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实践探索

2024-12-24 00:00:00刘颜
教育界·A 2024年36期
关键词:核心素养阅读教学小学语文

摘要:教师在阅读教学中渗透核心素养,指导学生深入研究文章中的语言知识,引导他们发现、感受文学作品,旨在使他们能够与作者产生情感共鸣,从而提升他们的语言、思维、审美等能力。文章分析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优化要点和优化思路,探究通过开展交流探讨、读写结合、情境感悟、朗读演绎、拓展探知等活动,提高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质量、促进学生核心素养发展的策略。

关键词:核心素养;小学语文;阅读教学

基金项目:本文系广西教育科学“十四五”规划2023年度电教装备研究专项课题“基于核心素养的数字化阅读活动实践研究以小学语文为例”(立项课题编号:2023ZJY664)研究成果。

作者简介:刘颜(1976—),女,广西柳州市阳和第二小学。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指出,教师要准确理解义务教育语文课程的基本理念,把握学生核心素养发展的基本规律,根据课程目标、课程内容和学业质量的要求,创造性地开展语文教学,充分发挥语文学科独特的育人功能。基于此,教师需要转变教育理念,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通过开展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教学活动,发展学生的语言能力、思维能力、审美能力等,培养学生正确的观念意识,使他们在理解、表达、思考、感悟的过程中,提升核心素养。

一、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优化要点

(一)坚持“以学为主”的原则

教师在设计语文阅读教学活动时,应当坚持“以学为主”的原则,给予学生充足的自主学习空间,让他们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从而能够主动探究文章内容,从中发现各种与知识有关的问题,并通过解答问题,加深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与感悟,掌握相应的语言知识,进而提高自主学习能力、阅读理解能力、语言运用能力等。另外,教师要改善阅读教学的氛围,突破模式化教学的束缚,让学生获得更多自主探知的机会,从而提升他们的阅读效果。

(二)采用多样教学手段

为了更好地落实核心素养教育,增强语文阅读教学的有效性,教师需要改变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方法,采用更加多样的教学手段,合理利用各种资源,设计多样化的阅读教学活动。比如,教师可以利用互联网资源,丰富阅读教学的内容;借助先进的信息技术,营造更加生动的教育环境;运用融合教育思想,开展理论与实践、阅读与写作、感悟与表达等相互作用、相互促进的教学活动,以此提高语文阅读教学的质量,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

(三)注重阅读实践教学

教师需要注重阅读实践教学,增强课程的体验性与实践性。比如,教师可以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各种阅读学习活动,让他们经历独立思考、交流分析、合作探究、实践运用的过程,使他们运用比较、分析、探索、应用等学习方法,提升阅读学习效果。另外,教师还可以利用现代化信息技术,营造沉浸式的阅读环境,让学生与文章产生更加强烈的情感共鸣,获得更好的情感体验和审美体验,以此增强学生的文化自信。

二、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优化思路

在核心素养视域下,教师需要从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形式等方面出发,对阅读教学思路进行合理优化。首先,教师需要进一步明确阅读教学的目标,结合教学内容,确定语言培养、思维培养、审美培养、文化培养的方向,设计更有针对性的阅读探知、阅读体验、阅读实践活动。其次,教师需要优化阅读教学的内容和形式,利用各种资源,拓宽学生的阅读视野,引导他们结合拓展信息,运用迁移思维、逻辑思维,深入分析文章内容,理解文章的深层内涵,领悟文章的精神品质。再次,教师要给予学生更多实践体验的机会,利用先进的信息技术,为学生创造生动形象的学习空间,以此激发他们主动阅读的兴趣,使他们在沉浸式体验中,感受文学艺术的美,进而提高他们的审美能力和阅读能力。最后,教师要设计更多互动交流类、语言实践类阅读活动,让学生围绕文章内容进行交流探讨和拓展思考,并鼓励他们运用语文知识描述现实生活,以此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三、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优化措施

(一)探索语言知识,培养语言运用能力

在培养学生语言运用能力的过程中,教师需要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实际语言水平,确定培养方向,设计语言探索与分析、语言理解与表达等相应的教学活动,逐渐提高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

