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再容貌焦虑的女孩

2024-09-13 00:00:00杨滨妮
江苏教育·班主任 2024年7期
关键词:认知行为疗法高中生

【关键词】高中生;容貌焦虑;认知行为疗法

【中图分类号】G448"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005-6009(2024)28-0073-02

【作者简介】杨滨妮,福建省漳州市第三中学(福建漳州,363000)教师,一级教师。

一、不敢摘口罩的小卓

小卓(化名),高一女生,有一个妹妹,父母在她3岁时离异。在母亲重组家庭后,她与继父关系不佳,觉得自己长得有点胖,脸蛋也不好看。新冠疫情结束后,她担心听到关于自己容貌不好的评价,不敢摘下口罩。近来,小卓成绩退步明显,注意力易分散,夜晚入睡困难。在班主任的建议下,小卓到学校心理辅导室求助。

二、容貌焦虑的背后

经过交流,我发现小卓容貌焦虑的背后有多方面原因:一是家庭未给小卓提供认可与支持,继父曾说她是个累赘,母亲平时只关心成绩;这在一定程度上加重了小卓的消极认知。二是由于自信感和安全感不足,小卓希望通过容貌获得更多关注;三是小卓在家中和学校未得到足够关注时会产生焦虑情绪,她将这些情绪外化,指向和转移到外貌上。

基于以上分析,我和小卓一起商定辅导目标:缓解容貌焦虑,接纳自己的不完美,逐渐减少戴口罩的时间。

三、辅导过程

1.鼓励来访学生自由倾诉

第1次辅导,我聚焦建立信任关系,做小卓自由倾诉的“安全屋”。在辅导中,我发现她对自己的外貌不满意,伴随不安、焦虑、自我怀疑等。当父母提到与“容貌”有关的话题时,小卓常常反应过度、烦躁易怒。为做好“安全屋”,我充分运用赞美的力量,拉近咨访关系。赞美是焦点解决短期疗法的核心思维,能够让来访学生获得力量。我在辅导过程中善于发现小卓的小进步,继而推动其发生改变。

我和小卓谈到心理辅导目标时,她问:“怎么样才能在别人评价自己时不那么难受?”我运用了量尺技术帮助她评估容貌焦虑问题的困扰程度,并问她:“如果让你按照0~10来描述容貌焦虑的程度,10分是最严重的状态,0是最轻的状态。你给现在的状态打几分?”本次辅导,我和小卓建立了信任关系,向她解释了认知行为疗法是处理容貌焦虑的常用心理辅导方法。她初步认识到自己过度在意他人评价。

2.改变不合理认知

第2次辅导,我和小卓探索了缓解容貌焦虑的方法。通过交谈,我得知她之前采用的方法是减重瘦身、面部带妆、精修照片、幻想尝试医美等。首先,我帮助她认识到自己遇事习惯采用消极的应对模式。其次,通过认知行为疗法引导她意识到自己存在不合理认知,如“我怎么又长痘痘了,我真难看,还是戴上口罩吧”“还是长相好的同学受欢迎,像我这种普通人是没什么机会的”“我好胖,太糟糕了”。我和小卓进一步探索这些不合理认知分别存在以偏概全、绝对化、糟糕至极的特点。

第3次辅导,我们一起分析产生消极认知的原因,帮助她意识到消极认知的背后是渴望获得外界的认可、习惯讨好别人、对自己外貌的不接纳、没有自信。第4次辅导,我邀请小卓对列出的不合理认知进行自我辩驳,引导她关注内在价值,如成就、善良和能力等,帮助她摆脱消极思维,接纳不完美的自我形象。

3.小步骤调整行为

认知行为疗法认为,合理信念的建立有利于触发行为改变。第2次辅导后,我建议小卓进行小步骤行为改变——从每天摘下口罩1次,变为每周摘下口罩1天,直至每周摘下口罩3次以上,并填写行为记录表。

第5次辅导,我和小卓聚焦容貌焦虑的应对方式,帮助她减少采用减重瘦身、面部带妆、精修照片、医美等消极应对方法,鼓励她每天关注1个小进步,做1件让自己快乐的小事,将注意力从外貌转移到更有意义的社团活动、兴趣爱好、社会实践、学习或志愿服务等,并记录活动收获,帮助小卓增加自我认同和自我价值。

4.家校合作促成长

第6次辅导,小卓认识到容貌焦虑的原因之一是过度在意重要他人的评价。她对我说:“父母常说——你怎么越来越胖了,该减减肥了;每天都在照镜子,脸上有个痘痘就唠叨半天,这么臭美还怎么专心学习?”我征得小卓同意,一方面联系了小卓的班主任,建议她和小卓沟通时要以表扬、鼓励为主;另一方面,联系了小卓的父母,建议他们多欣赏、多鼓励孩子,调整亲子沟通方式,引导孩子发现自己的闪光点,学会自我欣赏。在双方努力下,小卓的父母耐心帮助小卓提升自信心,传递“长得漂不漂亮不重要,活得漂亮才重要”的观点,陪孩子成长。慢慢地,小卓积极参加社团活动,重拾了跳舞的兴趣,容貌焦虑情绪也得到了一定缓解。

四、辅导反思

辅导结束后,小卓基本不佩戴口罩了,睡眠状态良好,与同学相处融洽,在班级的活动中展示自己的跳舞特长,获得了老师和同学的认可。

本案例中,我运用认知行为疗法帮助来访学生调整行为应对方式,缓解其容貌焦虑情绪。当然,来访学生的良好改变动机也是辅导顺利进行的助推剂。

容貌焦虑的背后蕴藏多方面原因,其改善也需多方助力。面对具有容貌焦虑情绪的来访学生,我们除了个体心理辅导外,还要在遵守工作伦理的基础上联系来访学生的重要他人。在辅导过程中,心理健康教师要积极争取家庭的合作与支持,改变家庭不健康的互动模式,从而营造温馨的家庭氛围,巩固心理辅导效果。

猜你喜欢
认知行为疗法高中生
《发明与创新》(高中生)征稿啦
高中生学习·阅读与写作2020年7、8期合刊
高中生应如何适应高中数学的学习
数学大世界(2018年1期)2018-04-12 05:39:15
高中生是否应该熬夜学习?
认知行为疗法联合咪唑斯汀治疗慢性湿疹的临床疗效观察
一例失恋引发严重心理问题的咨询案例
青年时代(2016年28期)2016-12-08 16:39:55
认知行为疗法在大学生心理咨询案例中的应用
人间(2016年28期)2016-11-10 22:59:06
认知行为疗法对医学院校心理危机干预的实验研究
考试周刊(2016年75期)2016-10-12 22:02:47
认知行为疗法对自闭症儿童家长负性情绪干预研究探讨
中国市场(2016年14期)2016-04-28 16:07:01
心理咨询技术在高校辅导员工作中的应用
考试周刊(2016年16期)2016-03-31 03:46: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