再到培养具有社会责任感的人,教育的内涵越来越丰厚,越来越体现人的本质,即一个完整意义上的人既要有知识、有创造力,又要有社会责任感。

立德树人的根本目的是培养人,立德使人成人,树人使人成才。孔子讲“君子不器”,讲的是教育追求的是育人,是教育的本身。康德也从理性的视角出发,提出了教育应该是目的,是一切理性者所应该追求和认同的规律,而这一规律就应该产生于理性的教育系统中[1]。在高等教育的体系中,立德、树人是不可分离的价值支点,“德”处于高等教育体系的核心与枢纽。把立德树人作为高等教育的根本任务,这为破解教育现实难题,推进高等教育改革指明了方向。高校既要从办学立校的根本宗旨、任务和目标上着手,认真解决只教书不育人或育分不育人的问题,让教育回归育人本质,实现教人成人、教人成才的有机统一。

(二)立德树人是国际高等教育改革的共同潮流

全世界各国都十分重视教育价值观念的引领和人才思想品德的塑造,这是世界教育发展的主要路向。国外发达国家就将立德树人的教育理念植根于国家的教育制度中,一些国家宪法对“立何德”“树何人”等重要的问题做出了明确的规定。《美利坚合众国宪法》在序言中就提出要“树立正义,保障国内的安宁,建立共同的国防,增进全民福利和确保我们自己及我们后代能安享自由带来的幸福”[2]。《俄罗斯联邦宪法》也指出要“确认人的权利、自由、和睦与和谐,维护历史形成的国家统一,依循普遍公认的各民族平等和自决的原则”[3]。自由、平等、民主成为各国人民的共同价值追求,时代特征鲜明。2006年,《美国高等教育行动计划》出台,该计划规划了未来10年至20年美国高等教育的走向,突出强调了高校对社会的责任担当的问题。日本的文部科学省于2008 年起每五年颁布一部《教育振兴基本计划》( 以下简称《计划》),这是日本在国家层面围绕立德树人和教育改革等问题制定的教育发展战略。俄罗斯的《俄罗斯联邦公民爱国主义教育纲要》从“爱国主义”“强国意识”“国家观念”“社会团结”等方面来引导公民道德体系建设。这些国家立德树人的做法具有普遍性,并成为全球高等教育改革的重要方向。2015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就发布了《反思教育:向“全球共同利益”的理念转变?》的报告,这个报告站在人类发展的高度,提出教育要以人文理念为基,强调人类共同利益的责任担当。可以说,立德树人并不是中国高等教育的特色,而是世界共同认同的教育思想。培养出德才兼备、全面发展的人才是新时代高等教育改革的共同潮流,立德树人的教育理念属于人类文明的共同体。我们都在共同致力于培养德才兼备、全面发展的建设者,为人类更加美好的未来提供人才支撑,这是时代赋予我们的共同使命。

(三)立德树人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基本要求

立德树人既是一个永恒的主题,同时也是一个时代的主题。说其永恒,立德树人是教育的根本;说其具有时代性,源于当代的道德现状所诱发的道德危机。“国无德不兴、人无德不立”,立德树人在新时代的重要地位不言而喻。党的十八大明确提出“立德树人”是教育的根本任务,2017年2月27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 ,强调大学要“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理想信念教育为核心”。2017年10月18日,党的十九大对新时代高等教育提出了新要求,指明了新方向。十九大再次提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4]。在全国教育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出席并发表重要讲话,讲话的内容可谓是向全党全国全社会发出了加快教育现代化的动员令,其中“九个坚持”中又再次强调了“着力实施新时代立德树人工程”“推进大中小幼一体化德育体系建设,在坚定理想信念、厚植爱国主义情怀、加强品德修养、增长知识见识、培养奋斗精神、增强综合素质上下功夫,培养一代又一代擁护中国共产党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立志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奋斗终身的有用人才”[5]。可以说,新时代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是一个完整的体系,需要全党全社会的参与,更需要教育系统的支持和有力推进。面对新的历史使命,我们要进一步深入思考:如何在高等教育中贯彻和实施立德树人,共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美好未来,这是高校应有的责任和担当。

二、大学体育立德树人的价值基础

教育强,则国家强;体育强,则民族强。体育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抓手。大学体育是人生体育教育阶段的高表现形式,不仅担负着强身健体的教育责任,还承担着立德树人、培养人全面发展的社会重任。

