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药食同源理念的中医药日常保健

2024-07-14 03:53:44计文龙
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4年6期
关键词:中医中药保健传统文化

计文龙

摘 要:药食同源,药食通用,发挥食物及药物在治疗和预防疾病中的重要作用,做到健康饮食,养生保健。本文基于药食同源理念的药学日常保健,介绍药食两用的常见中药,结合四季的气候特点,充分发掘、合理利用山药、山楂、黑芝麻、枣等这些食物的药用价值,让药食同源为大众的营养健康与日常保健服务,让中医中药在现代日常生活中焕发出生机与活力,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最大程度地传承和发扬。

关键词:药食同源;中医中药;保健;传统文化

中图分类号:R247.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260X(2024)06-0012-03

日常饮食中的一些食物,其实也是药物。药物有情,食物有灵,这些食物及药物都有远古传说与现实沿革,每味中药都蕴含着神奇、深邃的中医中药文化。中医药兼容并蓄、创新开放。中医中药要找到“回家”的路,更要寻求未来的路,所以必须回归民间,服务大众,融入大众,让大众懂得药食同源的理念,发挥中医中药在疾病预防、保健和治疗中的独特优势和巨大价值,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1 药食同源理念

1.1 药食同源概念的界定

中医认为,“药食同源”“药食通用”,一些药物和食物具有同一来源,一些药物和食物可以通用,即食物就是药物,药物就是食物,药物和食物二者是相同的、相通的[1]。

中药不仅包括植物药,还包括动物药、矿物药和菌类药等。食物,是给人类提供养分,满足身体和心理需求的自然界中的一种物品。一些食物,也有中药的功用,从这个角度说,中药与食品的来源是一致的,这就是药食同源。其中大部分物质,既有药物治疗疾病的作用,也有食物满足身心需求的功能,这就叫作药食通用、药食两用、药食兼用。

1.2 药食同源的历史发展

有些食物,也是药物,所以其在保健和治疗两方面均发挥了重要的功用。中医的药食同源理念,体现了食物具有保健功用的特点。

有一种说法,20世纪80年代,中国开始出现了一些药食同源的相关论述。当前有关药食同源的观点认为药物的发现与人类的觅食活动紧密联系。药食同源对药物和食物的界限有一个从模糊到清晰的发展历程,从中可以看出古代人对食品功能的认知层次,最先必须是无毒,然后是可以食用,再次才是逐步了解食品的治病和保健功能。

1.3 药食同源的理论研究

大部分中药源自植物,所以有“本草”的称呼。来源于植物类的药材本质的属性是一个生命,在生态生物链中,植物处于底层,通过光合作用,提供了生物链中最根本的物质和能量来源[2]。

植物的新陈代谢包括初生代谢和次生代谢。初生代谢是植物新陈代谢的核心,是获得能量的代谢。次生代谢是能量分解的代谢。植物类食品可以充当第三功能“调节人体机能”的机理体现在食物的次生代谢成分上。这些食物中的“次生代谢产物”在调节生理机能方面与药物所发挥的调节功能既有类似之处,又有不同之处。这些次生代谢产物含量不高,长期食用无毒副作用,却能起到预防和保健作用。这或许是“食疗”功能产生的科学物质基础。食物和药物在调节人体生理机能方面的同功和无明确的界限也促进了“药食两用”物品的产生[2]。

1.4 药食同源理念的普及

药学常识的日常科普,可以让百姓了解药食同源的理念。把这种理念向普通百姓宣传,可以引领百姓的养生和保健观念,使百姓可以在家庭日常饮食中既吃得好,又吃得健康。健康的身体离不开药食同源理念在日常饮食中的合理运用。将药食同源理念传播出去,服务于普通百姓,才能更好地发挥药食同源这一理论的价值,才能发挥药食同源理念在日常饮食中调理身体的作用,以绿色环保的方式回馈社会,让中药在饮食中防治未病,减少疾病对百姓健康、生活和家庭的影响。

下面对常见药食两用中药对身体的调理作用做一些介绍,以便引起大众对营养健康饮食和身体日常保健的关注和重视。

2 药食两用中药

2014年国家卫生计生委(今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在规定的86种既是食品又是药品的物品名单上新增加了15种,药食同源物品增加到了101种[1],其中包括山药、山楂、枣(大枣、酸枣、黑枣)、黑芝麻等。

了解常见食物的药效,对家庭健康能够起到预防与治疗作用。常吃某些食物,可以发挥这些食物的药用价值,从而有效避免一些疾病的发生,同时通过日常饮食可以调节或治疗一些疾病。在药学普及中,可以向百姓传授常见的药食同源的物品,倡导健康生活理念。

