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农业农村现代化是建设农业强国的必要条件,数字乡村建设是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的重要手段。构建客观科学的数字乡村建设水平评价指标体系,对推进数字乡村建设成果评价具有重要意义。文章在已有研究的基础上,结合四川省成都市数字乡村建设的实际情况和现实需求,构建了包含数字基建、数字产业、数字治理以及数字惠民4项一级指标、20项二级指标的数字乡村建设水平评价指标体系,并以国家数字乡村试点县成都市大邑县为实证对象,对其数字乡村建设水平综合评价,分析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具体建议。
关键词:数字乡村 乡村建设 APH分析法 评价指标体系
中图分类号:F320.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24)08-148-03
前言
近年来,国家出台了一系列助推数字乡村建设的支持政策,2024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要持续实施数字乡村发展行动,发展智慧农业。2020年9月,中央网信办等七部门启动全国数字乡村试点实践工作,距离数字乡村试点的推广已过去近4年。如何对数字乡村建设水平进行评价是值得研讨的课题。四川省成都市大邑县获批数字乡村试点县以来,抢抓全国首批数字乡村试点县建设契机,建成大邑县智慧农业综合平台,打造智慧农业产业园,其典型经验入选中央网信办数字乡村全国优秀案例。本研究通过对数字乡村建设水平评价指标进行构建并以大邑县为例进行评价,以期为数字乡村建设成效评价提供可供参考的实现路径。
一、相关文献研究
国内学者对数字乡村理论及实践开展了大量研究,形成了丰硕的研究成果。沈费伟[1]等对“什么是数字乡村、为何建设数字乡村”等问题给予了理论上的阐释。朱红根[2]对数字乡村发展水平进行评价;郝爱民[3]通过对数字乡村建设对粮食体系韧性的影响以及数字乡村建设对乡村治理的影响进行实证分析,探索数字乡村建设的传导效应。夏显力等[4]通过总结国外数字乡村发展经验,为中国数字乡村建设提供参考。
本文对数字乡村建设的理论架构、政策驱动及评价体系等多方面进行了研究,不仅为数字乡村建设实践提供了理论指导,也为政府部门制定政策提供了参考。但研究具有较强的地域性,其梳理出的数字乡村建设路径、措施缺少可复制性,对于成都市数字乡村建设水平的评价缺少实证研究。本文系统分析了专家学者对数字乡村建设的评价指标构建,并在此基础上提炼出适应成都市的数字乡村建设水平评价指标,并以成都市大邑县为实证对象,对成都市数字乡村发展水平进行评价。
二、数字乡村建设水平综合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一)构建评价指标体系
本研究参考冯朝睿等在数字乡村建设水平评价指标构建等方面的研究成果,参考数字乡村发展水平评价指标体系(DB1331/T 052—2023),并咨询农业领域工作者,对数字乡村建设水平评价指标体系进行了优化调整,构建了三层评价体系,即A层目标层,B层准则层,C层方案层,如表1所示。
(二)构造判断矩阵并建立综合评价模型
通过专家打分法对数字乡村建设水平的四大类型20项评价指标的重要性进行两两比较,并赋予相应的分值,分值的标度选取如表2所示。
邀请5位专家对评价指标的重要性进行打分,对判断矩阵的各因素进行赋值,通过因素两两比较构造判断矩阵,5位专家打分矩阵通过几何平均法得到唯一判断矩阵。判断矩阵如表3至表7所示。
通过使用SPSSAU软件计算得到各因素的权重(W)结果,并通过一致性检验。
由此得到成都市数字乡村建设水平综合评价模型:
①数字乡村建设水平综合评价=0.453*B1+0.159*B2+0.161*B3+0.227*B4
②数字基建=0.251*C1+0.207*C2
+0.143*C3+0.134*C4+0.106*C5+0160*C6
③数字产业=0.401*C7+0.213*C8
+0.101*C8+0.095*C10+0.191*C11
④数字治理=0.488*C12+0.117*C13
+0.158*C14+0.237*C15
⑤数字惠民=0.297*C16+0.276*C17
+0.112*C18+0.101*C19+0.214*C20
三、数字乡村建设水平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应用
(一)评价结果
本研究以成都市大邑县为调查对象,综合评价分析成都市大邑县数字乡村的建设情况。受访者从1分到10分对每项指标进行打分,数据采集通过问卷星获取,共收回有效问卷158份。按照百分制(90~100分为优秀,80~89分为良好,70~79分为中等,60~69分为及格,lt;60分为差),取各项因素评分的平均值乘以各项因素的权重,求得成都市大邑县数字乡村建设水平的综合评分为82.37分,建设水平良好。层次分析法评价数字乡村建设水平结果如表8所示。
