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简介
孙长坪(1964- ),女,湖南商务职业技术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职业教育法治研究所所长,研究方向:课程思政建设,教育法律制度(长沙,410205);曾鸣(1978- ),男,湖南商务职业技术学院电商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职业教育课程建设
通讯作者
卢宇(1985- ),男,湖南商务职业技术学院经贸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职业教育课程建设(长沙,410205)
基金项目
2023年度湖南省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项目“产教融合人才培养模式下高职院校‘大思政’育人生态构建研究”(23A104);2022年度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规划基金项目“职业教育岗位实习课程思政的话语体系与实施路径研究”(22YJA880047),主持人:孙长坪
摘 要 在全面推进课程思政建设背景下,作为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重要必修实践课程,岗位实习也应开展课程思政建设。推进岗位实习课程思政,需要建立相应的话语体系。话语内核、话语主体、话语内容和话语环境共同构成了话语体系的四个基本维度。岗位实习课程思政话语体系的构建应当紧扣岗位实习作为实践课的特点,遵循课程思政建设的一般规律,从话语体系构成的基本维度把握好其路向选择。岗位实习课程思政话语体系构建的话语内核路向应坚持“思”“政”“德”的统一;话语主体路向应坚持“政”“校”“企”“生”的统一;话语内容路向应坚持“德”与“技”的统一;话语环境路向应坚持“显”与“隐”的统一。
关键词 岗位实习;课程思政;话语体系;职业教育
中图分类号 G71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8-3219(2024)20-0061-06
“全面推进课程思政建设”是教育部对高等学校课程建设提出的一项基本要求[1]。高职教育是高等教育的一个重要类型,高职院校理所当然地也应全面推进课程思政建设。话语体系是承载特定思想价值观念的表达系统,具有阐释和凝聚思想价值观念并推动其话语有效传播的功能[2]。课程思政就是要在课程教学中开展思想政治教育,而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是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发展中的核心问题[3]。可见,推进课程思政建设,需要建立相应的话语体系。岗位实习是职业教育各类专业都必须开设的一门重要的实践课程,推进其课程思政建设,也需要构建相应的课程思政话语体系。话语体系有其基本的构成维度,岗位实习有其特殊的课程特色。因此,本研究基于话语体系的构成维度探讨岗位实习课程思政话语体系构建的路向选择。
一、职业教育岗位实习课程思政话语体系构建的路向维度与选择原则
(一)课程思政话语体系构建的路向维度
话语体系通常由话语内核、话语主体、话语内容和话语环境四个基本的要件构成。话语内核即是话语体系所要传播的精神意识,它是整个话语体系的核心和灵魂。话语主体即是进行话语精神意识交流的话语言说行动者,一般包括对话语精神意识传播起主导作用的话语传播主体,以及接受话语精神意识传播的话语受众主体。话语内容即是承载话语精神意识的软性载体。它一般包括以概念、观念等形式高度凝练话语精神意识的话语元素,以及以故事、案例等形式呈现话语精神意识的话语资源。话语环境即是展现话语精神意识的硬性载体,主要包括公开展现话语精神意识的显性话语环境,以及潜移默化地传播话语精神意识的隐性话语环境。话语体系的四个基本构成要件以话语内核为核心紧密联系,发挥着各自特定的功能,共同形成了话语体系构建的四个基本维度。
话语体系构建的路向也应从其构建的基本维度进行思考,具体包括话语内核路向、话语主体路向、话语内容路向和话语环境路向。课程思政话语体系的构建也应当遵循话语体系的四个基本维度,其路向选择也应包括这四重路向。
(二)岗位实习课程思政话语体系构建的路向选择原则
话语体系构建的路向选择关涉话语体系构建的基本道路与方向。岗位实习课程教学有其特殊性,课程思政建设有其内在的规律性。因此,岗位实习课程思政话语体系构建的路向选择应当遵循以下三个基本原则。
