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游戏化背景下幼儿美术活动的有效开展

2024-07-12 13:18徐香爱
课程教育研究 2024年6期
关键词:游戏化课程美术教学幼儿教育

徐香爱

【摘要】幼儿年龄尚小,在认知能力以及学习能力等方面较为薄弱,普通的教学方法往往难以激发其学习兴趣。面对复杂的教学情况,幼儿园美术教师只有立足课程游戏化背景,带领幼儿在参与游戏的过程中激发对美术课程的兴趣,在边玩边学中习得美术经验、提升审美能力,最终才能打造出适合于幼童的美学盛宴。文章基于课程游戏化背景下探析幼儿美术活动的有效开展策略。

【关键词】游戏化课程  幼儿教育  美术教学

【中图分类号】G61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24)06-0142-03

每个孩子心里都有一颗美的种子。幼儿时期的孩子就像一张白纸,经研究表明,激发他们发现、探索、习得、再创造的源动力之一是兴趣。以兴趣入手,以情境导入,以游戏贯穿,幼儿园美术课程游戏化就是将幼儿日常喜爱的游戏融入到美术活动的某一环节,并起到活跃课堂氛围、激发幼儿创作兴趣和创作热情的作用。“幼儿美术课程游戏化”已经成为幼儿教育发展的全新趋势,在幼儿阶段,为实现高效培养幼儿审美能力和动手能力的目标,实践证明,创新美术课堂教育活动是一个重要且有效、可以培养幼儿审美能力的途径,教师可以积极创新美术课堂教育活动方式,并将游戏化的方式融入幼儿美术活动,为幼儿的健康成长和健美人格的形成创造积极影响。

一、课程游戏化在幼儿美术活动中的意义

在幼儿美术活动中,教师需要立足“教学”的角度看待游戏,并结合幼儿发展的实际需要进一步解读游戏和学习的关系。经过反复论证,在诸多成功的幼儿美术活动案例中,大部分幼儿对美术的最初学习动力都来自于玩游戏的内驱力,正是因为幼儿热衷对游戏的模仿,所以游戏化的幼儿美术活动方式在教学效果上有绝对保障。

将游戏融入幼儿美术活动中,具有以下这几个方面的意义:首先,采用游戏化方式引入幼儿美术教学内容,可以快速唤起幼儿对美术学习的兴趣,并在游戏过程中充分调动幼儿积极性,进而跟随教师脚步,投入现场的活动式教学。在幼儿美术活动中,教师如果可以融入多元化的游戏元素,便可以改变过去“幼儿被动接收美术专业知识”的传统教学模式,为美术课堂注入全新活力。事实上,低龄幼儿最普遍的心理特点体现在:他们有较强的好奇心和极其丰富的想象力,如果教师沿用传统、单一且枯燥的方式展开幼儿美术活动,往往无法充分激发幼儿对美术活动的兴趣,甚至还会适得其反,让幼儿对美术活动完全丧失兴趣。面对这样的可能性,教师一定要积极探索,将创新的游戏化活动方式融入幼儿美术活动,如此才可以营造更好的活动氛围。其次,在游戏化活动方式引导下,现实生活和课堂教学更紧密结合,幼儿虽然年纪尚小,但在日常生活中也会接触到不少新奇的事物,如果可以将生活常见事物融入幼儿美术活动,这种随之而来的“似曾相识”之感,会促使幼儿全身心投入美术教育活动中。

