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BOPPPS模型的金融风险管理课程教学探索

2024-07-07 16:00王琼王薇
科技风 2024年17期
关键词:教学设计

王琼 王薇

摘 要:金融风险管理事关国家金融安全,在金融人才的培养中加强学生风险意识、提升金融风险管理素养至关重要。金融风险管理课程是金融学专业的核心课程,如何“以学生为中心”开展教学,提升学生学习的参与度将直接影响课程的教学效果。文章以金融风险管理课程中的操作风险管理知识点为例,从六个环节进行教学设计和安排,探究了BOPPPS模型的在该课程中的应用与实施过程,为教师进行课程教学改革的探索提供借鉴。

关键词:BOPPPS模型;操作风险管理;教学设计

中图分类号:F832  文献标识码:D

一、概述

金融安全是经济平稳健康发展的重要基础。防范化解金融风险是金融工作的永恒主题,也是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根本保障。金融业需要拥有一大批具有较强金融风险意识和掌握风险管理知识,精通金融风险控制和操作的高层次、高素质即高端的金融风险管理人才。金融风险管理是金融学专业的核心课程之一,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综合性应用课程。学生通过对该门课程的学习,要能掌握金融风险管理的基本知识和基本原理,理解金融风险的产生原因、主要类型,掌握主要风险测度指标和管理模型,了解国内和国际金融风险监管理念和实践最新发展,形成对金融风险管理全面而深刻的认识,提高对实际金融风险的辨析能力和管理能力。因此,如何提高学生对该课程学习的主动性,切实提高学生专业素养成为亟须关注的问题。BOPPPS是教师进行教学设计和开展教学活动的一种重要方法,金融风险管理课程引入BOPPPS教学模型对提高学生课堂参与度、增强教学互动将会是一种积极的探索与尝试。

二、BOPPPS模型概述

BOPPPS教学模型是1978年由加拿大英属哥伦比亚大学的道格拉斯·柯尔提出。其理论依据是认知结构学习理论和建构主义理论,其中认知理论强调学习的主动性和认知结构的重要性,而建构主义理论也认为学习者能获取的知识与其自身的学习能力密切相关。因此,BOPPPS模型注重学生学习效率的提升和学习能力的提高。

BOPPPS模型包含六个教学阶段,该模型的名称取自这六个阶段名称的英文单词首字母的缩写,分别是导言(Bridgein)、学习目标(Objective/Outcome)、前测(Preassessment)、参与式学习(Participatory Learning)、后测(Postassessment)和总结(Summary)[1]。BOPPPS模型强调在进行教学设计和课堂活动时要树立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要让学生成为教学活动中的“参与者”而不仅仅是“倾听者”,要变学生的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注重教学互动与教学相长,BOPPPS模型能够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提高教学效果和质量。

三、基于BOPPPS模型的金融风险管理教学设计

巴塞尔协议作为国际金融监管的重要文件,为全球金融风险管理提供了基本框架。因此,按照巴塞尔协议金融风险监管框架,金融风险管理课程所涉及的金融风险主要有市场风险、信用风险、流动性风险、操作风险等,其中操作风险是银行保险机构经营管理中面临主要风险之一。早在2005年,原银监会就发布了关于加大防范操作风险工作力度的通知,要求银行机构加大工作力度,采取切实措施,有效防范和控制操作风险;2007年还制定了商业银行操作风险管理指引以提升商业银行操作风险管理能力。2023年12月29日,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对外发布《银行保险机构操作风险管理办法》,明确了统一的适用于银行保险机构的操作风险监管的基本要求[2]。因此,操作风险是金融风险管理课程的重要知识点之一。如何让学生正确理解操作风险的定义及成因,如何让学生根据操作风险测度的方法来衡量金融机构的操作风险的大小,如何把国外先进的操作风险管理经验应用于中国金融实践,需要教师采用科学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来组织课程教学[3]。鉴于BOPPPS模型在进行课程的教法和学法时注重教学互动与反思,是一种简单实用的教学框架,因此,基于BOPPPS模型,对金融风险管理课程中的“操作风险管理”中“操作风险的定义、操作风险的度量、操作风险的管理”知识点进行45分钟的教学设计与安排。

(一)导学(Bridgein)环节引入

导学环节的作用主要是让学生迅速了解本节课的教学主题,可以通过新闻报道、有趣图片、经典案例等方式开展,以便能迅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导学环节安排3分钟的时间,要让学生迅速、直观地领会到操作风险管理的重要性,进而让学生一方面意识到操作风险的危害,另一方面意识到随着金融管制的放松,金融创新的加快,操作风险已成为金融机构面临的主要金融风险,从而引出本节课的学习内容“操作风险管理”的识别、度量与管理。