一是必须紧扣岗位实习作为实践课的特点。岗位实习相对于一般理论课程而言,在教学场地、施教主体、教学方式等多方面都有其特殊性。不言而喻,其课程思政也有别于一般理论课的课程思政,而具有其独特性。因此,岗位实习课程思政话语体系构建必须紧扣其作为实践课的特殊性。
二是必须遵循课程思政建设的一般规律。课程思政就是要从课程中发掘思政元素和思政资源,实现课程教学与思政教育同向同行。岗位实习课程思政话语体系构建应当基于岗位实习课程特殊性挖掘其思政话语元素与思政话语资源,以岗位实习课程为载体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实现技能训练与思想品德培养交互融合。
三是必须遵循话语体系构建的路向维度。话语体系构建有其基本的路向维度。岗位实习课程思政话语体系构建的路向,也必须依照话语体系构建的基本路向维度,从话语内核路向、话语主体路向、话语内容路向和话语环境路向,探讨其话语体系构建的具体路向选择。
二、职业教育岗位实习课程思政话语体系构建的话语内核路向
(一)话语内核路向选择的应然性分析
话语内核体现的是话语体系的精神意识,是整个话语体系的灵魂,具有强大的吸引力。“内核吸引规律”是课程思政建设的一项基本规律[4]。可见,话语内核在话语体系构建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课程思政的核心要义就是要在课程教学中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岗位实习课程思政话语体系的话语内核就是思想政治教育的精髓,它代表了岗位实习课程思政话语体系的吸引力及方向,是岗位实习课程思政话语体系构建的核心。因此,构建岗位实习课程思政话语体系的首要任务,就是必须牢牢把握好其话语内核的路向。
思想政治教育拥有丰富的内涵,包括思想教育、政治教育、道德教育三个方面的内容,是课程思政价值取向立足的元根基,或者说是根本的立足点。有学者称之为课程思政建设的“思本之基”“政本之基”“德本之基”[5]。思想教育旨在对人的思想价值的引领,引导人正确地看待世界,锤炼追求真理的精神;政治教育旨在对人的政治价值的引领,培养人具有爱党爱国情怀,形成坚定的政治立场;道德教育旨在对人的道德价值的引领,教导人树立责任与担当意识,养成良好的品德修养。思想教育、政治教育、道德教育虽各有其侧重,但三者又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它们共同发挥着思想政治教育的功能。毫无疑问,岗位实习课程思政的价值取向也必须立足思想教育、政治教育、道德教育三个根本的立足点。因此,岗位实习课程思政话语体系构建的话语内核路向就必须坚持“思”“政”“德”的统一。
(二)话语内核路向选择的行动策略:坚持“思”“政” “德”的统一
第一,必须坚持正确的思想引领。岗位实习话语体系的各个方面都必须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结合岗位实习课程特点、灵活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基本原理原则,并将之有机地贯穿于岗位实习全过程,如在岗位实习中帮助学生学会运用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辩证唯物观看待世界,学会运用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唯物辩证法解决问题,引领学生以马克思主义理论熏陶和历练自己,形成高尚的思想境界。
第二,必须坚持正确的政治引领。岗位实习话语体系的各个方面都必须坚决贯彻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的核心意识。在岗位实习过程中,话语传播主体可以结合岗位实习专业所对接的行业产业的巨大变革与发展等党领导国家发展壮大的历史与事实,帮助学生理解“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社会主义为什么好”等重大政治话题,引导学生坚定地听党话、跟党走,培养学生爱党、爱国、爱人民、爱社会主义的情怀,铸就坚定的政治立场。
第三,必须坚持正确的道德引领。岗位实习话语体系的各个方面都必须坚持以中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在岗位实习过程中,话语传播主体可以从岗位实习的具体场景和细节中,帮助学生深切感悟和体验敢于创新、勇于担当、甘于奉献、精益求精、团结友爱等精神美德,引导学生正确理解和处理好国家、社会与个人的关系,寓大德与小德于一身,形成良好的品德修养。