二、课程游戏化背景下开展幼儿美术活动的相关策略

(一)结合美术教学活动展开游戏化设定,激发幼儿学习兴趣

幼儿园的孩子属于想象力丰富、好奇心极强的“特殊”群体,由于传统意义上的美术活动方式单一,直接导致幼儿对美术教育活动提不起兴趣,而活动课堂设计作为幼儿美术活动展开和推进的前提条件,教师只有提前结合幼儿的心理特征,切实落实好幼儿美术活动的前期设计,把握好备课环节,才可以让美术与游戏相融合。另外,相对于传统教学方法而言,在活动设计中,幼儿教师需要确保多元游戏元素的全方位渗透,保证在游戏中的每一个环节幼儿都可以参与,这就要求幼儿教师需提前做好充足准备,反复演练游戏活动教学方法,从而在幼儿美术活动中取得最佳效果。以小班玩色活动“泡泡乐”幼儿美术活动为例,教师结合小班幼儿对吹泡泡这一活动的兴趣入手,利用吹泡泡这一游戏情景,引导幼儿在宽松愉悦的游戏状态下,利用“比比谁的泡泡多”“泡泡变成了泡泡山”“泡泡牵手了”等游戏,和同伴一起感受三原色和颜色交融所带来的奇妙感受。作为一节色彩启蒙活动,幼儿在游戏中感受,游戏中获取经验,游戏中提升审美感知力,真正做到了游戏为教学服务,游戏为幼儿而生。

(二)在幼儿美术活动中,教师需要高度重视多通道参与对激发幼儿美术创造的价值

在传统的幼儿美术活动中,教师往往采用单一模式,借助简单语言向幼儿提供指导。比如说,不少教师在活动中会这样引导幼儿:“小朋友们,今天我们开展绘画活动,现在大家一起跟着老师来画画。现在我们要一起画一只小鸡、一只小鸭子,还有一棵粗壮的大树,小朋友们一定要注意哦,小鸡是红色的,鸭子是黄色的,树干是棕色的,叶子是绿色的,千万不要画错哦。”虽然在成年人看来,这样的授课方法并没有问题,因为关于画作需要体现的具体内容,如,组成画作的具体动物类型有哪些,不同部分的颜色选择是怎样的,教师对以上信息都展开了精准的介绍和说明,但是对于大多数幼儿而言,他们往往难以理解这样过于简单的语言组织方式,毕竟幼儿具备自身独有的年龄特点,对文字的理解水平有限,一旦教师采用这样的方式展开幼儿美术活动,幼儿的感知不够充分,在活动结束后必然会导致大量幼儿被“落下”,完全跟不上进度的现象。

心理学研究指出,在感知一个特定对象时,开放的通道越多,知觉通道越多,对该对象的把握就越全面、越精确、越深刻、越丰富。所以,幼儿美术教师在组织开展幼儿美术活动的过程中,应该结合幼儿具体形象思维的特点,坚持“多通道参与”的基本原则,充分调动幼儿的听觉、视觉、嗅觉、触觉、运动觉等多种形式去感受。例如,大班的美术活动《听!大海的声音》这一课,幼儿在美术活动感受环节,除了欣赏大海的波澜壮阔,还通过匹配的音乐和波涛声对幼儿的听觉产生冲击,通过视觉、听觉的结合,极大地提升了幼儿的感知力。在美术创造环节,教师又鼓励幼儿以手为笔,直接用手将水粉颜料在画纸上推、旋转、拉、点等方法去创作,在教师这样巧妙且层层递进的引导下,幼儿通过多种感官参与美术活动,美术活动的趣味性得到增强,课堂氛围得到活跃,同时还可以进一步提升幼儿对美术学习的主动性,切实优化培育幼儿的美术素养。

