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愤怒情绪;表达性艺术治疗;心理辅导课;教学设计
【中图分类号】G441"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005-6009(2024)28-0087-03
【作者简介】1.王凡,山东省诸城市兴华初级中学(山东诸城,262200)教师,一级教师;2.陈勇,山东省诸城市东坡学校(山东诸城,262200)教师,二级教师。
【设计理念】
八年级的学生正处于青春期,情绪波动较大且自控能力弱。《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2012年修订)》指出,鼓励学生进行积极的情绪体验与表达,并对自己的情绪进行有效管理,抑制冲动行为。愤怒虽说是一种正常的情绪反应,但不受控制的愤怒具有破坏性,对处于青春期的初中生来说更是如此。本节课借助表达性艺术治疗,帮助学生了解愤怒情绪带来的感受,读懂愤怒情绪背后的内心期待,掌握正确表达愤怒情绪的方法。
【教学过程】
一、暖身阶段——心情故事
教师:同学们,这节课我们从小林的心情故事开始。
PPT出示《小林的心情故事》,故事内容:上周,我最爱的一套漫画书被朋友铭铭借走了。结果,他把书弄丢了,而且连一句道歉也没有!这可是珍藏版的漫画书啊,我求了爸爸半年,他才给我买的。我非常生气,直接怒骂了他一顿,摔门而出,这样的朋友不要也罢!
教师:小林的主要情绪是什么?
学生:愤怒。
教师:在这种情绪的支配下,他做些了什么?
学生:他怒骂了铭铭,摔门而出。
教师:后果可能会是什么?
学生1:他们一段时间内不再搭理对方。
学生2:可能会反目成仇。
教师:我们每个人都希望自己天天快乐,但生活中难免有令人不舒服,甚至是令人愤怒的事情。这节课,我们来探索愤怒情绪。
设计意图:通过日常生活中的小故事,引导学生初步探索愤怒情绪可能带来的后果,进而导入课题。
二、转换阶段——我的“怒怒”
教师:你是否遇到过让自己特别愤怒的事情?请回忆并分享一下当时的感受。
学生1:我最爱的书签被妈妈送给了亲戚家孩子,我很生气。
学生2:同学借了我的课外书,明明没还,非说放在我桌上。
学生3:费时费力拼好的乐高被弟弟弄散了。
教师:请同学们想一想,如果愤怒有形象的话,它会长什么样,是什么颜色?请认真思考,画出你的“怒怒”,时间为5分钟。
学生活动并分享。
教师:它通常在什么时候出现?当它出现时,你有怎样的感受?通常你会做出什么样的行为反应?结果如何?
学生1:我的“怒怒”是红色的火焰,瞪着眼睛,呲着尖牙。它会在我与别人发生矛盾,没有办法沟通时出现。我会很不理智,发火,说伤人的话,最后双方不欢而散。
学生2:我的“怒怒”有长长的爪子,是深红色的,怒发冲冠,通常在我被误会时出现。我会像它一样怒发冲冠,又很委屈。
学生3:这是我的“怒怒”,它看上去可爱温顺,但眼睛里有泪水,内心是压抑的,在别人逼我做不想做的事情时出现。我会反抗,情绪不受控制,争吵流泪。
教师:通过分享,我们看到有的人在愤怒来袭时会失去理智,做出过激行为,甚至造成严重后果。我们冷静后发现,愤怒只是我们内心感受的一种外化反应,愤怒的背后往往隐藏着我们不易觉察的期待。现在,我们一起走近“怒怒”,和它进行一场心灵深处的对话。
设计意图:通过绘出“怒怒”,引导学生察觉愤怒情绪带来的感受,以及自己在面对愤怒情绪时的行为反应。
三、工作阶段——与“怒怒”对话
教师:现在请同学们思考并写下一件能让“怒怒”最快出现的事情。想一想它背后未被满足的期待是什么?如有的同学说自己珍爱的东西被随意送人时很愤怒,那么他愤怒背后的期待是希望别人尊重自己,不乱动自己的东西。
学生完成学习任务单(见表1),小组讨论并派代表在全班分享。
[让“怒怒”最快出现的事情 “怒怒”背后的需求 安抚“怒怒”的
方式 ][表1 学习任务单]
学生1:“怒怒”在我被人批评、贬低时出现,其背后的需求是希望被认可、被理解。
学生2:在被人误会和指责时,我希望被公平地对待。
教师:当我们感到不被尊重、不被珍惜、不被信任时,“怒怒”就会随之而来。这也预示着我们内心深处渴望被尊重、被珍惜、被信任。如果我们合理表达这种期待,“怒怒”就会得到安抚。
教师:教师介绍一种合理地表达期待的方法——“3F”愤怒表达法,我们一起来了解、练习一下。
PPT出示“3F”愤怒表达法:Facts(事实,即“当你……的时候”);Feeling(感受,即“我感觉……”);Fair requests(合理的请求,即“我希望……”)。
PPT出示案例1:王明在书桌前用手机查英语单词,这时妈妈走了进来。
妈妈:你就知道整天抱着手机刷视频,你干脆认手机当你亲妈得了。再让我看见一次,我就把手机摔了。
王明:整天叨叨,烦不烦啊!你快点出去。
妈妈摔门而出,王明气得拿起手机刷视频。
教师:如果你是王明,当妈妈指责你时,你如何表达?