2.1 山药

山药,《神农本草经》中称为薯蓣,被列入上药(上品)的第18味药,“薯蓣一名山芋,秦、楚名玉延,郑、越名土藷,齐、赵名山羊。味甘,温,无毒。治伤中,补虚羸,除寒热邪气,补中,益气力,长肌肉。久服耳目聪明,轻身、不饥,延年。”[3]山药是薯蓣科植物薯蓣的根茎,以产于河南新乡的山药为佳,称怀山药。

山药味甘,性平,入脾、肺、肾经,有补益脾胃、益肺补肾之功。山药补而不滞,不热不燥。山药对人体有特殊的保健作用,可以预防动脉硬化和肥胖症,降低血压血脂,美容皮肤。注意便秘者不宜食用[1]。

2.2 山楂

山楂,《本草经集注》收录,古称赤爪木,因其味酸涩如楂子,故名山楂,又称山里红、红果、胭脂红。李时珍称“古方罕用,自丹溪朱氏始著山楂之功,而后遂为要药”。山楂是蔷薇科植物山里红或山楂的成熟果实。

山楂味酸、甘,入脾、胃、肝经,有消积化食、活血散瘀的功用。山楂能增加胃液中的淀粉酶等物质的分泌,起到促进消化的作用。山楂提取物能扩张冠状动脉、增加冠脉血流量,增强心脏功能、降低血压,降低血脂,增加胆固醇的排泄,抑制部分癌细胞。需要注意的是,脾胃虚弱者慎用;胃酸分泌过多者慎用[1]。

2.3 黑芝麻

黑芝麻,《神农本草经》中称为胡麻,被列入上药(上品)的第89味药,“胡麻,一名巨胜,一名鸿藏。味甘,平,无毒。治伤中虚羸,补五内,益气力,长肌肉,填髓脑。久服轻身,不老。”[3]黑芝麻,又称胡麻、胡麻仁,《神农黄帝食禁》(孙真人本)作“胡麻人”,是脂麻科植物脂麻的成熟种子。

黑芝麻味甘,性平,入肝、肾、肺经,可滋补肝肾、五脏,可益气血、润肠燥。胡麻提取物可以降低血糖,抗击癌症,对抗衰老,降低胆固醇,防治动脉硬化。注意芝麻分为黑芝麻、白芝麻两种,黑芝麻滋补肝肾效果较好,尤其能乌须黑发。传说苏轼曾用黑芝麻治愈过自己的痔疮。注意大便溏薄者不宜服用。

2.4 枣(大枣、酸枣、黑枣)

沧州古谚云:“日食三个枣,终生不显老。”纪晓岚祖籍河北沧州崔尔庄镇,有“中国金丝枣之乡”之称。纪晓岚爱吃枣,枣乡的吃法,花样繁多。

“大枣,味甘,平,无毒。治心腹邪气,安中养脾,助十二经,平胃气,通九窍,补少气,少津液,身中不足,大惊,四肢重,和百药。久服轻身,长年。”[3]大枣为鼠李科植物枣的成熟果实,味甘,性温,入脾、胃、心经,有益气安神之功效。大枣营养丰富,被称作“天然维生素丸”,能够抗变态反应,增强肌肉力量,增加体重,增加胃肠黏液,降低胆固醇,抑制癌细胞增殖,镇静安眠,止咳祛痰。注意大枣含糖分较高,糖尿病患者不宜食用[1]。

酸枣,《神农本草经》将其列入上药(上品)的第72味药,“酸枣,味酸,平,无毒。治心腹寒热,邪结气聚,四肢酸疼,湿麻。久服安五脏,轻身,延年。”[3]酸枣干燥成熟的种子就是酸枣仁,有养心安神之功。

黑枣,就是鲜枣采摘后,煮熟晒干,置于枣蜜中,呈黑色即成。黑枣的养血补中效果更佳。

除了以上常见的已经列入药食同源目录中的物品,还有一些药典的记载,也值得未来接着探寻。如《本草纲目》草部中,记载了大量药食同源的药用植物,据统计《本草纲目》草部共记载了151个药食同源药用植物,占草部药物总数的33.78%;《本草纲目》草部有126个品种尚未被《药食同源目录》收载[4],从中可以看出《本草纲目》对挖掘药源同源的物品种类具有非常重要的文献价值。在药食同源物品的探索中,我们还可以继续向纵深领域研究。