总之,思想教育、政治教育、道德教育在岗位实习课程思政教育中既各司其职,又浑然一体,共同构成了岗位实习课程思政话语体系的话语内核。三者缺少其一,课程思政的话语内核都不完整。可见,坚持话语内核“思”“政”“德”相统一的路向,是岗位实习课程思政话语体系构建的应然选择。
三、职业教育岗位实习课程思政话语体系构建的话语主体路向
(一)话语主体路向选择的应然性分析
话语主体是话语体系言说行为的行动者,对话语体系的话语内容传播效果有着最直接的影响。岗位实习课程思政话语主体的构成及其相互关系,对有效发挥岗位实习课程思政话语体系的作用,促进岗位实习课程思政话语内容的传播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因此,构建岗位实习课程思政话语体系,必须全面把握好其话语主体的构成路向。
岗位实习是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一门重要的实践课,它不同于一般的理论课程,其教学场所、教学主体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岗位实习课程思政的话语主体也不同于一般的理论课。在岗位实习课程思政中,学校和教师仍然是对学生进行课程思政教育的主导性话语主体,学生仍然是接受课程思政教育的受众性话语主体。同时,实习企业和指导师傅在岗位实习课程思政中也担当着重要的角色,企业的精神风貌与文化、师傅的思想品德与言行等都会对学生成长产生影响。在某种情况下,相关政府部门也应当参与到岗位实习课程思政中来。学校和教师、实习企业和指导师傅以及相关政府部门,各类主体在岗位实习课程思政话语体系构建中均发挥着各自不可替代的主体作用,而且从“三全”育人的角度看,实习企业、指导师傅和相关政府部门,也都应当参与到岗位实习课程思政中来[6]。因此,岗位实习课程思政话语体系构建的话语主体路向就必须坚持“政”“校”“企”“生”的统一。
(二)话语主体路向选择的行动策略:坚持“政” “校”“企”“生”的统一
第一,发挥政府在岗位实习课程思政话语体系构建中的引导主体作用。课程思政建设的有效推进,离不开政府的引导。如教育部发布的《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以下简称“《纲要》”)对推动各高校课程思政建设发挥了很好的引导作用。岗位实习作为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核心实践课程,有其特殊性,其课程思政话语体系的构建更需要政府的参与和指导。教育行政部门对岗位实习课程思政话语体系的构建应做好顶层设计,促进实习企业与职业学校在岗位实习课程思政话语体系构建中的联动合作。相关政府部门应支持和指导实习企业积极参与岗位实习课程思政话语体系的构建,督促实习企业调动相关资源协助职业学校切实推进岗位实习课程思政教育有效开展。
第二,突出职业学校和教师在岗位实习课程思政话语体系构建中的主导和主体作用。人才培养是学校的基本职责,课程思政是人才培养的重要内容。毫无疑问,在岗位实习课程思政话语体系构建中,职业学校和教师要担当起自身的职责,发挥主导和主体作用。职业学校对岗位实习课程思政的实施应进行全方位的策划和组织,将“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贯穿于岗位实习全过程。职业学校教师应牢记“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切实担当起岗位实习过程中思想政治教育的重担,潜心开发岗位实习课程思政教学资源,精心设计岗位实习课程思政教学方案,用心讲好岗位实习课程思政教学内容。
第三,彰显实习企业和指导师傅在岗位实习课程思政话语体系构建中的辅助主体作用。实习企业是岗位实习实际开展的场所,指导师傅是岗位实习的直接指导者,岗位实习课程思政的开展离不开实习企业和指导师傅。在岗位实习课程思政话语体系构建中,实习企业和指导师傅应积极辅助职业学校和教师,充分发挥辅助主体作用,助推岗位实习课程思政教育的有效开展。实习企业应根据岗位实习课程思政教育需要积极营造岗位实习场所的思政教育氛围,如开设彰显企业艰苦奋斗、创新发展历史以及产业行业改革发展重大成就的展览,播放宣传劳动模范、先进典型事迹的视频,悬挂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横幅标语等。实习指导师傅应自觉主动地参与到岗位实习课程思政教育中来,以身示范、言传身教、潜移默化地辅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
