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高考背景下高中语文课堂教学模式的转变策略探究

2024-07-09 12:34:56王新亮
高考·中 2024年7期
关键词:高中语文课堂新高考教学模式

王新亮

摘 要:随着新高考改革的深入推进,高中语文课堂教学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变革压力,新高考不仅对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提出了更高要求,也对教师的课堂教学模式提出了新的挑战,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以知识灌输为主要方式的教学模式已难以满足新高考的需求,亟须进行深入改革与探索。本文从新高考的要求出发,探究新高考背景下高中语文课堂教学模式的转变策略,希望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

关键词:新高考;高中语文课堂;教学模式

在新高考背景下,高中语文教学承载着更为深远的教育使命,传统的语文课堂教学往往侧重知识的单向传递,忽略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性和创新性,这种模式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学生的思维发展,使学生难以真正领略语文的魅力,更难以将所学应用于实际生活中。然而,新高考改革为高中语文教学指明了新的方向,它强调学生的主体性、实践性和创新性,要求学生不仅能够掌握基础知识,更要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具备批判性思维和创新能力,这就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不仅要传授知识,更要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和综合能力。为了适应新高考的要求,高中语文课堂教学模式的转变势在必行,教师需要摒弃传统的“灌输式”教学,积极探索新的教学方法,以更好地适应新高考的要求。

一、高中语文课堂教学现状分析

(一)教学内容与方式的传统化与单一化

新高考强调学生的主体性、实践性和创新性,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更加注重学生的需求和发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合作学习、创新思维。但当前的高中语文课堂教学显然与此相悖。在教学内容上,当前的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仍显得较为传统和单一,教师过分依赖教材和教辅资料,教学内容局限于课本知识的讲解,缺乏对学生实际需求和兴趣点的关注。在教学方式上,多以讲授为主,缺乏与学生的互动和合作,导致学生被动接受知识,难以真正理解和运用所学知识,这种教学方式显然无法满足新高考对学生综合素质和能力的考查要求,也无法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教学评价与反馈机制的不完善

新高考注重学生的过程性评价和多元评价,旨在全面评估学生的语文素养和综合能力,但当前的评价方式与新高考的要求相去甚远,同时,由于反馈机制的不完善,学生在学习中遇到的问题往往无法及时得到解决,影响了学生的学习效果和积极性。传统的评价方式过于注重学生的考试成绩,将分数作为衡量学生学习成果的唯一标准,忽视了对学生学习过程、学习态度和创新能力等方面的评价,这种评价方式不仅无法全面反映学生的语文素养和综合能力,也容易导致学生产生应试心理,无法对语文学科产生真正的兴趣和热爱。

二、新高考背景下高中语文课堂教学转变的必要性

(一)高考内容转变

随着新高考改革的深入推进,语文科目的考查重点已发生显著变化,新高考语文内容不仅强化了传统文化和经典文学的传承,更将触角延伸至现实生活和社会热点,要求学生不仅要扎实掌握基础知识,更要深入领悟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精髓,关注社会现实,思考人生哲理。面对这一转变,高中语文课堂教学必须进行改革,教师需要引导学生走出课本,拓宽知识视野,将学习与现实生活紧密结合,既要坚守传统文化的根基,让学生在品味经典中感悟人生,又要紧贴时代脉搏,关注社会热点,让学生在思考现实问题中提升素养。只有通过转变教学方式,才能更好地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和综合能力,培养出既有深厚文化底蕴,又有广阔社会视野的新青年。

(二)高考题型转变

新高考改革不仅带来了语文内容的转变,还导致了题型的革新,新高考语文题型更加注重对学生的全面考查,尤其是阅读理解和写作能力,传统的选择题和填空题虽然仍占一定比例,但主观题、开放题的比例明显增加。例如,一些题目会要求学生结合所学知识,对现实问题进行分析和评论,如果教师仍然沿用传统的教学方法,过度依赖“灌输式”教学,而忽视对学生思维能力、表达能力以及综合素质的培养,那么学生将无法适应这些新题型的变化。因此,面对高考题型的转变,高中语文课堂教学必须调整教学策略,注重提升学生的阅读理解和写作能力,加强跨学科教学,以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够更好地应对新高考的挑战[1]。