(三)适当增加游戏化材料,开展幼儿美术活动

万物皆可画,万物皆可入画。在幼儿美术活动中,教师应该适当增加辅助材料的类型和趣味性。比如,在传统幼儿美术活动中,主要材料是水彩画笔、彩泥等,这些形式较为单一且老旧,已经无法跟上时代发展的要求。为切实保障幼儿美术活动的高效推进,教师需要为幼儿提供更丰富的辅助材料,比如水粉颜料、油画棒以及小木棍、树枝、树叶、废旧材料等等,以上这些都可以作为幼儿美术活动的辅助材料。多种辅助材料的供应,可以让幼儿的想象空间得到更好的拓展,还可以大幅提升幼儿的美术创造力。此外,在选择游戏化材料的时候,幼儿教师除了需要高度关注种类的多少,确保种类充足之外,还应该重点关注材料的趣味性,如果可以在幼儿美术活动中融入多样化且富有趣味性的游戏材料,往往可以更好地激发幼儿的创造力。以幼儿美术活动《春如线》为例,幼儿继用棉签画水墨、以马克笔画线描之后,又探索出了新的玩法,蛋糕店里用来做蛋糕的“裱花袋”也成了孩子们的作画工具,装上丙烯颜料,孩子们在油画框上挤、点,用手臂带动裱花袋里的颜料在画布上游走,时粗时细,时而流畅,时而断顿,最后呈现的效果也生动且稚拙,孩子们抚摸着成品画作,奇妙的肌理感也带来了别样感受。趣味性材料的运用,提升了幼儿对美术活动的探究兴趣,同时也让幼儿对实际生活现象有更好的感知,确保幼儿将生活、游戏和美术绘画融合在一起,在幼儿美术活动中实现“三位一体”。

教师在展开《小蜜蜂》课程的幼儿美术活动时,为了引导幼儿制做出类型更显丰富的小蜜蜂,在材料提供上,教师可以有针对性地做出设定和安排,给幼儿自主选择和表现的机会,比如幼儿可以选择树枝,在树枝上作画;也可以选择纸张,在纸张上画画;还可以用橡皮泥作为“绘画”工具,让他们将可变形的橡皮泥打造成“小蜜蜂”的造型,通过多元化材料的供应,让不同幼儿创作出形态各异的小蜜蜂,创作的形式越来越丰富。在大家都完成个人作品之后,教师可以将所有作品放在一起,让幼儿认真观察个人作品和其他作品的不同,以此进一步拓展幼儿思考问题的角度,让幼儿深刻地意识到:制作小蜜蜂竟然还可以选择这么多不同材料。又如,在《老式房子》的幼儿美术活动期间,教师可以带领幼儿走出教室,亲近大自然,在幼儿园周围安全的树林里寻找各种各样不同的材料,让孩子们在现场动手创作,比如说可以利用绿色的树叶制做裙子,也可以借助棕色的树皮制做瓦片,通过这样多类型素材的供应,往往可以让幼儿的动手能力和思维能力都得到更明显的提升。

(四)开设美工区,为幼儿创设专属空间,让幼儿绘画的想法得以简单实现

经调查,多数低龄幼儿都十分热爱画画,小的时候总有拿着画笔在家里的墙壁、地板上涂涂画画的生活经历,甚至不少学者指出,热爱美术是人的天性。为了更好地释放幼儿的天性,建议教师在教室内开设专门的美工区,得益于美工区的存在,每个幼儿都可以在自己灵感涌现时,到美工区以美术创作的方式将他们的想法呈现出来。另外,在美工区的设计上,幼儿美术教师需要做支架式环境设定,比如说可以将比较优秀的绘画作品挂在美工区上,供大家观摩学习,有助于提升和引发幼儿的进一步探索,如此就可以在活动室内形成良好的、关于美术课程的学习氛围,切实激发幼儿对美术的热爱,长此以往还可能进一步挖掘不同幼儿的美术潜能,为幼儿持续的美术兴趣奠定一定基础。

(五)创设游戏情境,保证幼儿全方位参与

在游戏化的幼儿美术实践教学中,教师必须创设有针对性的游戏情境,消除幼儿对美术活动的恐惧感,确保所有幼儿都以积极认真的态度投入到美术游戏中,并在玩乐的过程中实现美术知识的获取。比如说在画彩虹的幼儿美术活动中,教师可以通过一段雨后彩虹的视频作为导入,引导幼儿提前了解彩虹的美,在所有幼儿认真观察感受彩虹的颜色组成、形成初步的美学认识之后,再进一步引导幼儿了解彩虹的层次规律,最后利用不同颜色的蜡笔或者油性笔画出彩虹,并鼓励幼儿将对彩虹的美感直观地表现出来,培养幼儿对自然美的欣赏能力。

