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承担着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要任务,而人工智能赋能思想政治教育的模式创新可以提供多样化、个性化的教育方式,能更好地适应大学生的需求。人工智能技术可以提供更丰富的教学资源和工具,帮助教师更好地把握学生的学习需求。人工智能赋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模式创新也面临一些现实挑战。人工智能技术的成本较高,对硬件、数据和专业人才等有较高的要求。人工智能技术背后的算法和模型也有一定的不确定性,导致一些伦理和法律问题。人工智能赋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模式创新,需要加大人工智能技术研发的力度,推动算法和模型的优化,降低技术成本;加强专业人才的培养和引进,提高整个人工智能产业链的水平;还需要加强对人工智能应用的监管,推动学术界、产业界和政府之间的合作。
关键词:人工智能;思想政治教育;模式创新;作用机理;教育现代化
中图分类号:G641"""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2096-000X(2024)36-0081-05
Abstract:Ideologicalandpoliticaleducationforcollegestudentsundertakestheimportanttaskofcultivatingsocialistbuildersandsuccessorswithall-rounddevelopmentofmorality,intelligence,physicalfitness,aestheticsandlabor,andtheinnovationofAI-enabledideologicalandpoliticaleducationmodelcanprovidediversifiedandpersonalizededucationmethods,whichcanbettermeettheneedsofcollegestudents.Artificialintelligencetechnologycanprovidericherteachingresourcesandtoolstohelpteachersbettergraspstudents'learningneeds.AI-enabledinnovationofideologicalandpoliticaleducationmodelforcollegestudentsalsofacessomepracticalchallenges.ThecostofAItechnologyishigh,andithashighrequirementsforhardware,dataandprofessionaltalents.ThealgorithmsandmodelsbehindAItechnologyalsohavecertainuncertainties,leadingtosomeethicalandlegalissues.AI-enabledinnovationofideologicalandpoliticaleducationmodelforcollegestudentsrequiresincreasingtheintensityofAItechnologyresearchanddevelopment,promotingtheoptimizationofalgorithmsandmodels,andreducingtechnicalcosts;strengtheningthetrainingandintroductionofprofessionaltalents,andimprovingtheleveloftheentireAIindustrychain.ItalsoneedstostrengthenthesupervisionofAIapplicationsandpromotecooperationbetweenacademia,industryandgovernment.
Keywords:artificialintelligence;ideologicalandpoliticaleducation;modelinnovation;mechanismofaction;educationalmodernization
思想政治教育作为一门重要的课程,对培养大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具有重要意义。然而,传统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模式面临着一系列问题,如教学资源不足、教学手段单一、学生参与度低等。人工智能赋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模式的创新,有望解决这些问题并提升教育效果,从而深刻影响教育方式、教育目标和教育价值观,为教育现代化提供支持。
一"人工智能的应用及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人工智能通过模拟人类的智能行为,如图像识别、自然语言处理等,具备自主学习、推理和推断、适应环境和自我调节、与人类沟通等特性。这些特性赋予人工智能在教育领域的广泛潜力。人工智能赋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模式创新在提高大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方面具有显著效果。
(一)"人工智能概述
