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文章在分析了融入真实生活情境作业设计的意义后,介绍了旨在融合生活情境发展化学核心素养的作业设计立意,并以“几种常见的盐”为例详细阐述了基于生活情境的初中化学作业设计与实践,最后从以下四个方面进行了实践反思:加强学习研究,挖掘生活情境素材;深入解读教材,注重融合学科知识;强化动手实践,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创新开放设计,凸显学生主体地位。这些实践反思为初中化学教师的创意作业设计提供了参考,有助于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养成。
[关键词]生活情境;初中化学;作业设计;核心素养
[中图分类号] " "G633.8 " " " " " " " "[文献标识码] " "A " " " " " " " "[文章编号] " "1674-6058(2024)29-0072-04
作业是为巩固课堂教学效果而设计的供学生课外进行的练习,它能够丰富学生的知识储备,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并发展学生的智力和创造才能。《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下简称《课程标准》)指出:化学课程要培养的核心素养,主要包括化学观念、科学思维、科学探究与实践、科学态度与责任[1]。有创意且有趣的作业对促进学生核心素养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2]。在素质教育背景下,创新优化作业设计,以作业评价促进教学,更好地发挥作业在促进学生核心素养发展方面的功能,是每一位教师追求的目标。
化学学科与我们的日常生活及生产实践联系紧密,以素养为本、深度融合生活情境的作业对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起着积极的作用。设计融入生活情境的作业,不仅能融合课内外知识,促进知识迁移与建构,激发学生思维,有效发挥作业的育人功能,还能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提高义务教育质量,实现核心素养的有效渗透。
一、作业设计立意
“重视开展核心素养导向的化学教学”是《课程标准》提出的课程理念之一。在作业设计过程中,应注重培养学科核心素养,并将作业评价与核心素养导向的化学教学深度融合,以形成协同效应。
基于此,笔者以《课程标准》中的课程内容为导向,精心挑选了12个作业主题(见表1),并展示了它们的相关生活情境及设计意图,为初中化学作业设计提供参考。
二、生活情境下的初中化学作业设计与实践
作业设计应紧扣学科知识与立德树人目标,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基于此,教师应依据《课程标准》的内容要求和学业质量标准,设置以生活化理念为导向的学习情境,启发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促进学生认知结构的构建,从而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设置不同类型的作业,如基础性作业、实验性作业、综合性作业和实践性作业等,可满足不同潜力和能力学生的需求,促进不同层次学生的个性化发展。
下面以“果蔬洗盐”为例,针对沪教版化学九年级第七章第3节第2课时“几种常见的盐”进行作业设计。此作业设计不仅整合了盐的性质等学科知识(如图1),帮助学生准确理解物质的性质与应用,还能让学生形成化学观念,解决实际问题。除此之外,通过生活化的作业内容还能让学生感受到化学对健康生活的指导作用,发展学生的科学态度与责任核心素养。
具体案例设计如下:
【创设真实情境】提供“果蔬洗盐”清洗水果的视频二维码(图略)。
设计意图:通过真实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让学生深刻体会化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即化学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
【资料卡片】展示“果蔬洗盐”的资料卡片(如图2)。
[【资料卡片1】
“果蔬洗盐”主要由氯化钠和一些水溶液呈碱性的盐混合制成。氯化钠是常见的盐之一,具有一定的杀菌作用。之所以添加水溶液呈碱性的盐(碳酸钠和碳酸氢钠),是因为瓜果蔬菜表面的农药多呈酸性,而一些有机磷农药在碱性环境下会迅速分解,从而达到高效去除农药的目的。 ]
【作业设计】针对学生个体的发展层次及知识掌握程度的差异,从作业的难度和形式两个方面进行分层和拓展,为学生提供多维度的作业时间、空间与方式,以促进其个性化发展,从而使每个学生都获得成就感。具体而言,“几种常见的盐”的作业可细分为四种类型:基础性作业、实验性作业、综合性作业和实践性作业,详细设计如表2至表5。
三、实践反思
(一)加强学习研究,挖掘生活情境素材
基于真实生活情境的作业设计,不仅能够激发学生的内在学习动力,还能够使学生在自主探索学科知识的过程中,体会到化学对改善人类生活和促进社会发展的积极作用。因此,新时代教师应树立创设生活情境的意识,认识到生活情境对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重要性。《课程标准》也非常重视核心素养的培养,因此教师不仅要深入研读《课程标准》,还要挖掘主题鲜明的情境素材,设计生活情境作业,创设问题情境,结合生活案例,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同时,教师需探寻化学核心素养和作业设计立意之间的联系,并加强相关理论学习。
(二)深入解读教材,注重融合学科知识
初中化学教材中蕴含丰富的生活情境素材,教师应通过整合与提取这些素材,在使学生掌握学科知识的同时渗透核心素养。因此,在设计作业时,要注重学科知识的融合,以新课标的内涵为基础,深入理解初中化学课程目标、核心素养、教学重难点、学业质量等标准。这样的设计旨在促使学生能够运用化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课程标准》也明确了“化学与社会”这一大概念,要求学生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感受化学在促进人类美好生活方面的贡献。同时,《课程标准》还强调了跨学科实践学习主题活动的重要性[3],旨在促进学科知识的有机融合。因此,在作业设计过程中,应特别注重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
(三)强化动手实践,培养学生创新意识
在素质教育背景下,化学实验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开展必要的探究性实验,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概念认知能力、数据分析能力、动手操作能力以及解决问题能力,而且在促进学生形成严谨的科学态度和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等方面也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4]。因此,在设计作业时,可以融入实验性内容,如“自制简易净水器”“制作汽水”“制作小型灭火器”等。这些既具有操作性又富含教育意义的实践性作业,能让学生在设计和完成实验的过程中,深化对化学学科的理解,激发实践潜能,进而有效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
(四)创新作业设计,凸显学生主体地位
作业设计应遵循开放创新原则,回归学习本质,并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因此,作业类型应当丰富多样,问题和任务应具有开放性和创新性,从而为不同发展潜力和能力的学生提供多样化的选择空间,以促进各类学生的发展,并增强他们的学习自信。
[ " 参 " 考 " 文 " 献 " ]
[1] "吴星.全面提高学生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所要培养的核心素养:《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解读(一)[J].化学教学,2022(9):3-8.
[2] "丁春玉.乐享作业 " "趣习化学:“双减”背景下初中化学作业的优化设计策略[J].中小学教学研究,2023(3):16-21.
[3] "王英彤,王秋,石峰.新课程背景下高中化学跨学科主题教学设计:“探秘无糖饮料”[J].化学教学,2021(8):63-68.
[4] "王洁.“双减”政策下初中化学作业设计策略与方法探究[J].中学化学教学参考,2022(12):5-7.
(责任编辑 罗 " "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