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影子》是修订后一年级上册统编语文教科书第七单元的一篇课文。何捷老师在教学这篇课文时,先聚焦课题,精准导入;再引导学生具身体验,学习课文;最后让学生交流拓展,深入学习。教学过程看似简单,却符合一年级学生的学习心理,体现语文新课标理念。教学中,何老师根据文本内容特点,以思辨为中心,创设真实的学习情境,引导学生积累、理解、运用语言,感受学习的乐趣,使学生获得语文学习能力和思维能力的发展。
[关键词]修订后语文教材;思辨性阅读;真实情境;教学实录
[中图分类号] G62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24)22-0015-04
一、精准导入,聚焦课题
师:(板书课题“影子”)小朋友们,今天我们一起学习课文《影子》,读的时候注意“子”是轻声,请大家齐读课题。
生:(读)影子。
师:读得很准。小朋友们,什么是影子?
生1:晚上的时候,路灯一亮,我身旁就会有一个黑黑的影子。
师:你联系生活跟我们讲了什么叫影子,真好!今天,老师也给你们带来了影子游戏。(关掉教室灯光。教师拿出手机和一个纸片人,用手机在纸片人的前、后、左、右变换位置照射)
师:你看见了什么?
生2:小人的影子围着小人一直在变。
师:小朋友们,小人的影子变来变去还是围着小人转,这就叫形影不离,所以影子就是我们的好朋友。(相机板书“好朋友”)“好”字的女字旁要注意书写,请先跟着老师书空,再描红两遍,仿写一遍。
(学生写“好”字)
师:“朋”这个字的月字旁是这节课的新朋友,谁能读一读这个偏旁?
生3:(读)月字旁。
师:小朋友们,怎样的朋友是好朋友呢?
生4:经常一起聊天。
生5:一起玩。
……
师:真好!一起交流、一起游戏、相互喜欢的就是好朋友。(课件出示图1)
师:可是影子不会说话也不是真人,那它能成为我们的朋友吗?(边讲边在板书的“朋友”二字下面画双横线,进行批注)
生6:不能,影子又不会说话。
生7:能,影子每天都能陪着我们。
生8:不能,影子也不会做游戏,不能和我们一起玩。
……
师:你们表达了不同的观点。那影子究竟是不是我们的好朋友呢?让我们去看看诗人是怎么写的,怎么看的。
【评析】导入环节根据一年级学生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的心理特点,从真实情境出发,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入情入境思考。这样,让学生对影子的认识逐渐加深。对“影子是不是朋友”的讨论,既是为课文学习做铺垫,又能引发学生的头脑风暴,培养学生的辩证思维。
二、具身体验,学习课文
1.朗读童诗,寻找影子
师:同学们读读课文第一节,找找影子都在哪里出现。
(学生自由读课文)
生:影子在前面和后面出现。
(课件出示图2)
师:还记得刚才的实验吗?仔细看插图,谁的影子在前?谁的影子在后?(教师随机给插图中的小朋友编名字)
生1:小花和小丽的影子在前面。(课件生成“前”字)
生2:小方的影子在后面。(课件生成“后”字)
师:没错。你们说得很准确,这一前一后是影子的位置。另外,“在”字是本堂课的生字,请注意它右下角是个“土”字。
(学生描红仿写。教师相机板书“在”,学生当堂书写)
师:小朋友们,在诗歌中的影子像什么?
生3:小黑狗。
师:一起认识“狗”这个字,它的偏旁为反犬旁。小狗是我们的好朋友吗?
生4:是。
师:小狗是我们的好朋友,但它能跟我们交流吗?(在板书的“朋友”旁边加☆,再次引导学生关注板书“朋友”)
生5:不能。
师:小狗不会讲话,那它是如何跟我们做朋友的?
生6:帮我们看家。
生7:陪伴我,跟着我。(教师相机板书“跟”。课件出示)
师:小狗喜欢跟着我们,陪着我们,所以它是我们的好朋友。
2.巧借游戏,发散思维
师:接下来,我们排好队,开着火车跟老师做游戏。这个游戏的名字叫作“影子影子跟我走”。我来说你来学。(课件出示图3)
师:我是何老师,我在前面,林晓晓跟在我后面。
生1:我是林晓晓,老师在我前面,琳琳跟在我后面。
生2:我是王琳琳,晓晓在我前面,刘成跟在我后面。
……
师:小朋友们,这就是咱们前前后后的位置关系。“我”是本课要写的生字,跟着老师一起书空,写的时候注意“我”的主笔斜钩要挺拔,最后的小点别忘记。
(学生描红两遍,书写一遍)
【评析】身体力行学童诗,何老师设计环环相扣的体验环节,让学生全身动起来。在亲身体验中,学生做到了心到、眼到、口到。他们仔细观察自己的位置,用心记住方位概念,用最准确的语言快速表达。在活动中,学生调动起自己的多种感官,切实体会到影子和人的关系,感受到学习的轻松与趣味。
三、交流拓展,深入学习
师:小朋友们,你发现了吗?课文第二节中,诗人直接说“影子是我们的好朋友”。影子是真实的人吗?
