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向核心素养的一年级语文家庭作业设计探索

2024-08-23 00:00:00刘敏
小学教学参考(语文) 2024年8期
关键词:一年级家庭作业语文教学

[摘 要]一年级是学生兴趣培养、习惯养成的重要起步阶段。一年级语文教学中,怎样设计非书面的家庭作业?教师要以育人为核心点,以素养为立足点,以实践为支撑点,充分把握教材内容,考虑学生的身心特点,既设计有助于巩固课内知识的基础性作业,又设计能进行课外延伸的拓展性、综合性、实践性作业。

[关键词]语文教学;核心素养;一年级;家庭作业

[中图分类号] G62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24)22-0059-03

2021年4月8日,教育部办公厅发布《关于加强义务教育学校作业管理的通知》(教基厅函〔2021〕13号,以下简称《通知》),提出把握作业育人功能、严控书面作业总量、提高作业设计质量、健全作业管理机制等十条具体措施。其中,第一条要求“在课堂教学提质增效基础上,切实发挥好作业育人功能,布置科学合理有效作业”。

关于一年级语文家庭作业,《通知》要求“学校要确保小学一、二年级不布置书面家庭作业,可在校内安排适当巩固练习”。

笔者走访调查发现,现实中,无论是教师还是家长,对于一年级语文家庭作业的认识,都存在几个误区:一是过于理想主义;二是过于忧虑;三是过于放任自流。

一年级乃零起点教学,是学生兴趣培养、习惯养成的重要起步阶段。一年级语文教学如何在确保教学质量的原则下设计非书面家庭作业呢?《通知》提出“鼓励布置分层作业、弹性作业和个性化作业,科学设计探究性作业和实践性作业,探索跨学科综合性作业”。这就要求教师以育人为核心点,以素养为立足点,以实践为支撑点,充分把握教材内容,考虑学生的身心特点,既设计有助于巩固课内知识的基础性作业,又设计能进行课外延伸的拓展性、综合性、实践性作业。

一、以“读”为主,手不释卷,百读不厌

温儒敏教授说:“说一千道一万,语文就是教人读书的,读书多了水平就上去了。”“读书的过程、读书的积累、读书兴趣和习惯的养成,本身就是语文。”《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要求“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书”,可见,语文课程主打一个“读”字。任何时候,读都是学习语文最基本、最重要的策略,也是语文核心素养形成的基础。因此,非书面家庭作业的布置应以读为本、以读为主,让学生养成手不释卷、百读不厌的好习惯。

(一)以教材内容为主的读:以读导学、以读促学、以读验学

学习新课前,教师可布置预学单,指导学生有目的地去读,在读中发现问题,探究心中之疑,激发学习兴趣,以读促学;学习新课后,教师让学生读给家长听,背给家长听,以检验学习的效果。学习一篇课文,课前教师可布置学生读一读,要求:1.正确、流利地读课文;2.圈一圈生字,画一画词语,标注自然段序号;3.诵读学到的词语和句子,自主积累。课后,让学生读给家长听,并请家长根据评价量表给自己打分。

(二)以课外阅读为辅的读:以读增读、以读延读、以读提读

语文核心素养的形成建立在大量阅读实践的基础上。纵观学习任务群中关于阅读的要求,从基础型的语言文字积累到实用性阅读、文学阅读、思辨性阅读、整本书阅读,仅仅靠课内阅读去实现是很难的,还要依靠大量的课外阅读。课外阅读应是课内阅读的延伸、拓展、提升。

建立在教材基础上的拓展读、延伸读。一是阅读方法的运用读,如《端午粽》的阅读要求是注意读好长句子,推荐课外阅读时就可以选择有很多长句子的文章,让学生读好停顿,掌握好阅读的节奏。二是教材内容的拓展读、延伸读,从《人之初》到《三字经》,从《小壁虎借尾巴》到《小蝌蚪找妈妈》,从《小猴子下山》到《小猫钓鱼》……学完《要下雨了》,教师可推荐学生听读中国经典科学童话《下雨之前》,丰富学生的科普知识。这些拓展读、延伸读增加了学习内容的广度,提高了学习内容的深度,激发了学生浓厚的阅读兴趣。

