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道德与法治课中开展体验式教学实践

2024-12-31 00:00:00李秀萍
关键词:体验式教学情境创设道德与法治

【摘要】道德与法治课程核心目标定位于“培养热爱生活、品德优良的少年”,积极倡导“体验”的学习方式,主要借助于生命个体在思维认知与感性理解的相互作用下,习得知识、获取技能。生态体验强调创设真实可感的教学情境,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感悟道德之美;互动对话则倡导师生平等交流,共同探讨权利与责任;情境沉浸则让学生在模拟的生活场景中践行法治之道,实现知行合一。这些体验式学习方法有助于学生在亲身参与中深刻理解道德与法治的内涵,为他们未来的生活奠定坚实基础。

【关键词】道德与法治;体验式教学;核心素养;情境创设

《义务教育道德与法治课程标准(2022年版)》将道德与法治课程的核心目标定位于“培养热爱生活、品德优良的少年”,积极倡导“体验”的学习方式,主要借助于生命个体在思维认知与感性理解的相互作用下,习得知识、获取技能。道德与法治课是培养学生道德素质和法治意识的重要途径。体验式教学作为一种以实践体验为核心的教学方法,对于增强学生责任感具有重要意义。因此,教师就需要与学生的真实生活紧密联系,助力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全面提升。

一、生态体验:寓教于境,感悟道德之美

教师要找准道德与法治教材内容与学生生活之间的联系,创设真实可感的教学情境,为学生生态化体验提供平台,从而将情境转化成为课程学习的媒介或载体。只有真正将学生的认知思维、情感世界置身于匹配的情境之中,作为生命个体,学生的主观能动意识才能开启真正的体验之旅。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的情境可以分为两种:一种是基于外在层面的物态性的情境,具有浓郁美感浸润的特点,能够包裹和交融学生的真实体验;另一种则是基于内生性的心理情境,其特点就是具有鲜明的弥散性特点。物态化的情境对学生内在心境会产生较大的影响,而内在心境也能投射到全真实的生活化的物态情境中。相对于传统教学理念下的说教、灌输方式而言,基于生态体验下的道德与法治教学,不仅可以帮助学生从吸收信息的层面获取丰富的课程认知,更为重要的是为学生提供了真实感受与体验的平台,可以将真实生活中可能经历的各种道德观念直接呈现在学生的学习历程之中,以实践的方式展开体悟与学习,从而提升道德与法治的育人效果。

如,在教授统编版道德与法治三年级上册“感恩父母”这一内容时,教师讲述很多感人的故事,试图达成感化学生的作用。从实践操作的效果来看,尽管很多故事都来自生活中的真实事例,但其最终的感化效果差强人意,往往只能让学生形成“短时间阵痛”。其主要原因在于,教师所讲述的故事虽然感人,但没有能够与学生发生联系,缺乏学生运用情感和思维进行真实体验的平台。为此,教师可让学生提供一张自己与父母的照片,将其有机的制作到教学的PPT中,在相应的环节展示出来,并邀请照片的主人走上讲台,讲述这一张照片背后与自己父母相处的故事。很多学生情到深处,甚至都发出了哽咽之声,有的学生在学习了这节课之后,主动与父母沟通、聊天;有的还主动承担了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事……

同样都是讲故事,但一个讲述的是“他人”的故事,这是一种典型的非生态,学生的身心以及意识,就完全与所教学的内容形成了割裂,甚至产生了陌生感和厌恶感;而另一个讲述的则是学生“自己”的故事,让故事与班级中的每一个学生都发生了联系,形成了深刻而强烈的体验,强化了实实在在的“进入”。这种“进入”已经不是形式上的覆盖,而是一种交叉、融入和浸润。两种教学方式的调整和切换,其本质上就是从道德说教向生态体验的转变,为学生提供启蒙、洗礼和浸润的情境空间。

二、互动体验:师生共探,明晰权利之责

在道德与法治教学中,通过情景再现、小组讨论、角色扮演等多种教学活动方式,让学生在主动参与的过程中激活其思维的创造力和价值的判断力,有利于道德情感的内化。生态体验的首要基础是创设真实可感的情境,但教学不能局限于此。教学的本质是一种对话,是师生双方围绕着教学内容而展开的深度、多维的对话。而传统教学理念并没有真正认识到这一点,都是教师自身本着对教学内容的解读,将自己的认知毫无保留,甚至原封不动地直接呈现给学生,并以权威的方式逼迫学生无条件接受,这种基于“独白式”的教学,表现出教师在课堂中“一言堂”的绝对霸权,所有的目标达成,更多依靠的是所谓的指令,而学生并无半点成长的空间,成了教师“独白”中最真实的听众。由“多维对话”而衍生出来的互动式体验,就将师生双方定位于平等民主的主体,旨在借助教学内容提炼的话题进行对话和交往,以此构建一个互动式的真实情境。这种模式下的互动,不仅确立了更加优质、更加和谐的师生关系,同时更加凸显了教师作为点拨者和引领者的定位,更好地推动了道德与法治教学向着更深处漫溯。