三、新高考背景下高中语文课堂教学的转变策略

(一)深入理解新高考要求,明确教学目标

随着新高考改革的逐步深入,教师必须深入理解新高考对语文科目的具体要求,进而明确教学目标,为课堂教学提供明确的导向。新高考语文试题不再局限于传统的知识点识记,而是更加注重对学生语文能力和素养的考查,题型也更加多样化,更加注重考查学生的理解、分析和表达能力。同时,新高考还加强了对学生综合能力的考查,要求学生能够跨学科、跨领域地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因此,高中语文教师需要仔细研读新高考的考试大纲和命题趋势,把握考试内容、题型以及能力考查重点等方面的变化,通过对新高考要求的深入理解,教师可以更加明确地把握教学目标,确保课堂教学内容与考试要求相契合[2]。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紧紧围绕这些目标,设计相应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确保学生能够在新高考的舞台上展现出最佳水平。例如,针对阅读理解题型,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多进行课外阅读,提高阅读速度和理解能力,针对写作题型,教师可以加强写作训练,指导学生掌握写作技巧,提高写作水平。

(二)强化阅读与写作,提升语文能力

阅读和写作是语文学习的两大核心技能,也是新高考考查的重点,高中语文课堂教学应深化阅读与写作教学,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应积极引导学生深入阅读经典文学作品,理解作者意图和文本内涵,并教授有效的阅读方法和技巧,帮助学生快速捕捉关键信息,提高阅读效率。在写作教学中,教师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通过布置写作任务,指导学生进行写作训练,让学生在实践中提升写作水平和表达能力。同时,教师要引导学生关注生活、观察社会,从中汲取灵感,积累素材,鼓励学生思考人生、探索世界,将自己的见解和感悟融入文字之中,写出有深度、有见地的文章[3]。此外,教师还可以利用现代技术手段,如网络资源、电子图书等,丰富学生的阅读和写作材料,提高教学

效果。

以部编版高一必修上册语文教材中的《故都的秋》一课为例,教师可以提前利用网络搜集关于秋天的图片、视频等素材,为课堂营造出浓厚的秋日氛围,课堂上,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分享和讨论这些素材,为后续的教学活动做好铺垫。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可以指导学生运用不同的阅读方法,如快速阅读、精读等,深入品味《故都的秋》这篇经典文学作品,通过捕捉文中的关键信息,理解作者郁达夫描绘故都秋景时所传达出的深沉情感,学生能够逐渐培养起阅读兴趣和鉴赏能力。同时,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关注作者的语言运用、修辞手法等,帮助学生更好地领会文本的内涵。写作教学中,教师可以结合《故都的秋》的文本内容,布置相关的写作任务,如让学生描述自己家乡的秋天,或写一篇关于季节变化的散文,通过这样的写作训练,学生不仅能够将所学的阅读技巧运用到实际写作中,还能从生活中汲取灵感,积累素材,提升自己的写作水平,教师还可以对学生的作品进行点评和指导,帮助学生发现自己的不足,进一步提高写作能力。课后,教师可以利用电子图书平台等现代技术手段,为学生提供更多的经典文学作品进行阅读,拓宽学生的阅读视野。

(三)实施跨学科教学,提升综合素质

新高考背景下,跨学科教学有助于学生建立全面的知识体系,语文作为一门综合性学科,与其他学科有着密切的联系,在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应结合其他学科的知识,如历史、政治、科学等,开展综合性的语文教学活动,以丰富语文教学的内容和形式,促进语文与其他学科的交叉融合,通过跨学科教学,学生不仅能够从多角度理解语文知识和文化,拓宽知识视野,激发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果,还能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

部编版高一必修上册语文教材中的《赤壁赋》是苏轼的一篇经典散文,不仅描绘了赤壁的壮丽景色,还融入了作者对历史和人生的深刻思考。教学之初,教师可以结合历史资料,讲述曹操率领二十万众顺江而下,孙权联合刘备军队五万人在乌林以弱胜强的故事,帮助学生了解赤壁之战的规模和意义,通过这样的历史背景介绍,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文章中提到的历史事件和人物,增强对文学作品的理解和感知。紧接着,教师可以进一步引导学生探讨苏轼在《赤壁赋》中所表达的政治观点和态度,苏轼作为北宋时期的文人,其政治立场和观点在文章中有着隐晦而深刻的体现,如苏轼通过描绘赤壁之战的胜败,暗示了政治斗争的复杂性和残酷性,他借古讽今,通过赤壁之战这一历史事件,对当时的政治局势进行了深刻的反思和批判,同时,苏轼也表达了对政治清明和公正的渴望,期望能够有明智的领导者出现,带领国家走向繁荣富强。通过政治与文学的结合,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文学作品中的政治内涵和思想倾向,培养自己的批判性思维,学生将学会从多个角度思考问题,不盲目接受他人观点,而是能够结合自己的理解和判断,形成独立而深入的思考。

