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产稳产优质杂交稻新组合两优粤禾丝苗

2024-12-31 00:00:00沈宏扬
中国种业 2024年9期
关键词:丝苗父本母本

两优粤禾丝苗系安徽台沃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安徽省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和广东省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共同选育的两系杂交中籼新组合。该(品种)组合具有丰产性好、长势繁茂、分蘖能力强、米质优和综合抗性强等特点。2020年通过安徽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通过,适宜在安徽省一季稻区种植。

1 亲本的选育

1.1 两系不育系X54S 不育系X54S由安徽省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选育。该不育系表现为株型松紧适中,穗型较大,分蘖力中等,茎秆粗壮,剑叶长,稃尖和柱头紫色,生长清秀,柱头外露率和异交结实率高,可恢复性较好,制种产量高,综合性状较优良,适应性广等特点,于2011年通过安徽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组织的育性技术鉴定。

1.2 恢复系粤禾丝苗 父本粤禾丝苗由广东省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育成。2008年早造以本所选育的米质优、高抗稻瘟病、丰产性较好的稳定品系黄华占/粤泰13,与丰产性好、米质优、熟色好但高感稻瘟病的品系粤银丝苗进行温汤杂交。2008年晚造种植F1。2009年早造种植F2,选出7个优良单株;晚造种植F3,进行抗性鉴定,优选出4个单株。2010年早造种植F4,表现抗稻瘟病,抗白叶枯病,再优选出2个单株;晚造种植F5,优选出2个单株。2011年早造种植F6,其中编号646的株系表现产量高、米质优、抗性好,成熟时混收。2012年参加广东省区试命名为粤禾丝苗,2014年6月通过广东省农作物新品种审定(粤审稻2014026)。四川台沃种业有限责任公司于2015年10月9日获得该品种独占开发使用权。

1.3 两优粤禾丝苗的选育 2014年四川台沃种业有限责任公司安徽科研育种站以X54S为母本、粤禾丝苗为父本进行杂交,育成两优粤禾丝苗,2020年通过安徽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皖审稻20201066)。

2 产量表现

2.1 区试表现 2017年参加安徽省丰沃水稻联合体中籼迟熟区域试验,两优粤禾丝苗折合大田平均产量为9.12t/hm2,比对照Ⅱ优838增产7.47%,增产点比例达100%;2018年续试,折合大田平均产量9.07t/hm2,比对照Ⅱ优838增产5.65%,增产点比例达90%;2年区试折合大田平均产量9.10t/hm2,比对照Ⅱ优838增产6.56%。2019年顺利进入生产试验,折合大田平均产量9.72t/hm2,比对照Ⅱ优838增产1.90%。

1.2 示范表现 2023年两优粤禾丝苗在安徽省蚌埠市淮上区沫河口镇沫河口村示范种植0.5hm2,实收产量10.73t/hm2;天长市桥湾乡种植2.3hm2,实收产量10.28t/hm2,高产田块达10.65t/hm2,安徽省合肥市包河区大圩镇四川台沃种业有限责任公司安徽育种站基地示范种植0.15hm2,产量11.01t/hm2;池州市贵池区秋浦街道农委示范田种植0.2hm2,实测产量10.20t/hm2。

3 特征特性

3.1 生育期 两优粤禾丝苗生产试验平均全生育期为136d,比对照Ⅱ优838早熟1d。2023年在淮河流域地区种植,一般4月中下旬至至5月初播种,全生育期135.0~138d。在沿江地区种植,一般5月上旬至中旬播种,全生育期135d左右。

3.2 农艺性状 两优粤禾丝苗属于中等大穗型组合,株型外松内紧,分蘖能力强,剑叶挺直、叶色绿,稃尖紫色,谷粒中等,灌浆速度快、籽粒饱满度较高。2017-2018年参加安徽省丰沃水稻联合体区域试验,2年平均株高118cm,穗长22.1cm,有效穗数244.5万/hm2,每穗总粒数达190.6粒,结实率81.3%,千粒重23.7g。

3.3 稻米品质 2020年农业农村部稻米及制品质量监督检测中心检测:糙米率81.9%,整精米率63.6%,垩白度1.3%,透明度1级,碱消值6.2级,胶稠度71mm,直链淀粉含量17.6%,粒长6.8mm,长宽比为3.2,精米率74.4%,垩白粒率5%,蛋白质含量达7.87g/100g。依据NY/T 593—2013《食用稻品种品质》标准达部标2级。