1.开展交流探讨活动

教师可以根据小学低年级学生的成长特点,设计以交流探讨为主的阅读教学活动。这个时期的学生对世界充满好奇,有着较强的探索欲和表达欲,而语言理解和语言表达之间具有紧密的联系。对此,教师可以围绕教材课文,开展阅读交流活动,引导学生针对课文的字、词、句进行互动讨论,使学生透彻理解课文内容,提高语言运用能力。

以统编版语文二年级上册《纸船和风筝》的教学为例。文章讲述了一段感人的故事,告诉人们当友谊产生“裂缝”时,包容和谅解才是解决问题的好办法。为了让学生真正明白这个道理,教师围绕课文内容,开展阅读交流活动。首先,教师让学生默读课文,自行找出课文的生字、生词,再让他们进行互动讨论,探讨“筝、鼠、抓、幸”等字的读法。其次,教师带领学生深入讨论课文语句,鼓励他们大胆表达自己的看法。比如,“小熊很难过。他还是每天扎一只风筝,但是不好意思把风筝放起来,就把风筝挂在高高的树枝上”一句,表明小熊很珍惜与松鼠的友谊,但是不好意思主动与松鼠和好,便把风筝挂在树枝上;“傍晚,松鼠看见一只美丽的风筝朝他飞来,高兴得哭了”一句,写出松鼠哭是因为找回了友谊。最后,教师引导学生讨论小熊和松鼠的做法,分析“挂风筝”“折纸船”的本质意图,从而发现其中的人际交往道理人与人之间需要建立友谊,而要想保持长久的友谊,需要不断对友谊进行维护。

教师开展词句解读等阅读交流活动,既可以让学生透彻理解课文的含义,又能提高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

2.开展读写结合教学活动

教师可以围绕课文的语言知识,结合现实生活,开展读写结合教学活动。教师可以先让学生阅读课文,根据课文中的关键词句,理解文章的含义,学习其中包含的字、词、句、表达方式、结构布局等知识;再调动学生的联想思维、迁移思维,引导他们运用所学知识进行课文仿写、改写、续写等创作,使他们通过读写结合练习,更加扎实、全面地掌握语言知识,提高语言理解与运用能力。

以统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第五单元《宇宙的另一边》的教学为例。首先,教师指导学生阅读课文,让他们根据内容划分段落,总结大段的意思(第一大段是一至五自然段,讲述“我”对星空、宇宙的无限遐想;第二大段是六至九自然段,讲述“我”想象的宇宙另一边的数学课堂;第三大段是十至十二自然段,讲述“我”向他人分享“我”想象的世界)。其次,教师带领学生解读课文中的重点词句,探索作者的写作思路。比如,“我趴在窗台上,看着浩瀚的星空”一句是为下文做铺垫;“在很远很远的地方,宇宙的另一边,是这一边的倒影”一句开启了“我”对宇宙的想象。作者从宇宙倒影、夏天下雪、太阳西起、石头开花、加法、乘法等角度描写了宇宙另一边的情景,展现了丰富的想象力。最后,教师结合现实生活设计写作主题,如“宇宙另一边的动物世界”“宇宙另一边的自然景象”,让学生任选一个主题,运用创新思维和想象力,结合生活经验,模仿课文创作一篇文章,以此培养学生迁移实践的意识,锻炼他们的语言运用能力。

(二)创设动态教学情境,促进思维能力发展

古文、古诗词是教学的难点。为了降低此类文体的教学难度,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和互联网教育资源,创设生动、直观的教学情境,开展情境化阅读探知活动,激活学生的各种感官,让他们在高效学习古文、古诗词的同时,发展思维能力。

以统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题西林壁》的教学为例。《题西林壁》是一首哲理诗,诗人通过描述游览庐山的经历和感受,阐述“看问题应客观全面”的观点。为了提升学生的古诗词学习效果,教师开展动态情境探知活动。首先,教师利用多媒体课件播放从各个角度观赏庐山的视频,以此创设生动的沉浸式学习情境,让学生理解古诗第一句的意思横看庐山和侧看庐山,所看到的样子不同,时而成山岭时而成险峰;远观庐山和近观庐山,所看到的大小不同,感受也不同。其次,教师播放从不同角度观赏其他美景的视频,如观赏黄鹤楼、西湖等,让学生结合古诗第二句感受视频内容。最后,教师引导学生深入解析古诗的第二句,领悟诗人想要表达的“看问题应全面”的道理。

