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减”背景下提高小学生生活自理能力的实践研究

2024-07-12 12:35李艳红
课程教育研究 2024年6期
关键词:生活自理能力双减小学生

李艳红

【摘要】在“双减”背景影响下,提高小学生生活自理能力成为教学发展的重要环节。目前来讲,国内的小学生普遍缺乏生活自理能力,整体趋势呈现的特征为年级越低,其生活自理能力越差。“双减”政策在小学阶段的实施,放大了学生的生活自理能力短缺带来的弊端,教师有效提高学生的生活自理能力,现已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将从“双减”背景下小学生的生活自理能力发展现状,提高小学生生活自理能力的必要性,“双减”背景下提高小学生生活自理能力的科学举措三个方面,紧紧围绕“双减”背景下提高小学生生活自理能力的实践研究展开系统论述。

【关键词】“双减”  小学生  生活自理能力

【中图分类号】G625.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24)06-0007-03

据相关研究,小学阶段的教育教学更多倾向于学生的知识,而学生生活自理能力的培养尚且存在不小的空白。目前,不论是城市,还是农村,大部分学校的学生生活自理能力的培养比较欠缺。因此,在小学阶段的教育过程中,教师在向学生教授知识的同时,还需要着手提高学生的生活自理能力,帮助学生更好地适应社会生活。

一、“双减”背景下小学生的生活自理能力发展现状及原因

生活自理能力是一项基本的生活及生存技能。小学生缺乏生活经验,在适应校园学习生活过程中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无法独立面对复杂的社会生活。

根据课题研究需要,课题小组围绕本校的100名学生进行了主题为“小学生的生活自理能力大普查”的问卷调查,经过整理和统计后,发现“能够自觉餐前餐后摆放、收拾碗筷的学生”仅有33人,“能够自己整理书包的人”有52人,“能够自己整理书桌的人”只有42人,“能够自己洗澡的人”有46人。

经过一番探究,我们发现了导致小学生生活自理能力缺乏的主要原因:

原因一:来自家人的溺爱。不少家庭的学生来自“四二一”结构的家庭,他们与长辈长期生活在一起,6个大人照顾一个孩子,部分家庭的隔代亲现象颇为突出。因此,不仅家里的家务被所有大人做了,即便是学生自己的小事也被大人代劳,直接导致学生丧失了锻炼的机会,导致学生的生活自理能力长期无法得到提升。

原因二:依赖心理严重。根据一位心理专家的研究表明,小学低年级的学生在家长过分的呵护下,学生在心理上缺乏独立性和自觉性,面对自己能够做的事情也想要依赖家长去做,久而久之就会成为一种习惯,甚至会认为家长做自己的事情是理所应当的,进而在思想上和行动上完全丧失生活自理能力。

二、提高小学生生活自理能力的必要性

首先,生活自理能力是学生适应校园生活必备的能力。学生想要顺利完成小学阶段的学习生活,不仅需要有“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的意识,还需要具备“我能做好它,坚持长期做好它”的能力,如自己起床穿衣服,自己整理书包、书桌,自己洗澡,自己摆放和收拾碗筷等,才能够更好地适应校园学习生活。

其次,生活自理能力是学生承担责任的一种体现。学生在小学要度过6年的时光,学生需要学习各种生活技能,处理各种生活问题。教师通过对学生进行生活技能教学,开展思想教育,可以让学生摆正思想,主动承担生活自理的责任,让学生从思想层面和行动层面都得到成长,让学生成长为一名懂得为自己生活负责的人。

最后,生活自理能力是学生成长过程的必经之路。“双减”政策要求学生全面发展,而学生生活自理能力的提高便是全面发展的重要体现。因此,教师需要通过科学有效的方法对学生进行教育指导,让学生通过科学的方式克服困难,持续提升自身的生活自理能力,最终成长为一名学习优秀、能力突出、思想高尚的人。

