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劳立德 启智润心

2024-07-13 02:51:54陈玉玲
求知导刊 2024年12期
关键词:听障学生家校合作劳动教育

摘 要:深入探讨听障学生劳动教育实践与策略,以期达到以劳立德、启智润心的目的。首先,深入分析听障学生的成长障碍,包括语言沟通障碍、社交互动困难和心理健康问题等。其次,强调劳动教育在听障学生全面发展中的重要推动作用。最后,提出一系列具有创新性的教育策略,包括制订个性化劳动学习计划、合理使用视觉化教学材料、设计创造性劳动任务等。

关键词:听障学生;以劳立德;启智润心;劳动教育;家校合作

基金项目:本文系广西教育科学“十四五”规划2022年度教育评价改革专项一般课题“中学听障学生劳动教育评价研究”(课题编号:2022ZJY572)的阶段性成果。

作者简介:陈玉玲(1973—),女,广西壮族自治区南宁市特殊教育学校。

在社会不断发展和教育体系日趋完善的背景下,对特殊需求学生的关注也在逐渐增加。听障学生因其特殊的听觉障碍,在传统教育中常面临语言沟通障碍、社交互动困难和心理健康问题等多重挑战。“以劳立德”的教育理念强调学生的全面发展和个性化培养,“启智润心”的教育理念则强调通过启迪智慧来润泽学生心灵。在这些教育理念的指导下,有必要深入探讨如何通过劳动教育为听障学生提供更加丰富的成长体验,使他们在劳动教育中实现实际技能和自信心态的培养,进而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念和人生理念。

一、听障学生的成长障碍分析

(一)语言沟通障碍

听障学生由于听觉障碍,面临严重的语言沟通障碍,这给他们的学习和社交带来了许多挑战。一方面,由于听觉受限,听障学生难以准确地捕捉和理解口语信息。日常生活中,教师的讲授、同学之间的对话,对他们而言只是模糊不清的声音,导致信息丢失和理解困难,影响他们对学科知识的获取。另一方面,部分听障学生在语言表达方面存在一定困难,难以流利地表达自身的想法[1]。由于担心发音不准确,他们规避在课堂上主动进行口头表达,这进一步影响了有效沟通的实现。

(二)社交互动困难

听障学生由于听觉障碍,常常面临社交互动困难,表现如下:首先,语言沟通障碍导致听障学生难以融入日常交流中。由于无法准确捕捉和理解口语信息,他们可能在群体对话中感到被排斥,无法迅速做出反应,导致他们维系社交关系困难。其次,由于存在社交互动困难,听障学生可能会遭受同龄人的误解或忽视。这种交流障碍不仅导致听障学生陷入社交孤独的困境,还影响了他们参与课程学习和社会交往的内在动力[2]。最后,社交困难也导致听障学生不愿意参与各类学校活动,由于自卑等情感因素的限制,听障学生难以有效适应学校生活,这进一步限制了他们的全面发展。

(三)心理健康问题

首先,社交互动困难给听障学生的心理健康造成了负面影响。由于语言沟通障碍,他们难以融入社交场合,进而产生孤独感和自卑感,诱发抑郁和焦虑等心理问题。其次,听障学生常常因自身的生理特征而感到困扰,从而产生自卑感,形成一种消极的心理循环。最后,听障学生往往会担心自己在未来职业生涯中面临更多的挑战,从而在思考职业发展路径时容易出现消极心态。

二、劳动教育推动听障学生发展的作用

(一)培养实际技能

劳动教育作为学校教育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听障学生的全面发展具有独特的作用,这主要表现在劳动教育为听障学生提供了培养实际技能的机会。通过参与各类劳动实践活动,听障学生能学习并掌握各种手工技能、操作技巧以及实际工作中所需的基本技能。例如,通过学习汽车美容、烹饪技术、园艺等实践性较强的劳动课程,听障学生能在实际操作中培养技能,为未来的职业发展打下坚实基础。当听障学生具备了一定的实际技能后,他们将更容易在职场中找到适合自身的岗位,有效融入社会发展中,实现自我价值。最后,以培养听障学生实际技能为目标的劳动教育重视个性化教学评价[3]。通过评价,教师能给予学生针对性的劳动教育指导,并借助视觉化教材等方式开展多样化的劳动教学,让学生在掌握劳动知识基础上实现劳动技能的培养。

(二)提升自信心态

通过参与劳动实践,听障学生不仅能培养实际技能,还能建立自信心,促进个人发展。首先,劳动教育为听障学生提供了一个实践锻炼的平台,让他们能通过实际操作来获得成就感。在劳动实践中,听障学生通过合理运用所学技能完成具体的操作任务,有助于培养他们的自信心,使他们在体验成就感的基础上更好地参与课程学习和社交互动。其次,劳动教育能帮助听障学生逐渐发现自身的潜力和优势,逐步建立自信心。通过发掘自己在某些领域的特长,听障学生会形成积极的自我认知,从而更有信心地迎接各种挑战。最后,教师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针对性的引导和教育,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劳动观念,可以减轻学生的焦虑情绪,推动他们全面发展。