建立在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基础上的推荐读、选择读。一、二年级课外阅读总量要求不少于5万字。要开展语言文字积累类阅读,诵读成语、谚语、格言警句、儿歌、短诗;开展实用性阅读,阅读有关个人生活、家庭生活、学校生活的短文;开展文学阅读,阅读革命领袖、革命英雄、爱国志士的童年故事;开展思辨性阅读,阅读有趣的短文;开展整本书阅读,阅读富有童趣的图画书、优秀的儿歌集、童话书。儿童课外读物琳琅满目,如何选择?教师要根据一年级学生的认知水平和身心特点,以篇幅短小、内容浅显、图文并茂的绘本读物、拼音读物为主,鼓励多元化、个性化阅读。

建立在家庭阅读基础上的亲子读。教师应引导家长构建家庭阅读良性生态,重视每天30分钟的亲子读。亲子读分为“独立阅读”“和大人一起读”“听大人读”。大量的课外阅读为学生打开了读的大门,不断提高了学生阅读的水平。

针对以上阅读类家庭作业,如何加强指导和评价?笔者采取了以下策略。

建立在课外阅读基础上的展示读、师生共读。为了检验学生的阅读效果,笔者坚持每天开展课内展示读,即每节语文课前3分钟进行展示读,或学生单独读,或同伴一起读,或教师读。读后学生互评,教师指导。

建立在亲子阅读基础上的指导策略。要实施家庭亲子阅读,就要加强对家长的策略指导,营造亲子阅读氛围,确定亲子阅读时间、亲子阅读内容。整本书亲子阅读开始阶段就要制订计划,并做好记录与评价(详见下表)。

亲子阅读评价为三方评价,即学生评、家长评、教师评,以阅读氛围、阅读兴趣、阅读情绪、阅读效果作为评价点。亲子阅读的阶段性评价一般每月进行一次,通过问卷星设计评价量表,制订评价细则,依据亲子阅读记录与评价表中的项目设置,全面了解亲子阅读时长和阅读总量、学生感兴趣的阅读体裁、学生的阅读体验等,为后续的亲子阅读提供依据。教师要帮助家长据此制订后续阅读计划,不断提高亲子阅读的实效,让亲子阅读成为学生阅读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二、以“说”为辅,能说会道,说来话长

1946年,美国学者爱德加·戴尔指出,不同的学习方式对应的学习效率不同。学生上课听讲只能记住5%的内容,但学生自己讲却可以记住90%的内容。因此,学完课文后,让学生自己讲一讲可以大大提高学习效率。

(一)巩固课文内容,认一认、读一读、背一背

学过的字词认一认,学过的课文读给家长听,每天读过的课外书讲给家长听或跟同伴分享,可大大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在“教—学—评”一体化的背景下,教师可每周利用一节课开展班级读书分享会。先组内交流:这个星期我认了多少字、读了多少词语、背了多少课文;再集体交流,展示小组成果。这样能让学生充分感受到课外阅读带来的幸福感、成就感,让学生在互听互学中提高口语交际能力,大大激发学生读与说的兴趣。

(二)创新说的形式,演一演、接一接、唱一唱

统编一年级语文教材中有很多儿歌、童谣、故事,教师可以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去复习巩固这些内容。朗朗上口的《动物儿歌》《人之初》《古对今》,可以打拍子说一说;问答式的《姓氏歌》节奏感强,可以用快板打一打;《荷叶圆圆》《动物王国开大会》《咕咚》《棉花姑娘》等故事性强的课文,可以编课本剧演一演;“日积月累”的内容短而精,可以与同伴轮流读一读;学了《汉语拼音字母表》,可以创编拼音儿歌唱一唱……这样的家庭作业设计,创新了作业形式,凸显了学生个性,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三)展开丰富想象,编一编、说一说、录一录

无论是教材还是课外阅读材料,教师都要搭建想象的平台,让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进行创编、续编、改编,也可以让学生利用新媒体录制语音、拍摄视频。学完拼音字母歌,学生可以编一编字母家庭成员之间发生的有趣的故事;学了《乌鸦喝水》,学生可以说一说乌鸦还能用哪些办法喝到水;学了《小猴子下山》,学生可以说一说小猴子空着手回家后又发生了什么样的故事;学了《小小的船》,学生可以改编儿歌“圆圆的月儿小小的盘……”……

三、以“做”深耕,小中见大,大做“文章”

语文教学应建立在丰富的学习活动的基础上,小中见大,大做文章。教师要引导学生以生活为基础,在实际生活中学习语文;以语文实践活动为主线,在丰富多样的情境中学习语文;拓展学习空间,在真实的体验中感受语文的魅力。

