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在高中语文写作教学中,基于立德树人教育根本任务的落实,强化育人价值,优化育人路径,创新育人方法,对于促成学生综合素养和写作能力的提升,都具有显著作用。在强化育人价值方面,提升思想认识,转变观念态度;真切思想情感,升华认识感悟;激发主体作用,完善自我认知。在优化育人路径方面,加强阅读熏陶,丰富思想情感;注重人文积淀,培养良好精神;再现课文情景,激发写作欲望;注重生活体验,升华思想认识。在创新育人方法方面,巧设趣味点,饱满写作内容;分设涵养点,逐个思考表达。
[关键词]作文教学;立德树人;创新;教学法
写作教学不仅能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而且对于学生的思想认识、人文情怀、道德情感以及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都是一种提升。基于立德树人教育根本任务的落实,在作文教学中强化育人价值、优化育人路径、创新育人方法,促成学生综合素养和写作能力的提升,是目前写作教学应该重视或探索的内容。
一、强化作文教学的育人价值
一直以来,高中作文教学都追求人本的回归。从学生表达内容来看,“文为心声”,学生所写作文就是对语言的一种运用,就是对自身内在思想、认识、情感、态度的一种外显。学生在作文中所流露的思想情感积极、真挚。学生所表达的思想情感或观点态度如果不积极,甚至于空话、套话、假话连篇,为迎合评分标准而无病呻吟、矫揉造作,那么,这样不仅写不好作文,而且会坏了学生品质。所以,在作文教学中回归人本、强化育人价值,就是要将作文教学定位在认识自然、社会、人生和自我健康成长及“人的全面发展”的高度上,提升学生的思想认识,转变学生的观念态度,进行生本教学;就是要打破说教、僵化的作文训练模式,构建生本化的体验式写作课堂,在体验中真切学生情感、升华学生认知;要以多元化的评价方式激发学生的主体作用,自觉成为先进思想的接受者、先进文化的熏陶者、深入钻研学习者和人生价值的思考者。
(一)提升思想认识,转变观念态度
高中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书面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述的过程。”在写作教学中引导学生表达真情实感,鼓励学生自由表达、有个性地表达、有创意地表达,在写作过程中提高学生认识世界、认识自我的能力。因此,在作文教学中引导学生认识自然、社会和人生,提升思想认识,转变观念态度,形成健康个性和健全人格。
(二)真切思想情感,升华认识感悟
“文以载道”,作文中没有真切的思想情感,没有正确的观点态度,就像一个人没有精神与灵魂。如何真切学生的思想情感、升华他们的认识感悟?应该说高中生对生活有自己最细腻的感触,也能够用习得的道理和知识思考一些生活中发现的问题或现象。但是,传统的作文教学忽略了对学生思想情感的体验式教育和唤起,一般都是进行模式化教学,一篇作文开头怎么写、中间部分怎么写、结尾怎么写,按照不同的体式运用固定的套路。甚至于连表现主题思想、观点看法,都讲解得清清楚楚。这样,学生即使表达思想情感或观点看法,也是固定的思想情感或观点看法,缺乏体验,没有激情。思想情感格式化、应试化,学生没有反刍思想、感受情感、生发观点、升华看法的机会,真话讲不了,真情诉不了,没有自我思考,更不用说书写自己的灵性、表现自己的个性。这样的教学,迷失的不只是学生的思想情感本真,丧失的更是个性和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塑造与形成过程。一旦失去了体验的真切与乐趣,写作教学就起不到育人的作用,反而在一定程度上扭曲学生的个性与品质。所以,在写作教学中把作文训练与学生的生活实际、为人处事、思维创新、品质培养结合起来,事先通过参加活动、访问调查、游览参观、资料查找、信息收集等感受生活、体验情感、开阔心胸,使作文内容生活化,把作文过程人性化,让作文体验开放化。学生在写作文时讲真话实话心里话,努力表达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在写作过程中不断塑造自己的个性,实现自我价值,使写作活动促进学生自我成长的价值。
(三)激发主体作用,完善自我认知