学生:妈妈,当你随意指责我的时候,我很生气,也很委屈,希望你看清楚再发表看法,也别一直唠叨。
教师:我们会发现,通过“说事实、说感受、说请求”的方法表达出愤怒后,情绪会变得平和,和对方的沟通也会容易很多。
PPT出示案例2:张峰和小组成员一起去图书馆搬书。乐乐借故肚子疼去厕所,结果偷偷跑去打篮球了。
教师:如果你是张峰,你如何表达自己的情绪?
学生1:当你说肚子疼去厕所,结果却去打球时,我很生气,你可以直接跟我们说你不想去搬书。
学生2:当你撒谎肚子疼,偷偷去打篮球时,我感觉受到了欺骗,希望你真诚一些。
教师:通过刚才的练习,我们已经明白了如何运用“3F”愤怒表达法,现在让我们回到小林以及自己曾经愤怒的瞬间,试试运用它来表达愤怒情绪。
PPT出示问题:在得知铭铭将自己的漫画书弄丢的瞬间,小林如何更好地表达?
学生1:在得知你把我珍爱的漫画书弄丢时,我很愤怒和不解,希望你能好好爱护别人的东西。
学生2:当你把我的书弄丢,仍然理直气壮时,我很生气,希望你买一套还给我。
PPT出示问题:请大家对照学习任务单,重新思考“怒怒”出现时,你如何更好地表达?
学生1:当你不明是非批评我时,我很生气、很委屈,希望你查明真相后再来评判我。
学生2:当你把我的东西随意送人时,我很气愤,希望你下次先征求我的意见。
教师:希望同学们在遇到让你愤怒的事情时尝试运用这种方法。
设计意图:通过与“怒怒”对话,引导学生读懂愤怒情绪背后的内心期待;通过介绍“3F”愤怒表达法以及情境训练,帮助学生掌握合理表达愤怒情绪的方法。
四、结束阶段——拥抱“怒怒”
教师:除了“3F”愤怒表达法之外,你还有哪些安抚“怒怒”的办法?
学生1:在纸上涂鸦,然后撕掉。
学生2:深呼吸,做点自己喜欢的事情。
教师:刚才同学们分享了自己安抚“怒怒”的方法,包括宣泄情绪、转移注意力等。当愤怒情绪来袭时,我们要保持觉察,与其对话,然后温柔地拥抱它。
设计意图:通过分享生活中安抚“怒怒”的办法,为学生提供更多的方法支持。
【教学反思】
处于青春期的初中生情绪多变、不稳定、易冲动,当愤怒来袭时往往会产生不恰当的,甚至过激的反应。学会调节及合理表达愤怒情绪有助于学生的健康成长。本节课以故事导入课堂,从我的“怒怒”、与“怒怒”对话到拥抱“怒怒”,层层深入,引导学生察觉自己在面对愤怒情绪时的习惯反应,看到愤怒情绪背后的需求、期待,学会运用“3F”表达法表达这种期待,并应用到实际生活。总体来说,课堂氛围热烈,学生参与度高。但本节课仍存在不足:一是课堂容量大,导致学生的分享时间有限;二是课堂上,对于部分学生分享的内容,还需要进一步思考、讨论,如针对愤怒情绪依然非常强烈的学生,笔者课后要及时开展相应的个别心理辅导。
【点评】
情绪调适是初中阶段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这节课有3点值得借鉴。
1.选题精准,符合学生现实需求。《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2012年修订)》指出:初中年级要鼓励学生进行积极的情绪体验与表达,并对自己的情绪进行有效管理。这节课聚焦愤怒情绪,遵循学生身心发展规律特点,符合学生的现实需求。
2.形式多样,提升课堂吸引力。这节课的教学形式丰富多样,既有“心情故事”导入,又有“我的怒怒”绘画艺术表达、情境创设及个人经验分享,在充分调动学生参与积极性的同时,提升了课堂教学的吸引力。
3.拓展练习,助力学生学以致用。本节课注重愤怒情绪表达技巧的拓展运用,在呈现“3F”愤怒表达法后,通过设置4个练习环节,让学生学以致用,实现教学内容前后呼应以及与自身经验的紧密结合。
需要注意的是,教师对学生分享过程中表达含糊、不清晰的内容,可以通过追问、价值澄清等方式引导学生表达清楚、到位。如要引导学生清晰表达到愤怒情绪给自己带来的影响。
(点评嘉宾:董琛,山东省诸城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心理健康教研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