教师利用数字化资源和多媒体技术开展古诗词阅读教学活动,既可以改善教学环境,为学生创设更加生动的古诗词学习情境,降低学生理解古诗词的难度,又能培养学生的迁移思维、联想思维、逻辑思维等。

(三)开展朗读演绎活动,培养审美创造能力

为了增强语文阅读教学的趣味性,培养学生的审美创造能力,教师可以开展朗读演绎活动。教师可以先让学生通过自主阅读,发现文章的语言美、情感美、内涵美等;再引导学生分组,鼓励各组自行设计分角色朗读方案,通过合作朗读的方式,演绎课文的故事情节,生动表现人物的情感、思想等,以此培养学生发现美、感受美、表达美的审美创造能力。

以统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第六单元《慈母情深》的教学为例。课文通过讲述作者小时候与母亲之间发生的故事,体现母亲对子女无私的爱,以及“我”对母亲的愧疚之情、感激之情和浓厚的爱。为了让学生充分体会作者的情感,提高他们的审美创造能力,教师开展朗读演绎活动。首先,教师让学生仔细阅读课文,通过分析外貌描写、语言描写、动作描写等语句,在脑海中形成母亲和“我”的形象,感受两者之间的情感,体会课文的语言美和情感美。其次,教师让学生分组合作,设计演绎方案,分配“我”、母亲、工友、旁白等朗读角色,声情并茂地朗读课文。再次,教师引导学生加入一些表情和动作,让学生可以更加直观地表现人物形象。最后,教师检查各组的朗读演绎,评价他们的表现,借此培养他们表达美、创造美的能力。

教师鼓励学生自主阅读、演绎,既可以提高他们的阅读理解能力,又可以让学生在合作讨论、合作演绎的过程中,感知语言美、体会内涵美、表达情感美,提升他们的审美创造能力。

(四)融入课外教育资源,增强文化自信

为了增强学生的文化自信,教师可以融入与课文有关的课外教育资源,如作者生平、创作背景、相关传说、历史文献等。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结合课外资料进行关联性阅读,让他们感悟课文背后的深层内涵,并感悟其中蕴含的精神品质、高尚思想、观念意识等,从而让学生充分体会汉语和中华文化的魅力,更加热爱、认同中华文化。

以统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故宫博物院》的教学为例。课文选用四则材料,分别从建筑布局、修建故事、游览须知、游览路线四个角度,介绍北京故宫,赞扬我国古代工匠的精湛技艺和古代建筑的精美设计,也赞扬我国劳动人民的智慧。在教学前,教师围绕以上内容,搜索相关的资料,如故宫设计者的信息、故宫建造的时间和建造过程、在故宫发生的历史故事、故宫建筑纹样的寓意、不同建筑的不同功能等。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结合拓展资料,跟随作者的视角,深入了解故宫四城门、三大殿、后三宫以及其他宫殿和宫门的建筑样式、纹样寓意、建筑功能,使学生更加深入地体会故宫在建筑、历史、文化等领域的价值,了解故宫在世界的影响力,进而增强学生的文化自信。

结语

综上所述,教师若想增强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有效性和实用性,就需要利用拓展资料丰富阅读教学的内容,借助信息技术营造良好的阅读环境,运用多种手段优化阅读探知的形式,让学生在讨论、表达、演绎、感悟的过程中,加深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从而促进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发展。

参考文献:

[1]袁聪慧.核心素养视域下小学语文阅读素养的提升策略[J].作家天地,2023(35):62-64.

[2]张陆慧.核心素养视域下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范式变革[J].语文教学通讯,2023(36):4-7.

[3]王香霞.以核心素养为导向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策略研究[J].中华活页文选(教师版),2023(17):10-12.

[4]盛如祥.核心素养视域下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探索[J].小学生作文辅导,2023(11):45-47.

[5]刘岚.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J].江西教育,2023(43):6-7.

猜你喜欢
核心素养阅读教学小学语文
作为“核心素养”的倾听
今日教育(2016年7期)2016-10-08 09:44:23
优化朗读技巧,提升语文实效
浅谈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让多媒体课件为阅读教学助力
拨动情感之弦,让语文课堂绽放精彩
“1+1”微群阅读
向着“人”的方向迈进
核心素养:语文深度课改的靶向
谈高中研究性阅读教学
散文百家(2014年11期)2014-08-21 07:16:12
如何进行初中英语阅读教学
散文百家(2014年11期)2014-08-21 07:16: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