人工智能是一种设备和软件系统,它能够模拟人类智能的某些行为,包括学习、推理、问题解决、语言理解和感知等。人工智能的特性主要有以下方面:首先,人工智能具有自主学习的能力。通过不断地学习和积累知识,人工智能可以不断改进自己的性能[1]。它可以分析大量的数据,从中提取规律和模式,并将这些知识应用于新场景中。人工智能可以处理和分析大规模的复杂数据,发现其中的规律。其次,人工智能具有推理的能力。它可以根据已有的知识和信息,通过逻辑推理,得出新的结论。人工智能可以根据给定的条件进行推理,找出问题的解决办法。再次,人工智能还具有适应环境和自我调节的能力。它可以感知外部环境的变化,根据环境的变化来调整自己的行为。人工智能还可以通过反馈机制来改进自己的表现,从而适应不同的环境。人工智能具有自我学习的能力,可以通过不断地训练模型来提高性能。最后,人工智能具有与人类沟通的能力。它可以理解和处理人类的语言,可以进行自然语言的处理和分析。人工智能还可以通过语音和图像识别技术,与人类进行直接的互动。随着深度学习、增强学习和迁移学习等技术的不断突破,人工智能在语音识别、图像识别、机器翻译等领域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
(二)"人工智能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人工智能作为一种信息处理和自主学习的技术,具备强大的计算和分析能力,可以为教育提供创新的方式。首先,人工智能为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新的手段和平台。通过利用人工智能技术开发的智能教学系统,可以提供个性化的学习内容和学习路径。学生可以根据自身的兴趣和需求进行学习,从而提高学习效果和积极性。此外,人工智能还可以通过数据分析和机器学习来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和特点,为教师提供更加全面和准确的教学反馈,帮助教师根据学生的情况进行个性化指导[2]。人工智能可以帮助学生培养学习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深入学习和分析,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借助人工智能技术,可以实现个性化、差异化的教学模式,满足大学生多样化的学习需求。其次,人工智能还可以通过情感识别和情感分析技术来加强对学生心理状态的了解。在思想政治教育中,学生的心理状态对学习的影响至关重要。通过人工智能技术对学生的情感进行识别和分析,教师可以更好地了解学生的情绪变化,及时进行干预,使学生能够更好地调整情绪,提高学习效果。最后,人工智能还可以为思想政治教育提供更加丰富和多样的教学资源。传统的教学资源有限,难以满足学生的个性化需求。而通过人工智能技术,可以用虚拟现实、增强现实等技术手段生成更加真实、具体和生动的教学场景,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人工智能技术还可以利用大数据分析和挖掘技术,从互联网上获取海量的学习资源,为学生提供更加全面和多元化的学习内容[3]。人工智能赋能思想政治教育模式创新还可以充分利用网络和新媒体平台,突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实现在线教学,提高教学的灵活性。
二"人工智能赋能思想政治教育的作用机理
人工智能赋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模式创新的作用机理主要体现在个性化学习、互动学习和全面评估三个方面。这些机理可以促进学生的主动学习、探究性学习和合作学习,提升学生的学习效果和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人工智能技术的应用可以使得教育过程更加灵活、自主,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可以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提供更加开放、多元的路径选择,为教育教学改革提供新的思路。
(一)"人工智能可以为学生提供量身定制的教学内容
人工智能技术可以为学生提供更加个性化、多样化和有效的学习体验,促进其思想政治教育的全面发展。通过分析学生的学习数据和行为模式,人工智能可以自动调整教学策略和教材内容,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在智能辅助教学方面,人工智能可以设计和开发各种智能化的学习工具和教育应用,如在线学习平台、虚拟实验室等,在提高学习效率的同时,创造更加丰富和多样的学习体验。人工智能可以提供个性化的学习支持,通过分析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兴趣爱好,为他们量身定制学习计划和教学资源,提供个性化的学习体验[4]。相比传统课堂教学,人工智能赋能的教育模式能够根据学生的个性化需求进行智能化的教育辅助,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个性化教育方案有效地提高了大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使得他们对思想政治教育更加感兴趣并主动参与其中。人工智能赋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模式创新可以提供更加个性化、差异化的教学内容和方法,有助于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和兴趣特点。人工智能技术可以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和表现,自动调整教学内容和难度,提供个性化的学习推荐和评价反馈,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动力。