综合评价结果显示,数字基建综合评分为82.45分,其中智能电网建设评分最高,为92.09分,地区5G信号强度和互联网覆盖水平评分分别为82.15分和82.55分,其余指标评分均低于80分;数字产业综合评分为79.15分,其中物流通达情况和农村数字产业就业情况评分分别为82.94分和81.84分,其余指标评分均低于80分;数字治理综合评分为78.87分,其中网格化管理情况评分为86.12分,其余指标评分均低于80分;数字惠民综合评分为86.95分,其中水电气线上服务便利度评分为92.74分,移动支付便利度、农村居民网购情况和农村数字电视覆盖率等评分分别为87.35分、85.58分和82.92分,农村线上医疗服务情况评分最低,为77.28分。
(二)数字乡村建设存在的问题
1.数字基建水平仍有待提升。一是基础设施建设仍不完善。在数字乡村建设中,宽带网络、通信设施、数据中心等数字基础设施建设仍然不够完善,数字化服务无法覆盖到每个乡村。二是数字技术普及程度低,部分村民对数字技术的了解和运用程度较低,缺乏数字化技能和意识,限制了数字乡村建设的进展。三是乡村的数据安全风险增加,个人隐私泄露、网络诈骗、数据泄露等问题较突出,影响居民对数字化服务的信任度,阻碍了数字乡村建设有序推进。
2.数字产业推进难度大。一是农业生产数字化程度不足,除部分示范农业园以外,大多数乡村对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先进的农业生产设备和技术应用较少,农业生产信息化管理系统建设滞后。二是农产品溯源监管数字化程度不高,缺乏完善的农产品溯源体系,全链条的数字化监管尚无法完全实现,农业“四情”数据采集和信息共享机制不健全。三是电商物流通达情况有待改善,部分农村地区物流基础设施建设滞后,配送效率较低,“最后一公里”配送存在不便,制约了电商发展。
3.数字乡村服务效率较低。一是受限于村民对信息化的接受程度,部分村民缺乏数字技能和数字意识,影响了乡村数字化服务的普及和可及性。二是村民基层政务服务“一网通办”需求未充分满足。尽管“互联网+政务服务”已深入基层,但村民在办理证明、社保等基层便民服务时,流程繁琐、效率低下等问题依然突出。
四、加强数字乡村建设的建议
(一)加快制定数字乡村配套政策
积极争取省级层面配套制定数字乡村重大平台、工程、项目和改革创新事项建设的支持政策。着力加强农村5G/6G基站、5G网络覆盖面等数字设施工程建设,夯实数字乡村新基建;优化完善农机购置补贴目录,将新型农用机械纳入农机购置补贴的范围内;持续加大高端数字产品补贴力度,鼓励农户和农业企业采用先进的农业机械设备;充分利用现有资金渠道,加快推进农业农村信息化重大项目落地实施。加强数据安全宣传引导,防范化解数据安全风险。
(二)深化招商引资和政企合作
大力开展数字乡村招商引资工作,探索政府购买服务、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贷款贴息等方式,引导数字经济企业进入多层次资本市场进行融资,吸引社会力量广泛参与。探索数字乡村社会化有偿服务机制,加强对农业信息中介、农业信息产品价格、农业信息服务竞争等管理,建立统一的数据交易标准,探索建立市场主体之间、政府与市场之间的数据流动机制。鼓励农业企业、农业合作组织、农业园区、家庭农场等新型经营主体购买数字服务产品。
(三)构建基层数字乡村服务体系
发展数字乡村是建设数字中国的必然要求,只有社会的每一个单元都数字化,智慧蓉城、数字中国才能巍然屹立。遵循“全面构建、重点推进”原则,系统布局大数据平台、智慧农业数字化改造、农村电子商务、农机资源共享、农村环境监测、农村政务服务、农村文化建设等基本服务功能,确保数字乡村建设高起点、系统化、全方位推进。应重点抓好农业生产经营数字化改造和农村政务平台建设。
[基金项目:2023年度成都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成都市数字乡村建设路径与评价体系研究”(项目编号2023BZ154)。]
参考文献:
[1] 沈费伟,袁欢.大数据时代的数字乡村治理:实践逻辑与优化策略[J].农业经济问题,2020(10):80-88.
[2] 朱红根,陈晖.中国数字乡村发展的水平测度、时空演变及推进路径[J].农业经济问题,2023(03):21-33.
[3] 郝爱民,谭家银.数字乡村建设对我国粮食体系韧性的影响[J].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2(03):10-24.
[4] 夏显力,陈哲,张慧利,赵敏娟.农业高质量发展:数字赋能与实现路径[J].中国农村经济,2019(12):2-15.
(作者单位:四川开放大学 四川成都 610000)
[作者简介:吕晨钟(1976—),男,江苏盐城人,博士,教授,研究方向:农业经济与政策。](责编:赵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