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静静
“双减”政策的实施对课堂效率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课堂效率的提升并非是教师或者学生单方面的努力可以促成的。教师可以利用“游戏是儿童的天性”这一特点,改变以往传统的讲授式授课,将数学游戏融入课堂,让学生在“玩”中学,积极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本文以“万以内数的大小比较”为例,探讨游戏在小学第一学段数学课堂中的实践与应用。
一、小学第一学段游戏教学的意义
最早提出“寓教学于游戏”想法的是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他强调不要强迫孩子去学习,主张让孩子在游戏中通过释放天性带有趣味性地去学习。游戏教学本身可以无形中减轻学生学习的身心压力,让学生在无形中记牢知识点。学生在游戏机制中,全身心投入,此时教师适时有效地引导学生思考,可以使学生主体性得到充分的发挥和发展,也使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得到最大限度的启发。
二、小学第一学段游戏教学的目的
研究表明,7-10岁的学生注意力集中时间约为15-20分钟。这就表示在一堂课中学生的注意力集中的时间是有限的。“万以内数的大小比较”这节课的内容主要是对数的研究,虽然知识结构比较简单,但由于内容相对枯燥。因此,想让二年级的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课堂学习,并始终保持精力集中是有些困难的。基于这个原因,游戏可以作为课堂教学的一种有效辅助,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点提高课堂效率。
(一)提高学生的兴趣
比起低段学生的天真、好奇、充满活力的天性,单纯的课本内容很少能引起学生的兴趣。游戏是学生日常中最常见的一种活动形式。游戏教育可以通过有趣、生动、互动的方式引发学生的好奇心及紧张性、竞争性等多方面的情绪,从而使其对课堂教学的内容更感兴趣。
(二)提高学生的参与度
学生的参与度是教师所关注的重点之一。传统“填鸭式”教学往往是以教师讲解为主,学生是被动的学习,参与度不高。游戏教育可以吸引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课堂活动,使学生感受到学习的快乐,使其从被动变为主动,通过积极参与提高课堂讨论和活动效果。
(三)增加知识积累的速度
游戏教育可以搭建多个场景,这让学生有机会对教学内容进行十分丰富的实践操作,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知识、掌握知识和锻炼自己的思维能力,从而快速积累更多的知识。
三、小学第一学段游戏教学的策略
(一)明确游戏目标
游戏教育是为了使课堂效果最大化,帮助学生轻松掌握知识重难点,因此教师游戏教育的内容必须切中教学要点,能够通过游戏教学达到所需的教育效果。
(二)游戏教育需要形式多样
一款好的游戏应该有不同的形式。要成功的话,游戏应该能满足不同学生的需求,这包括不同的游戏玩法、不同的关卡难度和不同的奖励机制等。
(三)游戏评估
教师作为引导者要时刻关注学生在游戏过程中的反应并及时给予相应的评估。
四、小学第一学段游戏教学的应用实践
在小学第一学段的教学中,教师在教学“万以内数的大小比较”这一难点时,可结合游戏方式进行教学,使得学生在不经意间学会这个难点。教师可准备两个信封,每个信封内放入写有0-9的数字卡片,另外准备两个数位顺序表卡片(千位、百位、十位、个位)。将班级成员分为两个队伍,游戏分三轮进行。
第一轮:每次两队各派一个代表抽签。第一次抽到的数字卡片放在个位上,第二次抽到的数字卡片放在十位上,第三次抽到的数字卡片放在百位上。哪一队抽到的数字卡片组成的四位数大,哪一队就获胜。能决定胜负时,本轮比赛结束。
第二轮:每次两队各派一个代表抽签。第一次抽到的数字卡片放在千位上,第二次抽到的数字卡片放在百位上,第三次抽到的数字卡片放在十位上。哪一队抽到的数字卡片组成的四位数大,哪一队就获胜。能决定胜负时,本轮比赛结束。
第三轮:每次两队各派一个代表抽签。每次抽到的数字卡片由全队商议决定要将其放在哪一数位上。哪一队抽到的数字卡片组成的四位数大,哪一队就获胜。能决定胜负时,本轮比赛结束。
三轮游戏的难度是逐步加深、层层递进的。学生从前两轮游戏中感受、总结出知识点规律,第三轮游戏中“让全队自行决定数字卡片所在的数位”这一规则的设计,目的是将学生在前两轮游戏中学到的知识点运用到实际中,学以致用。第三轮游戏在实际的教学中会出现头脑风暴的现象,此时学生的学习热情高涨,便于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发散性思维。
总之,在小学数学学习中应用游戏教学,不仅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引发学生主动思考,还可以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学习效率。因此,教师应该在小学数学课堂上积极使用游戏化教学方法,以提升数学教学的质量和效果。
(作者单位:汶上县郭楼镇中心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