(一)体质教育——高校场域立德树人的物化

生命之基,在于体育。梅洛庞蒂认为,只有当“我”实现身体的功能,“我”是走向世界的身体,“我”才能理解有生命的身体的功能[6]。学校体育在促进学生身体发展方面的作用明显,特别是对增强学生体质方面的作用尤为突出,这也是大学体育存在和发展的首要價值。早1350年前的《晋书》中就有“王保体质丰伟、尝自称重八百斤”,其实说的就是身体实质的丰伟。在1917年,毛泽东同志就在《新青年》上发表了《体育之研究》,其中“强筋骨”对体育增强体质的功效进行了论述。在1952年中华全国体育总会成立之际,毛泽东题词“发展体育运动、增强人民体质”,这一标语经常出现在各高校体育场馆的显要位置,并指导着高校体育改革发展的实践。体育是增强体质的教育、发展身体的教育、完善人体的教育、建设社体的教育,这也是世人的共识。学校是全民增强体质教育的主阵地,唯有学校里的增强体质的教育才有全民性。大学生参加体育运动,不仅可以提高呼吸系统的机能水平、促进骨骼和肌肉的生长发育,同时可以提高生活质量,使大学生有着充足的体力去从事专业领域的学习,这也为培养全面发展人和优秀人才的基础。

(二)精神培育——高校场域立德树人的内化

法国启蒙思想家卢梭曾说过,植物的形成在于栽培,人的形成在于教育。著名哲学家威廉·詹姆斯说过:“种下行动就会收获习惯,种下习惯就会收获品格,种下品格就会收获命运。”学校教育具有培养学生品格的义务,通过教育行动来使学生收获品格更是教育的目的,体育作为重要的教育手段更是促使学生收获品格的助力器。大学体育除了传习运动知识、技能和方法外,还具有重要的培养竞争心理、意识和耐苦精神的作用,如顽强拼搏、胜不骄败不馁的心理品质。高校体育竞赛中,竞赛自始至终不断贯彻与强化竞争理念,在竞争中保持自己不败将深深地内化在其身体中。与此同时,大学体育中的文化教育可以帮助学生在知识传授和技能传习过程中,特别是在体育运动中面对挫折的时候,可以激发和培养学生积极进取和顽强拼搏的精神。正如弗莱克斯纳所认为的那样,学校精神要比任何举措来保持学校的高水平都重要[7]。在大学各类体育教育活动中,要为学生树立积极进取、顽强拼搏的精神,并将运动品质与精神有效地迁移到之后的工作、生活中,发挥学生的主动性、能动性和创造力。

(三)道德塑造——高校场域里立德树人的社会教化

公民的道德建设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培养公民的道德意识。无论是社会公德、职业道德还是家庭美德,如果没有道德意识,公民的道德建设将无法贯彻实施下去。亚里士多德曾经说过,人的德行就是一种使人变得善良,并获得优秀成果的品质。美国实用主义教育学家杜威将教育本质阐述为“教育即生活”,在教学上他倡导“做中学”,提倡让学生在真实的情境中增长自己的经验,并强调“经验是道德发展的基础之一。加拿大学者哈格里夫斯指出,以往的教育变革着力于从外部促使学生成为变革场所,更重要的变革力量则来自于内部以人际关系为核心的教学文化[8]。体育是社会大系统中的一个子系统,各类体育活动中处处是道德觉悟和认识,锻炼道德意志,培养道德品质,养成道德习惯的教育过程。体育过程中的合作与竞争,对个人需要、他人需要、团队需要及其关系的处理能力的提升,将会有效地抵制自私自利、损人利己、利欲熏心等不良行为。与此同时,体育竞赛需要遵循各种体育道德,要遵守各项运动的竞赛规则;裁判员要求具有公平公正的品质,公正执法的素质;观众需要通晓球迷文化,遵守赛场的公共秩序;大学体育的间接或直接参与,培养了大学生的体育竞赛规则、道德等,这些能力会不断迁移到社会生活中并加以运用。体育道德的塑造,会让学生形成处事公正、竞争协作、遵守规范的基本生活教化能力,这些能力不断地推动学生由“自然人”转变为“社会人”。

三、大学体育立德树人的现实进路

明确立德树人的时代使命和价值基础是为了更好地在实践中落实这一教育根本任务。为了实现这一目标,我们需要充分挖掘大学体育服务于立德树人的内在价值,全方位、多角度地落实这项根本任务。

(一)着力彰显大学体育立德树人的特质

高等教育有别于义务教育阶段的初等教育、中等教育,其是我国教育体系的最高级阶段。高等教育主要面向于专业人才培养,为各类岗位提供人才支持。立德树人已经成为各个学科育人的总目标,体育学也不例外。大学体育作为高等教育的重要元素,有别于其他课程的教育。著名的教育家马约翰先生曾说:“体育是培养健全人格的最好工具。”[9]大学生进行适当的体育锻炼可以增强体质,为健康人格提供物质基础。体育运动不仅能够强身健体,而且能够处处体现着德育的功能。体育对拓展思维、团结协作、顽强拼搏、积极进取等精神品质的培养,都有着积极的作用。体育既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又可以通过育体进而全面育人。大学体育有其他学科所不具有的特质,应着力彰显大学体育在大学课程体系中的特有地位,发挥其在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高素质创新人才培养中的不可替代作用。