在高中作文教学评价中,评学生作文中的思想情感或观点态度,甚至比评写作技法的运用更有价值。张中行先生就曾提倡用真实、通达、恳挚、高尚的标准评价学生的习作,以此激发学生的创作欲望和主体意识,指明学生的主攻方向和提升重点。而且,教育人本论对作文教学的价值体现也十分明确,即“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基于学生的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在作文教学中要立足德育、以人为本,从学生个性和品质发展的高度评价学生作文中所表现的思想情感或观点态度,使学生不断提升自身思想水平、情怀情感、观念认知等,自觉主动改变、完善自我认知,都无不体现作文教学的价值。
二、优化写作教学的育人路径
(一)加强阅读熏陶,丰富思想情感
语文教材中的课文文情并茂,是学生丰富情感、提升认识的好材料。在课堂上把阅读教学和写作教学相结合,以读促写,以写促读,一个学习重点就是通过阅读理解、汲取作者的思想和感受作者的情感,从中受到熏陶教育。积累丰富的思想情感,学生思考问题的高度、深度和宽度就会被拓展,帮助学生在写作中提炼主题、表达思想情感十分有用。如,《师说》中“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其中蕴含的思想对于鼓励同伴之间发现各自的闪光点和优势、完善学生人格,都具有教育意义。
(二)注重人文积淀,培养良好精神
学生在写作文时无话可说,与学生的积淀有关系。其中人文积淀,是语文学科培养学生的重点内容之一。在高中语文课程的学习中,教师重视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对于增强学生的人文素养和语文素养具有重要的影响。语文学科是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人文精神在语文教材中无处不在。如,高中语文教材中《信条》《人是一根能思想的苇草》《父母与孩子之间的爱》《热爱生命》等课文,就饱含着人文精神。引导学生思考爱、人的本质、怎样生活等抽象的内容,让学生带着探索精神去学习,就会不断培养学生良好的人文精神,形成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为写作教学打下坚实的人文基础。 如学习《归去来兮辞》时,教师引导学生学习陶渊明“不为五斗米折腰”的精神气概,学生就会意识到人活着除了金钱还有很多其他的东西值得追求,在写作文时就会把学习心得融入其中。
(三)再现课文情景,激发写作欲望
语文课文中的许多场景、情景,即是感染教育学生的好片段,也是激发学生写作兴趣和欲望的好材料。抓住这些场景、情景,引导学生通过联想、想象,再现当时的情景,就能有效达到教育学生和提高学生写作能力的目的。如,学习《鸿门宴》,根据课文内容引导学生想象当时的情景,并把它改编成情景剧,再现项羽、刘邦、范增、张良、项庄等英雄豪杰斗智斗勇的故事。在改编的过程中,同学们集思广益,既关注戏剧情节的跌宕起伏,又注重人物的刻画,还通过对人物的扮演,深入理解人物所处的时代背景,体会人物的心理变化,探索故事中蕴含的历史文化。在写作剧本时就能以史为镜,理性分析人物,全面深入地认识英雄人物的独特性格,在受到感染和教育的同时有效激发写作欲望。再如,学习《一名物理学家的教育历程》,抓住课文“童年的两件趣事极大地丰富了我对世界的理解,并且引导我走上成为一个理论物理学家的历程”这句话,引导学生联想自己“童年的两件趣事”,并在相互交流后作为作文内容,把两件趣事叙述出来。通过联想、想象,借助课文内容激发写作欲望,调动自身积淀,既抒写自己的人生感受,又提高作文的兴趣和动力。
(四)注重生活体验,升华思想认识
学以致用,把课内所学融入生活体验中去,对于深化学生思考、升华思想认识都具有重要作用。例如,学习史铁生的《我与地坛(节选)》,作品情感细腻,通过自我心理剖析表达对母亲的怀念之情,不乏对人生的真切感悟和独到见解。这尽管与作者自身遭遇与身体状况有关,但是,作者对人生际遇的思考和思想认识的升华,对于正在成长中的学生教育意义更大。由此引导学生联系现实生活,思考自己如何和父母的相处、是否出难题给父母、是否让父母感到失望和痛苦等问题,进行反思和自省,并把自己的想法融入日常生活中去。这样,通过自省后的实际行动,在生活体验中不断升华思想认识,从而做到理解父母、孝敬父母。至于写作,围绕“亲情”话题,有了对过去生活的反思和自省、目前生活的体验和深化、未来生活的展望和畅想,写一篇表达自身思想情感的作文,在内容和思想上就有了基础。