第四,调动实习学生在岗位实习课程思政话语体系构建中的受众主体作用。实习学生在岗位实习课程思政教育中处于受教者地位。实习学生应积极响应政府、职业学校和教师、实习企业和指导师傅等施教者在岗位实习课程思政教育中的言说行动,及时协同施教主体,主动参与到岗位实习课程思政的言说行动中来,自觉接受岗位实习课程思政教育。
总之,政府、职业学校和教师、实习企业和指导师傅、实习学生在岗位实习课程思政话语体系的言说行动中,担当着各自不同的角色,发挥着各自不同的作用,它们共同构成了岗位实习课程思政话语体系的话语主体,缺少其一都不能构成完整的话语主体。可见,坚持话语主体“政”“校”“企”“生”相统一的路向,是岗位实习课程思政话语体系构建的客观要求。
四、职业教育岗位实习课程思政话语体系构建的话语内容路向
(一)话语内容路向选择的应然性分析
话语内容承载和呈现着话语内核,是话语体系实现其话语内核传播的软工具,对话语体系构建具有基石性作用。岗位实习课程思政话语体系也需要有相应的话语内容来承载和呈现其话语内核。如何打造岗位实习课程思政话语体系的基石,还必须准确把握好其话语内容形成的路向。
课程思政是课程教学与思政教育的同向同行和有机融合。思政教育是课程思政的“魂”,而课程教学则是课程思政的“体”。课程思政就是二者相互作用、相互促进、相互融合形成的“魂”与“体”的统一。有学者指出:“不同学科理论与思想政治教育相互交叉融合达到成熟的突破与创新,是课程思政创建自身话语体系的突破点。”[7]岗位实习课程思政也应当在岗位实习技术技能的传授中有机地融入思政教育内容,将“德”与“技”融为一体。我国《职业学校学生实习管理规定》也要求岗位实习课程必须坚持“立德树人,德技并修”[8]。因此,岗位实习课程思政话语体系构建的话语内容在路向选择上应当坚持“德”与“技”的统一。这里的“德”是更广义的“德”,包括思想教育、政治教育、道德教育三个方面的内容。
(二)话语内容路向选择的行动策略:坚持“德”与“技”的统一
第一,以“技”为基,提炼岗位实习课程思政话语内容“德”的元素。《纲要》指出:“课程思政建设内容要紧紧围绕坚定学生理想信念,以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爱人民、爱集体为主线,围绕政治认同、家国情怀、文化素养、宪法法治意识、道德修养等重点优化课程思政内容供给,系统进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中国梦教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法治教育、劳动教育、心理健康教育、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教育部已为课程思政建设指明了思政元素提取的方向,即指向思想政治教育核心价值理论体系[9],涵盖了思想教育、政治教育和道德教育各方面的内容。但落实到具体课程的课程思政内容设计,其思政元素还必须根据各门课程自身的特点进行相应提炼[10]。岗位实习课程也是这样,其课程思政话语内容“德”的元素的提取,也应当以《纲要》为指导,根据岗位实习课程教学的特点,结合学生技术技能培养全过程,从各方面提炼岗位实习课程思政教育的基本元素。
第二,以“技”为基,挖掘岗位实习课程思政话语内容“德”的资源。话语资源是对话语元素的阐释和表达,话语资源应蕴涵话语元素,因此,课程思政话语资源的开发必须紧扣课程思政话语元素。同时,课程是课程思政的基础,课程思政话语资源应体现课程内在的特征,因此,课程思政话语资源的挖掘还必须紧扣课程特点。各门课程尽管类别有所不同,但都内含有育人的属性和功能[11]。岗位实习在其课程内容、教学过程、教学场所、教学素材等各方面都蕴含丰富的课程思政话语元素和课程思政话语资源。岗位实习课程思政话语资源的挖掘,应当继续以《纲要》为指导,各类话语主体多方协同联动,在课程思政元素提炼的基础上,结合岗位实习课程教学的特色,从产业行业企业的创业发展历史、改革发展态势、工艺技艺过程、典型模范人物等多方面深入挖掘岗位实习课程思政资源,形成阐释和表达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开拓创新、奋斗担当、爱岗敬业、精益求精、团结友善等精神元素的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系列话语资源。
