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形势下闽北绿色发展实践模式探析

2016-10-20 21:01余丹
现代经济信息 2016年19期
关键词:美丽乡村绿色发展实践

余丹

摘要:本文以建阳区黄坑镇为例,在阐述美丽乡村建设的现实意义基础上,通过实际案例总结已取得的成效和经验的基础上对美丽乡村建设的实践模式进行更进一步的探析,以期为新时期新形势下闽北地区绿色发展提供科学决策支持。

关键词:绿色发展;黄坑镇;美丽乡村;实践

中图分类号:F205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6)019-000-01

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五大发展理念”,将绿色发展作为关系我国发展全局的一个重要理念,作为“十三五”乃至更长时期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一个基本理念。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绿色发展和可持续发展是当今世界的时代潮流,中国经济要适应“新常态”。2014年11月1日至2日,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在闽考察指导工作期间,亲自为福建省谋划未来,强调要建设“机制活、产业优、百姓富、生态美的新福建”,表达了对福建的殷殷期望。

一、建阳区黄坑镇美丽乡村建设的现实意义及基础

1.环境基础。黄坑镇位于建阳区西北部,自然环境优美,享有“天然氧吧”、“林海竹乡”的美誉,同时,黄坑镇历史文化底蕴厚重,是南宋理学大儒朱熹的墓葬所在地,原国家主席李先念也曾赞誉“这是一个好地方”。

2.潜力巨大。近年来,乡镇政府围绕“以山兴镇,以工富镇,以水强镇,以旅活镇”的发展战略,大力发展林业、竹业、茶业。 2015年,实现农民人均纯收入15015元。黄坑镇先后荣获“全国文明村镇”等8项“国”字金牌,2015年被评为国家3A级旅游景区。

二、建阳区黄坑镇美丽乡村建设的成效和经验

1.拓展宜居内涵,发展新村改造型。九峰村属镇政府所在地,以绿色家园标准建设村民住宅小区,按照有利生产、方便生活、适度集中的原则,打破村域界限,鼓励边远分散的农户置换宅基地到小区集中建房,邀请上海诺德公司按徽派风格进行前期规划设计,最终通过村委村民一致通过,小区内建成景鲤溪、小桥、凉亭等景观设施,配套建成污水处理设施,村民居住其乐融融,竹乡印象小区也成为闽北新农村建设典范。

2.整合经济资源,发展产业带动型。三峡村是以畲族为主的少数民族革命老区基点村,在政府的引导下从实际出发,遵循市场经济规律,围绕“规模企业集聚村,特色产业示范村”的总体定位,积极引导农民以合理的方式把土地租赁给经济能人,自己则从事劳务经济或其他非农产业,从而使双方都能获得比自己单独耕种更高的土地收入。同时,大力培育龙头竹制品加工企业,一个只有1400多人口的三峡村拥有31家竹产品等加工企业,解决就业800多人,每年缴纳税费300余万,村集体收入从2006年的十几万元增加到六七十万元。

3.彰显生态底色,发展旅游度假型。桂林村地处武夷山自然保护区,有一万多亩林地被列入武夷山自然保护区内。桂林村利用保存较好的古民居、丰富的生态资源、良好的水资源条件和乡村旅游环境,将水利风景、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结合起来,吸引了大量游客参观旅游。2016年打造四星级美丽乡村和争创福建省旅游特色村。

三、建阳区黄坑镇美丽乡村建设存在的问题和困难

1.政府主导有余,其他力量参与不足。其他力量参与不足。美丽乡村建设中,部分群众认为,美丽乡村建设是政府的事,存在“等、看、要”思想, 甚至出现“干部热情高,农民冷眼瞧,农民不满意,干部不落好”的情况,农民主体作用没有发挥出来。

2.经济发展点子多,措施少。在发展农村产业中,客商来了一批走了一批,项目停留在文件上,无法落地。经济发展重点不突出,想法点子多,措施不到位,没有考虑农民意愿,简单搬抄发展模式,建设临时性工程、搞突击。

3.重建设轻规划,设计近乎趋同。美丽乡村建设涵盖面广、类别众多、建设周期长,且个村的实际情况各有差异,在建设实践中,各村注重硬件设施建设的多,软件建设少;同质化建设严重,特色化建设不足。

4.治理机制长效不足、监督管理有待完善。一是资金问题。对于村级项目后续长效管理、养护资金却未纳入其中。二是监督考核问题。对“村美”的持续发展缺少长期的跟踪,对“民富、人和”的目标达成难以进行有效的评估。

四、加强黄坑镇美丽乡村建设实践的可行性建设

1.加大宣传教育、统一认识,是建设美丽乡村的前提条件。要进一步认清建设美丽乡村的重大意义、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认清美丽乡村建设的长期性和有利条件,防止片面思想。特别要解决好美丽乡村建设的主体问题,突出农民的主体作用,使农民群众明白自己是美丽乡村建设的主人。正确处理政府帮扶与自身努力的关系,变“要我建设”为“我要建设”。要加强对干部的培训和宣传教育,尽可能地帮助基层特别是村组干部解决工作上、生活上的困难,充分调动他们建设美丽乡村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2.抓重点、多措施,大力发展农村经济,是建设美丽乡村的关键所在。当前农民对美丽乡村建设有“两怕”:一怕光喊口号不落实,二怕盲目冒进搞突击。因此,我们一定要尊重农民意愿、尊重经济规律,要把更多的精力投入到发展生产上,协调好农民抓生产与政府抓服务的关系,在美丽乡村建设中大力支持和指导抓好产业富村、科技兴村、生态建村、人才强村这四大支撑。

3.因地制宜、选好路子,是建设美丽乡村的有效形式。规划要有前瞻性、综合性、科学性、适应性,一定要经过群众讨论,符合群众的意愿。农村住房设计建造应从农村实际出发,方便农民生产、生活需要,并要考虑到节约土地和节能、环保等方面要求。在试点中要防止垒大户,把资源集中在少数点上搞那种“好是好,就是学不了”的典型。要根据不同情况,因地制宜努力建设类型多样、特色鲜明、风貌各异、群众满意的美丽乡村。

4.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充分发挥农村基层组织建设战斗堡垒作用,是建设美丽乡村的根本保证。农村基层党组织是建设美丽乡村最直接领导者和组织者,是加快美丽乡村建设进程的根本保证。要从加强以党支部为核心的班子建设入手,主要领导要亲自组织实施,在普遍进行一次村情、户情调查摸底的基础上,确定村组的奋斗目标、年度计划、经济指标、方法步骤、时间要求和具体措施。

五、结语

当前生态环境形势严峻,产业发展亟需实现绿色、循环、低碳化转型,作为美丽中国建设的基础,美丽乡村建设对于推动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有着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姚源清,徐海星,任廷会.蓝白色发展生态富民[J].当代贵州,2016,17.

[2]蔡颖萍,周克,杨平丽.乡村建设的模式与成效探析[J].湖州师范学院学报,2014,1

作者简介:余 丹,中共南平市建阳区委党校。

猜你喜欢
美丽乡村绿色发展实践
绿色建筑在美丽乡村中的运用
美丽乡村要靠富民产业支撑
基于绿色发展观视角关于产业转型路径的思考
美丽乡村建设中“三农”媒体的使命与担当
初中政治教学中强化新八德教育探讨
体验式学习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生物专业师范生教学实习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校企协同实施高职专业课程改革的实践研究
浅议坚持法治环保 推动绿色发展的实现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