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现阶段,高中语文教师在文化传承与创新环节需要引入科学有效的方法和策略,带动学生对知识进行高效学习。语文教师需要明确文化传承与创新教学的重要性,引导学生了解传统文化的本质规律和发展特征,从而使学生在文化创新过程中能够找到方向。其次,教师在教学环节也需要开展经典阅读授课活动,引入经典文化项目以及经典读物资料来带动学生进行理论学习。教师还需要组织文化活动以及文化项目,开展传统文化讨论课,结合跨学科互动以及多元化的内容来提高学生的学习水平。
关键词:高中语文文化传承与创新策略DOI:10.12241/j.issn.1009-7252.2024.22.035
高中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进行文化传承与创新需要结合有效的方法和策略,带动学生进行高效学习探索,培养学生的文化思维,增强学生的文化能力和素质,使学生的文化学习效率得到进一步提升。教师需要改善当前的文化教学方法,引入创新策略、创新举措,带动学生在学习期间做到思想、能力的长远发展和提升。
一、高中语文教学中文化传承与创新的重要性分析
高中语文教师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引领学生对文化知识进行传承创新是必不可少的。通过开展文化传承与创新活动,引领学生将优良的文化精神思想传承下来,指引学生了解和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和价值,从而提高学生文化修养。在创新创造过程中,教师主要是带领学生在传承文化的基础之上,通过学习新方法、新策略、新模式,理解并应用传统文化知识来解决生活中面临的问题。同时,让学生创造出新的文化成果。在高中语文教学过程中,文化传承与创新的重要性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传统文化是我国民族文化中的瑰宝,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语文教学,引导学生了解、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和价值,能够使学生文化素养得到进一步强化提升,使学生的文化自信心得到进一步增强。
其次,传统文化蕴含着人类的智慧结晶,是人类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语文教学,引领学生了解和感受传统文化的智慧和思想,从而提高学生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后续,传统文化作为人类共同的精神财富,是人类文化多样性的综合体现,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可以指导学生理解尊重不同文化之间的差异和出入,从而增强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和文化包容性。
除此之外,传承文化也是培养学生民族自信心的重要举措和方法,教师需带动学生进行文化学习探索,对文化中的知识概念进行不断剖析整理,使学生的文化思维、文化研究能力得到提升。最为关键的是,在我国优良传统文化中蕴含着丰富的人生哲学道理和价值观,相关内容对于指导学生后续成长发展也具有积极的作用。因此,高中语文教师需要在文化教育过程中立足于传承与创新的核心观念,引入多元化的教学项目来带动学生对文化知识进行理解领悟和学习。
二、高中语文教学中文化传承与创新的策略
1.引导学生了解传统文化
高中语文教师在引领学生参与文化学习探索,并且对文化进行创新、传承、发展的过程中需要优先让学生了解传统文化的概念。在此过程中,教师需要通过引导学生学习文化中的美学元素、人文元素、社会元素,引入科学有效的方法,培养学生的历史文化意识,增强学生的综合能力。我国文化内涵丰富,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课堂讲授,引入课堂案例,结合与之相关的文化知识篇章来带动学生理解并学习传统文化的基本特征和概念。在该环节,教师可以引入经典读物资料,比如结合《离骚》《论语》等经典读物,让学生深入剖析其中的文化概念,使学生能够深入了解传统文化中的思想精髓和价值观念。其次,教师也需要带动学生在文化学习过程中对文化中的底层哲学规律、哲学逻辑进行探索探究,使学生的综合学习水平得到提升,比如,将我国古代文化发展变迁的底层规律作为教学项目来带动学生进行学习,增强学生的文化思维和能力素质。
