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瑞霞 王焱
摘 要:数字化与网络化对社会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高校图书馆作为信息聚合、知识创新的承担者,应当抢抓转型发展机遇,积极应对,构建智慧图书馆背景下的空间再造方案,助力创新人才培养,推动学习型校园的建设。本文以内蒙古工业大学图书馆空间再造为例,讨论面向未来的学习中心空间再造的几种形式,为高校图书馆空间再造提供新思路。
关键词:智慧图书馆;高校图书馆;空间再造
中图分类号:G258.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260X(2024)06-0026-04
数字化与网络化带来的信息革命,使人们对于空间的概念不限于物理空间本身。而推进教育数字化为高校图书馆带来了新的机遇,智慧图书馆的研究与实践发展速度也在快速增长。在这种转型发展趋势下,高校图书馆空间再造也成了图书馆界研究的热点。
1 智慧图书馆是顺应时代发展的需求
自IBM(国际商业机器公司)首次提出智慧地球这一概念以来,智慧城市、智慧社会、智慧校园等智慧概念从理论逐渐走向实践,图书馆也需要更快向智慧化转型,提升其知识服务的能力。
国家十四五发展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1]中明确提出发展“智慧图书馆”的任务,建设智慧图书馆是“加快数字化发展,建设数字中国”的重要举措。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推进教育数字化,建设全民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学习型大国。”[2]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教育数字化是我国开辟教育发展新赛道和塑造教育发展新优势的重要突破口。”[3]推进教育数字化为高校图书馆今后转型发展创造了崭新的历史机遇。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司长吴岩在庆祝教育部高等学校图书情报工作指导委员会成立40周年举办的“继承与创新:大学图书馆现代化新征程”学术研讨会上指出,将鼓励高校依托图书馆试点建设一批“未来学习中心”,通过文献资源整合、空间流程再造,构建智慧学习空间[4]。
段美珍等认为智慧图书馆是以人机耦合方式致力于实现深层次、便捷服务的高级图书馆形态,它以人的智慧和物的智能相结合为特征,以智能技术和智慧投入的融合为途径,以贯穿整个运行流程的数据为核心链接,以实现图书馆可持续发展为目标[5]。
高校图书馆作为知识学习和学术研究的中心,应当抓住转型机遇,主动、积极变革,推动数字化、智能化校园建设,助力双一流建设,推动创新人才培养。
2 高校图书馆空间再造的背景
高校图书馆转型发展已成为必然趋势,空间再造则是实现转型发展的重要方式之一,其重点在于以用户需求为中心,通过空间再造创建一个集学习、讨论、休闲、创新功能为一体的场所,为用户学习、研究、思想交流提供有效服务,让图书馆功能多元化,让图书馆更具吸引力。
2.1 信息技术加快图书馆变革
20世纪70年代以来,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为社会进步和发展带来巨大变革,同时也深入地改变了图书馆空间的信息环境,数字技术、人工智能等技术加快了图书馆空间再造的信息化建设,促进了图书馆的全面发展。
2.2 阅读方式的改变
互联网使得网络阅读成为人们的主要阅读方式,它突破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丰富了阅读形式。人们更青睐少而快的碎片化阅读,而忽略深度阅读,纸质资源关注度也较以往有所降低。有声读物越来越受大众喜欢,移动终端设备普及度更高,种种变化虽然为读者带来了便利,但也对图书馆提出了挑战。如何让全民阅读对图书馆产生更高的依赖感,如何借助空间再造实现服务转型契合用户的阅读需求成为了图书馆人追求的新目标。
2.3 网络技术为图书馆发展带来想象空间
图书馆不再以藏书为主,不仅可以提供借阅服务,还可以成为信息资源中心。借助网络环境,图书馆可以实现跨地区,甚至跨国际的文献资源共享,从而给读者提供全方位、更丰富的信息服务。
2.4 藏借阅模式发生改变
新技术变革使得图书馆传统的藏借阅模式不再适合用户需求。图书馆应以人为本,从用户需求出发,从以阅览为主的空间转向交流、学习、创新的复合型空间。通过对空间结构、环境等方面的改造,创造出舒适、自由、便捷的空间,激发用户的阅读兴趣,赋予用户更多的选择。