(二)"人工智能可以通过教师辅助和自主学习的方式,提升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
教师可以借助人工智能的辅助工具,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节省时间和精力。学生也可以通过自主学习的方式,利用人工智能技术进行自主学习和知识获取,培养独立思考和自主学习的能力。人工智能可以提供开放共享的学习环境,为学生打破时空限制,与不同地区、不同学校的学生进行互动和协作,促进交流与合作,提升学习效果。通过引入虚拟实境、人工智能辅助教学等技术手段,人工智能赋能的教育模式可以提供更具互动性和趣味性的教学形式,激发学生的积极参与和探究精神[5]。人工智能赋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模式创新可以创造更加真实、生动的教学场景和交互体验,让学生身临其境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激发兴趣和好奇心,提高学习的主动性。通过教师辅助和自主学习的方式,人工智能可以提升教学效率和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三)"人工智能具备智能检测和评估的功能
通过对大数据和模式识别等技术的应用,人工智能可以帮助学校实时掌握学生的学情、健康状况和行为模式,及时发现和解决教育问题,提高教育管理的精度。人工智能赋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模式创新可以提供更加高效、精确的教学管理和评估手段,促进学生的学习态度和行为变革。通过人工智能技术,可以实现对学生学习过程和成果的实时监测和分析,及时发现和纠正学习中的问题和困难,提供科学的个人学习计划和学习支持,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和学习效果。人工智能可以提供全面的、即时的反馈和评估,通过智能化的考核和评价系统,学生可以及时了解自己的学习情况和进步情况,进而调整学习策略和提升学习效果。在学习评估方面,人工智能可以通过自动化的评估工具和算法,对学生的答题情况、学习进展和能力水平进行实时监测和分析,为教师提供精准的评估结果和个别化的评价建议[6]。这种个性化的评估方式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提供更加精细和准确的教学反馈。还可以通过智能化的评估和辅导系统,为学生提供精准的学习评估和个性化辅导,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思想政治知识。
三"人工智能赋能思想政治教育的现实挑战
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迅速发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着教育资源不均衡、教师素质参差不齐和教学内容单一、技术的成熟度和人机交互的设计等挑战。目前,人工智能在教育领域的应用尚存在技术不成熟、数据隐私保护、智能算法偏见等问题。另外,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涵盖的领域广泛,涉及价值观传承、政治理论学习等多个层面。此外,大学生的个体差异和多样性也是现实挑战之一,如何通过人工智能技术来适应不同学生的需求也是需要解决的问题。
(一)"在教育环境方面,人工智能技术的快速更新面临着技术和教育结合的挑战
在教育环境方面,人工智能技术的引入需要相应的硬件设施和软件系统来支持,这对学校和教育机构来说需要投入大量的经费和人力资源。尤其是对于一些资源相对匮乏的地区和学校来说,引入人工智能技术可能会面临更大的挑战。目前,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还处于初级阶段,尚存在诸多局限性和不足之处。这些技术挑战限制了人工智能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应用效果。人工智能技术的快速发展也可能导致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和方法的更新滞后,对教育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相较于传统教育方式,人工智能教育需要更多的技术支持和教学资源,而这在目前的教育体系中还存在很大的不足[7]。目前,我国的思想政治教育体系相对复杂,各级教育行政部门的职责划分和工作重心也不尽相同,这给人工智能教育的推广和应用带来了一定的困难。教育领域的人工智能技术还处于发展初期,技术成熟度和实用性有待提高。人工智能教育需要大量的数据支持和算法建模,但获取和处理大数据的成本较高。教育领域存在着传统教育观念和教育体制的制约,人工智能的应用需要与现有教育模式相结合,尊重教师的专业性和学生的主体地位。
(二)"在教育内容方面,人工智能赋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模式创新面临着信息过载的挑战