(二)学习目标(Objective or Outcome)设定

学习目标的设置是教学设计的关键环节,从教师的角度就是需要明确教学的教学要点,从学习者的角度来说就是通过学习要达到的效果,比如理解或者是掌握或者运用某个知识点,学习目标的达成情况是检验课堂教学成败的重要标准,故科学合理的目标设置将会直接影响教学效果。针对“操作风险管理”中的知识点的教学设计,对学习目标的阐明规划用时1分钟,采用教师讲授的教学方式,列举本节课的核心内容,明确需要达到的学习效果[4],包括:(1)了解操作风险的概念;(2)重点掌握操作风险的度量,能运用操作风险的量化模型即基本指标法和标准化法来度量金融机构的操作风险水平;(3)了解防范操作风险的对策以及我国商业银行操作风险的管理实践。同时要把课程思政贯穿人才培养的全过程,因此,在讲授过程中应积极尝试融入思政元素,坚持“知识点+课程思政”的教学方式[5],从金融风险管理的重要性出发,引导学生思考金融案例与国家安全关系,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家国情怀,从运用基本指标法和标准化法对操作风险进行度量的讲授中让学生意识到专业知识的学习、工作经验的积累以及职业素质和道德修养的重要性,进而达到培养学生的专业素养、职业道德等课程思政目标。

(三)前测(Preassessment)环节设计

金融风险管理课程不是一个孤立的知识体系,要求学生具备一定的金融学基础知识和自学能力,为保证课堂时间的充分利用,在教学过程中安排前测环节,其目的主要是了解学生对预备知识的掌握情况,并以此为基础来调整课堂内容与课堂节奏[8]。鉴于金融风险管理课程已采用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混合式教学模式,可以利用学习通、钉钉、雨课堂等线上学习平台进行预备知识的学习与检测,而线下课堂教学中,在前测环节可以安排3分钟讲解线上预备知识,学习和测试中的难点和易错知识点,采用讲授和师生互动相结合的教学方式。前测环节主要是针对“操作风险管理”知识点中的操作风险的概念学习,具体来说,可以在线上预习环节安排学生学习英国银行家协会(BBA)和巴塞尔委员会在巴塞尔协议Ⅱ中对操作风险的概念的界定,引导学生思考两种不同的界定的差异,并根据巴塞尔协议Ⅱ中的对操作风险的分类查找相关的案例。而在线下前测环节,教师可以通过提问或者小组讨论的方式让学生根据预习情况说明两种不同操作风险界定的区别,让学生明确英国银行家协会给出的定义是按操作风险产生的来源进行界定,而巴塞尔委员会给出的定义则是从操作风险损失事件出发来界定的,后者更加符合银行自身风险管理和监管当局的监管要求,因此,巴塞尔委员会对操作风险的定义被业界普通接受。

(四)参与式学习(Participatorylearning)环节设计

参与式学习是最能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思想和理念的部分[6]。针对“操作风险管理”知识点的教学设计,参与式学习环节安排30分钟,主要用于“操作风险管理”知识点中的“操作风险度量”的学习,教学方式主要采取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讲授、师生互动等。具体来说,这个环节可以分为:(1)学习新知。教师安排6分钟的时间讲授操作风险度量的两种方法:基本指标法和标准化法,主要介绍这两种方法的含义、所需要的金融指标的说明以及计算公式解读。(2)动手演算。首先,在开课前通过线上学习平台发布任务,通知学生查阅中国四大银行(中、农、建、工)的年报,查找这些银行最近三年的总收入的数据以及巴塞尔协议Ⅲ列示出的操作风险资本计量的新标准法中“利息、租赁和分红”“服务”“金融”这三大类涉及的26个子项目业务指标的数据[7]。其次,在课堂教学时要求学生利用基本指标法和标准化法计算这些银行操作风险水平,并展示计算结果。学生课堂上的动手演算过程可以安排10分钟。(3)小组讨论。首先,组织学生根据公式计算的结果探讨基本指标法和标准化法的优缺点,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有侧重点地加以引导,让学生切实地理解基本指标法优势在于方法简单、可操作性强,但是简单易行的代价就是据此计算出的资本要求较高,无法实现监管与激励相容。而标准化法的优点在于可以反映不同业务类别风险差异,但是其局限性在于对风险不敏感,不能反映银行自身的操作风险损失。其次,讨论西方银行操作风险管理的经验及对我国商业银行操作风险管理的启示。通过小组讨论与教师的引导让学生总结出强烈的风险意识、细分的管理流程、协作的内部关系与良好的职业操守是进行操作风险管理的重要因素。小组讨论环节可以安排13分钟的时间。