3.4 抗性 2017-2018年参加安徽丰沃水稻联合体中籼迟熟组区域试验,经安徽省农业科学院植保所进行人工接种和自然诱发抗性鉴定:2017年表现中抗稻瘟病,综合抗病指数为3.25。白叶枯表现为感病,综合感病指数为61。纹枯病表现为感病,平均感病指数为52。稻曲病发病率为18%,表现为中抗稻曲病,抗病指数为5.6。条纹叶枯病发病率为1,表现为高抗条纹叶枯病;2018年抗性表现中稻瘟病综合指数3.8,表现为中抗稻瘟病。稻曲病病穗率9.0%,表现为中感稻曲病,白叶枯病表现为感病,综合感病为7级。

4 栽培技术要点

2023年在安徽省蚌埠市淮上区沫河口镇沫河口村、天长市桥湾乡、池州市贵池区秋浦街道和合肥市包河区等各点种植均表现出丰产性好、米质优的特点。两优粤禾丝苗在栽培上,前期注意施足底肥,早施多施分蘖肥[1],主攻壮秧和分蘖,建立协调的高产群体,后期适当施用磷钾肥,提高抗性和结实率,防止早衰[2]。

4.1 适时播种,培育壮秧 两优粤禾丝苗在安徽省作一季中稻种植,移栽稻宜于5月中上旬播种,大田用种量15kg/hm2,秧田播种量150kg/hm2;大田移栽一般采用湿润育秧,在做秧厢前施45%复合肥(N-P2O5-K2O=15-15-15)750kg/hm2作基肥,机械平整完静置5~7d,然后人工开厢,厢宽1.3m,厢沟0.3m,用木推把厢面整平,秧田排水后,保持厢面无明显积水和杂草。厢面沥干水5h后,均匀撒播,轻轻用木锹顺着一个方向匀速踏谷,切勿来回踏谷。播后2~4d喷施扫茀特1600mL/hm2。播后1周内保持厢面湿润,待秧苗长至3叶1心后灌水,追施尿素60~75kg/hm2作断奶肥,同时喷施60g/L艾绿士300mL/hm2,兑水600L防治稻蓟马。移栽前5d追施送嫁肥尿素112.5kg/hm2,同时喷施阿维菌素450mL/hm2、60g/L艾绿士300mL/hm2和稻瘟灵450mL/hm2兑水600L混合喷施,防治秧苗移栽后稻苞虫、稻蓟马、稻瘟病等对秧苗造成伤害,影响基本苗数量。

4.2 适龄带蘖移栽,合理密植 秧龄控制在30d以内,尽早移栽,促进早生快发,沿淮及合肥地区一般在秧龄30d左右移栽最佳,沿江地区一般在秧龄25~30d移栽为佳。两优粤禾丝苗分蘖力较强,株行距以16.7cm×26.7cm为宜,每穴插2~3粒种子苗,插足基本苗90万~120万/hm2。

4.3 加强大田肥水管理 两优粤禾丝苗的田间长势繁茂,分蘖力强,剑叶挺直、熟相佳。栽插前宜重施基肥,栽插后早施分蘖肥,整个生长期应合理控制氮肥、增施磷钾肥,氮肥不能施用过量,防止倒伏[3]。大田整地前10d,先灌水浸泡7d,如果水渗透完可补灌至刚淹没墒面土壤为宜,然后撒施基肥45%复合肥(N-P2O5-K2O=15-15-15)525kg/hm2进行旋耕至田间平整为宜。待大田移栽后5~7d采用化学除草剂并撒施46.2%的尿素112.5kg/hm2作返青肥促进分蘖;水稻进入分蘖期至分蘖盛期后开始搁田控制无效分蘖,经过7~15d的搁田,田间出现裂口后复水并追施45%复合肥(15-15-15)75kg/hm2和氯化钾120.0kg/hm2作穗肥,提高结实率,增加籽粒饱满度;抽穗灌浆期不宜再追肥,以防倒伏或贪青。田间管理上应采取栽插后深水返青、浅水分蘖、适时轻搁、湿润生长,成熟后不宜断水过早,造成灌浆不足,影响产量。