(四)创新教学方法,加强课堂互动

为了更好地适应新高考的要求,高中语文课堂教学需要不断创新教学方法,以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参与度,教师可采用小组讨论、角色扮演、情境模拟等多样化的教学手段,这些活动不仅能打破传统课堂的沉闷氛围,还能让学生在互动中相互学习、共同进步[4]。教师还可以利用现代教学技术,如多媒体教学、网络教学等,呈现丰富多样的教学资源,将抽象的知识具象化、生动化,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从而提高教学效果和质量。在创新教学方法的过程中,教师还要注重学生的参与和互动,通过设计富有启发性的问题、组织有趣的课堂活动,鼓励学生主动提问、发表观点,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和思考,从而形成良好的课堂氛围,让每个学生都能感受到自己是课堂的一部分。

在教学部编版高一必修上册语文教材中的《荷塘月色》时,教师采用了多样化的教学手段,以提升课堂教学效果。教师首先利用精美的课件,展示了与荷塘月色相关的图片和视频,帮助学生更直观地感受文章所描绘的景象,接着,教师播放了一段轻柔的音乐,引导学生闭上眼睛,想象自己正漫步在荷塘月色之中,在音乐的熏陶下,学生通过想象和感受,深入体验了文章的意境和情感,进一步加深了对文章内容的理解。随着课堂的深入,教师组织了小组讨论环节,针对《荷塘月色》中的描写手法、情感表达等核心问题,教师提出了富有启发性的问题,如“作者是如何运用比喻和拟人等修辞手法来描绘荷塘的?”“你认为文章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学生分组展开讨论,积极发言,分享自己的观点和感受,在小组讨论的过程中,学生相互启发,碰撞思想,不仅加深了对文章的理解,还锻炼了批判性思维和沟通能力。此外,教师还利用现代教学技术,展示名师的讲解视频和相关文学评论,为学生提供了更广阔的知识视野,引导学生进行深入探究和思考,这些丰富多样的教学资源,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还提高了学生的文学素养和审美能力。为进一步增强课堂的互动性和趣味性,教师还设计了一些有趣的课堂活动,如“荷塘月色”主题画作创作活动,让学生用画笔描绘自己心中的荷塘月色,诗歌朗诵比赛让学生用声音诠释文章的情感和意境,这些活动不仅为学生提供了展示才华的平台,还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深入学习和体验了语文的魅力。

(五)注重过程性评价,构建多元评价体系

在新高考背景下,高中语文课堂教学需要改变传统的以分数为主的单一评价模式,转而建立一套更加注重过程性评价和多元评价相结合的新型评价体系[5]。过程性评价关注的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表现和发展,而非仅仅关注最终的成绩,通过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积极参与度、思维活跃度、问题解决能力等方面,教师可以更全面地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同时,作业完成情况也是过程性评价的重要一环,它不仅能够反映学生对课堂知识的掌握程度,还能够体现学生的学习态度和习惯。多元评价则是指从多角度、多层面对学生进行评价,除了传统的笔试成绩外,教师还可以结合学生的课堂表现、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团队合作能力、创新能力等方面进行评价,这样的评价方式更能够全面反映学生的语文素养和综合能力,避免单一评价模式带来的片面性和局限性。

结束语

教学模式的转变需要逐步推进、持续优化,在新高考背景下,教师面临着从注重知识传授到着重培养学生能力的挑战,同时,教学方式也需从单一走向多元化,这每一步的转变,都需要教师耐心探索。未来,在新的教学模式下,学生将能够更加自主地学习、更加深入地思考,真正实现语文素养的全面提升。

参考文献

[1]杨洁.新高考背景下高中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提高策略[J].甘肃教育研究,2023(12):74-76.

[2]陈丽.新高考背景下转变高中语文教学策略的实践探索[J].试题与研究,2022(27):18-20.

[3]乔娜.新高考背景下高中语文教学策略的转变[J].黑河教育,2021(9):10-11.

[4]袁士忠.新高考背景下高中语文课堂教学的转变策略探究[J].考试周刊,2023(41):64-67.

[5]赵明.浅谈新高考背景下高中语文阅读课堂教学的优化策略[J].天天爱科学(教学研究),2021(7):25-26.

猜你喜欢
高中语文课堂新高考教学模式
群文阅读教学模式探讨
如何打造新高考下的高中物理高效课堂
考试周刊(2016年84期)2016-11-11 23:54:02
新高考来了,家长该做些什么?
高中思想政治主观题解题技巧指导
考试周刊(2016年54期)2016-07-18 07:19:53
高中语文课堂的提问艺术初探
考试周刊(2016年53期)2016-07-15 07:34:37
浙江新高考化学《有机推断与合成综合题》的特点分析与复习策略
提高高中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策略研究
考试周刊(2016年16期)2016-03-31 02:28:03
“一精三多”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高中语文读书教学方法浅谈
“导航杯”实践教学模式的做法与成效
学习月刊(2015年18期)2015-07-09 05:4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