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合创新促“双减” 综合实践提素养

2024-09-14 00:00:00韩俊元王娟
初中生世界·初中教学研究 2024年8期
关键词:校本化语文学科双减

摘 要 “双减”政策对学校课后延时服务提出了“提质增效”的要求。江苏省盐城市初级中学充分挖掘校内资源,围绕核心素养,开发符合校情、教情、学情的课后延时服务内容。其中,语文学科开发“传承铁军精神”系列课程和“劳动与成长”创意表达课程,旨在让学生在积极的语文实践过程中和真实的语言运用情境中培养文化自信、审美创造等核心素养。

关键词 “双减” 课后延时服务 语文学科 内容开发 校本化

“双减”事关国之大计、党之大计,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的重要举措。为有效落实国家“双减”政策,江苏省盐城市初级中学通过学科渗透、活动融合、实践创新、空间融通等方式,积极开展语文学科课后延时服务内容开发的校本化实践。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下简称“新课标”)指出:“义务教育语文课程培养的核心素养,是学生在积极的语文实践活动中积累、建构并在真实的语言运用情境中表现出来的,是文化自信和语言运用、思维能力、审美创造的综合体现。”根据新课标的要求,学校积极为学生搭建多个语文实践平台,创设丰富的语言运用情境,培养学生语文综合素养。我校曾获评“江苏省初中铁军文化课程示范基地”“江苏省劳动教育特色学校”,学校在此基础上创新开发语文学科课后延时服务内容,将“铁军文化课程”和“劳动教育课程”打造成学校教育特色。

一、 “传承铁军精神”系列课程

新课标指出,革命文化是课程内容的三大主题之一,革命圣地、革命旧址和革命文物是落实此主题的重要载体。矗立在我校校园内的正北楼,始建于1931年,是中国人民抗日军事政治大学第五分校(以下简称“抗大五分校”)旧址。该校由陈毅兼任校长,曾为党培养了六千余名抗日军政干部,其旧址因此成为全国新四军重要纪念地红色地标之一,被评为江苏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我校以此革命旧址为载体,开发“传承铁军精神”语文课后延时服务系列课程,助力课堂教学提质增效,激发学生热爱祖国之情,增强其文化自信。

基于“学习情境的设置要符合核心素养整体提升和螺旋发展的一般规律,应整合关键的语文知识和语文能力,体现运用语文解决典型问题的过程和方法”的新课标要求,学校结合校情、教情、学情和核心素养螺旋发展的规律,开发了三个子课程,分别是七年级的“铁军文化”讲解课程、八年级的“传承铁军精神”演讲课程、九年级的“铁军文化”微话剧课程。具体实践如下。

“铁军文化”讲解课程主要依托我校抗大五分校红色文化历史进行开发,建立“班级—年级—学校”三级讲解员机制。每年9月,七年级新生全员参与红色讲解员选拔。三级讲解员选聘方式,激发了他们对“铁军文化”讲解课程的学习兴趣。我校抗大五分校旧址每年接待各类学校、党政机关、革命先辈后代参访近千人,七年级学生在多次讲解实践中不断增强文化自信和口语表达能力,激发热爱祖国、家乡、学校之情。

在“铁军文化”讲解课程学习的基础上,八年级学生学习“传承铁军精神”演讲课程。学生们撰写演讲词,认真演练,将课内学习到的演讲知识延伸到课外,并在举办演讲比赛活动中,增强了组织能力、合作能力、统筹能力等,培养了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结合书本内容和我校抗大五分校这段历史,我们又开发了“铁军文化”微话剧课程。九年级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自编自导红色微话剧。学生在《时空对话铁军魂》《到抗大去》《五四曙光》等红色话剧中体验、感悟红色文化,激发了学习兴趣,物化了学习成果,提升了语文学科素养。

二、“劳动与成长”创意表达课程

劳动教育是国民教育体系的重要内容,是学生成长的必要途径,具有树德、增智、强体、育美的综合育人价值。语文课程是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在语文教学中渗透劳动教育,能够帮助学生理解劳动精神,激发劳动热情,培养劳动品质,从而发挥语文学科的育人功能。

我校绝大部分学生从小生活在城市里,缺少劳动实践,对劳动的体悟不深刻,创意表达时的语言、内涵比较单薄。为了引导学生在语文实践中观察、感受自然与社会,获得个性化的审美体验,表达自己独特的感悟与思考,创作出文学作品,学校开发了“劳动与成长”创意表达课程,具体实践如下。

学校在校内开发了 “共青园”“月季园”“桂花林”三块劳动教育实践基地,聘任有劳动经验的志愿者担任兼职劳动教师,他们多为生活中朴实的农民、工人、园艺师等。学生在教师的带领下四季参与开垦、播种、养护、采摘等系列劳动实践活动,丰富了劳动体验,积累了大量写作素材,并激发了创作的热情。

写作是语文学习中学生比较畏惧的部分,部分学生常常难为“无米之炊”,提不起写作兴趣。语文课后延时服务是课堂的延伸,为了培养学生创意表达的能力,提高他们的写作水平,学校将统编语文教材七至九年级作文指导课和我校劳动实践活动相结合,设计了系列创意表达课,构建“劳动与成长”写作体系。以统编语文教材七(上)为例,教材中共有6篇写作指导,学校相应设计了6个写作实践活动。见表1。

学生在写作实践活动中,讨论热烈,刻画出的劳动者形象生动独特,记叙的劳动趣事具体细腻,对平凡的劳动者的敬爱之情油然而生。“劳动与成长”创意表达课程既激发了学生对劳动的推崇与热爱,又培养了学生审美创造的核心素养,促进了学生生命的成长。

“传承铁军精神”系列课程和“劳动与成长”创意表达课程是我校语文学科课后延时服务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基于国家课程与校情开发的校本课程。该课程尊重学生主体地位,发挥教师主导作用,注重启发式、互动式、探究式教学。我校将继续加强语文学科课后延时服务内容的开发,在积极的语文实践活动和真实的语言情境中培养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

(作者单位:江苏省盐城市初级中学)

猜你喜欢
校本化语文学科双减
“双减”出台,校外培训面临巨震
环球时报(2021-07-26)2021-07-26 06:17:00
省教育厅基础教育处一行到莒县开展“双减”工作专项调研活动
持续推动“双减”,强化学校育人主阵地作用
科教新报(2021年15期)2021-05-12 18:59:56
苹果园实现化肥农药“双减”的路径选择
如何在语文学科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未来英才(2016年3期)2016-12-26 20:23:13
论语文教学中创造性思维的培养
成才之路(2016年34期)2016-12-20 20:18:05
体育游戏在教学中的运用
开发幼师语文校本教材的原则探析
小学五年级语文写作教学
国外高水平教材的引进与“校本化”的改造研究
现代交际(2016年7期)2016-11-17 02:47: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