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会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主要阵地之一,是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平台。然而,由于重视程度不够、课程资源不足等原因,部分初中班会课的育人作用没有得到充分发挥,如“呈现式班会”,生硬空洞,不能走进学生内心;“批判式班会”,教师滔滔不绝,不能吸引学生参与;“表演式班会”,提前“排练”,不能引起学生共鸣。设计和实施一节紧贴时代、契合当地特色,让学生入脑入心的班会课,需要教师在“生本”理念下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主动性,让他们在班会课上说起来、动起来、思起来、做起来。
一、课例简述
笔者近期再次观摩了江苏省“教学新时空·名师课堂”播出的首节初中班会课《我,也很牛!》。这节课以学习、弘扬“三牛精神”为主题,紧扣“牛”字展开:俯瞰牛镇,谈话导入→调查分享,探寻“三牛”→组建“牛队”,践行“三牛”→合力“犇”跑,国我合一。尤其是最后一个环节,将三个“牛”幻化成了“犇”字,既喻指奔跑的人生,也和奔跑的中国结合在一起 ,从而达到弘扬“三牛精神”的目的。最终学生就能明白:弘扬“三牛精神”,可以成就最牛自己,缔造最牛中国。
这节班会课生动诠释了“生本”课堂所应体现的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性学习理念。班上不少学生的父母在当地一家科技公司上班,执教教师就引导学生从这家熟悉的企业出发,探寻其“牛”的秘诀。在成果分享方式上,教者也充分以学生为主,让他们有分工、有合作,引导学生自主提炼后发现:事业的发展、个人的成功都离不开“牛”一样的品性,这就是习近平总书记倡导的“三牛精神”的内涵。这节班会课引导学生从现象深入本质,自己发现、探讨、总结,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让他们感受到班会课的乐趣。
二、“生本”班会课的实施
1.多维度架构“生本”班会课育人目标
“生本”理念下班会课的育人目标要有宏观性,要始终思考“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一根本性问题。探究的主题、话题的设计都应体现时代性。《我,也很牛!》这节班会课围绕“三牛精神”,引导学生深入领会为民服务、创新发展、艰苦奋斗的精神,保持不畏艰险、锐意进取的奋斗韧劲。“生本”理念下班会课的育人目标还要满足学生个体的发展需求。这节班会课由一位农村初中教师执教,所在学校有不少留守儿童。通过这节班会课,鼓励学生学习“三牛精神”,发扬吃苦耐劳、勤奋进取的精神。
2.全方位发掘“生本”班会课育人资源
生活是最好的教育资源,班会课也应从学生真实的学习、生活中挖掘、开发丰富的育人素材,引导学生观察生活、发现生活,利用多学科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要注重挖掘学生资源,引导学生善于发现生活中的真善美。《我,也很牛!》班会课上,执教教师让学生寻找同学身上的闪光点,增进同学友谊,同时注重调动家长资源,促进校家社协同育人作用的发挥。在课前采访中,两位学生家长介绍了自己所在企业的企业文化,说明企业“牛”的原因,激励学生接续奋斗。此外,教师还要注重运用社会资源,让育人从校园走向社会。这节班会课上用来对比的新旧照片,就来自当地规划展览馆,能够增强学生的文化自信。
3.翻转角色变换“生本”班会课主体
部分初中班会课中,“教师讲学生听”仍然是课堂的常态,教师扮演着“人生导师”的角色,学生只是跟着教师设置的教学流程或听或看。“生本”理念下的班会课应充分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尊重学生、调动学生、开发学生,让他们分享经历,畅谈感悟。这一节班会课,学生走进科技公司,是善于沟通的“采访者”;分享父母的劳动故事,是善于表达的“讲述者”;小组合作进行项目化学习,是合格的“协作者”……每个学生都积极参与其中,不仅充盈着民主和快乐的学习趣味,也蕴藏着学生满满的成就感和心灵蜕变。
4.勤思辨促进“生本”班会课德育增长
思辨是激发学生内心自省的根源,更是发掘每一节班会课德育增长点的关键。学生思辨能力的培养应贯穿班会课始终,在理性思考中发展信息收集能力、逻辑推理能力、批判性思维能力,在体验中理解,在体验中反思,实现自我成长。这节班会课的导入和收束充满思辨,教者两次出示学校在卫星地图上的位置,引导学生思考:我现在在哪里?我将来要去往哪里?以此让学生思考“我”和“国”的联系,让他们明白,每个人的努力汇集起来,就能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从而增强他们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三、“生本”班会课反思
1.倾听对话永远大于单方说教
“生本”理念下的班会课并不需要喋喋不休的“说教者”,而需要一个耐心的“倾听者”。在倾听中,教师赞许每个学生的努力,在充满平等与尊重的氛围中,让学生找到自己成长的内驱力。学生不仅知道“要去做什么”,更明白“为什么要去做,怎样去做好”。
2.课堂生成永远大于课前预设
精彩的班会课永远不是提前预设好的。“生本”理念下的班会课应体现“以学定教”的教学理念,要善待学生差异,不拘泥于课前的预设,而是重点关注课堂的生成,适时点拨或追问,让学生把思维引向纵深。课堂生成是师生共同促成的,这样的课堂让教育更加鲜活、更加接地气。
以生为本的班会课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从学生认知和欲知出发,让学生真正想学、愿学,好学、乐学。教师应转变教育理念,从育人目标设计、育人资源开发、课堂角色转变等方面入手,发挥班会课育人功能,真正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作者单位:江苏省如东县教育体育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