(三)促进社交互动

通过参与各类劳动实践活动,听障学生得以与同学、教师及社会进行更为积极的互动,进而构建出更加丰富和健康的社交网络。具体而言,其一,劳动教育为听障学生提供了一个共同参与的平台,使他们在劳动合作与交流中逐渐消融与他人的隔阂,在建立友谊的基础上构建更加和谐的社交关系。其二,劳动教育注重团队合作,鼓励学生协同完成各项任务[4]。在团队协作中,听障学生与别的同学需要相互沟通、协调合作,通过努力达成共同目标,建立对彼此的信任,这有助于听障学生提升社交技能,从而更好地融入学校的社交生活。其三,劳动教育还为听障学生提供了与教师交流的机会。在实际操作中,听障学生会主动向教师请教问题、寻求指导,从而建立起更加紧密的师生关系,在情感层面上获得成长。

三、开展听障学生劳动教育实践的策略

(一)制订个性化劳动学习计划

为有效开展听障学生的劳动教育实践,制订个性化劳动学习计划尤为重要。该策略的核心在于充分考虑听障学生的特殊需求,通过制订个性化劳动学习计划,为他们提供更有针对性的教学指导。具体做法如下:首先,在制订个性化劳动学习计划之前,教师需要深入了解每个听障学生的听力水平、沟通方式和学科兴趣等方面的特点。教师可以通过与学生、家长和专业医务人员的沟通,并借助先进的辅助技术进行评估,来获取详细而准确的信息。其次,教师应根据听障学生的特殊需求,制订个性化的学习目标[5]。学习目标应结合学生的听力水平、沟通方式及他们在劳动教育方面的兴趣和潜能,确保目标既有挑战性,又符合个体差异,避免设置过高或过低的学习目标。再次,教师需要设计灵活多样的教学内容,并运用多种方法进行劳动教育。在劳动教育实践中,教师应采用多种适应听障学生的教学方法,如使用视觉化教材、手语辅助教学等,以更好地适应听障学生的学习需求。最后,教师应及时调整和更新个性化劳动学习计划。由于听障学生的学习状况会随着时间和经验的积累而发生变化,个性化劳动学习计划应定期进行评估和调整。教师应与学生、家长和专业人员进行密切沟通,根据听障学生的学习进展和需求灵活更新学习计划,以确保其始终保持适应性和有效性。这样能为听障学生提供更有针对性的劳动教育,促使他们在劳动实践中取得更好的学习成果。

(二)合理使用视觉化教学材料

视觉化教学材料可以弥补听障学生在听觉上的缺陷,提供更直观、生动的学习体验,促使他们更好地理解学习内容。为此,教师需做好以下几方面的教学探索:其一,教师应设计简明的图表和图示,用于解释工艺流程、工具使用方法和产品结构等内容。图表和图示的标签应清晰明了,颜色对比度适中,以便听障学生能更轻松地理解复杂的概念和操作步骤。其二,在劳动教育实践中,通过实物展示、模型制作等方式,使听障学生能通过观察和触摸来更好地理解抽象的概念。例如,在电动自行车维修课程中,通过展示电动自行车的工作原理图、组装图纸和零部件,帮助学生正确掌握电动自行车维修的基本原理和操作步骤,从而提高他们对实际工作场景的理解。其三,利用现代技术手段制作具有生动视觉效果的教学视频,通过视频和文字的双重呈现,增强听障学生对学习内容的理解,这种方式能有效吸引他们的注意力。例如,在面点制作课程中,通过视频演示面点制作的步骤,能使学生更清晰地了解材料准备、面粉发酵、揉面和烹饪等过程。其四,教师应编写图文并茂的教材,将文字和图像相结合,为听障学生提供更为全面的信息。对于听障学生来说,这种方式不仅能通过视觉方式呈现信息,还能辅以文字进行补充和解释,有助于他们更好地理解劳动教育内容。其五,在劳动教育中,实际操作是至关重要的环节。通过操作示范和亲身参与的方式,听障学生能获得双重体验,从而更好地掌握技能,增强对学科知识的领悟。

(三)重视设计创造性劳动任务

重视设计创造性劳动任务是劳动教育的重要策略,能促使听障学生在劳动实践中发挥创造力,从而实现其操作能力的培养。首先,创造性劳动任务设计应考虑听障学生的个体差异和能力水平,同时要具有一定的挑战性。例如,在手工制作课程中,可以设计一个需要耐心和技巧的手工项目,如制作复杂的纸艺品或组装机械模型,在考验学生操作技能的基础上激发其手工创作兴趣。其次,创造性劳动任务设计应考虑任务的实际应用价值和社会性,使学生能在实践中体验到自身努力和创造性思维对社会的贡献。例如,教师可以设计一个以环保为主题的劳动任务,让学生利用废旧材料制作实用的生活用品,这既培养了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又增强了学生的环保意识。再次,考虑到听障学生的兴趣和特长各异,教师可以提供多元化的劳动任务选择,以便学生有更多的机会发现自身潜力。例如,在技术制作方面,可以设置电动自行车组装等多种项目,让学生根据自身兴趣选择适合的劳动任务。最后,创造性劳动任务应当注重实践性和体验性,使学生在实践中更深刻地理解和掌握相关知识。在劳动实践中,教师应通过实际操作、观察和体验等方式,让听障学生更全面地参与到任务中,培养他们的实际动手能力,并塑造其爱岗敬业和创新探索等优秀道德品质。