三、“双减”背景下提高小学生生活自理能力的科学举措

(一)制定清晰的日常生活规则,培养学生的自理能力

“双减”背景下,教师提高小学生的生活自理能力需要制定清晰的日常生活规则,可以对学生的行为进行规范和纠正,继而培养学生的自理能力。在传统教育影响下,教师重点针对学生的学习进行严格指导,关心更多的也是学生的学习问题,这就使得学生的学习成绩得到显著的进步,而对学生生活自理能力的关注较少,这就导致很多学生缺乏足够的生活自理能力,严重影响到了学生的个人成长。现如今,“双减”政策要求教师改革教育模式,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学生生活自理能力的培养就变得颇为重要。例如,在校园学习生活中,学生需要自己背书包、整理自己的学习用品、整理自己的书包、排齐自己的桌椅、整理自己的红领巾等。但是,由于家长出于对学生的关爱,会替学生完成大部分学生需要自己做的事情,这就导致学生丧失了锻炼自己的机会,部分家长甚至会替学生背书包,将对学生的关爱变成了溺爱,学生生活自理能力的掌握无限期延迟。小学教师制定清晰的日常生活行为规则,并监督学生根据要求完成既定的行为,在长期的监督和纠正影响下,学生很快就会适应自己背书包,开始具备“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的意识,学会整理自己的学习用品和书包,学会回家只背自己要用到的书本,提高学习效率,学会排齐自己的桌椅,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渐渐成为一名具备自理能力的优秀学生。为了能够取得良好的效果,教师可以通过家长会的方式与家长进行交流,引导家长为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成长环境,让学生在家也能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切实提高学生的生活自理能力,让学生的生活自理能力能够得到进一步的保障。

(二)创造学生自主决策机会,培养学生的决策能力

在校园生活中,学生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解决这些问题可以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得到成长。然而,教师不能直接替学生解决这些问题,而是应该教会学生学会科学分析和正确决策。为了取得更好的效果,教师需要为学生传授一些常用的决策原则,让学生通过分析利弊进行决策,让学生的决策更加符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在此基础上,教师为学生创造自主决策的机会,鼓励学生根据自己的判断做决策,进而培养学生的决策能力。例如,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组织一些小组活动,让学生自主选择小组成员,进行任务分工,制订活动计划。在分组过程中,学生需要自主选择小组成员完成既订的活动任务,商议小组任务的分工情况,共同制订活动计划。据观察,学生自主选择小组成员可以激发学生的活动积极性,对学生顺利完成既定活动任务帮助很大。在学生自主选择的前提下,学生的活动任务分工也会更加趋向于合理,有助于学生更好地完成既定的活动,如打扫卫生、出板报、表演课本话剧等活动都需要学生参与,教师利用这些活动为学生创造自主决策的机会,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自主决策能力。据调查,不少学生在家里的一切事务都是家长一手安排的,从日常生活到学习发展,学生都没有丝毫的自主决策机会,这样的家庭成长环境显然不利于学生生活自理能力的培养。因此,教师有必要给学生家长提一些教育建议,让家长给学生创造更多自主决策的机会,让学生能够在生活中学会自己做决定,家长可以给学生提建议,但是要把最终决策的机会留给学生自己,如选择服装、合理安排自己的个人时间、选择培养自己的兴趣爱好。如此一来,学生不仅可以从家长口中得到一些建议,还可以在家庭日常生活中获得更多锻炼的机会,继而培养学生自主决策的能力,更好地适应社会生活。

(三)鼓励学生自主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做事能力

小学生在学校接受教师的教育管理,在家庭当中接受家长的照顾和监护,的确使得学生的成长得到了必要的保障。然而,学生对家长和老师的依赖心理也日益显著,为学生的自主解决问题埋下了隐患。教师想要提高小学生的生活自理能力,就需要鼓励学生自主解决问题,尝试用自己的想法去发现问题、分析原因、采用正确的方法去解决问题。当然,教师可以在学生解决问题的过程中给予必要的帮助,引导学生顺利解决问题。例如,从学习方面来讲,背书包、写作业、整理学习用具、准备红领巾这些事情都是需要学生自主完成的事情。但是,不少学生利用家长的力量来替自己完成,这种偷懒的行为导致学生的生活自理能力长期处于低水平状态。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部分学生利用手机、网络的方式来完成计算、翻译、造句等作业部分,这种外界依赖成瘾的做法导致学生的学习效果大打折扣,无法具备自己的思考能力,更无法形成独立完成学习任务的习惯。从生活方面来讲,学生需要自己收拾衣物、洗澡洗漱、收拾碗筷及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然而,由于学生受父母习惯性照顾的原因,根本无法独立完成这些生活琐事。因此,教师应当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鼓励学生自主解决学习生活中遇到的问题,培养学生的做事能力。教师也需要与家长进行联系,让家长为学生创造更多独自解决问题的机会,继而提高学生的生活自理能力,切实落实“双减”教育政策,让学生能够得到全面发展。

