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探讨了在乡村振兴战略框架下,云南省保山市乡镇的玉米产业绿色发展战略。分析了乡镇玉米种植现状及存在的关键性问题。并针对乡镇实际情况,提出若干发展策略:推广玉米绿色种植技术、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制定并推广玉米绿色种植标准、培育精品玉米和名牌玉米。期望对推动当地玉米产业可持续发展有所帮助。
关键词:乡村振兴战略;玉米;产业;绿色发展;策略
乡村振兴战略是中国政府提出的一项重要战略,旨在推动农村经济发展、改善农民生活水平、促进城乡一体化发展,实现农业农村一体化。玉米产业在中国农业中占有重要分量,发展绿色玉米产业符合乡村振兴战略的整体目标。可以优化农业结构、推动乡村经济发展,为乡村振兴注入新动力。本文以云南省保山市乡镇为例,对乡村振兴战略下玉米产业绿色发展策略进行研究和探讨,期望对推动当地玉米产业可持续发展有所帮助。
1 山区乡镇玉米产业发展现状
保山市山区乡镇气候条件相对适宜玉米生长,光照充足,雨量适中,适合玉米的生长周期。玉米种植面积较为广泛,市场需求稳定,农民能够通过玉米种植获得较为稳定的经济收益,是乡镇主要农作物和重点发展产业之一。随着基础设施逐渐完善,农业经营政策逐步到位,各部门积极指导玉米生产,山区乡镇的玉米产业显现出一定的活力和发展潜力。在农业技术推广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当地农民逐渐采用现代化的种植技术,包括品种改良、科学施肥、病虫害综合防治等,以提高生产效率和作物产量。主要种植的玉米品种有川单99、敦玉810、心农98、金秋玉45、罗单297、大天2430、大天2416、大好969、大好6083,平均产量500~600kg/667m2。
近年来,山区乡镇致力于产业发展,通过摸索符合乡情的经验,帮助当地群众增收致富。在农业发展中注重绿色引领,采取绿色防控、无人机统防统治等措施,构筑了粮食生产的安全屏障。推广稻油轮作、玉米大豆带状复合种植等绿色高效技术模式,加速发展生态农业。总体来看,山区乡镇的玉米产业在现代化、绿色化方面有着积极的发展态势,未来可望进一步提升产业水平和经济效益。
2 山区乡镇玉米产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2.1 农业基础设施建设落后 由于山区乡镇地理条件相对复杂,对农业基础设施的发展带来了诸多挑战。农田水平、土壤改良、土地整理和机耕道路等基础设施相对落后,导致农业生产效率较低,具体表现为:一是农田水利设施不足。乡镇灌溉系统不够完善,很多农田依赖自然降水进行灌溉。遇到干旱季节时,水资源供应紧张,影响作物的正常生长。缺乏有效的排水设施也容易导致农田在雨季时积水,影响农作物的收成。二是土壤改良措施欠缺。乡镇的土壤改良工作相对落后,许多农田土壤肥力不足,影响作物的产量和质量。由于缺乏系统的土壤改良措施,土壤的生产力未能充分发挥。三是土地整理工作滞后。受地形限制,乡镇土地整理工作难度较大。许多农田地块分散且不规整,耕作效率低下,导致土地整理工作未能有效推进,农田利用率低,难以实现规模化经营。四是机耕道路建设滞后。农村机耕道路是实现机械化生产的重要设施,但山区乡镇的机耕道路建设尚未完全普及,许多道路狭窄且不平整,限制了农业机械的通行和作业。不仅增加了农民的劳动强度,还降低了农业生产的效率。五是机械化生产效率低。由于基础设施建设滞后,农业生产过程中的机械化程度较低。许多农户仍然依赖传统的手工劳作,农用机械的普及率和利用率不高,难以实现现代农业的高效、规模化生产。
2.2 农业生产模式单一 当前,山区乡镇的玉米种植主要采用传统的平面种植方式,缺乏立体化、多层次的生产模式,没有充分利用空间资源进行间作、套作和立体种养等多元化生产。另外,乡镇的农业种植结构较为单一,使得农民的收入来源单一,抗风险能力较弱。当玉米市场价格波动或遭遇自然灾害时,农民的收入将受到显著影响。缺乏多样化的种植结构也限制了土地的综合利用,无法充分发挥土地的生产潜能。由于立体化生产程度低和种植种类单一,导致土地经济效益较低。
2.3 农业标准化程度不高 山区乡镇的玉米种植主要依靠传统的种植方式,农业生产过程中的标准化管理水平较低。缺乏系统的种植规范和管理标准,农民在播种、施肥、灌溉、病虫害防治等环节上多凭借经验操作,难以保证种植过程的统一性和规范性。这种低标准化生产方式不仅影响了玉米的产量和品质,还增加了生产过程中的风险。同时,由于缺乏种植标准和绿色农业意识,当地农民在使用农业、化肥等生产资料时,往往缺少科学的指导和规范,容易出现过量使用或使用不当问题,导致农产品残留物超标,不能适应市场准入制度和市场对农产品质量安全的要求,影响食品安全和市场竞争力。此外,玉米虽是山区乡镇的主要作物,但缺乏有市场知名度和竞争力的品种,且农产品在品牌建设和市场推广方面投入不足,难以形成特色和优势,无法在市场上脱颖而出。
