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复介入时间对小儿中重度颅脑损伤后肢体功能恢复的影响

2016-03-17 18:15昝倩倩
中国实用医药 2016年7期
关键词:肢体功能

昝倩倩

【摘要】 目的 分析康复介入时间对小儿重型颅脑损伤后肢体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 104例确诊的中重度颅脑损伤患儿, 按就诊顺序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 各52例。所有患儿均进行常规治疗, 其中观察组出生6个月内给予早期康复介入;对照组出生1岁后给予康复介入。对比两组患儿肢体功能恢复情况。结果 治疗前两组患儿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治疗3个月后GCS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儿治疗总有效率为96.15%, 显著高于对照组的61.54%(P<0.05)。结论 给予中重度颅脑损伤患儿早期康复介入治疗, 有助于促进患者肢体功能恢复, 改善生活质量。

【关键词】 小儿中重度颅脑损伤;康复介入时间;肢体功能

DOI:10.14163/j.cnki.11-5547/r.2016.07.212

中重度颅脑损伤是临床常见急症之一, 具有并发症多、死亡率高、预后差等特点, 严重损害患者中枢神经系统[1]。由于小儿神经系统发育不完善、大脑皮层抑制能力较差, 早期容易造成患儿发生抽搐、脑水肿等并发症。本研究在不同时间对本院确诊的104例中重度颅脑损伤患儿进行康复介入治疗, 并取得较满意疗效, 具体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收集2013年2月~2014年11月本院确诊的104例中重度颅脑损伤患儿的临床资料, 按就诊顺序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 各52例。对照组中男27例, 女25例;年龄2个月~2岁, 平均年龄(1.0±0.5)岁;损伤原因:早产25例, 重度窒息15例, 脑炎9例, 其他原因3例。观察组中男28例, 女24例;年龄2个月~2岁, 平均年龄(1.2±0.4)岁;损伤原因:早产 27例, 重度窒息16例, 脑炎7例, 其他原因2例。两组患儿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 2 方法 所有患儿均进行常规治疗, 给予药物、肢体功能训练及器械治疗。对照组6个月内给予患者康复介入, 观察组1岁后给予患者早期康复介入治疗, 具体方式如下:①昏迷期。应保持患儿舒适且正确体位, 定时更换体位, 并对患儿肢体进行适度按摩, 以促进血液循环;播放舒缓音乐, 鼓励家长对患儿给予情感支持, 以促进患儿快速苏醒。②清醒后。正确指导患儿进行翻身、坐位等锻炼, 增强骨盆能力;提高日常生活能力培养, 如洗手、洗脸、进食等;加强患儿肩、肘、腕等关节旋转及屈伸运动, 缓慢操作, 逐渐增加力度;对患儿进行心理疏导, 加强思维、语言等智力方面训练。连续治疗10~15 d为1个疗程, 共治疗3个月。

1. 3 观察指标 ①GCS评分标准[2]:死亡为1分;昏迷为2分;重度残疾且生活不能自理为3分;轻度残疾为4分;恢复良好、生活基本恢复正常为5分。分值越高表示临床效果越显著。②肢体功能恢复标准[3]:身体各项指标恢复正常、临床症状消失为显效;肢体功能部分改善、但智力、语言及生活能力较低为有效;病情无任何改善甚至恶化为无效。总有效率=显效率+有效率。

1. 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8.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x-±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 1 两组患儿GCS评分比较 治疗前两组患儿GC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3个月后观察组患儿GCS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 2 两组患儿肢体功能恢复情况比较 观察组患儿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3 讨论

中重度颅脑损伤是一种常见的神经内科疾病, 临床主要表现为意识障碍、肢体瘫痪、癫痫发作等。由于小儿脑组织的结构及生理与成人不同, 脑血管较薄, 大脑皮层抑制能力较差, 导致炎性因子可穿透血管壁, 容易引发抽搐、脑血管等并发症, 严重损伤患儿脑细胞。因此, 及时观察患儿临床症状与病情变化, 早期对患儿进行有效治疗, 对其预后具有重要意义。

康复介入治疗是一种遵循从轻到重、从简单到复杂的治疗模式, 主要加强患儿运动、语言、思维及认知训练, 同时对患儿及家属进行心理、起居、饮食、生活习惯等训练[4]。康复介入治疗具有较高应用价值, 一方面有助于改善脑缺血, 刺激大脑皮层, 促进局部血液循环, 降低神经系统受损程度;另一方面可有效缩短患儿脱机及昏迷时间, 避免抽搐、水肿等并发症发生, 提高日常生活、语言及运动能力。

本研究结果显示, 与对照组患儿相比, 观察组患儿治疗3个月后GCS评分与治疗总有效率均显著较高,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给予患儿早期康复介入治疗, 有助于改善患儿意识状态, 提高患儿肢体功能恢复效果。

综上所述, 对中重度颅脑损伤患儿实施早期康复介入治疗, 有助于增强关节活动度, 提高脑神经功能, 避免严重并发症发生, 促进肢体功能快速恢复。

参考文献

[1] 欧阳锡华, 贾军, 刘政委, 等.小儿重型颅脑损伤49例救治的临床体会.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 2012, 11(12):957-958.

[2] 田伟珍, 夏淑娇.小儿重型颅脑损伤合并颌面部外伤大出血的急救护理.护理与康复, 2014, 13(2):136-138.

[3] 皮加.早期康复护理干预对重型颅脑损伤术后偏瘫肢体康复效果的影响.河北医学, 2013, 19(5):768-771.

[4] 李爱萍, 董晓敏, 吴立红, 等.不同时机介入综合康复对颅脑外伤患者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影响.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2012, 27(11):1053-1055.

[收稿日期:2015-11-27]

猜你喜欢
肢体功能
协同护理对脑梗死后偏瘫患者肢体功能及心理状况的影响
早期护理干预对急性脑卒中患者肢体功能障碍及生活质量的影响
早期护理干预在脑梗塞患者语言和肢体康复中应用探究
内侧柱支撑重建对老年肱骨近端骨折患者肢体功能的康复效果
卒中单元康复管理模式对脑卒中患者神经功能及肢体功能恢复的影响
综合康复护理干预在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患者肢体功能改善中的作用及对生活质量的影响
超早期康复护理对脑卒中偏瘫患者肢体功能的影响
康复护理干预对老年脑梗死患者肢体功能恢复的影响分析
浅析早期健康教育对促进脑血栓患者肢体功能恢复的临床有效性
脑卒中恢复期患者社区综合康复的疗效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