总之,在岗位实习课程思政话语体系构建中,“技”是“德”之体,“德”是“技”之魂;“技”能蕴“德”,“德”能扬“技”;“德”应以“技”为基提炼和挖掘,“技”应以“德”为魂练就和发扬[12]。可见,坚持话语内容“德”与“技”相统一的路向,是岗位实习课程思政话语体系构建的内在要求。
五、职业教育岗位实习课程思政话语体系构建的话语环境路向
(一)话语环境路向选择的应然性分析
话语环境为话语内容的言说行动营造氛围,是话语体系实现其话语内容传播的硬工具,对话语体系的实施发挥着有力的推动作用。岗位实习课程思政话语体系的有效实施,也需要相应的话语环境来推动。岗位实习课程思政话语体系,如何营建能推动其有效实施的话语环境,还需要着力把握好其话语环境形成的路向。
话语环境通常包括显性话语环境和隐性话语环境。显性话语环境是大张旗鼓地传播话语内容的公开场合,而隐性话语环境却是在潜移默化中实现着话语内容的传播。显性话语环境和隐性话语环境有着各自不同的环境空间,各自发挥着助推话语内容传播的作用,从不同的途径保障话语体系实施的效果。岗位实习课程思政话语体系的构建,也需要显性话语环境和隐性话语环境共同发挥作用,共同助推话语体系的有效实施,因此,构建岗位实习课程思政话语体系,其话语环境营建的路向应当坚持“显”与“隐”的统一。
(二)话语环境路向选择的行动策略:坚持“显”与“隐”的统一
第一,发挥显性话语环境作用,保障岗位实习课程思政话语体系话语内容传播的有效性。显性话语环境就是公开传播话语内容的话语环境,是话语传播的主要场域,对话语传播效果具有极大的作用。显性话语环境对话语传播功能的强弱,直接影响着话语传播的效果,因此,构建岗位实习课程思政话语体系,必须加大对显性话语环境的建设。话语环境建设主要包括体制机制、设施设备等建设。岗位实习课程思政显性话语环境也应从这两方面加大建设。一方面,就是要建立相应的体制机制。课程思政作为旨在传播价值理念的教育活动,其有效推进有赖各项相关机制的保障与配合[13]。职业学校及相关部门应协调一致明确各话语主体在岗位实习课程思政话语体系建设中的职责,以及推进话语内容有效传播的相关工作程序等,充分发挥各方面作用,形成有利于岗位实习课程思政话语内容有效传播的体制机制。另一方面,就是要做好话语空间的设计布置。岗位实习的主要教学空间在实习企业,企业及其他相关方面应相互协同,运用相关技术与工具围绕岗位实习课程思政话语内容的有效传播,做好相关设施设备的设计布置,如设置相关展板、张贴相关标语、挂出相关横幅、制作相关视频、建立网络平台等,营造有利于岗位实习课程思政话语内容有效传播的空间氛围。
第二,发挥隐性话语环境作用,增强岗位实习课程思政话语体系话语内容传播的实效性。隐性话语环境是显性话语环境的延伸。相对于显性话语环境而言,隐性话语环境在话语传播方面具有内容的多样性、方式的灵活性、场域的隐蔽性,用好隐性话语环境能增强话语的传播效果,否则将可能会带来负面作用。因此,构建岗位实习课程思政话语体系,还必须充分利用好隐性话语环境。在新媒体时代,话语传播的隐性环境复杂多样,如QQ、微信、抖音等都可以是话语隐性传播的途径。岗位实习课程思政话语传播主体应主动地利用好隐性话语环境,重视在隐性话语环境中岗位实习课程思政话语的传播,实现在潜移默化中提升话语内容传播的效果。
总之,在岗位实习课程思政话语体系构建中,既需要营造良好的显性话语环境,也需要用好多样的隐性话语环境。显性和隐性两种话语环境在话语内容传播中有主次之分,二者对有效实现话语内容传播有着各自不同的功能,并发挥着各自不同的作用。因此,坚持话语环境“显”与“隐”相统一的路向,是岗位实习课程思政话语体系构建的当然选择。职业教育岗位实习课程思政话语体系构建的四重路向具体情况见图1。
六、结语
在“全面推进课程思政建设”的背景下,岗位实习作为职业教育人才培养非常重要的一门必修实践课程,也应当开展课程思政建设。课程思政的有效开展需要构建相应的话语体系。话语体系有其内在的构成逻辑。话语内核、话语主体、话语内容、话语环境都是构建话语体系不可或缺的构成要件,也即构建话语体系的四个基本维度。构建岗位实习课程思政话语体系,应综合考虑岗位实习课程特色、课程思政建设规律、话语体系构建维度,应坚持其自身话语内核、话语主体、话语内容、话语环境各自独特的实践路向,由各构成要件相互作用、相辅相成而共同构成,最终实现以话语体系推动岗位实习课程思政的有效实施。
参 考 文 献
[1]教育部.关于印发《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的通知[EB/OL].(2020-06-06)[2024-04-08].https://www.gov.cn/zhengce/zhengceku/2020-06/06/content_5517606.htm.
