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新课标背景下的单元整体教学是落实学科核心素养的有效途径。教师在小学信息科技教学中运用单元整体教学法,可以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提升学生的信息科技素养和应用能力,满足信息科技快速发展的需求。
关键词:单元整体教学;小学信息科技;实施路径
作者简介:汤丽娟(1982—),女,江苏省张家港市合兴小学。
单元整体教学是教师以单元为框架,整体规划教学内容,系统构建层次清晰的教学体系,确保教学有序进行的一种教学模式。单元整体教学具有主题性、综合性、实践性等特点,可以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对信息科技产生整体性认知,并获得将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的能力。教师在开展单元教学时,需要把握单元各部分的内在联系,注重整体性和连贯性,设计由浅入深的教学活动。本文以“WPS演示”为例,探讨单元整体教学法在小学信息科技学科中的应用。
一、小学信息科技单元整体教学的设计原则
(一)整体性原则
教师在设计教学时,应着眼于知识间的内在联系,通过巧妙编排,将相关联的知识点整合成知识网络。这样的设计旨在帮助学生构建系统化的知识框架,促进他们深入理解各个知识点,并增强记忆知识的效果。通过单元整体教学,学生能够更加全面地把握知识,从而在脑海中形成清晰的知识体系。
(二)实践性原则
在编排教学内容时,教师应注重将理论知识与现实生活紧密结合,让学生积极解决实际问题,以理论促实践、以实践促理论,真正做到学以致用,提升学习的实用性和针对性,使学生增强知识应用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连续性原则
教学活动的设计应确保连续性。教师可以在课时的衔接处设计一系列递进式教学活动,使其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引导学生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地掌握知识和技能。通过这样的连续性学习,学生可以将碎片化的知识点串联起来,拓展学习的深度和广度。
二、小学信息科技单元整体教学的实施路径
(一)提炼单元主题,确立教学目标
确立教学目标是单元整体教学的基础。教师应紧密结合课程标准的具体要求及学生的个性化学习现状,精心提炼贴切的教学主题,并以此为线索,贯穿整个教学单元。通过明确而具体的教学目标,学生可以明确学习的方向,在学习的过程中有的放矢,进而有效提高学习效率。
以“WPS演示”为例。学生需要循序渐进地学习简单编辑、插入图片、插入超链接、设置动画效果等WPS演示技能,最终制作完整的幻灯片。教师可以“创作自己的演示文稿”为主题开展单元整体教学,要求学生创作个性化演示文稿。根据“创作自己的演示文稿”这一主题,教师可以确立单元整体教学目标和具体教学目标。单元整体目标:知道“WPS演示”是一种用于展示、汇报的工具软件,可以简单使用WPS演示作品来展示学习内容,感受信息科技的魅力和价值。具体目标:学生能够熟练掌握WPS演示软件的启动与退出方法;学生能够识别并了解WPS演示窗口的各部分名称及功能;学生能够创建并编辑幻灯片,包括输入文字、设置格式、插入图片、调整布局等;学生能够设置幻灯片的放映效果,如自动播放、手动切换等。在教学目标的引导下,教师可以为学生安排具体的教学内容,如认识WPS演示的窗口及其主要功能、制作标题幻灯片、编辑幻灯片文本、编辑图片、插入超链接、自定义播放幻灯片等,使学生系统地掌握幻灯片制作的相关知识,提升学生的信息素养。通过以上几个方面的教学,学生可以掌握WPS演示软件的基本操作,制作出富有创意的演示文稿来展示自己的想法。
由此可见,教师围绕教学主题有机整合教学内容开展单元整体教学,可以让学生在系统的学习过程中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
(二)设计单元计划,明晰整体架构
在正式教学前,教师需要设计完整的单元计划。在制订每一节课的教学计划时,教师要全面考虑每一节课中各个环节的内容,并以此为基础,明晰单元整体架构,从而提高教学效率。
教师通过细致研读教材,可以明晰教学计划的整体架构。第一,引入阶段:通过展示WPS演示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的应用实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第二,基础知识学习:详细讲解WPS演示的基本概念、窗口组成及功能,引导学生逐步掌握。第三,技能操作练习:引导学生进行课堂实践,让学生亲手操作WPS演示软件,制作简单的演示文稿。第四,拓展与创新:鼓励学生进行创意设计,如添加动画效果、设置超链接,增强演示文稿的吸引力。第五,总结与评价:总结本单元的学习内容,引导学生开展作品展示和互评,让学生认识到自己的进步与不足。教师在实际教学中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结合学生的需求和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和补充。
可见,教师遵循整体性和持续性原则,精心设计单元教学计划,将导入、新知讲授、实践操作、总结反思、拓展延伸各环节整合成清晰的教学框架,可以帮助学生循序渐进地掌握知识和技能。
(三)创设单元情境,串联教学内容
创设单元情境是教学的核心环节,旨在通过贴近学生生活、富有探索性的情境,将零散的知识点串联成有机整体。情境如同一条主线,引领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触类旁通、全面调动知识,从而促进学生知识迁移能力的提高。