课前画一画。学习新课前,让学生先读一读、圈一圈、画一画。

课后做一做。1.制作图文法。学完汉语拼音,让学生画一画生活中的物品、喜欢的小动物、喜欢的植物,并在旁边标注它们名称的拼音。2.调查访问法。学完《姓氏歌》,通过调查全班同学或走访亲戚,认识更多的姓氏。3.对比评价法。在课文学习前后的阅读对比评价中发现自己的进步,在过程性评价中建立学习的自信心。

课外找一找。让学生到唐诗里找自己的名字,在地图上找自己的家乡、去过的地方,在春联中找对应的词语。如学了《日月明》,找找还有哪些合体字可以编歌谣;学了《雪地里的小画家》,找找还有哪些小动物会在雪地里画画、画什么画。

四、以“跨”拓展,学科融合,融会贯通

跨学科学习会产生跨学科作业。将音乐、美术、劳动、信息科技等与语文活动相融合,这样的作业深受学生欢迎。如在写字教学中,笔者制作了基本笔画书写微视频,让学生仔细观看,大大提高了学生的书写质量;学完《动物儿歌》,师生一起打拍子读一读,同时让学生回家观看动物视频,续编动物儿歌;学完《要下雨了》,鼓励学生和自己的爸爸妈妈分角色配乐读,并录制微视频;学完《秋天》,带领学生在校园中捡拾落叶,制作树叶画,完成一幅秋天的画;学完《青蛙写诗》,鼓励学生和自己的爸爸妈妈一起制作标点符号卡片;学完《比尾巴》,让学生给动物添画尾巴;学完《端午粽》,鼓励学生和自己的爸爸妈妈一起包粽子。学生参与这些生动有趣的实践活动,乐在其中、学在其中。

五、以“异”分层,张弛有度,张扬个性

每个学生都是独一无二的。因此,作业设计要充分考虑学生及其家庭的差异性,体现层次性,满足不同学生的需求,使学生从愿意做、主动做、习惯做,到主动提高、逐渐提高、整体提高。从基础性作业到拓展性、创新性、综合性、实践性作业,教师可以开设作业“超市”供学生自主选择,因材施教,共同提高。

内容有梯度。学了《古诗二首》,可设计三类作业:一是背下来讲给家长听;二是搜一搜写夏季的古诗还有哪些;三是和家长一起制作夏季古诗画报。

形式有变化。如《人之初》的家庭作业:一是打拍子读一读;二是背一背;三是唱一唱;四是创作诵读歌舞。

参与有范围。个人独立完成,或同伴小组合作完成,或和家长一起完成,或师生共同完成。如笔者教学口语交际“一起做游戏”时,布置课外延伸性作业:一是自己思考、练习邀请别人一起做游戏时要说的话;二是邀请同桌、小组同伴、班级同学一起做游戏;三是邀请家长一起做游戏;四是邀请老师一起做游戏。

家校有互动。让学生及家长一起参与家庭作业的设计,为设计个性化的作业出谋划策,并互相交换成果。

“教科书不是孩子的世界,世界才是孩子的教科书。”一年级语文家庭作业设计要从学生的语文学习和生活实际出发,以“读”为主,以“说”为辅,以“做”深耕,以“跨”拓展,以“异”分层。多学科融合,体现基础性、拓展性、综合性、实践性,突出个性化、多样化、趣味化、活动化, 使学生领略课堂内外、教材内外的语文世界。教师在让学生充分感受语文学科独特魅力的同时,鼓励他们养成乐于探索、勤于思考、善于实践、勇于创新的习惯;在着力发展学生核心素养的过程中,帮助学生形成思维、提高能力。

(责编 刘宇帆)

猜你喜欢
一年级家庭作业语文教学
特殊的家庭作业
Special Homework 特殊的家庭作业
谁帮派翠克完成家庭作业
学生天地(2019年6期)2019-03-07 01:10:52
一年级数量关系有效教学策略的探讨
原创校园纪实节目《一年级·大学季》特色分析及发展趋势
科教导刊(2016年26期)2016-11-15 20:37:38
看偶像养成类真人秀 如何养成“叙事文本”
大学一年级学生的心理特点及应对方案
人间(2016年28期)2016-11-10 23:20:21
低年级学生课前预习能力的培养
主问题设计需“对症下药”
让语文教学更接地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