新技术革命带给图书馆智能化发展的技术支持,新技术的不断更新和发展,给未来图书馆带来前进的基础,促使智慧图书馆空间再造迈向新台阶,将图书馆空间、资源和人有机结合,使图书馆空间更好地服务于读者。
3 内蒙古工业大学图书馆(以下简称内工大图书馆)空间再造实践
3.1 内工大图书馆概况
内工大图书馆自1951年创建以来,在数任馆领导的努力下,总建筑面积由三千平方米逐步发展至现有的3.5万余平方米。目前内工大图书馆实行“总馆+分馆+学科馆”的三级管理模式,馆舍5个,分别为新城校区图书馆(总馆),新城校区未来学习中心(在建),金川校区逸夫图书馆(分馆),建筑学院设建筑学科馆,机械工程学院设机械学科馆。馆藏以理工类书刊为主,兼有基础科学、哲学社会科学和综合类书刊,内工大图书馆是自治区收藏工程技术类文献资料最多、品种最全的高校图书馆。
3.2 内工大图书馆实体空间改造
目前,多所高校图书馆都对已有的图书馆实体馆舍进行过改造,改造后的高校图书馆空间不再是简单的馆藏利用空间,而是融合了文化育人、专业研讨、数据资源更新等多项功能的场所。
3.2.1 实体空间改造背景
传统的高校图书馆实体空间形式单一、功能简单,早已不适合网络化、数字化的校园,内工大图书馆也随着社会的进步不断改变服务理念,利用现有条件,主动出击,争取多方资金支持,改善读者的阅读、学习环境。
3.2.2 改造方案
藏借阅空间是图书馆传统的空间形态,内工大图书馆在2018年根据借阅情况、读者需求对馆藏布局进行了大规模的优化,将近30余万册保存本图书调整至密集书库,拓展图书架位并根据学科属性将图书分为科技类图书阅览室、文学艺术类阅览室、中文综合图书阅览室等,改变了重藏轻用的格局,向藏借阅一体化发展。陆续更换阅览室书架和桌椅,安装桌面补光灯,设置充足、安全的电源插座,设立标识导引系统,划分站立学习区域等。并在2023年对金川校区逸夫图书馆进行改造,拆除阅览室间的间隔,使同一楼层阅览室形成一贯通的大开间。
2018年与建筑学院联合成立建筑学科馆,2021年机械学科馆投入使用。学科馆的建成可以兼顾不同学科的特点,根据不同学科提供与之适应的研学环境,尤其是考虑建设面向前沿交叉学科的研学环境[6]。图书馆还设置有多种规格的研讨间,配备先进的多媒体设备,读者可根据自身研读学习的需求自助预约。在2024年马上投入使用的未来学习中心中专门设计了8个不同使用模式、不同规格的研讨间,还有多个灵活开放的学习空间,为用户提供信息交互平台,届时可以极大地满足用户的学习需求。
内工大图书馆多年以来致力于创建和谐、愉悦、创新的阅览环境,先后建立了影音播放室、易班工作站,并在大厅内设置休闲阅读区,布置暖色调、舒适的沙发,配置绿植,配备歌德电子书阅读机等自助设备,方便读者碎片化阅读。2023年引进瑞幸咖啡屋入驻两校区,咖啡文化与书香文化的碰撞产生美妙的效果,无疑对外起到宣传图书馆的作用。
作为文化宣传的重要力量,内工大图书馆从读者需求出发,开展多种多样的文化空间建设,例如将本校教职工优秀的字画作品精心装裱,布置于各阅览室墙面。2017年新华发行集团校园书店“博雅苑校园书店”进驻图书馆,这是内蒙古自治区本科高校中的第一家“校园书店”,开辟了校园文化的新阵地。
3.2.3 改造效果
馆藏空间的改造营造出浓厚的学习氛围,极大地改善了读者的阅读环境,大开放、大通透的格局让人员流动更顺畅,让学习变得更敞亮,座位利用率更高,紧俏时段的座位预约基本秒没。学习共享空间更注重于对读者协同学习过程的交流、讨论和指导的支持,2023年全年研讨间使用共计1186次,时长3000多个小时。使用者从教师到博士研究生、硕士研究生、本科生,使用用途包括开题讨论、大创项目讨论、课程设计、读书会活动等,因其学习、研修方便灵活,深受读者欢迎。学习共享空间是一个协同式的场所,它为读者提供功能齐全的环境,融合图书馆空间服务、信息服务、馆员知识技能服务,是一个信息、资源和服务的有机体。高校读者接受新科技信息较为迅速,但传统文化意识相对薄弱,图书馆作为文化阵地义不容辞地要担负起“立德树人、德育为先”的任务。内工大图书馆利用各种空间组织丰富的阅读推广活动、系列活动“书香溢工大 与你阅读”、经典诗文诵读活动、“心系生态环境 共创美好校园”主题党日活动等,形式多样,推陈出新,坚定了文化自信,提高了大学生的文化素养。内工大图书馆在原有空间基础上,根据现实情况及未来发展需求,改革与创新学习行为发生的场所,在实践中发展,在发展中变革。
3.3 内工大图书馆虚拟空间改造
3.3.1 虚拟空间改造背景
高校图书馆是面向学术支撑、学习交流、个性化的智慧知识服务空间,数字化技术的普遍应用给图书馆智慧虚拟空间建设带来契机,虚拟空间建设成为智慧图书馆的重要组成部分。
3.3.2 改造方案