[2]吕丹红,祖金玉.构建中国式现代化话语体系的基本问题论析[J].北方民族大学学报,2023(4):103-110.
[3]邱仁富.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的基本结构和功能[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11(5):50-52.
[4]刘建平,周耀杭,莫丹华.深入把握高校课程思政的基本规律[J].中国高等教育,2020(23):36-38.
[5]王国兵,雷龙乾.新时代高校课程思政中的思政元素之基[J].中学政治教学参考,2020(10):52-55.
[6]刘怡,孙长坪.政校企协同实施岗位实习课程思政路径研究[J].机械职业教育,2023(6):53-57.
[7]刘兴璀.走向融合:高校课程思政话语冲突及其逻辑重构[J].江苏高教,2022(3):64-72.
[8]教育部等八部委. 职业学校学生实习管理规定[EB/OL].(2022-01-21)[2024-04-08].https://www.gov.cn/zhengce/zhengceku/2022-01/21/content_5669670.htm.
[9]薄萌萌.高校教师在“课程思政”改革中的元认知过程——质性研究的视角[J].教育学术月刊,2020(4):68-74+111.
[10]沈瑞林.我国高校课程思政话语体系建设的困境与对策——基于费尔克劳夫话语三维模式的考察[J].江苏高教,2022(3):73-79.
[11]曲建武,许传洲.科学把握课程思政的内在要求[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22(7):126-130.
[12]孙长坪.推进岗位实习课程思政建设 锻造“德”“技”并修的大国工匠[J].教育科学论坛,2023(33):1.
[13]卢黎歌,吴凯丽.课程思政中思想政治教育资源挖掘的三重逻辑[J].思想教育研究,2020(5):74-78.
The Four Orientations of the Construction of Discourse System of Curriculum Ideology and Politics in the Internship Course of Vocational Education
Sun Changping, Zeng Ming, Lu Yu
Abstract" In the context of comprehensively promoting the construction of curriculum ideology and politics, as an important practical course for vocational education talent training, internship should also carry out the construction of curriculum ideology and politics. The discourse system can effectively promote the dissemination of discourse. To promot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n internship courses, it is also necessary to establish a corresponding discourse system. The four basic dimensions of discourse core, discourse subject, discourse content and discourse environment constitute for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discourse system.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discourse system for internships should closely follow the characteristics of" internships as practical courses, follow the general laws of cours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construction, and grasp the path selection from the basic dimensions of discourse system composition. Its discourse core orientation should adhere to the unity of“thought”“politics”and“morality”; its discourse subject orientation should adhere to the unity of“government”“school”“enterprise”and“student”; its discourse content orientation should adhere to the unity of“morality”and“skill”; its discourse environment orientation should adhere to the unity of“explicit”and“implicit”.
Key words" internship; curriculum ideology and politics; discourse system; vocational education
Author" Sun Changping, professor of Hunan Vocational College of Commerce (Changsha 410205); Zeng Ming, associate professor of Hunan Vocational College of Commerce
Corresponding author" Lu Yu, associate professor of Hunan Vocational College of Commerce (Changsha 4102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