人工智能技术可以提供个性化的学习内容和个别化的学习路径,但同时也需要解决如何确保教育内容的质量和有效性的问题。思想政治教育需要兼顾基本理论和实际案例的学习,而人工智能赋能模式带来的信息过载问题,可能会削弱学生对于基本理论的学习,降低学生的思辨能力和创新精神[8]。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需要注重个性化的培养和引导,而人工智能技术的应用可能会导致教育同质化的问题。教师和学生对于人工智能技术的接受程度和使用能力也需要进一步提升。学生对人工智能思想政治教育的接受程度存在差异,有的学生对人工智能技术持有消极态度,这可能与个人认知、价值观等因素有关。教师在引入人工智能技术后,需要更加关注和引导学生的学习,而不仅仅是传授知识。这就要求教师具备相应的教育技能和能力,同时也需要学生具备一定的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的能力。尽管人工智能在教育领域的应用前景广阔,但在实际推行过程中,存在着一定的社会接受度问题。一方面,由于人工智能技术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新颖性和复杂性,学生、家长和教育管理部门可能对其产生抵触和担忧。另一方面,政府相关政策的制定和支持也对人工智能思想政治教育的推行产生了重要的影响。缺乏明确的政策指导,可能制约了人工智能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实际应用。
(三)"在教学过程中,人工智能的引入给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带来了新的伦理问题
人工智能系统的决策和推荐结果可能会存在偏见和不公正的情况,这对于思想政治教育的公正性和客观性带来了潜在的风险。人工智能技术具有强大的数据处理和模式识别能力,但也会带来信息泛滥、信息误导等问题。在思想政治教育中,如果人工智能应用不当,可能会给学生灌输错误的价值观,甚至成为某些利益集团的工具。人工智能教育需要大量的数据支持,教育机构需要收集和处理大量的学习数据,然而,这也涉及个人隐私和数据安全的问题。在人文方面,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本身的特殊性也给应用人工智能技术带来了挑战。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是一门涉及价值观、思想观念和道德规范等方面的教育,而人工智能技术的应用可能会对这些方面产生干扰或者冲击。人工智能可能无法很好地应对某些主观型问题或者无法完全理解人类的情感和情绪[9]。现有路径中缺乏有效的评估机制和评价指标,无法全面客观地评估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效果。传统的考评方式主要集中在学科成绩和课堂表现上,难以准确判断学生的思想政治素养和综合素质的提高情况。人工智能赋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模式创新需要与相关政策和规范相适应,清晰界定权责和责任,加强对技术应用的管理和监督,确保教育公平和质量。
四"人工智能赋能的思想政治教育模式创新的路径
人工智能赋能的思想政治教育模式创新需要加强对人工智能教育技术的研发和推广,提高其技术成熟度和实用性;需要建设多元化的教育资源和环境,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和学习场景;需要加强人工智能教育与教师的合作,发挥教师的专业性和学生的主体能动性;需要建立健全的评价体系,对人工智能教育的效果和影响进行科学的评估和监测。
(一)"进行基础理论研究,深化对人工智能和思想政治教育的认识
进行基础理论研究包括对人工智能技术和思想政治教育理念的整合研究,以及对人工智能在教育中的特点和应用法则的深入研究。人工智能赋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模式创新涉及多个学科领域的交叉,如教育学、计算机科学、心理学等,需要进行跨学科的合作研究。通过跨学科的合作,可以进一步细化现有问题,挖掘问题解决的有效途径,并形成科学的理论体系和方法论。鼓励相关研究机构和教育实践者加强理论研究,深入分析思想政治教育的特点和需求,理解大学生的思维方式和教育生态,为新路径的探索提供有力的理论支持。要加强应用研究和实践探索,通过开展案例研究和实地考察,总结和分享成功经验和案例,为其他机构和学校提供可行的参考和借鉴。在技术复杂性和资源短缺方面,可以加强相关领域的合作和资源共享,提高研发和应用的效率。对于那些已经有一定规模和影响力的创新实践,应该积极予以复制和推广[10]。这样可以通过规模效应和社会影响力的扩大,进一步推动人工智能赋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深化。要积极开展多方合作,建立人工智能赋能思想政治教育的跨学科研究平台,吸引相关学科的专家和学者加入,共同解决人工智能赋能思想政治教育模式创新的难题。合作可以是学校与企业、学术界与实践界之间的合作,也可以是国内与国际间的合作,通过互相借鉴和交流经验,推动该领域的发展。政府和教育机构应该加大对人工智能思想政治教育的支持力度,提供相关的培训和资金支持,从而推动人工智能思想政治教育的普及。
(二)"加强教师培训与专业知识更新,提高教师的人工智能技术素养和技能
人工智能技术的引入需要教师具备相应的技术能力和教学理念。教育机构应加强教师培训,提高教师的技术素养和教育专业能力。可以通过举办培训班、开展教师交流活动等方式,提高教师的整体水平。教育者需要密切关注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动态,及时更新教学内容和方法,以适应时代的变化。教育机构应加强与科技公司和研究机构的合作,共同推动人工智能教育的发展。通过合作,教育机构可以获取最新的技术和教育资源,科技公司和研究机构也能够将他们的研究成果转化为实际应用。同时,教育者还应加强对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挖掘和设计,使其能够更好地与人工智能技术相结合,实现教学目标的达成。应该加强对教育者和学生的培训和教育,提高他们使用人工智能教育平台和工具的能力和素养,避免潜在的风险和问题。应重视思想政治教育与人工智能技术的有机结合,避免人工智能技术过度干预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保持教育的人文关怀和温度。教师应该积极熟悉人工智能等现代科技。教师也需要注意科技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合理应用,避免技术依赖和盲目追求科技的表面功效,真正做到以人为本,发挥技术的辅助作用,创造积极的思想政治教育环境。