(六)游戏既是美术活动开展的形式,也是美术课程内容本身,组织拙趣游戏,组织幼儿描绘游戏画面

幼儿园常见的拙趣游戏有两人三足、螃蟹背西瓜、抛绣球等等,如果教师可以在幼儿美术活动开展前先进行拙趣游戏,让每个幼儿在游戏过程中大汗淋漓,释放自己的天真与浪漫,在幼儿回到教室时才布置绘画任务,效果往往更好。比如,教师可以布置此类任务:要求幼儿回顾自己感受最深刻的拙趣游戏画面,并通过画笔描绘出来。此种借助拙趣游戏玩乐的方式相对于“看视频、图片绘画”,会使幼儿的现场感受更显深刻,毕竟在整个玩乐的过程中,幼儿全身心地投入其中,如果教师让他们结合个人的想法画出拙趣游戏的画面,许多幼儿都可以快速找到一些让成年人意想不到的切入点,认真展开绘画,最终取得的幼儿美术教学成效往往会超过教师的预期。

(七)利用游戏课堂,推进幼儿情感升华

3~6岁的幼儿已经可以表达不复杂但足够生动的感情了,这种表达能力可以极大地推动幼儿情感的升华,并进一步产生更多愉悦、欢乐等感情。据调查,幼儿情感的表达能力并非天然存在,而是后天形成的。在美术活动中,就需要教师为幼儿提供广阔的舞台和渠道,赋予幼儿表达个人情感的机会和方法,如此才可以进一步提升幼儿的情感表达能力。比如,在设计幼儿美术活动的时候,教师可以组织一个“小画家”的游戏,提前准备几幅符合幼儿当前水平的画作,让不同幼儿结合个人喜好筛选其中的一幅,接着教师需要引导幼儿进行有针对性的模仿,幼儿可结合自己对所选画作的理解和认知,填充上喜欢的颜色,打造一幅具有个人特色的作品。活动最后,通过全员共同点评,教师可以发现不同幼儿在思考颜色搭配时的情感介入角度,为后续活动的开展提供一定参考。此外,在全员点评的过程中,不同幼儿会发现自己填充的方式和他人的不同之处,以此可以进一步开拓幼儿的思维。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教师在幼儿美术活动中采用游戏化方式并持续为幼儿提供支持和鼓励,可以充分激发幼儿对美术课程的学习兴趣和热情,同时还可助推幼儿迸发更强的创造力,让幼儿美术活动得以更顺畅地展开,因此,该美术活动教学方式值得被推广。

参考文献:

[1]冯雅静.幼儿园科学教育游戏化的实施策略[J].学前教育研究,2015(3):67-69.

[2]吴瑞传.倡导游戏精神促使幼儿园课程游戏化[J].教育教学论坛,2015(1):220-221.

[3]吴艳.课程游戏化与幼儿教师专业成长探究[J].教师博览(科研版),2016(4):77-78.

[4]谭满英.幼儿园课程游戏化与幼儿教师专业化发展的策略探讨[J].课程教育研究,2017(22):17-18.

[5]储雨亭.浅析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实现大班美术课程游戏化[J].才智,2019(13):93.

猜你喜欢
游戏化课程美术教学幼儿教育
乐趣中学习,玩乐中吸收
乐享童年的乡村生活课程建构探究
浅谈幼儿园游戏化课程的实施策略
“游戏化”课程中多媒体资源的合理利用
搞好幼儿美术教学,促进幼儿智力发展
浅谈如何培养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
在美术教学中运用音乐 提高美术课堂教学效果
如何有效利用游戏实施班级管理
音乐与科学有效整合的研究
幼儿美术教学回归生活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