(二)构建大学体育立德树人的教育体系

高校课堂是立德树人的主要阵地,而体育课程建设则是立德树人的主要载体。正如2018年全国教育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所要求的那样,要树立健康第一的教育理念,开齐开足体育课,帮助学生在体育锻炼中享受乐趣、增强体质、健全人格、锤炼意志。大学体育课程作为学生体质增强、健全人格培养、意志锤炼等的重要手段,在课堂教学、运动训练、体育竞赛、校园体育文化等方面要始终贯彻将立德树人作为主线贯穿于高校体育的始终。同时,要特别关注大学体育课程的课堂教学。在课程内容设置、教学难度选择、运动负荷要求、教学手段控制、教学效果评价等方面都要围绕着这一目标来设计,体育教师、学生都围绕着这一目标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形成供给端与需求端双重发力,提升大学体育立德树人的效果。

(三)挖掘传统体育资源立德树人的功能

立德树人的时代使命、价值基础已经清晰地表明,要实现教育的根本任务,离不开对体育传统文化的挖掘与利用。中国传统体育文化是传统体育发展的根和魂,集中了过去古人对传统体育认识的精髓,蕴含着丰富的立德树人资源。对中国传统体育文化的利用,应注意根据当前国家对体育高等教育的要求,并结合各高校发展特征及学生个体成长的需要,科学地选择并改造。只有把所有可以在高校利用的传统体育资源充分调动起来,如武术、传统养生、民族民间体育项目等,将这些具有传统文化禀赋的资源作为立德树人的载体,才可以培养出具有中国传统文化底蕴和时代特质,并兼具国际视野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四)贯彻大学体育全面育人的公平要义

地位平等是文明社会的基本要求,受教育者之间的地位均等是人类走向文明社会标志,更是新时代高等教育健康发展的基本条件。大学阶段的学生存在着较大的个体差异,并存在着很多“问题”学生。为了在大学体育中贯彻立德树人的任务,必须要在立德树人的大学体育活动中兼顾各类学生。坚持“以学生发展为中心”的发展理念,关注优秀学生的同时,也要关注体育基础不好的学生;在关注正常学生的同时,也要关注因身体残疾、长期伤病无法从事体育运动的保健班的学生。要采用灵活的方式与手段,帮助他们关注体育、了解体育精神,培养其竞争意识、爱国意识,以及积极进取、团结协作、公平公正的精神,促进学生身体与精神教育的协同发展。

(五)提升立德树人实施主体的育人能力

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这句影响了几代人的名言,阐明了教师在学生“立德”“塑魂”等价值塑造方面所确立的地位。实践表明,教师的言传身教、 知识素养、道德情操、理想信念能够促进学生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中华民族是世界上最重视师德师风的民族。教师要想培养出具有德行兼备的优秀毕业生,教师的师德对学生的影响是巨大的。高校体育教师的师德素养应该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教师要具备良好的体育职业素养和爱岗敬业的奉献精神,可以通过奥运冠军的校园事迹报告来提升学生的爱国情操;其次,要利用大学体育的优势,研究大学身体教育的途径和手段,保障学生身体的发展;再次,要身体力行,践行体育教师的师德示范作用;最后,要善于通过体育活动捕捉立德树人的时机,发挥课堂教学、课外活动、体育竞赛、体育文化的整体育人功效。

[ 参 考 文 献 ]

[1] 肖朗.人的两重性和教育的两重性:康德教育哲学思想探析[J].南京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科学·社会科学版),2003(1):117-125.

[2] 刘晗.美国宪法的内在特性:制度结构、法律教义与宪法文化[J].比较法研究,2014(5):20-32.

[3] 董晓阳.俄罗斯宪法制度的演变与时代特征[J].俄罗斯中亚东欧研究,2003(1):22-30+95.

[4] 刘自成.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 加快建设教育强国[J].教育研究,2017(12):4-13.

[5] 杜玉波,赵长禄,李和章,等.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大力发展素质教育(笔谈)[J].中國高教研究,2018(2):7-12.

[6] 马德浩,季浏.体育的身体之维:基于梅洛·庞蒂哲学的思考[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12(4):76-79+94.

[7] ERNEST L B. College:the undergraduate experienne in America[M]. New York:Harler & Row,Publishers,1998:181.

[8] HARGREAVES A.Rethinking educational change: going deeper and wider in the quest for success[C]. Association for Supervision and Curriculum,1997:1-26.

[9] 王俊奇,童立涛.马约翰的大学体育教育思想[J].体育文化导刊,2002(1):41-42.

[责任编辑:刘凤华]

猜你喜欢
大学体育立德树人
立德树人视阈下的服务型基层党支部构建方式探究
谈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任务
职业学校体育足球教学方法探讨
学校体育器材管理自助化
关于大学体育教学中素质拓展课程的探讨与分析
“思维引导”法在高职大学体育教学与训练教学中实践效果
大学体育网络化教学与管理模式探究
新常态视阈下高校辅导员做好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