(三)"需要加强对人工智能技术的监管与管理,确保其在教育中的合理应用
教育机构应建立健全的数据保护机制,确保学习数据的安全和个人隐私的保护。可以通过技术手段对数据进行匿名化处理,同时加强对数据的管理和监管。教育行政部门应建立完善的教育管理制度,明确各级教育部门的职责和工作重心,加强对人工智能赋能教育模式创新的支持。相关立法和监管机制也需要跟进,加强对人工智能思想政治教育的规范和保障,确保教育过程的公平和安全。同时,加强对学生的引导和监督,培养学生的信息鉴别和判断能力,防止错误信息对学生的不良影响。还需要关注伦理和法律的问题,确保人工智能赋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模式创新的合法性和合规性。通过政策引导和管理规范,可以更好地激发教育工作者的创新热情,推动人工智能赋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可持续发展。要与相关政策部门密切合作,推动相关政策的制定和完善,提供政策支持,为人工智能赋能思想政治教育模式创新提供有力保障。要积极引导和参与国际标准的制定和修订,为人工智能赋能思想政治教育模式创新提供规范性的指导。
五"结束语
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应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模式创新将会得到更多的关注和探索。在未来的研究中,可以进一步深入探讨人工智能赋能的思想政治教育模式,并结合具体的案例进行分析。可以关注人工智能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具体应用方式,如智能辅导系统、智能评估工具等,以及这些应用对学生思想政治素养的影响和效果。在研究中,可以从认知心理学、教育学、计算机科学等多个学科的角度出发,探讨人工智能对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作用机制。还需要关注人工智能赋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模式创新所面临的现实挑战。这些挑战可能包括技术条件的限制、教育资源的不均衡以及师生之间的互动等方面。在路径选择中,要充分考虑学校、教师、学生和社会等多方面的因素,同时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积极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思想政治教育模式。
参考文献:
[1]马长山.数智治理的法治悖论[J].东方法学,2022(4):63-74.
[2]王帅.人工智能时代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研究的变化及特点[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24(17):86-88.
[3]张梦豪,王海燕.人工智能赋能思想政治教育的变革、挑战与应对[J].甘肃教育研究,2024(12):14-17.
[4]王功敏,李振连.新时代高校意识形态治理创新[J].中国高等教育,2020(18):36-38.
[5]周妍.人工智能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精准化发展的多维度分析[J].实事求是,2024(4):84-90.
[6]陈联俊.论人工智能对思想政治教育系统要素的影响[J].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研究,2024(5):118-127.
[7]刘吕红.论思想政治理论课课程体系创新的“五个转化”[J].思想教育研究,2015(10):40-43.
[8]侯欣.新媒体视阈下维护高校意识形态安全的四种途径[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7(1):77-78.
[9]申晓腾.人工智能算法融合思想政治教育的技术逻辑审视[J].中国教育信息化,2024(3):99-108.
[10]郭紫怡.论人工智能赋能教育的价值理性与工具理性[J].教育理论与实践,2024(31):24-29.
基金项目: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改革开放40年中国伦理道德数据库建设研究”(18ZDA022);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问题哲学理论前沿与理论创新研究”(18ZDA026);上海大学教育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项目“人工智能赋能思政课教学模式创新”(23JGA010)
作者简介:孙全胜(1984-),男,汉族,山东临沂人,博士,教授,研究员,博士研究生导师。研究方向为思想政治教育。
DOI:10.19980/j.CN23-1593/G4.2024.36.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