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生命价值;心理辅导课;教学设计
【中图分类号】G441"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005-6009(2024)28-0090-03
【作者简介】卢忠凤,贵州省六盘水市民族中学(贵州六盘水,553000)教师,一级教师。
【设计理念】
高中生处于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对如何实现生命价值有了初步思考,具备了分析社会现象的能力。但是,他们在面对复杂多变的现实情况时,很难将理论与实际结合起来体会生命价值的真正含义。本课以心理学家阿尔弗雷德·阿德勒在《自卑与超越》一书中提出的“获得生命价值的真谛是贡献与合作”为理论基础,引导学生积极探索实现生命价值的正确方法。
【教学过程】
一、视频导入
教师:同学们,我们先来看一个视频,视频主人翁顾亚是贵州省的一名乡村教师。
视频内容:2023全国“最美教师”顾亚的生命故事。
教师:顾亚老师第二次说出“我曾经是一名摇滚吉他手,现在是一名山村教师”时,他有什么不一样的感受?
学生1:第二次说时多了一份自信和自豪。
教师:是的,他找到了实现生命价值的方法。我们如何像顾亚老师那样找到实现自我生命价值的方法呢?让我们以顾亚老师的生命故事为起点,进入今天的主题——创造和实现生命价值。
设计意图:通过视频,激发学生兴趣,让学生思考什么是生命价值,并引出本课主题。
二、生命价值的含义
教师:同学们,什么是生命价值?实现生命价值的方法是什么?让我们通过七巧板活动来寻找答案。
PPT出示活动规则:教师将七巧板随机发给6个小组,每组得到的七巧板颜色不一、数量不定;小组在6分钟内用同颜色七巧板拼成一个正方形,即可获得10分;每提前1分钟,可增加10分,提前2分钟,可增加20分,以此类推;在6分钟内,6个小组得分之和超过100分,即为全体取得胜利。
小组活动,教师计时,并记录分数。
教师:祝贺同学们顺利完成任务,请各组在3分钟内讨论以下问题——我们是怎么顺利完成任务的?七巧板活动对我们实现生命价值有什么启发?
学生1:我们用蓝色大三角和第2组交换红色小三角。第3组和第5组给了我们组需要的红色平行四边形和红色大三角。我们把不需要的颜色给了其他组。在与其他组的团结协作下,我们组用红色七巧板拼成了正方形。
教师:贡献与合作是顺利完成任务的关键因素。
学生2:我们看似在帮助别人,其实也在帮助自己;我们在成就他人时,也在成就自己。
教师:我们通过合作为他人带来了贡献,也收获了成长。而生命价值就是贡献、合作和自身成长的结合。所以,人是价值的创造者,也是价值的享受者。
学生3:我们创造贡献、参与合作、收获成长,实现了生命价值。梦想是可以通过为他人作出贡献实现的。
教师:创造价值从而实现价值,这就是实现生命价值的方法。正如阿尔弗雷德·阿德勒在《自卑与超越》一书中提及的——“人超越自己的方式是获得生命价值,获得生命价值的真谛是贡献与合作”,这也是大家从七巧板活动中获得的关于实现生命价值的启示。
设计意图:通过活动,让学生切实体验到贡献与合作的力量,并从共赢角度理解生命价值的涵义及其实现方法。
三、实现生命价值的方法
教师:我们已经了解到实现生命价值的真谛是贡献与合作。现在,我们回到课堂的起点——顾亚老师如何实现自己生命价值的?
学生1:顾亚老师教学生音乐,带学生参加音乐节,登上央视舞台,改变了学生的命运,这是他创造价值的过程;顾亚老师实现了自己的音乐梦想,这是他享受价值的成果。
教师:其实,我们每个人和顾亚老师一样都有自己要追求的生命价值。请同学们思考,在日常的学习和生活中,我们如何创造价值,即通过贡献与合作能为哪些人做哪些事;我们又如何享受价值,即可以收获哪些成长。
学生2:我写的是家人。每次放假我会为父母做饭、做家务,在父母为我的成长感到欣慰时,我收获了幸福,锻炼了做饭技能。
学生3:我写的是同学。我数学成绩比较好,主动承担帮助其他同学补习的任务,每次看到同学们解开疑惑时,我收获了自豪感,对知识点的理解也更透彻了。
学生4:我写的是朋友。我善于开导别人,每当朋友不开心、难过时,我都能想办法逗他们开心,我收获了深厚的友谊,每次我遇到困难他们也会帮助我。
教师:不管是现在,还是未来,同学们都可以通过为他人作贡献的方式使自己的生命得到成长,实现生命价值。正因为每个人都愿意为他人、为社会作出贡献,才有了家庭的温暖、城市的繁华、国家的富强。最后,老师希望在座的每位同学用具体行动去实现自己的生命价值。
设计意图:通过以点带面、以小及大的方式,让学生从日常学习和生活感悟中寻找实现生命价值的具体方法,感受贡献与合作带来的收获。
【教学反思】
实现生命价值是每个人毕生追求的目标,而掌握其内涵和方法是实现生命价值的重要前提。本节课受阿尔弗雷德·阿德勒在《自卑与超越》中提到“获得生命价值的真谛是贡献与合作”观点启发,引导学生明白一个人在创造价值的同时,也在实现价值。通过七巧板活动让学生理解并掌握生命价值的含义和实现方法,通过领悟顾亚老师实现生命价值的过程,让学生思考实现生命价值的具体方法,进而让学生在日常学习和生活中践行生命价值的意义。
本课不足:在实现生命价值的具体方法环节,对那些只注重物质收获、担心付出没有回报的学生,缺乏深入的追问和引导。
【点评】
本节课通过体验式学习引导学生深入理解生命价值,激发他们在日常生活中实践这一价值的愿望,有以下3个特点。
1.真实案例的有效导入。授课教师使用顾亚老师的真实案例导入课堂,在激发学生兴趣的同时提供了一个榜样人物。这种方式有助于学生在实际生活中更加真切地感受到生命价值的实现过程。
2.理论与实践的自然融合。通过七巧板活动引导学生将创造和实现生命价值这一理论运用到实际生活中。通过此设计,学生不仅能够从理论层面理解生命价值,还能在实践过程中体验到生命价值的真谛。
3.以学生为主体的互动教学。授课教师通过视频导入、小组活动和讨论交流等方式有效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积极性,使学生成为教学的主体。通过相互启发和借鉴,学生掌握了在日常学习和生活中如何通过贡献与合作去创造和实现全部价值。这种互动式教学不仅增强了教学效果,更进一步深化了课程内涵。
(点评嘉宾:曹薇,贵州省教育科学院心理健康教研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