2.4 科学化生产程度低 山区乡镇的玉米种植主要依赖传统经验,缺乏科学的生产管理方法和技术。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有:一是当地农民的整体文化水平较低,制约了他们对新技术和新知识的接受和应用能力。由于教育水平的限制,许多农民难以理解和掌握现代农业技术,无法有效应用科学种植方法;也使得农民在面对农业技术培训时,接受度和参与度不高,影响了农业生产的科学化和现代化进程。二是由于乡镇农户习惯于传统的生产方式,对科学化的生产管理和技术应用存在一定的抵触和疑虑,这种保守的态度同样阻碍了科学化生产方式的推广和普及。三是缺少综合性状优良的品种,农民种植的玉米品种虽多,但品质参差不齐,市场竞争力不足。加上种植规模小,农户无法享受规模化生产带来的成本优势,难以形成规模效益。
3 乡村振兴战略下山区乡镇玉米产业绿色发展策略
3.1 推广玉米绿色种植技术 乡村振兴战略强调农业的绿色可持续发展,因此推广绿色有机种植技术是该战略中的关键内容。具体措施包括:加快绿色有机种植技术的推广和应用,减少化肥和农药的使用,采用有机肥料和生物农药,促进土壤健康和生态平衡;引导农民尝试多层次、多品种的立体化种植方式,充分利用垂直空间,提高土地利用率和产出效益;推广节水灌溉技术,减少农业用水量和过度开采,能够有效缓解水资源紧张。总之,绿色种植技术的推广可以降低农业对环境的负面影响,促进农药生态化、绿色化发展,保护生态环境,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3.2 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 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也是乡村振兴战略指导下的一项重要绿色发展策略。第一,推广秸秆还田技术。即将玉米秸秆粉碎后还田,可以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改善土壤结构,提高土壤肥力。第二,清洁能源生产。利用玉米收获和脱粒后的废弃物制作生物质燃料,可以替代煤炭等不可再生能源,降低碳排放,减少空气污染等。第三,转化为有机肥料。玉米收获后的废弃物通过粉碎、生物发酵等工序,可以转化为有机肥料。在实际生产中代替部分化肥,以降低对农业种植对化肥的需求,减少化肥对环境的污染。上述措施不仅有助于减少环境污染和资源浪费,还能为农民提供额外的收入渠道,促进农业循环经济系统的建立。
3.3 制定并推广玉米绿色种植标准 为提高山区乡镇玉米种植的标准化程度和市场适应性,当地或上级农业主管部门应制定并推广玉米绿色种植标准,标准的主要内容应包括:第一,土壤和水质要求。规定土壤的养分含量、pH值、重金属含量等要求。规定灌溉水源的安全性和水质标准,限制水源污染对玉米生长的影响。第二,农药和化肥使用限制。明确可使用的有机农药和肥料类型及使用剂量,限制化学农药的使用量和使用频率,保障环境和产品质量安全。第三,种植技术要求。包括种植密度、间作、轮作等技术措施。强调科学施肥、科学灌溉和定期病虫害监测和防治。第四,环境保护要求。要求农户合理利用农田周边生态资源,保护生态环境的稳定性和可持续性。鼓励农民进行秸秆综合利用,减少环境污染。第五,产品质量要求。规定玉米的外观质量、营养成分含量、农药残留和重金属含量等标准。强调产品安全性和健康性,符合国家和地方的食品安全法规和标准。
3.4 培育精品玉米和名牌玉米 加强山区乡镇玉米产品品牌建设,发掘和培育具有地方特色和市场潜力的玉米品种。确定乡镇玉米的品牌定位,如生态、绿色、有机等,突出地方特色和品质优势。并为品牌设计独特的品牌形象和标识,增强品牌识别度。申请绿色食品、有机食品等权威认证,定期进行产品质量监测,确保产品符合认证标准和市场要求。鼓励发展玉米深加工产业,生产玉米糁、玉米粉、玉米油等高附加值产品。政府设立专项资金、提供贷款和补贴等,减轻农户和企业的资金压力,鼓励他们参与品牌建设。同时政府组织农业技术培训,提高农户的种植管理水平和品牌意识。
综上,结合乡村振兴战略背景实施以上策略,山区乡镇玉米产业可以实现提高农产品质量、增加农民收入、保护生态环境等绿色发展目标,推动山区乡镇经济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高峰,王剑.我国玉米产业安全态势演进及展望.农业经济,2023(10):14-16
[2]田宪玺,陈书亮,刘冉,等.关于推进玉米产业高质量发展的调研与思考——以山东玉米产业发展为例.中国粮食经济,2023(12):37-39
[3]吴宗奎.乡村振兴战略下河南玉米产业绿色发展策略.食品研究与开发,2022,43(15):225-2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