例如,将近现代文化传承与发扬过程中的“守正与创新”的思想观念向学生渗透,使学生能够了解文化发展的基层运作逻辑,引入守正与创新的核心案例,结合我国红色文化的发展进程,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够传承其中的优良传统和文化。例如,在我国红色文化内容中包括“坚守最底层的马克思哲学逻辑和概念,结合我国实际状况,对其中的发展方向进行调控,从而开辟全新的革命道路”。在文化教学过程中,教师也可以将此类概念向学生渗透,让学生探寻我国传统文化中的底层规律,使学生能够找到文化传承的方向;之后再将其中的创新思想、创新观念向学生渗透,使学生能够以哲学辩证统一的角度,从人类文明、社会发展的规律和特征层面来参与文化学习。因此,语文教师需要重点引导学生了解传承文化的本质逻辑和原理,对文化的发展变迁进行学习,从而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和素质。
2.开展经典阅读教学活动
在经典读物中通常蕴含着丰富的文化知识,高中语文教师在文化教育环节需要引领学生站在文化发展的高度,通过学习经典读物资料,剖析其中的文化精髓和内涵。在我国的经典文学创作中,教师可以植入文化细节,比如结合《红楼梦》《西游记》,让学生通过阅读相关作品,感受其中的思想深度和文学魅力,并且引发学生深入思考。教师可以通过此类方式来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以及批判性思维。但是,在此期间,教师需要引导学生尝试从更高维度、更高层次对经典读物进行学习,领略其中的文化内涵。在经典中必然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冲突以及伦理冲突、文学艺术冲突,教师可以将此部分冲突元素作为文化传承与创新的核心内容,让学生站在伦理时空的角度,结合相关经典的社会背景,通过辩论学习、赏析学习,结合当前的时空伦理发展观,对文化经典中与当代价值观相冲突的元素进行深度研究,找到其中的差异和出入,从而在文化传承与创新过程中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
例如,《水浒传》中歌颂了梁山英雄好汉,但是也描述了梁山集团一干人所使用的卑劣伎俩,与当代的价值观相冲突,虽然文章在歌颂梁山好汉的行为,但是也在暗地里揭示其作为流寇的本来面目。教师需要引导学生进行深入思考,站在作者当时所处的人文环境、历史背景,尝试对其中的文学伦理冲突元素进行学习。另外,也可以抓住其中的细节部分,比如,在《水浒传》中大篇幅描述了打虎英雄武松,但是小说人物的底层逻辑行为是否符合当前的道德观和价值观还有待进一步商榷。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带着批判的眼光,对经典读物中的文化元素进行研究思考,从哲学辩证、文学伦理学批判的角度来剖析其中与当代文化价值观相冲突的内容,以此来指导学生在传承优良文化的过程中也能够对其进行创新创造,避免学生在文化学习期间形成定式思维。
因此,语文教师在高中语文文化传承与创新教学环节需要开展经典阅读教学活动,引入经典读物中的文化传统、文化内涵以及文化结晶,让学生带着批判的眼光进行思考和学习,从中产生新的感悟、感触,使学生的综合文化素养以及文学能力得到强化提升。
3.组织文化活动
引入文化活动对于带动学生进行高品质的文化学习具备显著功效。教师在该环节需要选取部分具备代表性的文化活动,比如,结合文学讲座、戏剧表演、书法展览,让学生参与其中,感受文化的魅力和多样性。在此期间,语文教师可以通过实践案例带领学生对文化传承与创新进行思考学习,让学生将文化传承与创新的实践方法和效果进行探究。比如,结合中国传统文化的现代化转型以及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在实践研学过程中进行探索探究,对当代产业中的文化传承元素以及创新元素进行剖析学习,通过文化活动,使学生的文化思想观、价值观得到进一步发展。在该环节,教师可以创设文化情境,组织文化沙龙、文化旅游以及文化研学旅行活动,激发学生对文化探索学习的兴趣,使学生能够体验文化的魅力和价值。
另外,教师也可以引导学生参与文化体验活动学习,比如参观博物馆、文化遗址,近距离感受历史文化传统和内涵,培养学生的文化修养、文化素养和文化审美能力。后续,教师可以组织文化创作、表演活动,比如结合写作教学、剧本演绎、诗歌创作等,让学生通过创作表演深入理解文化内涵和艺术形式,并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艺术表达能力、文化创新能力。在多元化的文化活动中,教师还需要结合传统民俗文化,通过讲解传统民俗文化,组织民俗文化活动,引领学生在学习期间对其中的文化传统、文化价值和意义进行学习。因此,语文教师在高中语文文化传承与创新教学活动中需要组织文化活动来进一步打开学生的文化学习思路,使学生的文化素养、文化内涵以及文化探索能力得到进一步强化提升。