4.4 病虫草害防治 病虫害防治以“预防为主,综合防治”为准则,根据病虫预测预报适时防治。一般在移栽后20d每hm2用

5%阿维菌素1500mL、12%虫满腈虱螨脲1500mL、85%氯虫杀虫单750mL、20%吡虫啉300mL及20%噻菌铜2100mL进行混合喷施防治稻纵卷叶螟、蓟马、稻飞虱等害虫以及预防白叶枯病的侵害;水稻破口期前5~7d,用85%氯虫杀虫单750mL、10%阿维甲氧虫酰肼1500mL、70%吡蚜酮150g及30%苯甲丙环唑1500倍混合喷施防治钻心虫以及病害的发生;乳熟期及蜡熟期可结合田间稻飞虱的发生情况进行及时防治害虫。大田追肥时配合野老(卞.乙)450g/hm2拌毒土撒施进行化学除草。水稻整个生长期间结合当地的病虫害预测预报,适时防治,做到交替用药,防止病虫害产生抗药性。

5 制种技术要点

种子生产严格按照国家《原种生产技术操作规程》执行,母本纯度保持99.5%以上,父本纯度保持99.9%以上。

5.1 根据播差期,合理安排播期 巢湖中垾地区夏制,Ⅰ期父本于5月下旬播种,Ⅱ期父本推迟10d播种,母本一般迟Ⅰ期父本8~10d播种;江西南城地区夏制,父本Ⅰ期于6月初播种,Ⅱ期父本推迟10d播种,母本一般迟Ⅰ期父本9d左右播种。

5.2 构建高产群体 平整秧田田块前建议施基肥(N∶P∶K∶15-15-15)45%复合肥600kg/hm2;秧苗生长至1叶1心施断奶肥75kg/hm2;移栽前5~7d施送嫁肥75kg/hm2。父母本行比2∶12~14。父本秧龄在20d左右,采取Ⅰ期、Ⅱ期交替栽插,株行距16.7cm×33.3cm,每窝栽插2~3粒种子苗,基本苗38万~40万/hm2;母本秧龄控制在20~25d,移栽完父本后移栽,株行距13.3cm×16.7cm,每窝栽插2~4粒种子苗,基本苗95万~125万/hm2。移栽前撒施基肥(N∶P∶K=15∶15∶15)45%复合肥525kg/hm2,孕穗后至灌浆期施尿素45~60kg/hm2,以促进籽粒灌浆饱满。

5.3 适时适量喷施“九二○” 制种田中,当母本抽穗达到5%~10%时,父母本同时喷施第一遍“九二○”,用量450g/hm2;第二天单独对父本进行喷施“九二○”,用量80g/hm2;第三天父母本同时喷施第二遍“九二○”,用量300g/hm2;使父本高于母本20cm便于赶粉。高温晴朗天气盛花期在10:00-11:00赶粉,天气阴凉时,一般推迟1~1.5h,等母本盛开时开始赶粉。赶粉一般采用人工拉绳,每次赶粉3次左右,连续拉粉10d左右。

5.4 严格去杂、及时收割、晾晒 严控父母本纯度,制种田与其他品种在空间距离上要控制在500m以上,避免串粉。父母本在抽穗至乳熟期严格去杂2次以上,抽穗期重点去除异形株,赶粉结束后及时割去父本,成熟时,选择晴好天气收割、晾晒,防止机械混杂。

参考文献

[1]曾良明,饶定忠,彭裕建,刘仰才,左军上,何勇,胡金谊.杂交中稻新组合Y两优916特征特性及制种技术.现代农业科技,2010(9):85

[2]陈建国,王龙,张金龙.不同断水时间和穗肥施用方法对杂交稻防早衰的效果,耕作与栽培,1997(4):19-21,25

[3]刘玉龙,李虎,蒋建为,方鑫,龚新,李云胜.杂交晚稻新组合盛泰优352.杂交水稻,2017,32(5):83-84

猜你喜欢
丝苗父本母本
安庆市适宜水稻品种筛选
农技服务(2023年9期)2023-10-10 02:48:06
兴宁丝苗香稻示范推广技术的创新点及发展措施
旅大红骨改良先锋父本选系抗病性鉴定及穗部性状配合力分析
几种感温型常规稻在广西桂中地区引种试验示范及栽培技术要点
增城:中国丝苗米之乡
黑龙江粮食(2020年4期)2020-09-08 06:31:24
三种土壤灭菌剂对香石竹母本栽培的影响
现代园艺(2017年21期)2018-01-03 06:41:41
不同母本密度对敦玉328杂交玉米农艺性状及经济性状和效益的影响
中国种业(2016年11期)2016-12-01 05:43:51
籼粳杂交水稻制种父本机插机收技术初探
中国稻米(2016年5期)2016-10-28 08:46:24
茶树新品种“湘波绿2号”父本的SSR标记鉴定
茶叶通讯(2014年1期)2014-02-27 07:55:32
棉花杂交制种中如何管好用好父本
种子科技(2012年1期)2012-01-23 08:33: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