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高校在承担传授学生专业知识的同时,更肩负着立德树人的使命。结合交通运输专业课程思政相关要求,构建思政教学评价体系,细化思政教学评价指标,为课程评价提供参考,全面提高课程思政教学水平。基于层次分析法,从授课目标、授课内容、授课过程以及授课成效四个层面建立评价指标体系,建立层次递阶结构模型,利用判断矩阵计算得出各评价指标权重。该方法为课程思政教学效果评价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关键词:课程思政;交通运输类;层次分析法;课程矩阵;评价指标
中图分类号:G640"""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2096-000X(2024)36-0068-04
Abstract:Whileuniversitiesareresponsibleforimpartingstudents'professionalknowledge,theyalsoshoulderthemissionofcultivatingmoralityandnurturingtalents.Basedontherequirementsofideologicalandpoliticaleducationintransportationcourses,weestablishanevaluationsystemforideologicalandpoliticaleducation,refinetheevaluationindicatorsforideologicalandpoliticaleducation,providereferenceforcourseevaluation,andcomprehensivelyimprovethelevelofideologicalandpoliticaleducationincourses.BasedontheAnalyticHierarchyProcess,anevaluationindexsystemisestablishedfromfourlevels:teachingobjectives,teachingcontent,teachingprocess,andteachingeffectiveness.Ahierarchicalstructuremodelisestablished,andtheweightsofeachevaluationindexarecalculatedusingajudgmentmatrix.Thismethodprovidesatheoreticalbasisforevaluatingtheeffectivenessofideologicalandpoliticaleducationincourses.
Keywords:courseideologyandpolitics;transportationcategory;analytichierarchyprocess;coursematrix;evaluatingindicator
高等学校对于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定位具有多元化特点,其本质是育才和育人的协同,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成为高等学校的根本任务。专业教师作为课堂授课主体,应深刻理解和把握课程思政的基本内涵,与思政课程深度融合、同向同行提升育人实效。
在交通强国与教育强国建设的大背景下,人才的知识、素质和能力同等重要,将思政教育有机融入交通运输专业课程,已成为教学常态。交通运输作为典型的工学类专业,参照《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教育教学过程中应主要融入工程伦理和使命担当教育,培养具有家国情怀和大国工匠精神的专业人才。
构建贯穿人才培养全过程的思政教学体系,制定科学完备的课程教学评价指标,是高校满足新形势下人才需求的重要途径。将课程思政贯穿人才培养全过程,具体落实到课前培养方案修订、课程目标设定、教学周期安排,课中教学内容讲解、思政内容渗透,课后思政讨论、线上平台分享、课程教学评价等。
随着高等院校课程思政全覆盖,思政教学成效检验逐渐成为深化课程思政教育教学改革的重要课题。本文以交通运输专业课程思政教育教学为例,探究其课程体系,从授课目标、授课内容、授课过程以及授课成效四个层面展开评价,考虑每个层面所涉及因素,采用层次分析法确定各评价指标权重,构建课程思政教学评价指标体系。
一"交通运输专业课程体系与课程思政矩阵
(一)"交通运输专业课程体系
1"“以人为本”的理论课程体系
构建交通运输专业理论课程体系,需要充分考虑交通运输领域人才培养的共性需求,在提升学生创新能力以及专业素养的同时,通过思政教学提升学生综合素质。同时,不断优化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提高思政教育在培养方案中的比重。
在课程设计时,以学生为中心,激发其社会责任意识,培养出拥有健全人格、良好的职业素养和道德修养的综合型人才。融入绿色交通与人文交通相关理念,聚焦绿色交通理念在交通运输领域的实践应用,探讨交通运输行业的可持续发展路径,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和可持续发展观念。
2"“协同育人”的课程体系
思政课程的哲理性决定了单独的思政教学无法完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导致思政教学工作效率低下,对学生思想方面提升不显著。建立交通运输专业课程与思政教学相融合的协同育人课程体系,在培养学生专业能力的同时提升学生的道德修养,有利于高校思政教育的落实。
思政课与交通运输专业课程协同育人的过程中,秉持以学生为本的原则,在达到思政教育的目的同时,保证课程协同设计能够符合学生的实际。同时兼顾学生专业技能培养与价值观塑造,建立多元化的教学结构,承载思政教育与专业教育内容,实现两者的有机结合。协同育人在实践教学过程中,显性与隐性结合地向学生渗透思政教育内容,引导与培养学生的思想,全面促进其能力和素质的共同进步,成就有益于社会的全能型人才。
(二)"交通运输专业课程思政矩阵
根据《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提出的工学类专业课程思政要点,将交通运输专业课程思政主题分为工程伦理教育、大国工匠精神培养、家国情怀和使命担当教育等方面。结合专业课程体系,深度挖掘和梳理课程思政资源,建立了课程思政矩阵,见表1。