4.开展传统文化讨论课
传统文化讨论课在高中语文文化传统与创新教学过程中的应用具有积极正向的作用。教师需要确定讨论课的主题和内容,选取具备代表性的传统文化主题,如诗词、古代文学、传统节日,确定讨论课的主题和方向,使学生能够深入了解探讨相关文化知识,在讨论课上,教师需要提供相关的文化材料和资源,比如结合经典诗词、文学作品、历史文献,引领学生在讨论课中进行深层次的研学互动。教师也需要在讨论课上设计部分引导性问题,例如,对相关诗词句的意境进行探索,对传统节日的起源和意义进行探究,引发学生深入思考,使学生能够探寻其中的传统文化价值和内涵。
另外,教师也可以组织学生分成不同小组,让其在小组中进行探讨、互动,分享各自观点,在文化讨论课上进行批判性学习。比如,语文教师可以结合矛盾观,让学生分小组,对我国古代的矛盾思想进行探究。同时,让学生结合经典读物资料,通过引经据典来论证自身的观点和看法。通过文化辩论互动,结合文化探讨课堂,使学生的文化学习水平得到提升。总之,教师可以开展传统文化讨论课,使学生的学习思维、学习能力能够在探讨互动环节得到提升。
5.组织跨学科互动活动
高中语文教师在文化传承与创新教学过程中也需要结合学科互动话题来带动学生进行学习。在高中历史课程知识体系中蕴含着大量的传统文化元素和概念,可以带动学生在学习期间通过史料、历史案例对其中的文化知识、文化内涵进行学习。首先,语文教师和历史教师可以选取部分具备代表性的历史事件和人物,比如结合古代文化、名人、历史事件,确定合作主题和内容,以便学生能够深入了解并探讨相关历史文化知识。比如,在讲解《赤壁赋》的过程中,语文教师与历史教师可以还原三国时期的人文风貌,同时也可以结合苏轼的创作背景,对其中的社会面貌进行学习,使学生能够深入探寻相关文化概念以及文化知识内涵。另外,语文教师与历史教师也可以引入多元化的参考资料来加深学生对历史课程的理解。在该环节,教师也可以组织互动研学活动,比如历史教师可以在语文课堂上进行示范讲解,剖析知识中的历史文化概念,使学生在语言探索过程中能够对其中的文化知识产生价值认同、思想认同,并且以史为鉴,对文化进行创新创造。因此,结合跨学科项目,将语文与历史结合在一起,融合历史文化、历史概念,渗透传统文化内容以及传统人文元素,能够使学生的语言水平以及语文素养得到提升。
三、高中语文教学中文化传承与创新的注意事项
高中语文教师在课程教学过程中带领学生传承和创新传统文化需要密切关注以下的注意事项。首先,文化传承与创新需要充分遵循当前的社会政治观、文化观、道德观,在我国传统文化中存在一些封建思想,教师在带动学生进行文化学习的过程中需要引领学生进行深入思考,做到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尝试对文化知识进行更加深入、高效地领悟学习,使学生能够找到正确的学习方向对文化知识进行探究。其次,在文化传承与创新活动中,教师也需要引入一套完整的教学循环。具体来说,学生对文化知识的传承学习涉及一个完整全面的过程,不能够一蹴而就。教师需要尽可能引入启发式教育手段和工具来带动学生进行思考学习,尽可能缩短文化传承与创新教学的整个闭环周期,才可以进一步增强教学效果。另外,在文化传承与创新教学过程中,教师也需要结合当代的政治生态文明体系和架构,选取与当代政治文化观、思想观相符的课程元素,比如结合红色文化元素,将红色文化中的传承与创新概念向学生进行渗透,一方面培养学生积极正向的政治价值观,另一方面也能够保证学生在学习期间更加高效地应对当前的政治生态文明环境,从容应对日常生活的意识形态问题。因此,高中语文教师在文化传承与创新教学过程中需要充分遵循以上的教学原则来带领学生进行文化学习。
总体来说,高中语文教师在文化传承与创新教学过程中需要结合行之有效的方式,制定严谨、细致的教学方法、模式和策略,引领学生在文化学习期间进行实践探索,从而增强学生的综合能力。
参考文献:
[1]陈楚敏、周小蓬《诗的本源与远方:高中语文古典诗歌教学中的文化传承与创新素质培养》,《教育导刊》2022年第8期。
[2]宋敬波《高中语文教学中传统文化传承与突破探讨》,《新课程》2019年第11期。
[3]王媛媛《高中语文教学中传统文化传承与突破探讨》,《语文教学之友》2019年第10期。
[4]郑坤《高中语文学科“文化传承与理解”素养的培养》,《学苑教育》2024年第9期。
[5]雷元艺《高中语文教学中引导学生传承红色文化策略——以〈百合花〉为例》,《高考》2024年第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