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统化康复护理对脑卒中偏瘫患者肢体功能自理能力的影响

2024-07-08 04:23王敏建
现代养生·上半月 2024年7期
关键词:肢体功能康复护理脑卒中

王敏建

【摘要】  目的  观察系统化康复护理对脑卒中偏瘫患者肢体功能自理能力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2年2月- 2024年2月医院收治的60例脑卒中偏瘫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在组间基线资料均衡可比的原则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康复护理,观察组患者采取系统化康复护理。对比两组患者肢体功能、自理能力(Barthel评分)、神经功能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评分。结果  护理干预前,两组患者肢体功能评分、Barthel评分、NIHSS评分、HAMA评分、HAMD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两组患者肢体功能评分、Barthel评分均提高,NIHSS评分、HAMA评分、HAMD评分均降低,且观察组肢体功能评分、Barthel评分高于对照组,NIHSS评分、HAMA评分、HAMD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系统化康复护理有利于肢体功能恢复,提高自理能力和神经功能,改善患者心理状态。

【关键词】  康复护理;脑卒中;偏瘫;肢体功能

中图分类号  R743.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1-0223(2024)13--04

脑卒中为临床常见的急性脑血管疾病,是由脑部血管突然性破裂或阻塞导致的血流灌注障碍。临床多发于中老年群体,该病症具有发病急、致残率和致死率极高的特点,临床表现为头晕头痛、半身不遂、吐字不清等症状,甚至出现肺部感染、消化道出血等其他的并发症。近年来,随着医疗水平的不断发展,脑卒中患者的死亡率得到明显改善,但多数患者存在偏瘫情况,影响其肢体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不仅增加社会与家庭负担,还极大程度地降低患者生活质量。因此,积极采取有效措施对脑卒中偏瘫患者具有重要意义。目前临床多采取常规护理方式,主要内容为监测患者生命体征以及口头健康宣教,该方式具有一定局限性,无法有效促进患者肢体功能康复,临床效果欠佳。系统化康复护理是以现代护理观念为指导的干预方式,发挥康复训练的重要性,以达到最佳护理效果。本研究通过临床实验观察评估系统化康复护理对脑卒中偏瘫患者的干预效果,结果报告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选取2022年2月- 2024年2月医院收治的60例脑卒中偏瘫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符合《中国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治指南》[1]中脑卒中诊断标准;患者肢体活动受限;无其他脑部疾病。排除标准:严重心、肝、肾功能障碍者;恶性肿瘤患者;精神疾病患者;临床资料不全且中途退出实验者。在组间基线资料均衡可比的原则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成两组,各30例。两组患者一般基线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患者及家属知情并签订同意书;研究通过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

1.2  康复护理方法

1.2.1  对照组  采取常规康复护理。向患者及其家属宣传疾病相关知识和注意事项;协助完成各项检查,遵医嘱按时为患者提供药物,交代饮食注意事项;密切监测患者生命体征,若有异常及时通知医生处理;室内空气流通,勤更换被单,保持病房内清洁干燥。

1.2.2  观察组  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取系统化康复护理,具体措施如下。

(1)注重患者心理变化,满足患者需求,积极、耐心与患者进行沟通,鼓励患者表达想法,并通过列举以往成功案例,帮助患者树立面对疾病的自信心,同时告知家属此康复过程中陪伴的重要性。

(2)对患者体位进行护理,为保证患者的舒适度,防止压疮的发生,勤擦拭皮肤、变换体位,指导患者每间隔1~2h更换1次体位,帮助患者进行翻身、平移等,保证动作轻柔;当患者体征稳定、意识清醒时,可通过拐杖、轮椅等辅助工具进行下床训练,训练时身旁需有人陪同,防止跌倒。

(3)定期对患者进行肢体按摩,在按摩过程中,及时询问患者实际感受,以调整按摩力度,对于肌肉紧绷、神经紧张患者给予安抚。

(4)指导患者放松口腔肌肉,将下颌向两侧方向进行咀嚼运动,2~3次/d,每次15min左右。

(5)部分出现语言障碍的患者,指导其注意他人说话口型,通过喉咙发出“啊”声,引导其说出简单的词语,语言康复训练内容需循序渐进。

(6)指导患者穿衣、洗漱、如厕等日常行为,并增加拧毛巾、拨弄算盘等肢体训练。

(7)加强对患者及家属的出院培训,保证良好生活习惯,遵医嘱按时服药、定期复查。

1.3  观察指标

(1)肢体功能:通过Fugl-Meyer评定量表[2]评估,该量表包括上肢与下肢功能,共113个条目,每个条目为0~2分,基本能完成相应动作为2分,可完成部分相应动作为1分;无法完成相应动作为0分,总分为100分,上肢满分为66分,下肢满分34分,分数越高表示肢体功能恢复效果越佳。

(2)生活自理能力与神经功能:通过生活自理能力指数量表(Barthel)[3]对两组患者进行评估,总分为100分,61~99分表示生活需轻度依赖他人,41~60分表示生活需中度依赖他人,≤40分表示生活需重度依赖他人;采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4]对两组患者神经功能进行评估,总分为42分,评分越高神经功能损害越严重。

(3)抑郁、焦虑情绪: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5]对两组患者进行评估,HAMD大部分项目按照Likert 5级评分法,少数项目按照Likert 3级评分法,得分>35分为严重、21~35分为中度、8~20分为轻度、<8分为正常;HAMA共14个条目,按照Likert 5级评分法,得分≥14分重度,7~14为轻度,<7分为正常。