例如,临近中秋节的时候,教师可以在第一课时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兴趣:“同学们,马上要到中秋节啦,你们知道中秋节的由来和习俗吗?”接下来,教师可以播放用WPS演示软件制作的介绍中秋节的作品,说道:“这个作品其实是一个演示文稿,演示文稿可以整合文字、图片、声音、动画等多媒体信息,形成别具特色的多媒体作品。在接下来的学习中,同学们将跟着老师一起学习并制作这样精美的幻灯片作品。”由此,教师可以带领学生启动WPS演示软件,让学生初识工具栏的功能,并新建演示文稿“中国传统节日”。在第二课时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在上节课的学习中,我们新建了演示文稿,如何打开这个文件呢?我们可以通过双击‘我的电脑’中的‘中国传统节日.pptx’文件,也可以在‘WPS演示’下拉窗口中,单击‘文件’菜单项中的‘打开(O)’命令。但是,一个演示文稿中只有一张幻灯片显得太单调,应如何丰富演示文稿呢?这就是我们今天这节课要学习的内容。”如此,第一课时和第二课时可以自然地衔接。接下来,教师可以提出问题:“幻灯片中除了文字还可以添加哪些内容?”由此引出插入图片、插入媒体文件、设置背景效果、设置动画效果等教学内容。
由此可见,学生在单元情境中,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掌握信息科技的知识,实现知识的有效迁移。
(四)设计实践活动,促进实际应用
信息科技是一门实用性很强的学科。教师设计教学活动需要强调实践操作与体验,让学生以小组实验、项目研究、社会实践的形式学习并应用知识。此外,教师还可以学生能否将知识应用于实践作为评价教学效果的重要标准。学生经历亲手操作、解决问题的过程,可以体会信息科技在日常生活中的广泛应用,提升实践能力和信息素养。
为了帮助学生巩固知识,教师可以设计“小小旅行家梦想旅行计划”这一实践活动,让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的WPS演示文稿制作技能,如幻灯片设计、图片插入、文字排版、动画效果插入等,制作关于自己的梦想旅行计划的WPS演示文稿,展现创意与想象力。
首先,教师可以介绍活动主题,引导学生思考自己梦想中的旅行目的地是哪里、为什么选择那里以及希望在那里体验什么。其次,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根据兴趣自由组合小组,并讨论各自在小组中的角色和任务,如资料搜集员、设计师、讲解员等。再次,教师可以提供一些设计模板和素材,供学生参考和选择。学生可以发挥创意,使用不同的字体、颜色、图片、动画效果,使演示文稿更加生动有趣。在学生实践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对学生进行个别指导,帮助他们解决技术难题。最后,教师可以组织一次班级展示会,让每个小组轮流上台展示他们的梦想旅行计划。在展示的过程中,讲解员需要清晰、流畅地介绍演示文稿的内容,并回答其他同学或教师的提问。教师可以组织学生投票,评选“最佳创意奖”“最佳设计奖”等奖项,并将优秀作品上传至班级共享平台或学校网站,供全校师生欣赏。通过“小小旅行家梦想旅行计划”这一实践活动,学生不仅能够巩固演示文稿制作的知识技能,提高应用能力,还能在准备和展示的过程中拓宽视野,增长见识,培养团队合作精神和语言表达能力。
由此可见,通过实践活动,学生能够亲身体验信息科技的魅力,将抽象概念转化为具体操作,从而深化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更重要的是,实践活动能够促进学生将所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紧密结合,将理论知识内化为应用技能。
(五)开展多元化评价,反馈教学成效
多元化评价通过多维度、多层次的评估手段,全面而细致地反馈学生在单元学习过程中的成效。教师应坚持评价方法多样化、评价主体多元化、评价内容综合化,全方位地关注学生的发展过程,建立有效的教学反馈机制。
教师要结合过程性评价与总结性评价,通过日常作业、课堂表现(参与度、操作熟练度)、小组讨论、项目作业及最终测试等多种形式,收集学生在不同学习阶段的数据和信息。在“小小旅行家梦想旅行计划”的作品展示后,教师要留出足够的时间,从知识与技能、思维发展与信息素养、团队协作精神等方面对学生的作品进行评价。在知识与技能方面,教师可以关注以下几点:能否熟练运用WPS演示软件制作演示文稿;能否根据实际需求,合理选择和运用不同的元素(文字、图片、动画等)设计幻灯片;能否设置幻灯片的放映效果,使演示更加生动有趣。在思维发展与信息素养方面,教师可以关注以下几点:能否识别、获取、评价和利用信息,具备良好的信息素养;能否设计出具有创意和美感的演示文稿,具备创新意识和审美能力。在团队协作精神方面,教师可以关注以下几点:能否与他人协作完成任务并分享成果,具备团队合作精神和责任感;能否认识到信息科技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的重要性;能否积极运用信息科技解决问题。此外,教师还要鼓励学生对自己的课堂学习表现和小组合作表现进行评价。
由此观之,在小学信息科技的单元整体教学中,评价方式已不限于传统的提问、测试等形式,还包含评价学生的项目作品、研究报告、课堂表现等多样形式。教师可以利用多维度的评价方式对搜集到的数据进行分析和解读,以量化的分数、等级以及定性的描述反馈教学成效。
结语
综上所述,单元整体教学作为新兴的教学模式,解决了当前教学中存在的知识碎片化问题,可以为学生构建系统、连贯的学习体系。这一教学模式的持续创新与优化,将不断推动小学信息科技教学的发展,促进学生信息科技学科核心素养的提升。
【参考文献】
[1]刘战辉.整体单元学习在小学信息科技学科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试题与研究,2024(20):55-57.
[2]魏培李.高中信息技术大单元整体教学实例分析与评价[J].高考,2024(19):51-53.
[3]刘蜜.基于项目式教学的小学信息科技单元整体教学设计[J].中小学电教(教学),2024(3):49-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