3 药食同源价值

在医学上,在日常生活中,药食同源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和价值。

3.1 饮食养生结合,预防治疗疾病

百姓在日常饮食中,根据药食同源理念的指导,既能满足身体和心理的需要,又能吃得营养又健康,发挥食物在预防治疗疾病中的重要作用,是现代人追求的绿色健康的养生之道。

百姓经常食用的山药、山楂、黑芝麻、枣等食物,具有丰富的药用价值。季节不同,气候特点不同,常用药膳不同,饮食注意事项也有所不同。中医认为,药膳养生、科学保健要尊重季节变化规律,合理饮食。

春天,天气回暖,适合有意识地保护身体内的阳气,适宜食用温养阳气的药品和食品。春季以养肝护肝为主,可食用胡萝卜、银耳、木耳、芹菜、小白菜、黄瓜、茄子、山药、大枣、蜂蜜等。

夏季,暑邪盛行,湿邪黏滞,应以解暑利湿和养阴益气为主。避免食用过多生冷、寒凉食物,慎食辛辣油腻食品。常用食物和药物有绿豆、西红杮、番茄、草莓、葡萄、山楂、莲子、山药等。

秋季,阴气渐长,以滋阴润燥,养肺平补为主。适宜多食甘润养阴的食品及蔬菜瓜果,慎食辛辣煎烤之物。常用食物和药物有银耳、梨、杮子、苹果、石榴、苹果、柚子、白萝卜、黑木耳、百合、杏仁、山药、大枣等。

冬季,天气寒冷,易伤阳气,寒性凝滞,应以甘润养阴、温补助阳为主。常用食物和药物有羊肉、牛肉、虾仁、韭菜、核桃仁、芝麻、大枣、山药等[5]。

这正是中药回归民间,增进大众健康福祉的体现。普及药食同源的理念,使得中医中药具有更长久的生命力,更大限度地服务于百姓日常保健,更好地发挥中医中药自身的优势和价值。依时而动,顺时而发,这是古人流传给后世的养生智慧。既能吃得好,又能吃得健康,还能将保健养生的理念惠及千家万户。

3.2 传承和发展中医中药中华文化

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指出,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弘扬革命文化,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增强中华文明传播力影响力,推进文化自信自强,铸就社会主义文化新辉煌。

中医中药文化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重要的组成部分。从伏羲制九针到神农尝百草,到《黄帝内经》和《本草纲目》,说明中医药文化,起源于人类远古时期。2019年10月,中共中央、国务院联合发布《关于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的意见》,明确强调,实施中医药文化传播行动,把中医药文化贯穿国民教育始终,中小学进一步丰富中医药文化教育,使中医药成为群众促进健康的文化自觉。

在药食同源理念上我们具备独特的优势,只是这种优势还有待于继续挖掘。在药食同源的普及传播和协作开发方面,还需加强学习。我们应该立足本土的传统,放眼世界的市场,选准目标对象,进行深入研发。

4 结论

合理利用药食同源,药膳养生,做到科学饮食、预防治疗疾病,让古老的中医中药在现代化的生活中焕发出新鲜又实用的魅力,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最大程度地得到传承和发扬。从药食同源发展到药食两用,这已成为国际健康的整体趋势。所以,无论是从药食同源理念的普及角度,还是从药食同源的养生保健方面,我们都应该传递给百姓药食同源的理念和方法,以便使中医中药在预防衰老及防治慢性疾病方面发挥更大的作用。

参考文献:

〔1〕胡献国.药食同源对症速查手册[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21.

〔2〕单峰,黄璐琦,郭娟,等.药食同源的历史和发展概况[J].生命科学,2015,27(08):1061-1069.

〔3〕马继兴.神农本草经辑注[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3.

〔4〕贾春伶,王锦燕,赵奎君,等.《本草纲目》草部药食同源药用植物的记载及启示[J].中国现代中药,2020,22(11):1769-1777.

〔5〕梅全喜.梅全喜论中药全集-中药科普分册[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22.

猜你喜欢
中医中药保健传统文化
黑龙江省中医中药融合发展促进会在哈成立
《中老年保健》健康知识问答2022(一)
中老年保健(2022年4期)2022-08-22 03:02:56
《中老年保健》健康知识问答2021(三)
《中老年保健》健康知识问答2021(二)
中老年保健(2021年7期)2021-08-22 07:44:52
《中老年保健》健康知识问答2021(一)
中老年保健(2021年4期)2021-08-22 07:10:38
浅析日本“世袭政治”产生的原因及其影响
考试周刊(2016年79期)2016-10-13 23:43:28
大学生国学教育中相关概念辨析
考试周刊(2016年79期)2016-10-13 23:22:24
中国影视剧美学建构
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社会主义的和谐思想融合
柴胡疏肝汤加减治疗胁痛施治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