(四)引导学生学会团队合作,培养学生的协作能力

教师培养学生的生活自理能力,不仅需要培养学生独自解决问题的能力,也需要引导学生进行团队协作,让学生能够与他人进行友好合作,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社会上很多岗位之间都是协作关系,学生唯有具备合作共赢的意识,掌握团队协作的能力,才能够做更多的事情,进而形成自己生活自理能力的重要部分。例如,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卫生打扫、拔河比赛、集体朗诵、集体合唱等诸多活动项目,仅仅依靠学生个人的力量是一定无法完成的。这种情况下,学生就需要进入小组,在组内充分发挥自己的力量,让所有人的力量形成合力才能够顺利完成集体活动。但是,各个年级都有独来独往的学生,他们始终坚信做好自己就可以解决所有的问题。然而,每当遇到集体活动的时候,这些学生毫无意外地被无形孤立,导致整个班级的集体活动无法顺利进行,最终只能将他们纳入人员较少的小组。因此,教师有必要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让学生认识到团队协作的重要性,引导学生学会团队合作,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当学生能够适应集体协作的时候,学生在学习生活中遇到个人无法解决的问题时就可以及时求助他人,促使问题能够得到及时解决。由此可见,教师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的确是提高学生生活自理能力的重要举措。

(五)提供正确的示范与指导,培养学生的生活能力

教师想要培养学生的生活自理能力,就需要为学生提供正确的示范和指导,让学生知道如何做是正确的,怎么做是符合要求的。据部分学生反馈,当教师分配了活动任务,提供了正确的示范和指导时,他们能够顺利地完成既定的要求。如果出现了问题,他们也可以通过反思知道失败的原因,重新调整之后也可以顺利完成既定的要求。反之,如果离开教师正确的示范和指导时,教师分配的活动就很难完成。例如,教师可以通过板书、图片和视频的方式为学生展示正确的行为与生活技能,如整理书桌需要将暂时不用的书籍分类整理好放进书架,桌面只留下用得到的课本和练习本,才能够使得桌面干净整洁;在打扫卫生时,学生需要分工明确,才能够保证卫生打扫活动变得高效;系红领巾需要按照一定的方法才能够系得又漂亮又舒服;在参加集体活动时,学生首先需要严格遵守队伍纪律,然后需要根据既定的安排完成集体活动,才能够获得较好的活动效果。但是,小学生对这些规则不一定清楚,需要教师的正确示范和指导。因此,教师需要通过向学生进行一次次的正确示范和指导,才能够让学生在尝试过程中深刻理解教师的指导,在生活实践中逐步形成正确的习惯,最终成为学生的生活能力,让学生能够顺利解决生活学习中遇到的问题。

四、总结

总的来讲,“双减”政策影响下的小学教育教学会更加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教师通过科学的做法,不断提高小学生的生活自理能力就是政策落实的重要体现。教师需要立足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制订详细的教育计划,指导学生根据既定的要求进行实践,让学生能够认识到生活自理能力的培养对自己成长的重要意义。在做好思想教育工作的基础上,利用科学可行的有效举措开展教育实践,可以让学生在尝试过程中认识到自己的问题,针对做得不好的地方进行改进,可以让学生找到努力的方向。当学生提高了生活自理能力之后,就可以更好地适应校园学习生活,进而更好地适应社会生活。

参考文献:

[1]封相彩.小学生生活自理能力现状及培养策略实践研究[J].新课程教学(电子版),2020(15):71-72.

[2]高亚楠.家校合作下培养农村留守学生生活自理能力的研究[J].当代家庭教育,2022(24):28-30.

[3]顾定谱.小学生生活自理能力的现状与对策[J].小学教育科研论坛,2003(4):54-55.

[4]徐鑫.小学生生活自理能力培养实验研究[J].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2003(2):90-93.

[5]崔甜甜.如何培养小学生的生活自理能力[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1(22):73.

猜你喜欢
生活自理能力双减小学生
“双减”出台,校外培训面临巨震
省教育厅基础教育处一行到莒县开展“双减”工作专项调研活动
持续推动“双减”,强化学校育人主阵地作用
怎样培养小学生的自学能力
苹果园实现化肥农药“双减”的路径选择
脑出血超早期强化降压对患者血肿扩大及神经功能的影响
论幼儿生活自理能力培养
培养小班幼儿生活自理能力的方法分析
我是小学生
幼儿生活自理能力培养的现状及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