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作学习是指以小组的方式完成必须通过团队合作才能达成的学习目标。高中语文教材中的“中国现当代作家作品研习”学习任务群,提出了“至少选读10位现当代作家的诗歌、散文、小说、戏剧方面的作品,大体了解现当代文学的发展概貌”的学习任务,学生个人在短时间内是很难完成这样的学习任务的。教师可以采取行之有效的教学策略,指导学生以合作学习的方式落实该任务群的学习要求。
教师以合作学习设计“中国现当代作家作品研习”任务,需要整合高中语文统编教材中涉及中国现当代作家作品的资源,以核心素养为导向设计语文实践活动,帮助学生解决自主学习中遇到的问题。这些问题主要源于学生对中国现当代作家作品文本中的历史语境所带来的距离感、隔膜感,即使是现当代作家,其代表性作品都是经历一定时间的检验才能够成为得以流传的经典,作者创作的时代背景与所表现的生活场景,与当下学生的生活都存在明显的距离感。教师组织学生以小组合作的形式,通过群策群力、分工合作,才能在有限的时间内消除众多作家、众多作品中出现的距离与隔膜。每个小组承担不同的学习任务,在深入研读中走进文本,与之开展深度对话,实现对语境的还原。
比如,高中语文统编教材必修上册第一单元是以“青春”为主题的现当代文学作品,有小说和诗歌,诗歌中有词、外国诗歌、中国现当代诗歌。其中,创作于20世纪20年代的《立在地球边上放号》(郭沫若)和《红烛》(闻一多)属于典型的现代诗,也体现出共同的时代主题。教师需要设计合作学习任务,才能让学生在深入对话中有效把握诗歌的时代内涵。任务一是阅读《立在地球边上放号》和《红烛》,通过小组合作学习把握现代诗的艺术特征,分析两首现代诗体现的时代精神,在小组中畅谈自己的阅读收获。任务二是选择《立在地球边上放号》和《红烛》中的一首,以时代和青春为关键词,写一篇赏析文章,在小组中交流探讨,加深对两首现代诗表达的时代精神的认识,深入理解现代诗的特征。任务三是拓展阅读具有相同时代特色(主题)的现代诗,选择自己喜欢的一首现代诗,参加班级现代诗歌朗诵会,通过朗读体现自己对现代诗的深度领悟,展示“中国现当代作家作品研习”的成果。上述学习任务,每项任务由三到四个小组承担,学生借助团队的力量完成这些任务后,完成同一任务的小组进行交流,教师适时以专业理论加以指导。
研习现当代作家作品,一个重要的抓手是对作品主题的领悟;作品主题就是作家的追求,也是作家创作作品的目的。现当代作家作品体裁丰富、内涵深刻,高中阶段的学生是不可能全面、深入地把握的。编者通过现当代作家作品单元的文本选择,体现出学生合作学习的重点所在。比如,高中语文统编教材选择性必修下册第二单元,编者安排学习的课文就涵盖了多种体裁:有小说《阿Q正传》和《边城》,有散文《一个消逝了的山村》和《秦腔》,有诗歌《大堰河——我的保姆》和《再别康桥》,有戏剧《茶馆》等。这些作品的主题聚焦国家民族前途命运的思考与探索,这也是中国现代文学作家在作品中一直秉持的时代追求。尤其是在现代小说中,以鲁迅为代表的作家对国民性的深刻剖析与批判,适合学生在合作学习中深入探究把握。
以教学现代小说《阿Q正传》和《边城》为例,教师可以设计学习任务,让学生聚焦作品主题开展合作探究。鉴于两篇小说都属于经典作品,都具有很深刻的思想内涵和高度的艺术特色,学生在小组学习中应该分工合作,每个小组承担不同的探究任务,深入理解现代小说针对国民性的思考与探索这一主题。据此,教师可以设计三项学习任务,要求每个小组选择两项任务开展合作探究。任务一是分析《阿Q正传》中的主要人物形象,在小组中开展合作学习,重点探讨阿Q形象所代表的旧中国国民性特点。任务二是分析《边城》中翠翠的形象特点,通过小组合作深入感悟其清新纯朴的山村姑娘形象代表的是湘西文学包含的与城市文明相对立的审美追求。任务三是比较鲁迅在《阿Q正传》中对国民性的批判与沈从文在《边城》中对国民性的批判,抓住不同之处探究其内在联系。最后,学生通过合作学习与深入探究,体会到现代作家在小说中是以所创造的典型形象来表达对旧中国民族命运的关怀,无论是怒其不争还是对自然美好人性的赞美,蕴含的都是对民族复兴的强烈期盼。
在高中语文统编教材中,有单一体裁的现当代文学作品单元,也有多种文学体裁混编的现当代文学作品单元,尽管不同单元承载的学习任务与目标不同,但单元之间不是互相割裂的,而是存在着内在关联。在教学中,教师应该从“中国现当代作家作品研习”整体任务出发,有效整合不同单元中的相关篇目,指导学生理解现当代作家作品的艺术特色。
戏剧作为一种文学类别是中国现当代文学的重要内容,而话剧作为戏剧文学的一部分,是借鉴外国戏剧又融入传统戏曲因素的结合体,涌现出一批代表性作家与作品,建国前以曹禺为代表,建国后以老舍为代表。曹禺的代表作《雷雨》安排在高中语文统编教材必修下册第二单元,老舍的代表作《茶馆》则安排在高中语文统编教材选择性必修下册第二单元中。在教学中,教师可以采用跨单元重组的策略,将《雷雨》和《茶馆》组合起来,设计学习任务,让学生开展合作探究学习,加深对现当代话剧的理解。任务一是曹禺的《雷雨》中塑造了多个性格鲜明的人物形象,你认为个性特点最突出的是谁,从戏剧人物塑造的角度给出充分的理由。这一任务由喜欢曹禺《雷雨》的学生组成学习小组,在自主研读形成看法的基础上开展小组交流。任务二是分析《雷雨》和《茶馆》的主体结构,从戏剧文学特点的角度探讨哪部戏的结构设计更合理,这一任务由喜欢老舍《茶馆》的学生组成学习小组,把各自的观点放在小组中进行交流讨论,形成小组意见。任务三是话剧既借鉴了西方的戏剧形式,又吸收了中国传统戏曲的精华,结合《雷雨》和《茶馆》,谈谈话剧在融合西方戏剧形式和中国传统戏曲精华方面取得的成果。学生在上述学习任务驱动下,开展话剧文学剧本的学习与探究,取得了很好的学习效果。
总之,“中国现当代作家作品研习”任务群涉及的作家作品数量多,学生需要借助合作学习的方式才能达成学习目标。在具体教学中,教师需要精心设计学习任务,帮助学生在合作学习中提升语文综合素养。
作者简介:山西省吕梁学院附属高级中学语文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