三、创新写作教学的育人方法
(一)巧设趣味点,饱满写作内容
写作教学中有许多的趣味点,设置巧妙,不仅能够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而且能够调动学生的写作热情。例如,《梦游天姥吟留别》中的许多描写有声有色,像“列缺霹雳,丘峦崩摧”“熊咆龙吟殷岩泉”“青冥浩荡不见底,日月照耀金银台”“云青青兮欲雨,水澹澹兮生烟”等等,融入了作者的夸张和想象,虚实结合,亦真亦假,壮怀激烈。以此为趣味点,用多媒体设备把这一情景进行展示,在壮阔的视觉和听觉的冲击下,作者的洒脱就会撞击学生渴望“神飞”的心理,从而深刻理解这种写作技法,用壮观的景象表现真实的心境,用浪漫主义的写作手法表现高昂的主题,促使写作内容更加丰富和饱满。
(二)分设涵养点,逐个思考表达
作文教学是一个润心的过程,需要不断提升学生的涵养,抒写生活感悟。分设涵养点,就是把高中生必须具有的品质、品格、精神等以主题或话题的形式罗列出来,引导学生在思考、表达中提升自我涵养,包括养成客观严谨地思考问题的习惯,以此理智面世、处事;掌握科学的、辨证的方法思考、认识事物,以此尊重规律、按科学规律办事;继承传统美德、弘扬高尚精神,以此用良好的道德武装自己;陶冶自身情操,培养审美情趣,以此发展健康个性、形成健全人格,等等。
分设涵养点可以通过一个个主题或话题展开,如,以“理想与目标”“信仰与信念”“意志与毅力”“魄力与胆识”“富强与民主”“文明与和谐”“自由与平等”“爱国与敬业”“诚信与友善”“责任与使命”“创新与变革”“文化与素养”等在课堂中一次让学生思考、认知一个话题或主题,引导学生提升对人文精神的认识,感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积累课内外的人文内容,促进自我价值观的提升和人文精神的完美渗透,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也可以分类设置,例如从自我修养、自我与他人、自我与社会、自我与自然等方面分别设置一个个的涵养点,自我修养方面包括信念心灯、价值路标、成长智慧等等,可以细致到信仰、信念、理想、精神、灵魂、知识、志趣、途径、策略、矛盾、迷惑、智慧、个性、特长、潇洒、直与弯、退与进、守与变、高与宽、优势与劣势、优点与缺点、攻坚与克难、价值与位置、胸怀与度量、风格与特色、激励与评价、平凡与伟大等点上;自我与他人方面包括做人之道、合作共赢、竞争竞赛等等,可以细致到宽容、诚信、友善、守礼、热忱、敬畏、竞争、团结、合力、分享、化解矛盾、求同存异等点上;自我与社会方面包括规范法度、文明标尺、社会民生、科学发展等等,可以细致到规则、轨道、是非、素质、文明、文化、精神、美德、温暖、民生、立场、捍卫、爱国、自豪感、使命感、幸福感、认同感、趋利与除弊、眼前与长远、发展与毁灭等等点上;自我与自然方面包括环境保护、和谐发展、自然之道等等,可以细致阳光、沐浴、和谐、空间、领地、共生等点上。同时,布置学生以此完成作文,引导学生着眼新时代这一大背景,按照新时代新要求,在人与自我的关系上懂得磨砺自我、塑造自我,懂得奋斗与成功的关系、自我与团队的关系、文化艺术和精神的追求与物质生活的关系、健康与发展的关系、内心世界与环境适应的关系等;在人与他人的关系上懂得竞争与规则、爱与被爱、尊重与被尊重、沟通与合作、宽容与苛求、赞美与批评、鼓励与鞭策、支持与反对、欣赏与善待、团结与协作、感恩与施与、和谐与发展方面的关系与做法;在人与社会的关系上懂得遵循社会良序与公德、遵守国家法律与社会法则、承担社会与个人责任、具有强烈的爱国意识、发挥自身的作用等;在人与自然的关系上懂得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保护自然环境、顺应自然法则等。这样创新写作教学,学生在写作的过程中就会对涵养点逐个进行表达。
参考文献:
[1]文静.高中语文作文教学的现状与对策分[J].散文百家(新语文活页),2012(9).
[2]周新顺.浅析个性化写作[J].中学语文,2017(11).
(责任编辑:吕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