表1"交通运输专业课程思政矩阵
当然,同一门课程并不是只与一个思政主题对应,可能支撑多个思政主题,表1中专业课程与思政主题均为强支撑关系。
二"交通运输专业课程教学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一)"教学评价指标体系框架
以育人与育才协同进行为目标,运用行为目标模型,构建交通运输专业课程教学评价指标体系。确立专业知识教学、价值观塑造、综合能力培养三者融合的教学目标,提出授课目标、授课内容、授课过程以及授课成效四个一级评价指标,并据此提出相应的二级评价指标。交通运输专业课程教学评价指标体系建构框架如图1所示。
图1"交通运输专业课程教学评价指标体系建构框架
(二)"思政教学评价指标体系设计
思政教学评价指标制定过程中,应充分考虑思政教学的特征,课程思政以教育目标为导向,通过多种路径实现思政教学;思政教学注重课程的多样性以及教学的过程性;思政教学成果落实在学生品格以及行为的变化上。基于思政教学的特征,本文将思政教学评价内容分为授课目标、授课内容、授课过程以及授课成效四个评价维度。
1"授课目标
基于交通运输专业需求,达到思政知识渗透目的,确立了价值观塑造、专业知识教学、综合能力培养作为评价指标。以期教师在授课前明确教学目标,针对性地进行教学规划,通过教学使学生满足上述目标要求。
2"授课内容
按照交通运输专业课程教学要点,参考思政元素主要类型,综合评估授课内容是否涵盖交通运输专业知识、提升学生思想道德、传递正确的价值观,考察授课内容是否充分有效。
3"授课过程
综合评估教师在授课方式上的创新性与多样性,对于交通运输专业研究深度,是否能够营造良好的授课氛围提高学生课堂专注度,激发学生对于专业知识以及课程思政兴趣。
4"授课成效
授课成效的检验是评价思政教学的重要指标,从家国情怀、法律意识以及道德修养方面有效地呈现思政教学的实施情况。
在图1所示交通运输专业课程教学评价指标体系建构框架的基础上,本文进一步对评价指标进行描述,形成交通运输专业课程教学评价指标体系,见表1。
三"基于AHP的课程思政教学评价指标权重确定
(一)"方法手段
层次分析法(Analytichierarchyprocess,AHP)最早由美国运筹学家Satty所提出,其基本思想是将某一复杂的问题系统分解为多个影响因素,并将其分组形成递阶层次结构,通过两两比较的判断矩阵确定各因素的相对重要性,计算得到权重系数。
(二)"权重的确定
1"建立层次递阶结构模型
设定目标层(A)为交通运输专业课程教学评价、准则层(B)为交通运输专业课程教学评价一级指标、方案层(C)为交通运输专业课程教学评价二级指标,建立的递阶层次模型见表2。
表2"交通运输专业课程教学评价递阶层次模型
2"构造判断矩阵
本研究根据30名交通运输领域专家对指标重要性赋值均数来确定判断矩阵的标度,判断矩阵标度定义见表3。
表3"判断矩阵标度定义
根据判断矩阵标度的定义,构造一级指标判断矩阵见表4,二级指标判断矩阵见表5至表8。
表4"一级指标判断矩阵
表5"授课目标下二级指标判断矩阵
表6"授课内容下二级指标判断矩阵
表7"授课过程下二级指标判断矩阵
表8"授课成效下二级指标判断矩阵
3"权重计算及一致性检验
利用方根法得到初始权重系数W′i后,计算得到归一化权重系数Wi,计算方法见式(1)和式(2)。
得到权重系数后利用一致性比例系数(ConsistencyIndex,CI)进行一致性检验,通过查找相应的平均一致性指标(Randomindex,RI),可以计算得出一致性比例(Consistencyratio,CR),计算方法见式(3)—式(6)。
在进行二级指标权重的计算时考虑本身占所属一级指标的权重的同时,还需考虑其所属一级指标占所有指标的权重。故将每个二级指标权重值与其相对应一级指标权重值相乘,可以得到排序权重。根据上述公式得到交通运输专业课程思政教学评价指标权重,见表9。
四"结束语
本文根据交通强国战略对于交通运输类人才的专业需求,结合国家对于专业人才思想培养的要求,从授课目标、授课内容、授课过程以及授课成效四个层面对交通运输专业课程教学进行评价,考虑了专业知识教学、价值观塑造、综合能力培养等多个因素作为课程教学的评价指标。基于AHP法最终确定了交通运输专业课程思政教学评价指标权重,建立交通运输专业课程思政教学评价体系,为后续对于专业课程教学的相关评价提供依据,促进教师进一步落实思政教学。
参考文献:
[1]罗莉婷,韦文东.精品课程建设视角下混合式教学评价指标体系构建运用研究——以交通运输大类专业课程为例[J].时代汽车,2024(12):112-114,118.
[2]韩霜,王小霞,赵佳虹,等.利用互联网资源推动交通运输专业教学体系重构[J].物流科技,2023,46(23):182-184.
[3]曹凤萍,王德利,赵长利.交通运输专业实践教学课程思政体系建设与实施[J].物流科技,2022,45(15):158-160.
[4]陈晋,许瑶.高校课程思政教学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J].武汉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4,37(3):124-132.
[5]平萍.高校课程思政教学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研究[J].对外经贸,2024(8):153-156.
[6]王君莉.基于改进层次分析法的煤矿电气安全评价指标权重确定[J].黑龙江科技大学学报,2023,33(1):51-55.
[7]杜丹丹,胡惠惠,周芳,等.层次分析法在确定麻醉护理专业学位硕士核心能力评价指标权重中的应用[J].护士进修杂志,2021,36(19):1755-1759,1766.
[8]赵玉琴,何卉.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协同育人创新实践[J].中学政治教学参考,2022(22):83-86.
DOI:10.19980/j.CN23-1593/G4.2024.36.016
基金项目:黑龙江省高等教育学会高等教育研究课题“新工科背景下交通运输类专业主题式课程思政案例库建设”(23GJYBB011);中国交通教育研究会教育科学研究重点课题“交通强国建设背景下交通运输类专业主题式课程思政育人模式与育人效果评价研究”(JT2022ZD016)
第一作者简介:张文会(1978-),男,汉族,黑龙江哈尔滨人,博士,副教授,副院长,博士研究生导师。研究方向为交通运输规划与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