(四)社交技能与劳动教育整合

为促进听障学生的全面发展,将社交技能与劳动教育进行有机整合成为一项重要的策略。通过二者的整合,教师可以帮助听障学生更好地适应社会环境,提高他们的社交互动能力。一是设计需要团队合作的劳动任务,让听障学生有机会与同学协同工作,通过合作完成任务来培养他们的团队合作精神和社交技能。例如,在电动自行车组装项目中,学生需要相互协助,共同完成复杂的任务,这不仅能锻炼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还能促进他们的社交互动。二是通过设计模拟社交场景的角色扮演活动,帮助听障学生提升社交技能。例如,模拟购物场景,让学生扮演顾客和售货员,通过沟通和交流来提高他们在社交环境中的适应能力。三是在劳动教育实践中定期组织社交活动和座谈会,让听障学生有机会互相交流、分享经验。教师可通过座谈会鼓励听障学生表达看法、提出问题,增强他们与他人的沟通与交流,这有利于拓展听障学生的社交圈子,推动其健康发展。四是重视听障学生的沟通技巧培养,鼓励他们自信地表达观点。教师应向听障学生传授有效的沟通方式,包括使用手语、面部表情和身体姿势等,鼓励他们在群体交流中自信表达观点,从而在劳动实践中实现个人发展。

(五)重视开展劳动教育评价

开展听障学生劳动教育实践是为了培养他们的实际动手能力、社会适应能力和生活自理能力,进而促进他们全面发展。在这一过程中,评价显得尤为重要,因为它能帮助教师了解学生在劳动教育中的表现,为进一步优化教育策略提供依据。首先,教师需要制订听障学生劳动教育的综合评价体系,包括实际动手能力、合作精神、工作态度和问题解决能力等多个方面,确保评价涵盖学生发展的各个层面,具有可操作性和客观性。通过这样的评价体系,教师能更全面地了解学生的劳动实践水平。其次,结合听障学生的特点,应采用多种评价方法,包括实际操作评估、口头表达评估和书面反思评估等。通过多元化评价方式,教师能更全面地了解学生在劳动实践中的表现,为个性化教学提供支持。再次,强调对学生在劳动教育过程中的实际努力和成长进行评价,而非仅仅关注最终结果。通过关注学生在解决问题、团队合作和技能提升等方面的表现,可以更好地发现和激发学生的潜力。最后,建立听障学生劳动教育档案,记录每个学生的评价结果、成长轨迹、特长和改进方向等信息。这不仅可以为学生的个性化发展提供参考,也方便教师在不同阶段对学生发展进行跟踪评估。

结语

在未来的劳动教育实践中,教师应继续深化对听障学生学习需求的研究,不断探索教育策略,以更好地推动听障学生的全面发展。通过以劳立德、启智润心,有望为听障学生创造更加包容、温馨的劳动教育环境,推动学生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宋晓,徐海娇.新时代劳动教育一体化建设的逻辑必然、境遇审视与实践路向[J].长春师范大学学报,2023,42(11):134-138.

刘景军,史宝玉,张铭奇.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进程中劳动教育的三维逻辑[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23(21):50-53.

罗艺,王路达.新时代生态劳动教育:内涵特征、育人功能与实践逻辑[J].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3(6):123-128.

邓大琼.基于特殊教育学校学生的特殊性构建劳动教育课程:评《培智学校劳动教育新探索:让智障学生过上有品质的生活》[J].中国教育学刊,2023(2):147.

张海燕,于生丹.听障学生“12年一贯”劳动技能培养的实践与探索:以山东省济南特殊教育中心听障服装专业为例[J].现代特殊教育,2022(17):61-64.

猜你喜欢
听障学生家校合作劳动教育
探讨农村小学学生的管理工作
我国残疾人高等教育发展及其专业设置情况
马卡连柯劳动教育思想对儿童劳动教育的启示
听障学生自残行为的成因与对策
甘肃教育(2016年22期)2016-12-20 22:02:42
聋人教育中的手语与文字结合模式的研究
大学生心理危机管理中的家校合作探讨
智富时代(2016年12期)2016-12-01 16:49:28
家长参与下的家校合作
家庭功能对青少年的外化问题行为的影响机制分析
苏霍姆林斯基的劳动教育思想的原则
求知导刊(2016年24期)2016-10-14 12:35:07
家校合作问题分析及解决策略研究
考试周刊(2016年76期)2016-10-09 10:05: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