1.4  数据分析方法

运用SPSS 25.0统计学软件分析处理数据。计数资料计算百分率(%),组间率比较采用χ2检验。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表示,组间均数比较采用t检验;不符合正态分布的使用“中位数(四分位间距)”[M(P25,P75)]表示,组间中位数比较采用非参数秩和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肢体功能评分对比

康复护理干预前,两组患者肢体功能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两组患者肢体功能评分均提高,且观察组肢体功能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2  两组患者Barthel、NIHSS评分对比

康复护理干预前,两组患者Barthel、NIHSS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两组患者Barthel评分提高,NIHSS评分降低,且观察组Barthel评分高于对照组,NIHSS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2.3  两组患者HAMA、HAMD评分对比

康复护理干预前,两组患者HAMA、HAMD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两组患者HAMA、HAMD评分均降低,且观察组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3  讨论

脑卒中后患者会出现不同程度的运动障碍,为提高患者的恢复效率,仅通过药物治疗和常规干预无法满足。冷静思等[6]学者在试验中发现,康复训练是脑卒中偏瘫患者得到有效治疗和康复的必要步骤。系统化康复护理要求护理人员具有一定专业知识,根据患者具体情况,制定肢体功能训练计划并加以实施,最大程度激发患者潜能,促进患者肢体功能的恢复。本研究结果发现,干预前,两组患者肢体功能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干预后,观察组肢体功能评分高于对照组,表示采取系统化康复护理能够提高患者肢体功能。早期对患者进行系统的康复训练,能改善患者肢体功能,促进脑组织功能的恢复。

脑卒中后偏瘫患者会不同程度丧失生活自理能力,对其家庭也会造成严重负担。系统化康复训练可提升大脑可塑性,使得神经细胞产生新突触,促进大脑功能重组,减少神经系统的炎症反应,改善脑卒中后患者的神经功能。张露等[7]在研究中表示,全面开展康复护理可改善患者神经系统,提高患者自我护理能力,对脑卒中患者的生存具有重要意义。通过肢体功能锻炼、语言及吞咽功能、肢体按摩等诸多手段,有效促进患者病情的恢复,提高其生活自理能力。本研究发现,康复护理干预前,两组患者Barthel、NIHS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干预后,观察组Barthel评分高于对照组,NIHSS评分低于对照组,表示采取系统化康复护理能够提高患者生活自理能力,减轻神经功能损伤程度。

由于首次发病的脑卒中偏瘫患者在面对疾病时会产生恐惧感,且该病症的治疗过程需要一定时间,患者长期受到疾病的影响,会出现焦虑、否定等负性情绪。汪云朋等[8]在试验中表示,心理康复护理能够增强患者的康复效果。系统化康复护理注重护理的全面性与科学性,向患者及家属进行健康宣教、列举以往成功案例、指导家属鼓励患者、及时观察患者情绪变化,主动与其沟通等措施,使患者以积极心态面对康复护理,从而改善其不良情绪。本研究结果显示,康复护理干预后,观察组患者HAMA、HAMD评分均低于对照组,表示采取系统化康复护理能缓解患者焦虑、抑郁等负性情绪。

综上所述,脑卒中偏瘫患者采取系统化康复护理,能有效帮助患者提高肢体功能和生活自理能力,减轻神经功能亏损程度,缓解其焦虑、抑郁情绪。

4  参考文献

[1] 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脑血管病学组.中国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治指南2018[J].中华神经科杂志,2018,51(9):666-682.

[2] 王石艳,杨杭,高真真,等.脑卒中恢复期患者Fugl-Meyer下肢运动评估的最小临床重要性差值分析[J].浙江临床医学,2023,25(2):207-209.

[3] 周艳,庄菊萍,杨燕初.Barthel量表指导下分级护理联合坐式八段锦对食管癌术后放疗患者的影响[J].齐鲁护理杂志,2023,29(8):139-142.

[4] 李飞,吴君仓.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脑型图在脑卒中诊疗中的应用[J].中华脑血管病杂志(电子版),2022,16(2):106-109.

[5] 赵璇,魏勇,章超.盐酸普拉克索辅助治疗帕金森病对MDA、SOD水平及HAMA、HAMD评分的影响研究[J].检验医学与临床,2022,19(24):3339-3341.

[6] 冷静思,杨悦锟,向红洁.系统化康复护理对脑卒中偏瘫患者肢体功能自理能力的影响[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23,26(5):632-636.

[7] 张露,沈晓明.系统化康复干预方案对脑梗死患者肌力及负面情绪的影响[J].中国医药导报,2022,19(13):190-193.

[8] 汪云朋,金爱莲.心理康复护理对脑卒中后偏瘫患者的生活质量的影响[J].国际精神病学杂志,2023,50(4):864-867.

[2024-03-07收稿]

猜你喜欢
肢体功能康复护理脑卒中
康复护理对解锁精神病患者康复效果的观察
盆底肌锻炼对产后尿潴留康复护理效果的临床分析
早期护理介入在脑卒中患者构音障碍训练中的作用
早期康复护理在脑卒中偏瘫患者护理中的临床效果
脑卒中合并脑栓塞症的预防及护理观察
良肢位摆放结合中药熏敷降低脑卒中患者肌张力的疗效观察
内侧柱支撑重建对老年肱骨近端骨折患者肢体功能的康复效果
浅析早期健康教育对促进脑血栓患者肢体功能恢复的临床有效性
脑卒中恢复期患者社区综合康复的疗效观察
康复介入时间对小儿中重度颅脑损伤后肢体功能恢复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