伴随着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的快速发展,图书馆作为信息资源中心的作用更加重要。内工大图书馆于2018年与国家科技图书文献中心(NSTL)开展战略合作,2020年与维普公司合作开发“统一资源检索平台”,重新构建图书馆网站,实现文献资源“一站式检索”,简化了用户的操作,方便用户快速、高效获取信息资源。同时内工大图书馆陆续与“清华大学全球开放资源服务平台”“国家智慧教育读书平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大数据知识管理服务门户”等多家重量级门户开展资源共享,既节约了图书馆购置资源的经费,又丰富了电子资源,方便广大用户。
2023年10月内工大图书馆智慧图书馆3.0版正式上线,改版升级后的图书馆网站可以实现信息资源一站式检索,可以根据用户需求检索订阅,订制文献专题、读者书单等。图书馆内智慧大屏将各馆舍到馆人数、借阅排行榜、空间使用情况等数据通过可视化的方式实时展现在读者面前,同时馆内配备RFID(射频识别)系统、座位预约系统、研讨间预约系统等多种智能设备,支持教学、学习和创新。
3.3.3 改造效果
空间再造利用新技术和新设备超越时空的限制,重塑学习环境,增加学习机会,充分发挥高校图书馆的空间价值和资源价值。各种空间的打造符合大学生人际交往和主动学习的需要,大学生读者不仅可以像过去那样阅读、学习和写作,还可以共享多种数字资源并进行交流、研讨、创造和展示等,使图书馆成为最具多样性和活力的学习空间[7]。
4 未来图书馆空间再造的思考与结论
图书馆的空间再造离不开智慧图书馆,离不开智能化的设备,离不开馆员队伍素质的提高,并且需要校领导、馆领导的决策和经费支持。空间再造从以读者为中心的理念出发,通过文献资源整合、空间流程再造,创建智慧学习空间,支持探索团队式、协作式、主题式学习模式,把图书馆建成信息服务中心、学生学习中心、教学支持中心,改进传统人才培养模式,探索新时代育人新范式[8]。图书馆员通过对图书馆理论的学习及与其他学科理论的结合,不断拓展空间理论基础;同时借助丰富专业的空间研究方法,将这些理论成果应用于空间的建设实践。而空间的实践经验既可以对空间理论进行实践与检验,又可以推动图书馆空间理论的丰富与完善[9]。
图书馆要强化开放意识,破除栅栏思维,积极与学校各部门交流合作,将图书馆打造成读者放飞心灵的“天堂”。十几次让诺贝尔文学奖产生“遗珠之憾”的阿根廷作家博尔赫斯曾担任过图书馆馆长,他留下了“天堂应该是图书馆的模样”的名言。国内图书馆界知名专家、杭州市图书馆馆长褚树青用实际行动实践了图书馆的“天堂化”。内工大图书馆建设“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坚守职业属性,突出服务面向,持续不间断地解放思想,强化开放意识,让公共空间和公共资源真正成为公用物资,让读者最大范围、最大限度地使用图书馆,让读者在图书馆里放空心灵,自由畅想,无拘无束,创新学习。为此,要尽可能地破除栅栏、绳索与藩篱的束缚,从读者进馆的第一步到离开的最后一步,每个环节,每个细节,每个角落,都要关注到位,争取让图书馆变为人间天堂。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N].人民日报,2021-03-13(001).
〔2〕习近平.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团结奋斗[N]. 人民日报,2022-10-26(001).
〔3〕加快建设教育强国 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有力支撑[N].人民日报,2023-05-30(001).
〔4〕吴岩.加快高校图书馆现代化建设助力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J].大学图书馆学报,2022,40(01):7-8.
〔5〕段美珍,初景利,张冬荣,等.智慧图书馆的内涵特点及其认知模型研究[J].图书情报工作,2021,65(12):57-64.
〔6〕杨静,贺聪,魏继勋,等.智慧图书馆背景下的未来学习中心探索与实践[J].图书馆杂志,2023,42(09):23-28+43.
〔7〕王宇,王磊.大学图书馆空间再造与服务转型——以沈阳师范大学图书馆为例[J].大学图书馆学报,2019,37(04):61-70.
〔8〕徐璟,董笑菊,李新碗.大学图书馆未来学习中心建设的思考与实践[J].大学图书馆学报,2022,43(04):12-18.
〔9〕蒋一平.公共文化空间价值视域下图书馆职业人员空间素养研究:内涵、现状与提升路径[J].国家图书馆学刊,2023,32(05):32-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