如,在教授统编版道德与法治六年级上册“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这一内容时,由于呈现了较为丰富的知识信息,很多教师容易将这一节课的内容引向机械灌输的传统教学泥潭之中,涉及的知识看似与当下的生活并没有直接联系,但如果找准与生活之间的联系,就不难洞察其中与生活的紧密关联。基于此,教师就为学生创设了一个生活中的问题情境:小区进行新一轮的物业选举,小安的家长因为工作忙碌,加上他们都认为小区人很多,也不在乎自己的“这一票”,你觉得这种想法对吗?作为还处于小学阶段的学生而言,他们对于选举物业这一类偏向政治生活的活动并不感兴趣,但真实的问题情境,给所要学习的知识进行了外在形式的包装,提供了师生、生生、生本之间多维对话的通道。

基于这一问题情境,教师首先提出问题:“同学们,你们认为小安家长的想法对吗?为什么?”有学生回答:“我认为小安家长的想法不对。即使工作再忙,也不应该放弃自己的选举权。每一票都很重要,因为它代表着广大业主的声音和选择。”但也有学生提出不同观点:“我觉得小安家长的想法有一定道理,反正小区人多,不缺我这一票,毕竟父母工作很忙,这种跟自己关系不大的事情,如果不参与的话,也可以理解。”此时,教师可以进一步引导:“那么,如果每个人都像小安家长这样想,最后的结果会怎样呢?”随着生生对话时的观点碰撞,以及教师的问题点拨,学生迅速认识到:如果每个人都不投票,那选举就失去了意义,也更无法真正反映业主的意愿。由此,教师可以相机揭示:这就是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的具体体现。每个人都有权利参与选举,同时也有义务去承担责任,行使权利,确保社会的公正和民主,教师借此引导学生,重新回归教材,关注教材中还罗列了公民具有哪些基本的权利和义务。

在这一教学案例中,教师借助问题所创设的互动式情境,以点拨者和引领人的角色,有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思考,借助多维对话和辩论的方式,帮助学生建立了知识与生活之间的联系,促进了学生深入理解和应用知识。这种互动式体验的教学方式,不仅构建了和谐的师生关系,还推动了道德与法治教育的深入发展。

三、情境沉浸:知行合一,践行法治之道

统编版教材之所以将这一课程命名为“道德与法治”,主要在于“道德”与“法治”,都将成为学生后续生活、学习所不可或缺的素养。“道德”是生活的标杆,其形成过程需要以一个公正的视角,在审视与交流中确立标准认知,获取言行规范;而“法治”则是社会秩序的底线,需要让学生做好规则的旁观者,沉浸在情境中,找准“道德”与“法治”之间的交融点,体悟其中所蕴藏的情感、道理与法治元素,真正服务于学生未来的真实生活。而这些内容相对抽象和理性,只有沉浸式的体验才能让学生在身心放松的状态下,激发思维,开启认知,在亲近感和吸引力的双重加持下,推动内在的体验和收获。

道德与法治的教学过程应突出思想品格教育、社会规范教育以及法治教育,引导学生通过学习道德与法律知识,对社会、自我以及精神层面等形成更为深刻的认知。如,在教授统编版道德与法治六年级上册“知法守法 依法维权”一课时,教师设置了一系列的生活情境,如小明帮自己上了年纪的爷爷在网上购买了一款智能手机,收到货后发现产品存在质量问题,他尝试联系卖家协商退换,却遭到拒绝。面对这种情况,小明感到无助和困惑。此时,究竟该怎么办呢?教师一方面引导学生从自己的生活经验入手,交流自己的做法;另一方面则聚焦教材,依照编者的观点,研制出一套依法维权的策略。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将自己看成是情境中的小李,通过课堂学习,了解自己作为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并学会如何依法维权。最终,在教师和家长的帮助下,小明成功退换了问题手机,维护了自己的合法权益。

这一教学案例中,教师所创设的情境就为学生搭建了一个“角色沉浸”的平台,不仅展示了知法守法在日常生活中的重要性,而且更为学生借助教材中的知识践行自己的权益提供了载体。学生经历了学习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体验过程,认识到,当权益受到侵犯时,要会勇敢地拿起法律武器保护自己,通过学习法律知识,更加明智地处理类似问题,避免不必要的损失。

道德与法治教育是学生成长的基石。通过生态体验、互动对话和情境沉浸等体验式学习方式,更有效地将道德与法治理念融入学生意识,培养遵纪守法、品德高尚的现代公民。

参考文献:

[1]雷美琴.责任意识培养下小学道德与法治体验式教学策略[J].亚太教育,2024(05):120-123.

[2]赵明霞.体验式学习在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的应用[J].教学与管理,2024(14):61-63.

[3]符涵斐.法治教育 双管齐下——体验式教学法在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的应用[J].读写算,2024(07):104-106.

猜你喜欢
体验式教学情境创设道德与法治
苏教·中图版《道德与法治》小学低年级教材解读
中小学德育(2017年1期)2017-02-09 13:59:41
对初中《道德与法治》课教学的几点反思
分析体验式教学在中职会计课中的应用
文理导航(2016年30期)2016-11-12 14:35:21
情境打动孩子心灵,提高阅读感悟效果
考试周刊(2016年86期)2016-11-11 07:29:28
幼儿在体育游戏时情境创设的实践与思考
考试周刊(2016年84期)2016-11-11 00:25:07
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情境创设分析
体验式教学法在小学品德与生活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基于体验式教学的管理学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
中国市场(2016年35期)2016-10-19 03:11:23
小学数学课堂选择生活情境的误区及对策
考试周刊(2016年76期)2016-10-09 09:03:22
体验式学习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成才之路(2016年25期)2016-10-08 10:50: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