生:不是。
师:诗人可写得真仔细呀!诗人用了“它”,影子不是真实的人,所以用的是宝盖头的“它”。它不是真实的人,为什么还能成为我们的朋友呢?文中哪句话告诉我们呢?
生:(齐声回答)“影子常常陪着我”。
师:小朋友们,生活中有谁经常陪着我们?(板书“陪”)
生1:妈妈。
师:妈妈常常陪着我,妈妈是我的好朋友。
生2:爸爸。
师:爸爸常常陪着我,爸爸是——
生2:我的好朋友。
生3:我家的小猫。
师:小猫常常陪着我——
生3:小猫是我的好朋友。
……
师:不管是妈妈、爸爸还是小猫,因为陪我们的时间久、交流多,彼此之间感情很深,所以都是我们的——
生:好朋友。
师:那我们用有趣的对话来说一说好朋友的陪伴吧!(课件出示图4)
师:妈妈常常陪着我——
生:妈妈是我的好朋友。
师:爸爸常常陪着我——
生:爸爸是我的好朋友。
师:小猫常常陪着我——
生:小猫它是我的好朋友。
师:小朋友们,可是影子不是真人,它是怎么陪着我们的呢?
生4:影子在左,影子在右。
生5:影子在前,影子在后。
师:太会总结了,不光想到了课文第二节的内容,还能结合课文第一节的内容。我们再来做一次体验游戏,介绍自己的位置好吗?
生:好!
师:全部起立,每一横排的同学开火车,按照“我是谁,谁在我的左边,谁在我的右边”的句式来介绍自己的位置。我们邀请接龙最快的一组展示。
(学生接龙练习)
师:第三组接龙最快!掌声有请。(掌声响起)
生6:我是付晨,何老师在我左边,刘骏驰在我右边。
生7:我是刘骏驰,付晨在我左边,王宇在我右边。
……
师:不愧是接龙最强小组,速度快,正确率也高!左右方位分得清清楚楚,再一次掌声鼓励。
师:最后,咱们写一写“左”和“右”两个字。这两个字在书写时横要短,撇要长。
(学生描红两遍,书写一遍)
师:小朋友们,我们都是小诗人,也学着诗人的样子编一编小童诗吧!(课件出示图5)
(全班练习交流分享)
师:同学们,小小的影子时时刻刻陪伴着我们,让我们不再孤单,它是我们的好朋友。其实,影子还能给我们带来无限快乐。老师邀请大家看一段皮影戏《西游记》,一起感受影子给我们带来的欢乐吧!
(播放皮影戏视频)
【评析】最后的环节引导学生串一串、编一编,不仅提高了学生的表达能力,而且促进了学生的认知发展。在《影子儿歌》表达过程中,学生对童诗的写作逻辑有了更深一层的了解,对诗歌押韵、对仗的特点也有了进一步理解。习作是语文教学的重头戏,何老师这堂课上的儿歌练习,实际上就是在为以后写话、习作进行铺垫。
【总评】
何老师整堂课的教学,切合儿童心理特点与学习规律,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扎实突破了教学难点。
1.以思辨为中心,让思维成长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中提出“思辨性阅读与表达”学习任务群,要求学生在语文学习中形成分析、判断的思维能力,能够结合具体情况加以辨别、应对。《影子》全文2个小节,内容通俗易懂,学生读完也就能理解。何老师在整个环节中用提问的方式将学生的思维不断推进:“影子能成为我们的朋友吗?→小狗如何跟我们做朋友?→影子不是真实的人,为什么还能成为我们的朋友呢?”学生在思维碰撞中对课文的理解层层递进,思辨性思维也随之而生。
2.创设真实情境,让学习发生
《学习是如何发生的》这本书提出这样观点:学习者是否真的对信息进行了加工并由此产生了学习,这只能间接地从其他行为中加以推断,如转化、切分、加工等。这为我们评估学生是否有效学习提供了指导。在两节童诗的教学中,何老师都设计了报出个人位置的真实活动,这就是通过外显的活动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学生对方位表达的准确度、灵敏性都体现了其学习效果。在童诗创编环节,句式的表达与运用的熟练程度,也反映了学生对童诗特点的转化程度。如此设计,让学生的学习兴致盎然,让真实、有效、可评价的学习真正发生。
3.以表达做引子,让诗性萌发
现代诗歌总以它奇特的想象、独特的句式,散发出文学之光。就像荣维东教授所说:“诗歌,是人类历史上最古老也最具有文学特质的文学样式。它在我们的语文教学中,可以说属于是最精致、纯粹、优美的文体,一切纯文学都要有诗的特质。做好诗歌教学,培养学生的诗性品质,这是语文教学必须承担的任务。”在课堂教学中,何老师时刻在学生的口语表达中融入看似不经意,却是刻意的诗性表达。不管是《陪着我》,还是《影子儿歌》,都体现了现代诗歌句式整齐与朗朗上口的特点,学生表达时是享受的;从内容看,这些充满儿童气息的生活小事,让学生的表达更富有童趣。在师生互动与生生互动中、在一次次的朗读与分享中,诗性语言不断给学生带来美的感受、说的趣味,为年低段学生的诗歌学习奠定了基础。
(责编 韦 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