(五)课后测验(Postassessment)环节

课后测验是对学生学习成果的验收与检验,是判断学生是否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的重要环节,也是教师进行教学反思与改进的基础。针对操作风险管理知识的课后测验,可以设计课堂提问,可以根据操作风险事例让学生判断操作风险事件类型,课堂提问注意不能只是基本的概念的重现,而是注重学生对概念的理解和运用,以体现学生的学习能力。此外,也可以通过小测试检测学生的知识掌握情况。但是需要注意的是这种测试要与课前测试有所区分,课前知识检测主要侧重知识的基本了解,课后测试应该注重对学生能力的检测,注重学生的学习能否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课后测验环节可以安排5分钟的时间。

(六)总结(Summary)部分

总结是对本节课所学知识的归纳,让学生把零碎的知识点变成系统的知识,同时可以引出下节课的教学内容,因此,总结部分在教学活动中发挥着承上启下的作用。总结的目的在于通过本节课的知识点的梳理,使学生形成知识脉络和框架,加深对所学知识的掌握。而BOPPPS模型则更加强调学生在知识的整理归纳中的主体作用[8],这个环节可以采取学生总结、教师引导补充的教学形式。具体来说,可以先让学生搭建知识框架,然后对知识点逐个进行填充。对于本节的操作风险管理知识,可以先搭建操作风险定义、操作风险量化方法、操作风险管理经验总结三条知识脉络。对于操作风险的定义则填充英国银行家协会的定义和巴塞尔委员会的定义,并加入巴塞尔委员会根据操作风险的事件类型界定的操作风险的7种类型。对于操作风险的量化方法则填充基本指标法和标准化法两种方法,并对这两种方法的界定、计算公式、优缺点及适用性进行归纳。对于操作风险的管理则从制度、文化、人三个角度对西方银行操作风险管理的经验进行概括。此外,还需要让同学们思考操作风险度量有没有更加科学的方法,引出下一节课要讲解操作风险度量的高级计量法。这部分教学可以安排3分钟的时间开展。

结语

BOPPPS教学模型自产生以来,已经成为在课堂教学中广泛应用的教学方法。金融风险管理是一门理论性与应用性都很强的课程,将BOPPPS模型引入金融风险管理课程的教学,将课程内容的学习与课程教学目标的达成转化为具体的教学环节,并设定每一个环节的任务,把以教师为主的课堂变成以学生为中心,对于金融学专业专业课程的教学是一种积极有益的探索。BOPPPS模型可以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达成课程目标,从课前预习到课中学习与讨论再到课后测试,都强调学生的参与度,采用该模型进行教学活动,可以实现让学生主动学习、生生互动、师生互动的有效教学。

参考文献:

[1]白士刚,张宇亮,冯放.基于信息化技术的大学物理实验BOPPPS教学模式[J].大学教育,2020(06):8890.

[2]刘琪.金融监管总局发布银行保险金融机构操作风险管理办法[N].证券日报,20231230(A2).

[3]陆静.金融风险管理(第三版)[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21.

[4]王永兴.基于BOPPPS模型的“智能交通系统”课程教学设计与实践[J].科教导刊,2023(28):123125.

[5]段姝,刘霞.“公司金融”课程思政教学设计的思考及实践[J].教育教学论坛,2023(48):155158.

[6]江爱灵.“BOPPPS+对分课堂”教学模式在管理会计课程中的应用研究[J].中国管理信息化,2023,26(20):233235.

[7]徐可达,吴莹.操作风险资本计量方法变迁分析及对管理实践的思考[J].国际金融,2019(04):2631.

[8]刘畅,杨锁昌,陈建辉,等.BOPPPS模型在“制导技术”课程教学设计中的应用——以“雷达基本原理”为例[J].科技风,2023(32):142144.

基金项目:2021年度武汉市教育科学规划课题(重点项目)“城市大学研究生教育高质量发展路径研究——以金融专硕特色建设为例”(2021A077);2023年度中国高等教育学会高等教育科学研究规划课题“金融开放新格局下共建‘一带一路对人民币汇率波动风险研究”(项目编号:23BR0214);2018年湖北省教育厅省级教研课题“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背景下湖北地方高校经管类本科人才培养质量测度研究”(项目编号:2018307)

作者简介:王琼(1978— ),女,土家族,湖北鹤峰人,博士,江汉大学商学院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研究方向:国际金融、金融风险管理;王薇(1989— ),女,汉族,湖北武汉人,硕士,江汉大学商学院讲师,研究方向:财政学和金融风险管理。

猜你喜欢
教学设计
新理念 新模式 新方法
新课程标准中关于“数的运算”的教学设计
基于电子白板的《电流和电源》教学设计
以实验为基础的高中化学教学设计
探究如何着眼未来优化初中数学教学设计
《电气工程毕业设计》 课程的教学设计
高中数学一元二次含参不等式的解法探讨
“仿真物理实验室” 在微课制作中的应用
翻转课堂在高职公共英语教学中的应用现状分析及改善建议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案例教学的几点思考